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大刀王五
① 武俠小說有沒有玩刀的
有啊,大刀王五是專門玩刀的,小李飛刀也是
② 武俠小說是什麼
金庸先生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③ 大刀王五最後怎麼死的,是被暗殺還是老死
大刀王五死因是被捕後槍殺。
相關介紹: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拳民運動在北方興起。王五率眾積極參加,與義和團眾並肩作戰。10月25日,滿清政府派兵將順源鏢局團團圍住,王五等人終因寡不敵眾被捕,爾後被八國聯軍槍殺於前門,死時56歲。
大刀王五被殺後,頭被掛在城門上,家人無法給王五入殮。天津的霍元甲聽說後,隻身趕來,夜裡將王五的頭取下、埋葬。當天晚上,霍元甲就住在王五故居南房西側的一間房子里。
(3)武俠小說大刀王五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大刀王五的事跡被編入邵氏影片《大刀王五》、武俠片《一刀傾城(神州第一刀)》、電視劇《大刀王五》和李敖小說《北京法源寺》。
王五不僅本行中受人尊敬,他的愛國義舉更是被人們廣泛傳頌。甲午戰爭失敗後,御史安維峻上疏,力陳議和之弊,要求嚴懲誤國者,卻遭到清廷的貶斥,被革職戍邊。王五齣於義憤毅然擔負起了護送安維峻的責任。
回京後,王五便在香廠籌開學堂街,名為「父武義學」。更為人們所稱道和廣為流傳的是王五與譚嗣同的交往。王五俠義心腸,與譚嗣同兄弟相稱,傳授譚武藝刀劍之法,二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刀王五
④ 武功高強,曾積極營救譚嗣同的大刀王五,最終的結局如何
最先對大刀王五進行刻畫和宣傳的,是近代武俠小說開山鼻祖之一平江不肖生著作的《近代俠義英雄傳》。
該書以大刀王五營救譚嗣同為引,帶出大俠霍元甲本傳,再在從中穿插介紹清末各路英雄豪傑。
按照書裡面的說法,譚嗣同就刑時候口占的絕命詩中「去留肝膽兩昆侖」,一指康有為,一指大刀王五。
本世紀初,李敖大師為角逐諾貝爾文學獎,曾嘔心瀝血創作《北京法源寺》,書中也以大刀王五為主角。
但大刀王五是個英雄人物,在很多人眼裡,英雄人物必須有個英雄的死法,即使遺憾,也要轟轟烈烈。
也許是為了滿足人們這種扭曲的心理,另一個關於大刀王五的結局悄然流行:庚子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王五為保護國家和人民的財產,拔刀而起,帶領徒弟抗擊侵略者,不幸被德國兵亂槍打死,一代大俠悲壯殞滅。
好嘛,這才是英雄的死法!
很多人歡呼喝彩,認為王五就應該這樣死才過癮,才與他的大俠之名相符。
但這種說法並沒有可靠資料支持——其中抵抗侵略者的情節,直接就是短篇武俠小說《馮婉貞》的翻版,不過以悲劇收場,滿足了眾市井讀者的獵奇心。
不管如何,以上兩種說法各有支持者:良善的人希望是第一種;獵奇者希望是第二種。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之子劉鵬年,倒是提供了另一個最接受事實真相的說法,但很多人難於接受,所以未能流行。
不過,劉鵬年自己說了,他的父親劉光第曾帶他拜訪過王五,他自己還正式拜王五為師習武,與王五是師徒關系,自己相當清楚師父的結局。
劉鵬年說,庚子匪亂,京城的眾多達官貴人紛紛遠遁避難,帶不了的財物就交給開鏢局的王五看管。拳匪打出的口號是「扶清滅洋」,但很多人卻是想在亂世中渾水摸魚、發國難財的,到了京師瞎搶一通,聽說王五處保管有大批財物,一個個垂涎三尺,成群結隊前來索要。王五義正辭嚴地拒絕說:「吾既許,為守之矣,必取,死我而後可。」拳匪也知王五武功蓋世,不敢貿然動手,而從暗中拔槍,「砰」地一槍就把王五打死了。
名震天下的俠義英雄,就這樣猝死於黑槍之下,是有些窩囊。
⑤ 民國至今的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的淵源是在古代的傳奇、公案和清代的俠義小說。晚清以降,一直走不出清官捕快的路子。直到20年代,經過一些先驅的不斷開拓,才在諸多通俗小說中異軍突起。而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一位天才,就是後來被稱為民國武俠小說奠基人的平江不肖生。
1922年,一本叫《紅雜志》的通俗讀物創辦,次年另一部名為《偵探世界》的雜志問世,兩本刊物在1923年的1月和6月開始連載平江不肖生的兩部武俠代表作《江湖奇俠傳》和《近代俠義英雄傳》(銷量肯定一路高歌猛進,不用細說~~~~~~~)平江不肖生原名向愷然,湖南平江人氏,生於1890年。在1907年和1912年兩度赴日浪遊,曾入日本東京中央大學。1918年出版了《留東外史》一書(當然不是武俠啦)。《江湖奇俠傳》當時候影響非常廣,28年被改拍成影片《火燒紅蓮寺》,轟動一時。全書160回,前106回是平江不肖生寫的,後若干回由趙苕狂以「走肖生」的名字續完(趙也是小說家)。《江湖奇俠傳》以湖南平江、瀏陽的農民爭奪交界地引起械鬥為線索,帶出昆侖派、崆峒派的劍俠爭雄。裡面的武技,由棍棒拳術發揮到呼風喚雨、吞吐飛劍,幻想十分豐富。《近代俠義英雄傳》雖然沒有前者出名,但是內容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了接觸過。這部書寫的是京城大刀王五和戊戌六君子的譚嗣同的情誼,以及霍元甲憑借中華武術為國爭光的事跡。
同一時期, 武俠小說上還有趙煥亭的《奇俠精忠傳》、姚民哀的《山東響馬傳》等。前者繼承了講史傳統並且加以發揮。描摹世態人性入情入理,當時便與不肖生「南向北趙」並舉。後者取材於當時轟動全國的山東臨城劫車案,時效性強。
《江湖奇俠傳》連載後不久,顧明道的《荒江女俠》繼之而出。顧明道從小殘廢,早期寫作言情小說,因此《荒江女俠》將俠情兩相結合,開了言情武俠小說的先河。《荒江女俠》寫方玉琴為父報仇,學成劍術,在尋找仇人的過程中遇見同門師兄岳劍秋,相攜鋤奸的故事。顧明道在設計「武」的打鬥場面和技巧套路的時候常常力不從心,就在出生入死的場景之間多安插情意纏綿的細節,加以彌補。
武俠在這一時期除了與「情」結合之外,還在與其他諸多因素結合,有了多方面的發展。與歷史結合出現了文公直的歷史武俠小說。所用歷史只是背景,在其中虛構俠客們的活動。代表作是「碧血丹心」系列:《碧血丹心大俠傳》、《碧血丹心於公傳》、《碧血丹心平蕃傳》等。三書以明朝於謙的事跡為背景來寫為國盡忠的俠客。
與江湖幫會秘史結合,有了姚民哀的黨會武俠小說。因為作者本人參加過清末的幫會,因此寫於1929到1930的《四海群龍記》(幫會復仇故事)和寫於1930到1931的《箬帽山王》(「四海群龍」中的「一龍」如何組黨),不論是交待內幕,還是敘述行規黑話,都很到位。很能滿足讀者的好奇心。並且由《四海群龍記》引出《箬帽山王》這種「連環式」形式,是後來長套的武俠小說慣用的結構。
1932年,環珠樓主橫空出世了。《蜀山劍俠傳》在天津的《天風報》上連載,剛開始的時候並不十分出色,但是一集一集寫下去,到1949年,出到了55集。環珠樓主,原名李善基,後名李壽民。幼年有「神童」之稱,從小熟習武術氣功,三上峨嵋,四登青城,成人後做過幕僚和家庭教師。歷經坎坷,始寫武俠。《蜀山劍俠傳》是一個超現實的世界,由人間社會、神話幻想、自然勝景、哲理詩情交織而成。表面的故事是正道的劍仙和同邪惡的怪魔之間的斗爭。劍仙和怪魔都要逃脫「道家四九天劫」,即每四百九十年一次的劫難。不同的是,劍仙以行善來避劫,而怪魔用行惡來逃難。兩方面寓示了一種共同的形而上意義:人對自身命運的不懈抗爭。書中「關於自然現象者,海可煮之沸,地可掀之翻,山可役之走,人可化為獸,天可隱滅無蹤,陸可沉落無形;關於故事的境界者,天外還有天,地底還有地,水下還有湖沼;關於生命的看法,靈魂可以離體,身外可以化身,借屍可以復活,自殺可以逃命,修煉可以長生,仙家卻有死結;關於生活方面,不食可以無飢,不衣可以無寒,行路可縮萬里成尺寸,談笑可由地室送天庭;關於戰斗方面者,風霜水雪冰,日月星雲氣,金木水火土,雷電光聲磁……」(徐國楨《環珠樓主論》1949)。想像天馬行空。環珠樓主的小說還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舉凡道、釋、儒,經史子集,醫卜星象,天文地理,詩詞書畫,風俗民情,無不與武俠融會貫通。影響深遠,直至當代港台新武俠。
40年代,武俠小說進一步崛起,現在一般通行「北派四大家」或「北派五大家」的說法,即指環珠樓主、(宮)白羽、鄭證因、王度廬四人,再加上朱貞木。
白羽主要寫社會武俠小說,《十二金錢鏢》、《武林爭雄記》、《偷拳》等等。他筆下的俠客都是現實社會中極平常的人物,不是包打天下的英雄。
鄭證因被稱為真正懂得武術的人,曾在「北平武術館」學習太極拳,使九環大刀,公開表演獻藝。他的小說是走純技擊路子,創出拳掌「綿掌、混元掌、排山掌、般禪掌、小天星掌力、鷹爪手、金剛指」等等,輕功「草上飛、追雲趕月、仙人換影、飛鳥凌波」等等。與還珠樓主想像型的武功相比,鄭的武功偏向於寫實,但也達到藝術化的境界。
王度廬進一步發展了言情武俠小說,1938年以後,連續寫下《鶴驚昆侖》、《寶劍金釵》、《劍氣珠光》、《卧虎藏龍》、《鐵騎銀瓶》五部互有聯系又各自獨立的武俠小說。五部小說包括了三個悲劇故事:江小鶴和阿鸞、李慕白和俞秀蓮、羅小虎和玉嬌龍的愛情糾葛。
最後以為朱貞木,代表作是《七殺碑》,布局高妙,筆法細膩。《魔窟風雲》、《羅剎夫人》以歷史上的「苗亂」為引子,鋪寫邊地蠻荒的離奇戀情和俠事。
當代自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開始,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
直至金庸的出現,才把武俠小說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騰,文筆俊爽、瀟灑、詼諧逗趣而又富於變化,他的小說既有詩情畫意,柔綺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說直探人生、命運的真諦。在文字的組織與文章的結構上均不輸純文學作品。具體評價我也不多談了,金庸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其贊譽之辭更是連天匝地,車載斗量,不可勝言了。
古龍:他務去陳言,自創新境,內容、風格,多姿多采。
在梁金古三家竟相爭鳴的同時,台灣、香港、內地也涌現出了眾多武俠作家,如卧龍生、諸葛青雲、溫瑞安、蕭逸、聶雲嵐等作家。
黃易的出現,算是給已風平浪盡的江湖,又掀起了陣陣波瀾.他自創的玄幻、異俠系列,令讀者耳目一新,久違的武俠情節換一種方式體會起來,也別有一番滋味。
他的首部武俠小說《破碎虛空》盡管篇幅不長,但黃易的風格已經鮮明的體現了出來.那就是由武道可以體會到生命及宇宙的奧秘。
到《覆雨翻雲》《尋秦記》《大唐雙龍傳》推出後,黃易的風格已經完全形成。他是在傳統的武俠路上融入了玄經易理,神話和科幻的色彩非常濃郁。
到了今天,武俠小說已經逐漸式微,除了金庸的小說依然屹立不倒,甚至被很多人捧為經典。其作品也不厭其煩的被翻拍,再翻拍。
⑥ 大家認為最好看的武俠小說是什麼
我覺得最好看的武俠小說還是金庸的武俠小說,我最喜歡的一部是《射鵰三部曲》的第一部《射鵰英雄傳》。雖然還有一位與金庸齊名的武俠小說鼻祖古龍,但是古龍的小說是架空歷史的,稍微不對我的口味,當然不是說古龍的小說不好,畢竟金庸古龍之後,至今還無人能寫出那麼高水平的武俠小說。古龍去世時人們對他留下了這樣的評價「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
我看過的武俠小說也不少了,可是覺得真的沒有可以超越金庸作品的書,金庸的武俠小說我幾乎也全部都看過,可以說沒有一部不好看的。而《射鵰英雄傳》是我情有獨鍾的一部。我曾經在一個電視闖關類節目中看到過一個選手,可以記住《射鵰英雄傳》原著中所有的章節名字,主持人任意問一章,那位選手就能說出對應的名稱,可以說那位選手對此書是真愛。我雖然沒有達到那樣的程度,但是還是仔細閱讀過這部小說的。
主人公郭靖是一位看似傻傻的卻是非常善良的一個人,人們對郭靖的評價幾乎都是一句傻人有傻福。當然我對此也並沒有什麼異議。郭靖的成長之路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小小年紀就在牛家村經歷了與父親的生離死別。之後在草原的生活雖然無憂無慮,但是內心的傷痛怎能那麼容易消除。
之後郭靖有奇遇,江南七怪,馬鈺,洪七公,周伯通,好多人都教過他功夫,還有黃蓉對他的不離不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善良都能換來好報,他一心付出,可是楊康卻一次又一次背叛他。還好結尾還是比較完美的。拋去時代背景的變遷,一切還是美好的。
⑦ 漢後到明國所有的武俠小說
火葯沒有發明之前,刀槍劍戟都被稱為冷兵器,在冷兵器時代,個人的武術技巧就顯得十分重要,它既可保家衛國,又可以用它求取功名富貴,尤其是統治者,更是十分看重,在中國古代教學,是文武並重的,《周禮》中記: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六藝中的射與御,就是射箭、駕戰車揮刀槍作戰的。《漢書.藝文志》亦載「劍道三十八篇」「和手搏六篇」,被稱為「兵技巧」,它以手足、器械的使用為基本技能,據今已有二千多年,至南朝劉宋時,已有武術之稱。會武術的人,一方面進入朝廷的軍隊,成為職業軍人,這類人為朝廷所用,自然也就會在浴血沙場的同時,求得功名富貴。
但總有一類人,就象現在的執政黨與在野黨一樣,對朝廷政治以及當權者有不同看法,在武術上的在野黨就是那些號稱俠客的人。他們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流落民間,又自恃一身好功夫,挑戰權貴、邪惡,扶危濟困,這也原本沒有錯,但也有因所謂重感情、講義氣而犯糊塗的時候,只為報恩或復仇,可以置國家法律與他人利益於不顧,這就是韓非子說的:「俠以武犯禁」。但如果在一個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朝代,當俠客們嘯聚山林,當起「綠林好漢」來「替天行道」,公然與當權者叫扳時。這種行為,卻得到老百姓的擁載,這同時也是俠植根人們心中,得到人們喜愛的重要原因,如瓦崗寨的程咬金、秦叔寶等與水滸傳中的魯智深、武松等。
一部《水滸》,能流傳千古,恐怕還與它宣揚的俠義精神密切相關。而這種大規模的俠士聚集於綠林,並自稱綠林好漢,這也大概是後來武林的出處,不僅取其山野之間自由自在,大概也有「在野」的意思,而且似乎「民主」程度也很高,他們以「會盟」的形式推選盟主,而推選的標准則只有兩個,那就是武功和武德,否則,一律免談。它們既顯示出一種民間社團的性質,又是一種鬆散的聯合。只有到了諸如水滸的規模,才顯示出其政治和軍事組織的特性來,但有一點仍是肯定的,那就是無論是晁蓋還是宋江,都是俠士們自己推舉出來的。
但最初的俠客多是獨立的,個人的行為,如《史記》中記載聶政以及著名的荊柯剌秦王的故事。這樣的人和事,在春秋戰國時期還不少,當時由於七國之間爭霸稱雄,恩恩怨怨很多,各國權貴們都爭相征賢納士,這里的士,就是指武士,如當時的信陵君、平原君都養了好幾百甚至上千的這類「食客」,這也就給這類武士俠客們創造了生存條件,他們大多以俠義著稱,或為國,或為報主人之恩,充當刺客,甚至不惜捨生取義。這是封建時期的一大社會特點,歐洲中世紀時期的騎士,以及日本的武士,都與其類似。
這些俠義武士,歷朝歷代都有,他們那種大義凜然,扶危濟困,路見不平杖刀相助,不畏強權,不畏殘暴的武俠精神,十分為人們所敬仰。這些武術人士大多是真人真事,瓦崗寨、水滸中的俠客們不提了,如少林武功,武當派武功都是實實在在的武術流派,也有不少名家出自這些派別,宏揚了武術精神,就是近代,如清光緒年間的大刀王五,以保鏢為業,被人稱為大俠,他與譚嗣同交厚,戊戌變法時,還主動要求保護他出走。再有就是霍元甲,就曾擊敗不可一世的洋武師,大長了國術威風。而這些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武俠與武俠故事,則為武俠小說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源泉與土壤。
不過,另一類俠客就與我們現在的許多武俠小說有些類似了,他們似乎總存在於事實與虛構之間,這也似乎很深地影響了後世武俠小說的產生與發展,他們總是帶有神奇性和神秘性,有的甚至過分誇大了武術本身的功能及作用,但這種以超人形象出現,除暴安良的武俠,又恰好反映了人們的希冀和願望,這當中對後世武俠小說影響最深的有三個人物形象,那就是越處女、紅線和昆侖奴。越處女源自《吳越春秋》,紅線出自唐.袁郊撰《甘澤謠》,昆侖奴則出自唐《傳奇》,歷史上,許多身懷絕技的武俠們常常願意退隱江湖,這是因為人心難測,即便是恩重如山的主人們也是如此,這種思想也影響了後世許多武俠的為人和武俠小說的創作。而從另一個角度講,官場的腐敗與黑暗,也使他們更願意潔身自好,不願意同流合污,這也是武俠們得到人們尊敬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文人們一種理想的人文精神,所以歷朝歷代有那麼多的文人願意記錄書寫創作這些武俠故事,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然而武俠小說到明清時,則多是以話本形式出現的,如清時在《包公案》基礎上演譯成的《七俠五義》《小五義》以及《兒女英雄傳評活》等,它們奠定了武俠小說的基本形式和模式,但得到真正發展並呈現出一種繁榮現象,卻是民國期間的事。
辛亥革命後,人們從封建桎梏下解放出來,各種思想流派湧入中國,報業、出版業得到空前繁榮,文學藝術得到大力發展,各種風格流派的文藝作品異彩紛呈,武俠小說也異軍突起,它以獨特的武俠們的俠義精神傳統深得人們喜愛。
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首先有被稱為「南向北趙」的等一批開風氣的武俠小說作家,平江不肖生更是被譽為「民國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其代表作有《江湖奇俠傳》、《俠義英雄傳》等;趙煥亭則有《奇俠精忠傳》留世
在三十年代後,最有名的武俠小說家便有北派四大家還珠樓主、白羽、鄭證因和王度廬。這主要分為還珠樓主的神怪武俠小說,白羽的社會武俠小說,鄭證因的技擊武俠小說和王度廬的言情武俠小說等四大派武俠小說。
在民國武俠小說作家中,還珠樓主也許是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半文半白的語言,儒、佛、道的精神哲理,都溶匯貫通於小說之中。其著名小說有《蜀山劍俠傳》、《青城十九俠》和《雲海爭奇記》等40部。白羽的社會武俠小說在武俠與社會生活方面結合得是十分緊密的,他受魯迅、周作人兄弟和新文化運動影響很深,本身又是記者出身,他常常是通過武俠思想與社會現實的脫節來批判社會的黑暗,在寫武俠們的可敬可愛的同時,也寫出了他們在現實社會中的悲壯、感概與無奈。他的代表作是《十二金錢鏢》、和描寫白蓮教起義的《黃花劫》等。鄭證因當年的《鷹爪王》八部曲出手就不凡,他將武俠的豪氣與精妙的武術與驚險的情節融為一體,並特別注重武術技巧的描寫。其一生一共創作了一百〇二部作品,為當時作家之最。被人稱為技擊武俠小說一點也不為過。
而王度廬的武俠小說則重言情,寫到生死纏綿處,常惑人至深。後起的港、台武俠小說,也大多走的他開拓的這條「悲劇俠情」的路子。他的主要代表作就是《卧虎藏龍》等「鶴鐵五部作」。而他們中最具傳奇色彩的則是還珠樓主李壽民,他七歲便登峨眉、青城學氣功,十六歲與才女文珠相戀,因家變而失戀,寫《蜀山劍俠傳》時,筆名還珠樓主,就是用於紀念文珠的。後與大富豪之女孫經洵的婚姻更是轟動一時,孫父曾反對這樁婚姻以「拐帶良家婦女」的罪名將其告上法庭,而孫經洵則在庭審時勇敢站出來捍衛自己的婚姻自由,使其無罪開釋,一時傳為美談,而更值得一提的是,還珠樓主李壽民本人,在「七七」事變後,因拒絕出任日寇偽職,被抓到日本憲兵隊受盡嚴刑拷打達七十天,仍威武不屈,令人敬嘆!他的作為本身,也充滿著一種俠義精神。一九五八年,一篇「不許還珠樓主繼續放毒」的文章,卻使他讀後因悲憤而腦溢血,此後病榻兩年有餘,口授完長篇小說《杜甫》後,對夫人孫經洵說你要多保重後,溘然長逝,令人惑嘆!
後來以金庸、梁羽生為代表的新武俠小說的崛起,則是近幾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為一代武俠小說大師,他豐富的歷史知識,深厚的閱歷,對武俠精神的理解,對武術知識的掌握,精彩的敘事與描寫,對人物性格的把握,確有許多過人之處。《射鵰》中的許多歷史、人物,如南宋時宋與金、元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均有歷史史實依據,而邱處機等歷史人物也確有其人,將真實與虛構有機結合,同時又兼有北派武俠小說社會、言情、技擊、神怪四大派之長,同時又完全不同於這四大派,有了新的創新和發展。
武俠小說代表作:
《江湖奇俠傳》
《蜀山劍俠傳》
《鷹爪王》
《十二金錢鏢》
《卧虎藏龍》
《七殺碑》
《射鵰英雄傳》
《神鵰俠侶》
《倚天屠龍記》
《天龍八部》
《笑傲江湖》
《鹿鼎記》
《多情劍客無情劍》
《楚留香》系列
《陸小鳳》系列
《萍蹤俠影錄》
《七劍下天山》
《雲海玉弓緣》
《四大名捕》系列
《大唐雙龍傳》
⑧ 大刀王五霍元甲俠義英雄傳怎麼樣
平江不肖生這么一個民國武俠大家,如今出版成冊的書似乎也只有《江湖奇俠傳》、《俠義英雄傳》和早就不再版的《留東外史》,其他一些篇目很難找到,而嶽麓版的《俠義英雄傳》也不是完整的版本,還珠樓主因為寫作時間偏後一些,還好找,若不是其中一些誤會,王度廬的書也難面世,而民國其他作家的武俠小說幾乎不被人所知,非常遺憾。 私以為無論從文學價值還是商業價值上,民國武俠可挖掘的空間都非常大,更不必說在學術上仍然有很多空白,與其金庸的小說一部又一部翻拍,不如真的去創新;而那些現在大陸的武俠奇幻作家,又有幾個能把這些書目看全呢?既然不能,就不必說「所有的梗都被金庸寫完所以不能超越」這樣的話了吧。
⑨ 推薦幾本古典武俠小說
[宋以前作品]
干寶《王三墓》《干將莫邪》、《東越祭蛇記》、《李寄》
牛僧儒《烏將軍記》、《郭元振》、《郭代公》
杜光庭《扶余國王》、《虯髯傳》、《虯髯客傳》、
沈亞之《馮燕傳》
羅大經《秀州刺客》、《張魏公》
張師正《張乖崖滅黑店》
劉斧《王實傳》、《王寂傳》、《張齊賢》
周密《王小官人》、《李全》
皇甫枚《李龜壽》
袁郊《紅線》
裴鰈《韋自東》、《昆侖奴》、《崔生》、《聶隱娘》、《蔣武》
薛調《無雙傳》
王定保《胡證》、《宣慈寺門子》
馮翊《張祜》、《崔張自稱俠》
許茂佐《柳氏傳》
李公佐《謝小娥傳》
沈括《定遠弓箭手》
張齊賢《白萬州遇劍客》、《向中令徙義》
陳世隆《趙延嗣高行》
段成式《盧生》、《蘭陵老人》、《京西店老人》、《盜俠》、《僧俠》
洪邁《花月新聞》、《俠婦人》、《陝西劉生》、《徐咬耳》、《郭倫觀燈》《解洵娶婦》、《霍將軍》
陶潛《比邱尼》、《斫雷公》、《鬼設網》
蔡倏《宋太宗殺人》
戴祚《謝允》
無名氏《楊溫攔咱虎傳》、《新刊大宋宣和遺事》、《燕丹子》
劉義慶《周處》、《戴淵》、《魏武搶婚》
孫光憲《丁秀才》、《許寂》、《荊十三娘》
吳淑《李勝》、《張訓妻》、《洪州書生》、《潘房》
沈淑《我來也》
張旌《柴紹第》、《稠禪師》
歐陽修《桑懌傳》
皇甫氏《義俠》、《車中女子》、《崔真思嘉興繩技》
費哀《盜智》
康駢《田膨郎》、《張季弘逢新婦》、《管萬敵》、《潘將軍》
薛用弱《賈人妻》
[明清作品]
丁秉仁《瑤華傳》
王世貞《劍俠傳》
王猷定《義虎記》、《李一足傳》
天花藏主人編次《皆大歡喜》、《度世金繩》、《濟公傳》、《濟公全傳》、《濟顛大師玩世奇跡》、《濟顛大師菩提全傳》、《醉菩提》
文康《兒女英雄傳》、《日下新書》、《正法眼藏五十三參》、《俠女奇緣》《金玉緣》
方汝浩《妙相寺全傳》、《殘梁外史》、《禪真後史》、《禪真逸史》
唐芸洲編次《七子十三生》、《七劍十三俠》
陳忱《水滸後傳》
陳朗《兒女濃情傳》、《義勇四俠閨媛傳》、《雪月梅傳》、《第一奇書》
花溪逸士《嶺南逸史》
宋懋澄《劉東山》、《俠客》、《葛道人傳》
海上劍痴《飛仙俠奇緣》、《仙俠五花劍》
寄生《三俠記新編》、《爭春園》、《劍俠奇中奇》、《劍俠佩鳳緣全傳》
俠著《女俠客》
鈕秀《雲娘》、《張羽軍》、《雪遇》
鄭官應《續劍俠圖傳》
俞萬春《結水滸傳》、《續水滸傳》、《盪冠志》
名教中人《好逑傳》、《俠義風月傳》
陳鼎《義牛傳》、《歐陽紹熙》、《少林寺僧》
許淑平《褚祚典》
石玉昆《龍圖公案》、《龍圖耳案》、《包公案》、《忠烈俠義傳》
王韜《三怪》、《女俠》、《飛劍將軍》、《少林絕技》、《四奇人合傳》、
《老僧》、《任香初》、《劉淑芬》、《許玉林匕首》、《李四娘》、《邱小娟》、《俠女子》、《相士》、《柳南》、《劍氣珠光傳》、《劍仙聶碧雲》、《姚雲纖》、《駱蓉初》、《倩雲》、《徐笠雲》、《徐麟士》、《粉城公主》、《盜女》、《廖劍仙》、《燕劍秋》
俞樾《七俠五義》、《莆田僧》
貪夢道人《永慶昇平後傳》、《彭公案》
酉陽《女盜俠傳》
李漁《秦淮健兒傳》
周清源: 位女散財殉節
鄭官應編輯 續劍俠圖傳
趙道一: 李鑒夫
胡應: 酒肆主人
鈕秀: 雲娘、張羽軍、雪遇
秋星: 女俠翠雲娘傳
須方岳: 竇小姑
俞萬春: 結水滸傳、續水滸傳、盪冠志
俞樾: 七俠五義、莆田僧
施耐庵: 水滸傳、京本忠義傳
姜振名、郭廣瑞: 永慶昇平前傳
夢覺道人、西湖浪子輯: 淫婦情可誅 俠士心當宥
姚伯祥: 名捕傳
袁枚: 三斗漢、賣蒜叟
顧彩: 髯樵傳
錢希言: 李福達、青丘子、頂缸和尚
息觀: 鴛鴦劍
徐士陵: 汪十四傳
徐芳: 雷州盜記
徐珂: 教師女、戚某為力所苦
高啟: 書博雞者事、南宮生傳
魏僖: 大鐵椎傳
魏睿: 邊城, 瞿佑, 申陽洞記
海上劍痴: 飛仙俠奇緣、仙俠五花劍
娥川主人編次: 世無匹
寄生: 三俠記新編、爭春園、劍俠奇中奇、劍俠佩鳳緣全傳
清涼道人: 馮鐵頭、庄叟技力
曾衍東: 平頂僧、齊無咎、折鐵叉、周劈刀、鐵腿韓昌、浣衣婦
薄松齡: 丁前溪、王者、田七郎、老饕、伍秋月、向杲、紅玉、佟客、妖術、武技、苗生、俠女、庚娘、妾擊賊、崔猛、商三官
新中國之廢物: 刺客談
黎澄: 勇力神異
寰鏡廬主人: 新水滸
高繼衍: 高二爸、竇爾敦
馮夢龍: 萬秀娘仇報三亭兒、李秀才、李淇公窮邸遇俠客、史弘肇龍虎君臣會、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張芬、楊大眼絕技、楊謙之客舫遇俠僧、鄭節使立功神臂弓、趙太祖千里送京娘、臨安里錢婆留發跡、神射
凌淇初: 烏將軍一飯必酬, 陳大郎三人重會、劉東山誇技順城門 十八兄奇蹤村酒肆、李公佐七解夢中言 謝小娥智擒船上盜、神偷寄興一枝梅 俠盜慣行三昧錢、硬勘案大儒爭閑氣, 甘受刑俠女著芳名、程元玉店肆代償錢, 十一娘雲崗縱譚俠
王韜: 三怪、女俠、飛劍將軍、少林絕技、四奇人合傳、老僧、任香初、劉淑芬、許玉林匕首、李四娘、邱小娟、俠女子、相士、柳南、劍氣珠光傳、劍仙聶碧雲、姚雲纖、駱蓉初、倩雲、徐笠雲、徐麟士、粉城公主、盜女、廖劍仙、燕劍秋
無名氏: 八劍七俠十五義平蠻前後傳、三門街、三合劍、大刀王五、大漢三合明珠寶劍全傳、大明奇俠傳、萬年清奇才新傳、小五義、天豹圖、雲鍾雁三俠傳、雲鍾雁三鬧太平庄全傳、五劍十八義、龍潭鮑駱奇書、四望亭全傳、白蘭花、守宮砂、聖朝鼎盛萬年清、百斷奇觀、達某、劉公案、花隱道人傳、宏碧緣、英雄大八義、英雄小八義、範文正公全傳、忠烈小五義傳、某駕長、劍俠飛仙傳、施公案、施案奇聞、蓮子瓶演義傳、第一奇書蓮子瓶、乾隆巡幸江南記、銀瓶梅、續兒女英雄傳、續小五義、續俠義傳、綠牡丹全傳、群英傑、群英傑後宋奇書
⑩ 求一本武俠小說
大刀王五裡面有好像有這么個場景,醉仙的女徒弟就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