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古代四大美男同人小說

古代四大美男同人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3-23 06:24:07

① 古代四大美男的版本之一

人們常用「貌比潘安」來誇贊一個男人的美貌,潘安儼然成了千古美男的「代言人」,那麼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他又美到什麼程度呢?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西晉著名文學家。
史書上直接說潘安長得漂亮的就三個字———「美、姿、儀」。他自然是外貌又好,氣質又好。雖說書上並沒有詳細記載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幾尺,他的美貌卻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潘安在當時已經擁有一大批死忠的「粉絲」了。《世說新語》中記載,潘安每次出去遊玩,都會有大批少女追著他。追著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給他獻花,又是給他獻果。潘安每次回家,都能夠滿載而歸,這就是「擲果盈車」這個典故的由來。
雖說有那麼多美女成天追著他,潘安卻一點都不為所動。在對待妻子這一點上,潘安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好丈夫。潘安的妻子出身名門望族,比潘安家的門第要高,兩人算不上門當戶對。潘安對妻子是痴情得很,非但妻子在世的時候絕不出去拈花惹草,妻子去世後,他還念念不忘。在妻子過世了一年之後,他寫了三首《悼亡詩》。在中國文學史上,這三首《悼亡詩》是具有開創意義的。因為當時婦女的地位很低,在潘安的《悼亡詩》之前,幾乎沒有出現過男子懷念妻子的作品,潘安的文章也寫得很好,喜歡寫哀誄之文,可以說是個憂郁的美男作家。
潘安的長相是沒得說,也算得上是個感情專一的好丈夫,但他的人生道路卻並不像他的外貌一樣令人欣羨,反而帶有些悲劇色彩。他的政治道路還很坎坷,早年不被重用,後期投靠了賈南風和她的侄子賈謐為首的賈氏集團。那個時候正是賈氏集團呼風喚雨的時候。賈南風想廢掉太子,潘安不幸被攪入了這場陰謀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寫了一篇祭神的文章,並讓太子抄寫。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蘆畫瓢地寫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寫的文章以後,再勾勒幾筆,把它變成了一篇謀逆的文章,導致太子被廢,太子的生母被處死。雖不是策劃者,但潘安在這起陰謀中顯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雖然這次奸計得逞,潘安終也不得善果。八王之亂後,趙王司馬倫奪權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並判了他一個滅三族。
縱觀潘安這一生,他集才情、美貌、專情和政治上的罪惡於一身, 是個復雜矛盾的生命個體。如若後人只記得他的美貌,那無疑是把他簡單化了。在燦若星辰的芸芸美男當中,潘安能夠在千百年歲月的洗禮之後,仍然作為一個美男子的符號被現代人所熟知,他英俊的外表和橫溢的才華都是其流芳百世的原因。美男想不做曇花,內外兼修才是硬道理。 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有「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自古潘安與陸機齊名。潘安詩歌名列鍾嶸《詩品》上品,另外唐太宗親自為《晉書》陸機傳作序,則證明了陸機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今存的作品《寡婦賦》、《袁永逝文》、《悼亡詩》等名篇都以善敘哀情著稱,而潘安在西晉時期將賦這一文體發揚光大,其中他的《西征賦》、《閑居賦》、《籍田賦》、《滄海賦》、《秋興賦》、《芙蓉賦》、《射雉賦》等都是名垂千古的不朽之作。 北齊戰神,面具下的悲情美男子,這兩個詞語都是用來形容蘭陵王的,可見蘭陵王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即是戰神又是美男,可謂是文武雙全的絕世美男子啊,可正是這樣的一個男人最後卻因太過完美,而慘遭嫉妒,含冤而死。
北齊的徐州蘭陵王也是給後世留下無限遐想的美男之一。他有著成為傳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條件,比如神秘的出身,比如驍勇善戰,比如他那充滿血腥和殺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時的含冤而死。而這傳奇中最絢爛的一筆,無疑是他那攝人心魄的美貌。
高長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肅,祖籍渤海調蓨(今河北景縣南),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詳,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將領,封爵蘭陵王。
關於蘭陵王,有一個十分著名的傳說——他相貌過於柔美,不足以威攝敵人,因此每每戴面具上戰場。邙山之戰,北周攻擊洛陽一帶地區,圍城卻沒有攻下。段韶、斛律光與高長恭奉命前往救援。段韶利用謀略打敗北周軍隊,高長恭帶了500名騎兵沖進北周的軍隊,到達被圍的金墉(現今河南洛陽東北故城)城下,因為高長恭戴著面具,城中的人不確定其是敵軍還是我軍,高長恭摘下面具,露出一張美貌絕倫的臉,軍心振奮,於是大捷。
但究其真實歷史,並未有蘭陵王因面貌過美而帶面具的記載。《北齊書》等史書記載:「邙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明確記載他戴的是頭盔不是面具。史書中的東魏北齊西魏都有「鐵面」裝備的軍人出現,也就是頭盔和鐵護面一體的,必須摘下頭盔才能露出臉的重騎兵防護裝備,並非後世所流傳的面具。盡管如此,蘭陵王的美貌卻是不容置疑、超凡脫俗的。《北齊書》、《北史》中說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蘭陵忠武王碑》中說他「風調開爽,器彩韶澈」;《舊唐書·音樂志》中說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話》中說他是「白美類婦人」。
蘭陵王的父親是北齊神武帝高歡的長子文襄帝高澄,而母親卻連個姓氏也沒有,這使得他的身世變得撲朔迷離。《北齊書》中記載:「蘭陵武王長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又記載文襄六男中:「文敬元皇後生河間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廣寧王孝珩,蘭陵王長恭不得母氏姓,陳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漁陽王紹信。」
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
蘭陵王半生戎馬,戰功赫赫。可這給他帶來榮耀的同時,也帶來了厄運,因太過完美。邙山大捷後,後主高緯問他:「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對曰:「家事親切,不覺遂然。」高緯猜忌擁有兵權的蘭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國事」變成「家事」,開始有所忌諱。蘭陵王察覺皇上對他的敵意,便開始收受他人賄賂希望以此保全性命(愛財的人不愛權),後又聽從別人建議稱病對朝政退避三舍。可就是如此小心謹慎,蘭陵王依然沒有躲過被賜死的命運。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後主高緯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肅,送來的禮物竟是一杯毒酒。蘭陵王悲憤至極,對自己的愛妃鄭氏說:「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鴆也!」鄭妃勸他說:「何不求見天顏?」天真的鄭妃以為可能只是兄弟之間的一場誤會,只要高肅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討回性命。而蘭陵王自己心裡明白,向後主高緯討個說法根本沒有用。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將斛律光,不也是無辜被引誘入宮、用弓弦殘忍勒死的嗎?》萬念俱灰的蘭陵王,扔下一句「天顏何由可見」,遂將鴆酒一飲而盡,死前燒掉所有債券。 宋玉(約公元前322年-約公元前298年),又名子淵,相傳他是屈原的學生。漢族,戰國時鄢(今襄樊宜城)人。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為屈原之後辭賦家,後世常將兩人合稱為「屈宋」,與唐勒、景差齊名。相傳所作辭賦甚多,《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流傳作品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但後3篇有人懷疑不是他所作。所謂「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來。 戰國後期楚國辭賦作家。
古代的小說戲曲等文學作品當中,往往以美如宋玉、貌若潘安來形容男子的俊美。宋玉不但漂亮,而且才華卓越,讓許多女性心馳神往。
宋玉貌美之說流傳千古,但他到底怎麼個美法卻已是千古之謎,因為他連一張畫像都沒有留下。但我們可以從《登徒子好色賦》的記載中,意會一下宋玉是何等的美貌。
根據《登徒子好色賦》的記載,登徒子跟楚王匯報說宋玉是個美男子,他能說會道,但是生性好色,所以千萬不要讓宋玉跑到後宮。聽了這話,宋玉自要反擊。他跑去跟楚王說,請您來做公證人,看一看到底是我好色還是登徒子好色?宋玉首先說,天下的美女莫過於楚國,楚國的美女又莫過於我的家鄉,家鄉的美女又莫過於我隔壁的一個鄰居———東鄰之女。我家隔壁這位美女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施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毛像鳥的羽毛那樣挺拔,肌膚像白雪,腰很細,牙很白。就是這樣一個絕代佳人趴在牆上,看了我三年,我也毫不動心,我難道也算得上是好色之徒嗎?相反登徒子不是個好東西。登徒子家有丑妻,他老婆一頭亂發,兩耳畸形,嘴唇外翻,牙齒凹凸不平,走路一瘸一瘸,再加上駝背,又滿身是疥瘡。登徒子卻很喜歡她,跟她一連生了五個孩子。你看只要是個女人,登徒子就會喜歡,所以他比我更好色。其實用當今的觀點來評判,登徒子不棄糟糠之妻是件值得稱贊的事情。但宋玉口才非凡,被他這樣一忽悠,楚王竟然給說暈了,判定登徒子是個好色之人。這一判竟然使登徒子從此以後就背上了好色的罵名,成了後世色狼的代名詞。
宋玉並非徒有其表,他同樣有著卓越的文學才能,在文壇有著宗師級的地位,創造了好幾個第一。他是第一個寫悲秋的,也第一個寫女性的。他對女性經典性的描述,對後世曹植等人影響非常大。宋玉《神女賦》中的神女,體現了先秦女性美的觀念,他在漢民族集體意識中積淀為一個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原型,從曹植一直到曹雪芹,每當文人慾表達女性的美艷時,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回溯到這個原型。宋玉名篇《神女賦》和《高唐賦》把巫山的女神(巫山神女)的美貌描述得讓後人垂涎了幾千年。他留存下來的作品共16篇,其中《九辯》確信為他所作,在中國文學史上可以和屈原的《離騷》相媲美,堪稱楚辭中的雙璧。
關於宋玉身世的記載並不多。只知道他出生於貧寒之家,為了謀求政治上的出路,曾經到過楚國的京城,在楚王的身邊做了文學侍從,據說也一度受到楚王的賞識。但宋玉實際上不善為官,不合於時,最後還是離開了朝廷,重歸鄉野,帶著滿腔的遺憾走完了人生。 衛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寶,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晉朝玄學家、官員,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其祖父衛瓘,晉惠帝時位至太尉,父親衛恆,官至尚書郎,著名書法家。衛玠是魏晉之際繼何晏、王弼之後的著名清談名士和玄學家,官至太子冼馬。永嘉四年(310年),遷移南方。 永嘉六年(312年),衛玠去世,時年二十七歲。
衛玠五歲時神態異於常人,他的祖父衛瓘說衛玠與眾不同,只是自己年紀大了,看不到他長大成人的那一天。衛玠年少時乘坐羊車到街市去,看到他的人都以為是玉人,人們都去觀看他。驃騎將軍王濟是衛階的舅舅,英俊豪爽有風度姿容,每次見到衛玠,就嘆息說珠玉在身旁,就覺得自己形貌醜陋。又曾對別人說,與衛玠一同出遊,就像有光亮的珠子在旁邊,光彩照人。
衛玠長大後,好談玄理。其後多病體弱,他的母親王氏常不讓他多說話。遇到有好日子,親友有時請他說幾句,沒有不贊嘆的,認為他說到了精微之處。琅邪人王澄有名望,很少推崇別人,每當聽到衛玠的言論,就嘆息傾倒。為此當時的人說:「衛玠談道,王澄傾倒。」王澄與王玄、王濟都有盛名,都在衛玠之下,世人說:「王家三子,不如衛家一兒」。衛玠的岳父樂廣全國聞名,評論的人認為「岳父像冰一般清明,女婿像玉一樣光潤」。後來,朝廷多次徵召衛玠入朝為官,徵召命令到來,衛玠都不赴任。很久以後,擔任太傅西閣祭酒、太子冼馬。衛玠的兄長衛璪擔任散騎侍郎,在宮內侍奉晉懷帝司馬熾。
永嘉四年(310年),當時中原戰亂漸起,衛玠因天下大亂,打算搬家到南方,他母親王氏說她不能舍下你哥哥衛璪離開。衛玠把道理講得深透,為了門戶大計,王氏流著淚答應了他。衛玠臨別前,對兄長衛璪說:「恭敬父、師、君的道義,是人們所看重的。如今可以說是獻身事君,哥哥自勉。」於是護送母親搬到江夏(今湖北武漢)居住。
衛玠的妻子樂氏很早去世,征南將軍山簡見到衛玠,很是器重欽佩他。山簡說:「過去戴叔鸞嫁女,只嫁給賢人,不問地位貴賤,何況衛氏是權貴門戶有名的人呢!」於是把女兒嫁給衛玠。接著衛玠進入豫章(今江西南昌)。當時大將軍王敦鎮守豫章,長史謝鯤先前就一直尊重衛玠,相見後很高興,交談了一整天。王敦對謝鯤說:「過去王弼在朝中的談吐像金聲,此人在江表的言論如玉振,精微言論,斷絕了又續接。沒想到永嘉末年,又聽到正始年間的聲音,何晏如果還在,一定傾倒。」衛玠經常認為人無完人,可以寬恕;不是故意冒犯,可以按情理處理,因而終身看不到他喜怒的容顏。
衛玠因王敦豪爽不合群,好居人上,恐怕不是國家的忠臣,於是謀求到建鄴(今江蘇南京)。京師的人聽說其姿容,看他的人擠成人牆。衛玠因勞累成疾而加重病情,於永嘉六年(312年)去世,時年二十七歲,當時的人都說衛玠是被看死的。衛玠死後葬在南昌。衛玠死時謝鯤哭他很悲痛,有人問他為何如此悲傷,謝鯤回答說棟梁斷了,因而悲哀。咸和年間(326年―334年),衛玠改葬於江寧。丞相王導告論說:「衛洗馬確實該改葬。此人是風流名士,海內仰望,可以准備薄祭,來勉勵舊日好友。」後來劉惔、謝尚共同議論朝中人士,有人問杜乂可以和衛玠相比嗎?謝尚說他們二人怎能相比,他們之間的差距容得下幾個人。劉恢又說杜乂是貌清,衛玠是神清。衛玠就是這樣受到有識之士的器重。當時中興名士,只有王承和衛玠為當時第一。
衛玠從豫章郡到京都時,人們早已聽到他的名聲,出來看他的人圍得像一堵牆。衛玠本來就有虛弱的病,身體受不了勞累,最終形成重病而死。當時的人說是看死了衛玠。此即成語「看殺衛玠」的典故出處。唐朝仍有人感嘆衛玠之死,詩雲「京城媛女無端痴,看殺玉人渾不知。」
清談而死
衛玠避亂渡江之初,去拜見大將軍王敦。由於夜坐清談,王敦便邀來謝幼輿。見到謝幼輿,非常喜歡他,再也不理會王敦,兩人便一直清談到第二天早晨,王敦整夜也插不上嘴,其向來體質虛弱,常常被他母親管束住,不讓他多談論;這一夜突然感到疲乏,從此病情加重,最終去世。[8]
思夢患病
衛玠幼年時,詢問尚書令樂廣人為什麼會做夢,樂廣說是因為心有所想。衛玠說:「身體和精神都不曾接觸過的卻在夢里出現,這哪裡是心有所想呢?」樂廣說:「是沿襲做過的事。人們不曾夢見坐車進老鼠洞,或者搗碎姜蒜去喂鐵杵,這都是因為沒有這些想法,沒有這些可模仿的先例。」衛玠便思索沿襲問題,成天思索也得不出答案,最終想得生了病。樂廣聽說後,特意坐車去給他分析這個問題。衛玠的病有了起色以後,樂廣感慨他說:「這孩子心裡一定不會得無法醫治的病!」一代美男英年早逝[9]

② 我國古代四大美男枕美文

潘安:
晉代人。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當時,不少妙齡姑娘見了他,都會怦然心動給他一個「回頭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著潘安走。因此,常嚇得潘安不敢上街。有的懷春少女難以親近他,就用蘋果來投擲他。於是,民間就有「果擲潘安」的傳說。

曹植:
三國時魏武帝曹操之子。他生得「神清骨秀」,氣宇軒昂,而且「性慧敏,善文章」。被後世廣為傳誦,堪稱才貌雙絕。

沈約:
南北朝梁代人。南唐後主、著名詞人李煜詞中有「沈腰潘鬢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約。後來,明代詩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帶三圍恨沈郎」之詩句,這個細腰男子指的也即沈約。

衛玠:
西晉人。生得「花一般嬌,粉一般嫩」,他常坐在白羊車上在洛陽的街上遊玩。遠遠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時人稱之「璧人」。一年他到下都城遊玩,不料被無數艷麗女子爭相圍觀,使他一連幾天都無法好好休息。這個體質孱弱的美少年終於累極而病,一病而亡。《世說新語》中有「看殺衛玠」的故事,記載的便是這個傳說。

③ 我國古代四大美男

四大美男有好幾種說法,這里取潘安、蘭陵王、宋玉、衛玠來說。這些美男都是長得非常受女生歡迎的,放到現在估計也相當於男明星天王級的了。有句話叫「自古紅顏多薄命,莫怨春風當自嗟」,而這些藍顏也少有善終。

第一個是潘安,在初中時代寫古詩詞的書火了一陣,我第一次是從安意如寫古詩詞的書里了解到的這個人的。蘇州園林之母——拙政園,這座園林的名字也是取自潘安的《閑居賦》。他寫《悼亡詩》懷念已逝的妻子:「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如彼游川魚,比目中路析。」就這樣一個才貌雙全的男人,捲入了政治斗爭,趙王司馬權殺了他,還滅了潘安的三族。

第二個是蘭陵王,初中時候看穿越小說特別喜歡這個人,北齊高長恭,容貌姣好,能文能武,不僅如此,他戰鬥力還非常強,是北齊後期戰爭的得力大將,後世流傳的《蘭陵王入陣曲》就是歌頌的他。對國家也衷心耿耿,對權利也沒有逾越之心。但是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最後高長恭還是被後主高緯毒酒賜死。

第三個宋玉,文學成就也非常高。宋玉寫了《神女賦》、還寫了《高唐賦》,基本奠定了往後幾千年的古典文學中對女性的描寫風格,他雖然官場不得志,但是好歹是個自然死亡的。他一生不善為官,早早辭官告老還鄉了。也算幾大美男里能善終的一個了。

第四個衛玠,是個林黛玉一樣的男子,因為身體太虛弱,不能勞累。以至於有「看殺衛玠」這一故事。最後也是病重慘淡而死。

④ 有沒有什麼是男主角是潘安或者是古代四大美男的穿越小說呢(*^__^*)

蘭陵繚亂,一本顛覆性的小說 超好看的,我看完還買了這本書 不是穿越的 但你絕不會後悔 主人公是四大美男中的蘭陵王高長恭...

⑤ 有沒有關於古代四大美男的小說

蘭陵長歌 情錯潘安 宋家玉話 魅惑無疆 鳳舞傾國 迷夢蘭陵 蘭陵繚亂 尋櫻絲 蘭陵遺夢

⑥ 古代四大美男 簡介

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向來有多種版本和說法,但較為集中的意見是潘安、宋玉、蘭陵王、衛玠。這些美男子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才貌雙全,文學、音樂修養極高。
潘安
天下第一美男
人們常用「貌似潘安」來誇贊一個男人的美貌,潘安儼然成了千古美男的代言人。那麼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他又美到什麼程度呢?

潘安
史書上直接說潘安長得漂亮的就三個字———「美姿儀」。他自然是外貌又好,氣質又好。雖說書上並沒有詳細記載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幾尺,他的美貌卻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因為在那時候他就已經有了一批死忠的「粉絲」了。《世說新語》中記載,潘安每次出去遊玩的時候,總有大批少女追著他,那絕對就是個追星的架勢。追著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給他獻花,又是給他獻果。潘安每次回家的時候,都能夠滿載而歸,這也就成為了「擲果盈車」這個典故的由來。
描述
雖說有那麼多美女成天追著他,潘安卻一點都不為所動。在對待妻子這一點上,潘安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好男兒。潘安的妻子出身名門望族,比潘安家的門第要高,兩人算不上門當戶對。因為潘安既是美男又是才子,潘安的妻子倒也願意下嫁給他。潘安對他老婆是痴情得很,非但老婆在世的時候絕不出去拈花惹草,老婆死後,他還念念不忘。在妻子過世了一年之後,他寫了三首《悼亡詩》。在中國文學史上,這三首《悼亡詩》是具有開創意義的。因為當時婦女的地位很低,在潘安的《悼亡詩》之前,幾乎沒有出現過懷念妻子的作品。潘安的文章也寫得很好,喜歡寫哀誄之文,可以說是個憂郁的美男作家。
潘安的長相是沒得說,也算得上是個感情專一的好丈夫,但他的人生道路卻並不像他的外貌一樣令人欣羨,反而帶有些悲劇色彩。他的政治道路還是很坎坷的,早年不被重用,後期投靠了賈南風和她的侄子賈謐為首的賈氏集團。那個時候正是賈氏集團呼風喚雨的時候。賈南風想廢掉太子,潘安不幸被攪入了這場陰謀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寫了一篇祭神的文章,並讓太子抄寫。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蘆畫瓢地寫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寫的文章以後,再勾勒幾筆,把它變成了一篇謀逆的文章,導致太子被廢,太子的生母被處死。雖不是策劃者,但潘安在這起陰謀中顯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雖然這次奸計得逞,潘安終也不得善果。八王之亂後,趙王司馬倫奪權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並判了他一個滅三族。
縱觀潘安這一生,他集才情、美貌、專情和政治上的罪惡於一身, 是個復雜矛盾的生命個體。如若後人只記得他的美貌,那無疑是把他簡單化了。在燦若星辰的芸芸美男當中,潘安能夠在千百年歲月的洗禮之後,仍然作為一個美男子的符號被現代人所熟知,他英俊的外表和橫溢的才華都是其流芳百世的原因。美男想不做曇花,內外兼修才是硬道理。 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有「名灑潘江陸海雲爾」。自古潘岳與陸機齊名。潘岳詩歌名列鍾嶸《二十四詩品》上品,另外唐太宗親自為《晉書》陸機傳作序,則證明了潘岳陸機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今存的作品《寡婦賦》、《袁永逝文》、《悼亡詩》等名篇都以善敘哀情著稱,而潘岳大大的在西晉時期將賦這一文體發揚光大,其中他的《西征賦》《閑居賦》《籍田賦》《滄海賦》《秋興賦》《芙蓉賦》《射雉賦》等都是名垂千古的不朽之作。[2]
宋玉
宋玉,又名子淵,相傳他是屈原的學生。漢族,戰國時鄢(今襄樊宜城)人。生於屈原之後,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為屈原之後辭賦家,與唐勒、景差齊名。相傳所作辭賦甚多,《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流傳作品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但後3篇有人懷疑不是他所作。所謂「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來。 戰國後期楚國辭賦作家。
描述
古代的小說戲曲等文學作品當中,往往以美如宋玉、貌若潘安來形容男子的俊美,潘安和宋玉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兩位大帥哥了。宋玉不但漂亮,而且才華卓越,讓許多女性心馳神往。

宋玉
宋玉貌美之說流傳千古,但他到底怎麼個美法卻已是千古之謎,因為他連一張畫像都沒有留下。但我們可以從《登徒子好色賦》的記載中,意會一下宋玉是何等的美貌。根據《登徒子好色賦》的記載,登徒子跟楚王匯報說宋玉是個美男子,他能說會道,但是生性好色,所以千萬不要讓宋玉跑到後宮。聽了這話,宋玉自要反擊。他跑去跟楚王說,請您來做公證人,看一看到底是我好色還是登徒子好色?宋玉首先說,天下的美女莫過於楚國,楚國的美女又莫過於我的家鄉,家鄉的美女又莫過於我隔壁的一個鄰居———東鄰之女。我家隔壁這位美女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施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毛像鳥的羽毛那樣挺拔,肌膚像白雪,腰很細,牙很白。就是這樣一個絕代佳人趴在牆上,看了我三年,我也毫不動心,我難道也算得上是好色之徒嗎?相反登徒子不是個好東西。登徒子家有丑妻,他老婆一頭亂發,兩耳畸形,嘴唇外翻,牙齒凹凸不平,走路一瘸一瘸,再加上駝背,又滿身是疥瘡。登徒子卻很喜歡她,跟她一連生了五個孩子。你看只要是個女人,登徒子就會喜歡,所以他比我更好色。其實用當今的觀點來評判,登徒子不棄糟糠之妻是件值得稱贊的事情。但宋玉口才非凡,被他這樣一忽悠,楚王竟然給說暈了,判定登徒子是個好色之人。這一判竟然使登徒子從此以後就背上了好色的罵名,成了後世色狼的代名詞。
宋玉並非徒有其表,他同樣有著卓越的文學才能,在文壇有著宗師級的地位。他的代表作《九辯》在中國文學史上可以和屈原的《離騷》相媲美,堪稱楚辭中的雙璧。
在文學史上,宋玉創造了好幾個第一。他是第一個寫悲秋的,也第一個寫女性的。他對女性經典性的描述,對後世曹植等人影響非常大。宋玉《神女賦》中的神女,體現了先秦女性美的觀念,她在漢民族集體意識中積淀為一個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原型,從曹植一直到曹雪芹,每當文人慾表達女性的美艷時,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回溯到這個原型。宋玉名篇《神女賦》和《高唐賦》把巫山的女神(巫山神女)的美貌描述得讓後人垂涎了幾千年。他留存下來的作品共16篇,其中《九辯》《風賦》《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等較為確信為他所作。
關於宋玉身世的記載並不多。只知道他出生於貧寒之家,為了謀求政治上的出路,一度到了楚國的京城,到了楚王的身邊做了文學侍從,據說一度也受到楚王的賞識。但宋玉這個人實際上不是做官的料,不合於時,所以最後還是離開了朝廷,重歸鄉野,帶著滿腔的遺憾走完了人生。[3]
蘭陵王
面具後的悲情王子
北朝時期的蘭陵王也是給後世留下無限遐想的美男之一。他有著成為傳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條件,比如神秘的出身,比如驍勇善戰,比如他那充滿血腥和殺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時的含冤而死。而這傳奇中最絢爛的一筆,無疑是他那攝人心魄的美貌。
描述
蘭陵王是北齊的一員名將。他的名字叫高長恭,因為封地在徐州附近的蘭陵,所以叫他蘭陵王。北齊的始祖是高歡,高歡的大兒子就是蘭陵王的父親。蘭陵王是他的第四個孩子。蘭陵王這樣的出身可算顯赫。但這里有一個很奇特的情況。蘭陵王兄弟六個,其他五個兄弟的母親是誰都記載得明明白白,唯獨蘭陵王的母親是誰,史書上沒有記載。當時對女性的社會地位是沒有什麼避諱的,即使母親是妓女也沒什麼關系。他的一個弟弟的母親就是妓女。蘭陵王的母親的地位難道低得連妓女也不如嗎?歷史記載沒有給出答案,他的身世也因而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蘭陵王以驍勇善戰而聞名。北齊和北周在芒山這個地方曾經有過一場惡戰。北齊名將蘭陵王率領500鐵騎兩次沖入敵陣,殺敵無數。一直打到洛陽西北面的金墉城下,被敵人團團圍住。城上北齊守將只見來者戴著面具,不知是敵是友,正在猶豫之際,蘭陵王突然脫下了他的面具,露出一美麗絕倫的臉來。上面的人就認出了是蘭陵王,群情激憤,萬箭齊發,射向了北周的軍隊。下面的500將士在蘭陵王的帶領下更是越戰越勇敢,結果北周的軍隊在這上下夾擊之下潰敗而歸。蘭陵王打仗自不在話下,問題是他打仗的時候為什麼總戴著面具呢?這恐怕還是漂亮惹的禍。史書上說他貌柔心壯,白得像個美婦人。他的美貌不是歷來崇尚的力量之美,而是非常女性化的美。這樣征戰沙場,自是怕別人瞧不起他。所以戴上個面目猙獰的面具(或說以鐵甲遮面),就能起到不戰而勝的目的。可惜的是,歷史上並沒有他的畫像流傳下來,這倒也給了我們更多想像的空間。
蘭陵王貌美、勇猛、愛兵如子、私生活嚴謹,近乎完美。但他也有個缺點:貪財。在他家門口,行賄的人絡繹不絕,這點是很遭人非議的。他的部下相願曾經問他,你已經地位這么高,這么富有,你幹嘛還要去貪財?蘭陵王默不作聲。相願接著說,大概你是怕自己功高蓋主,所以特意想要弄出點污點來吧。但你現在想往自己臉上抹黑,實在是沒有用的。皇上要害你的話,這正好是個把柄。蘭陵王流著淚跪下說,你說得對。相願說你應該功成身退。蘭陵王聽取了他的建議,變得消極起來,打仗也沒這么起勁了,生了病也不去治療了,想把病搞大一點,可以早點退休。但是就這樣還動作太慢,不久就招來了殺身之禍。
一次,皇帝召見蘭陵王。皇帝關切地對他說,你作戰的時候太勇猛,往往深入敵陣,很危險。蘭陵王一時口誤回答說,國事如家事,在戰場上我不會想到這個。聽了這話皇帝就睡不著覺了,你和我還想分家不成?這不是要篡位奪權嗎?一般人說錯這話倒也未必會怎麼樣,但蘭陵王是戰將又有地位,皇帝是怎麼也不能放過他的。於是皇帝就賜了毒酒送到他家。蘭陵王拿到毒酒非常悲憤。他說我一生為國,如今干錯了什麼,老天要這樣對我?原本為了自保,他連英雄都不做了,故意給自己身上抹黑,可是到頭來還是難逃一死。誠如詩雲,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蘭陵王死時的年齡沒有詳細記載,(約541年―573年)時年三十二,是正當英年。
蘭陵王英年早逝,北齊失去了軍事支柱。四年後,北齊被北周所滅,北齊王室成員幾乎全被屠殺。亂世的殺戮之中,人心如火海,蘭陵王的美,如血中飄盪的一縷白梅香,令人腸斷神傷。[2]
衛玠
出生地不詳,西晉人。生得「花一般嬌,粉一般嫩」,他常坐在白羊車上在洛陽的街上遊玩。遠遠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時人稱之「璧人」。
描述
一年他到下都城遊玩,不料被無數艷麗女子爭相圍觀,使他一連幾天無法好好休息。這個體質孱弱的美少年終於累極而病,一病而亡。見《世說新語·容止》第十四:「衛從豫章至下都,人久聞其名,觀者如堵牆。先有羸疾,體不堪勞,遂成病而死。時人謂『看殺衛玠。」(這位帥哥大概是四大美男中死得最搞笑的一位。他是魏晉時期人士,長得極美,美如珠玉,粉絲多得可以組建一個正規師,這不是吹牛。有一次他一外出,就被「粉絲」們包圍了,「觀者如堵牆」,看他的人里三層外三層圍了個水泄不通。衛玠可能當場就暈過去了,回到家後不久就死了,這就是典故「看殺衛玠」的由來。這場由美麗導致的悲劇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可憐衛大帥哥就這么香消玉殞了,不能不令人扼腕。 )[2]

⑦ 中國四大古代美男

中國四大古代美男未知道,只知四大美女。

⑧ 古代四大美男是那些

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向來有多種版本和說法,但較為集中的意見是潘安、宋玉、蘭陵王、衛玠。
第二個版本
潘安、曹植、沈約、衛玠

⑨ 有關古代四大美男的小說

蘭陵繚亂
鳳舞蘭陵
蘭陵王妃
情錯潘安
尋櫻絲
宋家玉話

⑩ 古代四大美男的版本之二

潘安、曹植、沈約、衛玠 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於東武陽(今山東莘縣),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後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他生得「神清骨秀」,氣宇軒昂,而且「性慧敏,善文章」。被後世廣為傳誦,堪稱才貌雙絕。
曹植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畫眉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曹植的散文同樣亦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詩品》的作者鍾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 作為《詩品》全書中品第最高的詩人、中國詩歌抒情品格的確立者,在詩史上具有「一代詩宗」的歷史地位。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衛玠(jiè)(公元286年—公元312年6月20日),字叔寶,小字虎,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容貌俊美,風采極佳,為眾人所仰慕。玄學家,官至太子洗馬。永嘉四年(310年),衛玠遷移南方。 永嘉六年(312年),衛玠去世,時年二十七歲。
衛玠,字叔寶,五歲時,神態異於常人。其祖父衛瓘說:「這孩子與眾不同,只是我年紀大了,看不到他長大成人了!」年少時乘羊車到街市去,看到他的人都以為是玉人,人們都去觀看他。驃騎將軍王濟,是衛階的舅舅,英俊豪爽有風度姿容,每次見到衛玠,就嘆息說:「珠玉在身旁,就覺得自己形貌醜陋。」又曾對別人說:「與衛玠一同出遊,就像有光亮的珠子在旁邊,光彩照人。」長大以後,好談玄理。其後多病體弱,母親常不讓他多說話。遇到有好日子,親友有時請他說幾句,沒有不贊嘆的,都認為他說到了精微之處。琅邪王澄有名望,很少推崇別人,每當聽到衛玠的言論,就嘆息傾倒。為此當時的人說:「衛玠談道,平子傾倒。」王澄及王玄、王濟都有盛名,都在衛玠之下,世人說「王家三子,不如衛家一兒」衛階的岳父樂廣,全國聞名,評論的人認為「岳父像冰一般清明,女婿像玉一樣光潤」。
朝廷多次徵召衛玠入朝為官,徵召命令的到來,衛玠都不赴任。很久以後,任太傅西閣祭酒,為太子洗馬。其兄衛璪任散騎侍郎,在宮內侍奉晉懷帝。永嘉四年(310年)中原戰亂漸起,衛玠因天下大亂,打算搬家到南方。母親說:「我不能舍下仲寶(衛璪)離開。」衛階把道理講得深透,為了門戶大計,母親流著淚答應了他。臨別,衛玠對兄長衛璪說:「恭敬父、師、君的道義,這是人們所看重的。如今可以說是獻身事君,哥哥自勉。」於是護送母親搬到江夏(今湖北武漢)。
因王敦豪爽不合群,好居人上,恐怕不是國家的忠臣,衛玠謀求去建鄴(今江蘇南京)。京師的人聽說衛玠的姿容,看他的人擠成了人牆。衛玠因勞累成疾而加重病情,永嘉六年(312年)去世,時年二十七歲,當時的人說衛玠是被看死的。葬在南昌。謝鯤哭他很悲痛,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如此悲哀?」謝鯤回答說:「棟梁折斷了,因而悲哀。」咸和年間(326年―334年),改葬於江寧。丞相王導告論說:「衛洗馬確實該改葬。此人是風流名士,海內仰望,可以准備薄祭,來勉勵舊日好友。」後來劉惔、謝尚共同議論中朝人士,有人問:「杜乂可以和衛洗馬相比嗎?」謝尚說:「怎麼能相比,他們之間的差距容得下幾個人。」劉恢又說:「杜乂是貌清,叔寶是神清。」衛玠就是如此受到有識之士的器重。那時中興名士,只有王承和衛玠為當時第一。

熱點內容
雙穿越的抗戰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7 22:56:08 瀏覽:463
一個現代殺手重生到異界小說推薦 發布:2025-02-07 22:56:06 瀏覽:518
寧宛西陸軒全文免費閱讀0點小說 發布:2025-02-07 22:11:58 瀏覽:934
三個人闖江湖的武俠小說 發布:2025-02-07 21:52:58 瀏覽:341
極品現代小說 發布:2025-02-07 21:43:45 瀏覽:621
沐沉香葉墨羽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2-07 21:36:54 瀏覽:339
生子秘方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2-07 21:26:04 瀏覽:973
金庸寫武俠小說最好 發布:2025-02-07 21:15:37 瀏覽:864
小說閱讀網如何發表作品 發布:2025-02-07 20:42:59 瀏覽:744
都市言情男主平淡小說 發布:2025-02-07 20:18:17 瀏覽: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