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王仲景是哪個網路小說人物

王仲景是哪個網路小說人物

發布時間: 2022-03-15 08:29:08

『壹』 祖沖之,張仲景他們有什麼成就

祖沖之的主要成就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技術三個領域.此外祖沖之精通音律,擅長下棋,還寫有小說《述異記》.祖沖之生平著作很多,內容也是多方面的.在數學方面,所著《綴術》一書,是著名的「算經十書」之一,被唐代國子監列為算學課本,規定學習四年,惜已失傳.在天文歷法方面,他編製成《大明歷》,並為大明歷寫了「駁議」.在古代典籍的注釋方面,祖沖之有《易義》、《老子義》、《莊子義》、《釋論語》、《釋孝經》等著作,但亦皆失傳.文學作品方面他著有《述異記》,在《太平御覽》等書中可以看到這部著作的片斷.
張仲景提倡「精究方術」,反對「各承家技,終始順舊」,提倡以認真嚴肅和精益求精的態度從事醫療實踐,這些都是張仲景在醫學上得以做出重要貢獻的治學原則.張仲景被尊為醫聖,主要是因為他寫了一部《傷寒雜病論》.此書被後世稱為我國第一部理、法、方、葯完備的經典著作.據此書原序記載,張仲景家族人口眾多,但幾年之中竟有2/3家人患病死亡,其中又尤以患傷寒病者為最多.痛苦的現實,激起了他著書立說,治病救人的信念,於是撰寫《傷寒雜病論》16卷.
《傷寒雜病論》是我國第一部理、法、方、葯兼備,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臨床診療專著,它的內容十分豐富.在這部著作中,張仲景以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為指導,總結和發展了祖國的病因學說.當時,求巫問卜之風盛行,統治者一面提倡讖緯迷信,認為鬼神能主宰人的生死禍福;另一方面竭力散布「天人感應」等神學目的論,用陰陽五行說來解釋疾病的發生.如說「逆木,則百姓流行疥癬、熱病;逆火,則百姓發生血壅成腫、眼病……」等等,使醫學蒙上一層神秘主義的色彩.張仲景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從樸素的唯物主義自然觀出發,明確指出:「千般疢難,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入臟腑,為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以此詳之,病由都盡.」這就充分說明了人體發病的原因,是由內部器官機能的改變、或外邪的入侵、或物理因素等所致,和天命鬼神毫不相關.

『貳』 諸子百家分別是哪幾家;代表人物分別是誰

諸子百家中最廣泛流傳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各學派中主要人物分別如下:

1,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是荀子學生,李斯同門師兄,其所創立的法家學說,為中國第一個統一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依據。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道家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並稱之為「太上老君」,存世作品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核心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 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以及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

4,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

5,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五行創始人,主要學說是五行學說、五德終始說和大九州說,著有《鄒子》一書,《永樂大典》等將其列入道家部。

(2)王仲景是哪個網路小說人物擴展閱讀

西漢司馬遷在《史記》中引述了司馬談(司馬遷之父)對學術流派的見解,司馬談把先秦以來的學派總歸納為六家,即:陰陽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道家。

東漢班固在《漢書》中則把先秦以來的學派歸納為十家,即: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

呂思勉認為「術數」、「方技」、「兵書」三略,亦可稱為先秦諸子,可算為十二家。

『叄』 張仲景是醫聖華佗是醫什麼他們哪個醫術高

醫術高明程度呵呵。無法比較。不過對於現在的中醫影響程度肯定是張仲景高,因為有傷寒雜病論一文就夠了。而華佗呢,傳說中的著作被毀了。

『肆』 張仲景是真實的人物嗎,後漢書為什麼沒提到他

張仲景當然是真實的歷史人物。《後漢書》之所以沒有提到他,主要是因為在《後漢書》的成書年代,張仲景在醫學界的重要地位還沒有被確認,他的《傷寒雜病論》的價值還沒有得到世所公認。

《後漢書》為什麼沒提到張仲景

張仲景在醫學界的地位被得到廣泛認可和確立,經過了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在張仲景死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他的事跡和著作《傷寒雜病論》,並未得到當時人們的重視,只是在醫葯界的小圈子裡流傳。《後漢書》的作者在編纂這一時期歷史時,顯然更關注那些叱吒風雲的王侯將相,當時聲明名未顯的張仲景,沒有得到他的注意,也是很自然的事。


『伍』 古代醫學倫理學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和主要醫德思想是什麼

第一節古代醫學倫理
古代醫學倫理,主要是指奴隸制和封建制時期的醫學倫理;這一時期的醫學基本屬於經驗醫學階段。
一、古代社會的醫學倫理概況
(一)中國古代醫學倫理概況(注意運用豐富的歷史事實來講解)
1、古代醫學倫理的萌芽時期
「神農嘗百草」
《周禮》
2、古代醫學倫理的初步發展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
《黃帝內經》
名醫扁鵲「六不治」的行醫准則
3、古代醫學倫理的完善時期
東漢傑出的醫學家張仲景(150—219年)《傷寒雜病論》
東漢末年的名醫華倫
魏晉南北朝時期
隋唐時期:孫思邈(581—682年)《備急千金要方》(重點講解)
兩宋時期:法學家宋慈(1186—1249年)《洗冤集錄》
金元時期:劉完素、張從正、李杲和朱震亨
明代:陳實功(1555—1636年)所著的《外科正宗•醫家五戒十要》;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清代:喻昌(1585—1664年)《醫門法律》
(二)國外古代醫學倫理概況(注意交代國外的文化背景)
1、古希臘醫學倫理: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希波克拉底誓言》
(1)在處理醫患之間關系方面
(2)在處理師徒(同行之間關系方面)
2、古羅馬醫學道德
醫學家蓋侖(Galen,約130—200年)
3、古阿拉伯醫學道德
邁蒙尼提斯(Maimonides,1135—1204年)
4、古印度醫學道德
印度外科鼻祖」妙聞(Susruta)著有《妙聞集》
闍羅迦的《闍羅迦集》中

『陸』 張仲景的人物生平

東漢末年,我國出現了一位偉大的臨床醫學家張仲景。他不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以精湛的醫術救治了不少病人,而且寫出了一部創造性的醫學巨著《傷寒雜病論》。這部巨著的問世,使我國臨床醫學和方劑學,發展到較為成熟的階段。
張仲景出生在沒落的官僚家庭,其父親張宗漢是個讀書人,在朝廷做官。由於家庭的特殊條件,使他從小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典籍。他也篤實好學,博覽群書,並且酷愛醫學。他從史書上看到扁鵲望診齊桓公的故事,對扁鵲高超的醫術非常欽佩。「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從此他對醫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也為他後來成為一代醫學大師奠定了基礎。
當時社會,人心渙散,朝政不安。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兵禍綿延,到處都是戰亂,黎民百姓飽受戰亂之災,加上疫病流行,很多人死於非命,真是「生靈塗炭,橫屍遍野」,慘不忍睹。而府衙自顧不暇,為爭權奪勢,發動戰爭。這使張仲景從小就厭惡官場,輕視仕途,憐憫百姓,萌發了學醫救民的願望。漢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他10歲左右時,就拜同郡醫生張伯祖為師,學習醫術。
張伯祖當時是一位有名的醫家,他性格沉穩,生活簡朴,對醫學刻苦鑽研。每次給病人看病、開方,都十分精心,深思熟慮。經他治療過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癒,他很受百姓尊重。張仲景跟他學醫非常用心,無論是外出診病、抄方抓葯,還是上山采葯、回家炮製,從不怕苦不怕累。張伯祖非常喜歡這個學生,把自己畢生行醫積累的豐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給他。比張仲景年長的一個同鄉何顒對他頗為了解,曾說:「君用思精而韻不高,後將為良醫。」意思是說張仲景才思過人,善思好學,聰明穩重,但是沒有做官的氣質和風采,不宜做官。只要專心學醫,將來一定能成為有名的醫家。何顒的話更加堅定了張仲景學醫的信心,從此他學習更加刻苦。他博覽醫書,廣泛吸收各醫家的經驗用於臨床診斷,進步很大,很快便成了一個有名氣的醫生,以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超過了他的老師。當時的人稱贊他「其識用精微過其師」。張仲景提倡「勤求古訓」,認真學習和總結前人的理論經驗。
他曾仔細研讀過《素問》、《靈樞》、《難經》、《陰陽大論》、《胎臚葯錄》等古代醫書。其中《素問》對他的影響最大。《素問》說:「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又說「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張仲景根據自己的實踐對這個理論作了發展。他認為傷寒是一切熱病的總名稱,也就是一切因為外感而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叫做「傷寒」。他還對前人留下來的「辨證論治」的治病原則,認真地加以研究,從而提出了「六經論傷寒」的新見解。
他除了「勤求古訓」,還「博採眾方」,廣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葯,甚至民間驗方也盡力搜集。他對民間喜用針刺、灸烙、溫熨、葯摩、坐葯、洗浴、潤導、浸足、灌耳、吹耳、舌下含葯,人工呼吸等多種具體治法都一一加以研究,廣積資料。經過幾十年的奮斗,張仲景收集了大量資料,包括他個人在臨床實踐中的經驗,寫出了《傷寒雜病論》十六卷(又名《傷寒卒病論》)。這部著作在公元205年左右寫成而「大行於世」。到了晉代,名醫王叔和加以整理。到了宋代,才漸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二書。《金匱要略》就是該書的雜病部分。 盡管張仲景從小就厭惡官場,輕視仕途。但由於他父親曾在朝廷做過官,(漢代從漢武帝開始實行舉「孝廉」「良才」的選官制度,「舉孝廉」,這是漢代發現和培養官吏預備人選的一種方法。它規定每二十萬戶中每年要推舉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職。被舉之學子,除博學多才外,更須孝順父母,行為清廉,故稱為孝廉。在漢代,「孝廉」已作為選拔官員的一項科目,沒有「孝廉」品德者不能為官。)東漢末期多舉世家子弟,仲景承襲家門,在靈帝時(約公元168~188年),被州郡舉為孝廉,進入官場。在建安年間(公元196~219年),被朝廷指派為長沙太守(長沙郡:秦置,下轄湘、羅、益陽、陰山、零陵、衡山、宋、桂陽等9縣,治所湘縣【今長沙市】。長沙太守,類似今天湖南省省長)。但他仍用自己的醫術,為百姓解除病痛。在封建時代,做官的不能隨便進入民宅,接近百姓。可是不接觸百姓,就不能為他們治療,自己的醫術也就不能長進。於是張仲景想了一個辦法,擇定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大開衙門,不問政事,讓有病的百姓進來,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個地仔細為群眾診治。他讓衙役貼出安民告示,告訴老百姓這一消息。他的舉動在當地產生了強烈的震動,老百姓無不拍手稱快,對張仲景更加擁戴。時間久了便形成了慣例。每逢農歷初一和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門前便聚集了來自各方求醫看病的群眾,甚至有些人帶著行李遠道而來。後來人們就把坐在葯鋪里給人看病的醫生,通稱為「坐堂醫生」,用來紀念張仲景。
張仲景看到百姓對他非常信任,在醫術上更加精益求精,不斷探索。他大量採集民間驗方,進行認真研究。
有時甚至不畏路途遙遠,拜師取經。有一次他聽說襄陽城裡同濟堂有個綽號「王神仙」的名醫,對治療扼背瘡很有經驗。他立即帶著行李,長途跋涉幾百里,去拜「王神仙」為師。對「王神仙」在葯性、醫道各方面的獨到之處都用心學習研究,獲益很大。
雖然張仲景的醫術非常高超,但有些病他也不能醫治。俗話說,「大兵之後,必有災年」。東漢末年,戰亂頻繁,不斷的戰爭導致瘟疫流行。建安年間,瘟疫大流行,前後達5次之多,使很多人喪生,一些市鎮變成了空城,其中尤以死於傷寒病的人最多。如張仲景的家族,原來有200多人,自漢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以來,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就死了三分之二,其中有十分之七是死於傷寒病。一些庸醫便趁火打劫,不給病人認真診脈,「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和病人相對片刻,便開方抓葯,只知道賺昧心錢。更多的人,雖師承名醫,卻不思進取,因循守舊,不精心研究醫方、醫術,以解救百姓的病痛,而是競相追逐權勢榮耀,忘記了自己的本分。張仲景對這些人非常氣憤,痛加斥責,他決心要控制瘟疫的流行,根治傷寒病。從此他「勤求古訓,博採眾方」,刻苦研讀《素問》、《靈樞》、《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葯錄》等古代醫書,繼承《內經》等古典醫籍的基本理論,廣泛借鑒其他醫家的治療方法,結合個人臨床診斷經驗,研究治療傷寒雜病的方法,並於建安十年(公元205年)開始著手撰寫《傷寒雜病論》。
張仲景是一個當時主流社會的異類,在仲景《傷寒論》的序中,聽到了他那憤世嫉俗的悲嘆。他撰寫了《傷寒雜病論》,被後世一致奉為經典著作。但在當時可能是名聲不彰,因此正史中沒有他的地位。
仲景撰寫《傷寒論》的時候,參照了《湯液經法》等等前經方典籍。《傷寒論原序》有「撰用」二字,不過,經揚紹伊先生、錢超塵先生和李茂茹先生等考證證實「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葯錄》並《平脈辨證》」二十三個字為王叔和加入。進一步證實了《傷寒論》主要內容來自《湯液經法》。
張仲景也在陰陽學說的背景下移植和整理了方證辨證診治方法。仲景將蠻荒年代野性思維的結晶與當時最有力的思想武器——陰陽學說結合在一起。同時,他清醒地意識到方證辨證,這種另類思維的珍貴性。所以在整理過程中盡量保存了《湯液經法》中方證的原貌。楊紹伊認為,《湯液經法》原文在東漢巋然獨存,張仲景據此「論廣」,故原文一字無遺存在於《傷寒論》中。而對於《湯液經法》中傳統的文化思維的道家色彩並不認同,陶弘景說:「張機撰《傷寒論》,避道家之稱,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某葯名之,以推主為識耳」就是明證。
由於這時候,東漢王朝動盪不安,為了避亂,張仲景辭官來到嶺南隱居,專心研究醫學,撰寫醫書。到建安十五年,終於寫成了劃時代的臨床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共十六卷。經後人整理成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本書。《傷寒雜病論》系統地概括了「辨證施治」的理論,為我國中醫病因學說和方劑學說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後來該書被奉為「方書之祖」,張仲景也被譽為「經方大師」。
張仲景寫成該書後仍專心研究醫學,直到與世長辭。晉武帝司馬炎統一天下後的公元285年,張仲景的遺體才被後人運回故鄉安葬,並在南陽修建了醫聖祠和仲景墓。 張仲景為人謙虛謹慎,提倡終身堅持學習。他在序文中說:「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學則亞之,多聞博識,知之次也。余宿尚方術,請事斯語。」張仲景引用孔子語錄,在於說明自己不是天才,只能靠刻苦努力學習來獲得知識。他特別表明自己從青少年時期就熱愛醫學,請允許他扎扎實實地按照孔子的話去做,因為醫學沒有止境,必須終身堅持學習,活到老,學到老。
張仲景還為後人樹立了淳樸無華、勤懇踏實的學風。《傷寒雜病論》著述風格朴實簡練,毫無浮辭空論,對後世中醫著作影響甚大。他診病和學習時遇到一絲一毫的疑問,即「考校以求驗」,絕不放過,一定要弄清楚是怎麼回事。
張仲景的醫學理論對中國古代醫學的發展和老百姓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張仲景醫學理論對現代醫學研究有重大貢獻。而且對東南亞各國的影響也很大。後人研究他的醫理,敬仰他的醫術和醫德,稱他為「醫聖」。在河南省南陽市還為他修建了「醫聖祠」。解放後,翻修了「醫聖祠」,並修建了「張仲景紀念館」,以紀念這位奠定中國中醫治療學基礎的醫學家。

『柒』 張仲景也是三國時期的人物,為什麼三國演義沒有提及他

《三國演義》就是部小說,作者想寫誰就寫誰,沒必要把那個時代的所有人的名字都加進去的...
如果你玩過光榮的《三國志》系列游戲的話會發現那個時期更多更有名的文臣武將都沒有在演義中出現,何況是老張這個隱於市井的醫生

『捌』 主角是張仲景重生到現代一個校醫身上的都市小說。只記得這些

書名是《醫道官途》不是張仲景是張一針

『玖』 張仲景到底是不是真實歷史人物,為什麼後漢書和三國志都沒提到他

這是一個好有意思的問題,張仲景是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這需要史料證明,不是誰想說有就是有的。

《後漢書》、《三國志》沒有提到他,並不證明他不存在。再不濟三國末期,人口也有七百多萬,這在當時是有戶籍證明的。他們不都是有歷史身份的人,但確確實實是有歷史身份證的人。

清代孫鼎儀所著《張仲景傳》,就認為這個張仲景就是張羨。其理由是,仲景是其字,仲說明他在家裡排行老二,景是景仰之意,景仰與羨慕恰恰相同。這種說法,沒有得到公認。

因為張仲景做長沙太守這事,出自唐代甘伯宗所著《名醫錄》,但此前並沒有記載。

我認為,此事靠譜,因為正如何顒所言,張仲景太低調,不適合做官。因此做官的名聲不大,不如行醫留下的名聲大。再說,張羨一定會有字,張仲景一定也有名,史書一般是以政治成就記載個人傳記。

就張羨作為長沙太守,在官渡之戰時,經不住桓階忽悠,反叛劉表,聲援曹操來看,並不是很大的事,更何況張羨早亡,其子張懌代立長沙太守,又被劉表給滅了。就這點事跡還不足以樹碑立傳。

行醫者的歷史地位

華佗是同時期的歷史名醫,但其傳記列在《魏書·方技傳》,也是魏書最後一卷。評曰:華佗之醫診,杜夔之聲樂,朱建平之相術,周宣之相夢,管輅之術筮,誠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絕技矣。昔史遷著扁鵲、倉公、日者之傳,所以廣異聞而表奇事也。

就是說,華佗看病救人,跟搞聲樂藝術、相人、算命、圓夢的人湊在一起,盡管都是牛人,但卻是些雜耍。不是讀書人正兒八經的職業,不管道行多麼高深,都入不了大雅之堂。佗之絕技,凡此類也。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

華佗的神技,出神入化,但作為士人,不能做官,卻以醫術見長,因而時常有悔恨之意。同為名醫的張仲景,恐怕是醫者中官做的最大的;做官的人中醫術最高明的,正因為如此,也就沒有傳記留世。

盡管何顒斷定張仲景在仕途上不會有很高的成就,可以做一個名醫。但張仲景首先考慮從政,兼職行醫,沒有毛病,但影響了他的醫學成就。

晉代醫學家皇甫謐在《針灸甲乙經·序》記載了一個故事: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王仲宣,大約二十歲左右的時候,張仲景曾經見過一次面。張仲景就斷言王粲在二十年之後會眉毛脫落,而且半年後會死亡。但只要服用五石湯,就可以治療。

王粲認為自己沒病,更以為張仲景在扯淡,沒有服葯。結果,二十年後,王粲果然出現眉毛脫落,187天後病亡。這是不是非常神奇哦,華佗傳記載了許多事與這個差不多,至於刮骨療毒根本就不算個事。

華佗能夠入傳,恐怕還是因為他與曹操的故事。當時名醫不少,未必只有華佗一人,因為醫者地位不高,也就沒有很多人入傳。入傳者,除了帝王將相,皇後貴妃,其他人占據的資源很少。醫者很難有一席之地,這很好理解。

這或許是張仲景沒有在《三國志》、《後漢書》有傳的根本原因吧。但這不影響張仲景其人的真實歷史存在。

『拾』 華佗,扁鵲,李時珍,張仲景,分別是那個朝代的人

1.華佗(約145-208年),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華佗與董奉、張仲景(張機)並稱為「建安三神醫」。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神醫華佗」。

2.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

3.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明代著名醫葯學家。李時珍歷經27個寒暑,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被後世尊為 「葯聖」。

4.張仲景(約公元150年—公元219年),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

(10)王仲景是哪個網路小說人物擴展閱讀:

華佗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後世尊之為「外科鼻祖」。

他不但精通方葯,而且在針術和灸法上的造詣也十分令人欽佩。華佗到處走訪了許多醫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葯物,經過多次不同配方的炮製,終於把麻醉葯試製成功,他又把麻醉葯和熱酒配製,使患者服下、失去知覺,再剖開腹腔、割除潰瘍,洗滌腐穢,用桑皮線縫合,塗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間康復。

因此,華佗給它起了個名字——麻沸。

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劑。華佗採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術,開創了全身麻醉手術的先例。這種全身麻醉手術,在中國醫學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醫學史上也是罕見的創舉。

熱點內容
蘇小小宮牧流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2-09 06:30:33 瀏覽:17
有關黑板報向日葵的校園小說 發布:2025-02-09 06:29:15 瀏覽:844
公認搞笑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2-09 06:12:55 瀏覽:863
好看的穿越n小說 發布:2025-02-09 06:03:57 瀏覽:907
黑二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2-09 05:58:55 瀏覽:300
小說言情種田 發布:2025-02-09 05:58:44 瀏覽:631
高黃肉多的古代小說 發布:2025-02-09 05:07:39 瀏覽:986
玄幻小說主角是琴修 發布:2025-02-09 05:05:21 瀏覽:454
十大經典鄉村鄉土小說推薦排行榜 發布:2025-02-09 04:49:20 瀏覽:197
免費武俠小說網 發布:2025-02-09 04:38:24 瀏覽: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