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古代小說專用語句

古代小說專用語句

發布時間: 2022-03-13 13:04:42

㈠ 古代穿越小說中常見的經典語句

我竟然在·····時穿越了?(體現出女主不情願 ,以及對穿越前女主生活的交代)
失憶了?(此為穿越女必備必殺計)
玩轉古代哈哈
發現穿越文里都會出現的幾句話1.女主角找一男的搭訕,成功引起男的興趣,然後男的問了她一句,你是誰,她會回答:「你難道不知道在詢問別人的名字之前,要先報上自己的名字嗎?」
2.「我該拿你怎麼辦」「情何以堪」
3.「哇!老娘我華麗麗的穿越了」 基本上每篇小白文都有
4.玩味的眼神
5.還有一句是穿到康熙年間和阿哥們搞的時候,都會出現一句話,××阿哥說:「××,好興致啊。」我看過的每一篇清穿,有這句話的佔99%。
6.一些小白文,「說話的時候請看著對方,這是一種禮貌。」
7.還有一句話:你難倒不知道人嚇人會嚇死人么!!
我都看到過N遍了
8.吃飯時,男主會暗暗地說:我比較想吃你!
9.女主受傷時,男主會暗罵自己「該死」
10.XX(通常是弱勢群體)舉著剪刀(或匕首等危險道具)對XX大喊:"你不要過來!!你再上前一步我就死給你看!!"捏哈哈,雷啊
11.最經典的是,女主醒來都會說:"你是誰?"
12.還有就是
穿越後醒來就會說「你們是在拍戲嗎???」
13.睜開眼 小丫鬟跑來 小姐你醒啦
然後裝失憶
小丫鬟就回去喊老爺夫人~~ 囧
14.大多會問身邊的人一句:現在什麼年代(朝代)?
15.男配或男主說:在我面前不要想別的男人!!
16.還有一句「既來之,則安之」
17.一般當女豬自以為在獨自一人在孤僻的角落裡唱歌或吟詩時,不是有某個帥哥上前擺手說:「好一個****(歌詞或詩的最後一句)」,就是在N長時間之後忽然發現某男原來看到了那一幕,然後感動或者內疚……
18.還有:
「小姐!小姐醒了!」
或者是:
「老爺!夫人生了!!!」
19.男主愛說,你這個折磨人的小妖精
穿越里用到爛俗的句子!「XXX,我到底該拿你怎麼辦?」

「XXX,你給我醒來。我命令你立刻給我睜開眼睛,聽到了沒有」

「還喜歡你看到的嗎」h前男主好愛說這句

「該死的,難道你不知道我愛你嗎?」 然後就使勁的晃女主

「你這個折磨人的小妖精」

「你點的火你負責滅!」然後HHHHH。。。

「給你講一個故事,要聽嗎?。。。從前有一個小男孩,blablabla」

「我恨你」 「得不到你的愛,我情願你恨我」

撞到誤會的場面時總是喊:「不是這樣的,不是這樣的……」喊了N遍, 就是不奔主題, 著急

「如果目光可以殺人的話,他一早已經死了幾十次......」

做飯or准備吃飯的時候,男主都會冒出來說:「我想先吃你or我比較想吃你」

低咒「該死」

像一個破碎的布娃娃or SD娃娃~~~

緊緊的抱住,彷彿要將她揉進身體里...

眼裡閃過一絲玩味or露出玩味的笑

心跳像漏掉一拍 or 好幾拍

我猜得到這開頭,可是我猜不到這結果。 清穿里常見

他的眼裡閃過一絲落寞、一絲瞭然、一絲無奈、一絲。。。女主總是能從男主眼睛裡看到很多

㈡ 寫古代的小說常用的詞語,短語,以及一些常識

官品各個朝代不同的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從之分,共十八級。

正一品——(文)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武)領侍衛內大臣。

從一品——(文)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總督、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文)各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將。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參將。

從三品——(文)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各省鹽運使。(武)游擊。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各省道員。(武)都司。

從四品——(文)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內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武)城門領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監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隸州知州。(武)守備。

從五品——(文)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御史、翰林院侍讀、各部員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總。

正六品——(文)國子監司業、內閣侍讀、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縣知縣、各省通判。(武)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直隸州州同、州同。(武)部千總。

正七品——(文)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帖式、順天府學教授、訓導,京縣縣丞外縣縣長、各府學教授。(武)把總。

從七品——(文)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國子監博士、直隸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醫院御醫、各部院八品筆帖式、外府經歷、外縣縣丞、州學正、縣教諭。(武)外委千總。

從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武)委署驍騎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筆帖式、縣主薄。(武)外委把總。

從九品——(文)翰林院侍詔、邢部司獄、州吏目、巡檢。(武)額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縣典史、驛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這里的太師、太傅、太保……只是對大臣的一種榮譽加銜,或死後所贈。右都御史是總督的加銜;右副都御史是巡撫的加銜;總督和巡撫是地方最高長官,兼了都御史的頭銜,就可以有彈劾權。這些都是空銜而不是實職。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

科舉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所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它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從隋代開始實行,到清光緒二十七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

隋朝-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起源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最早起源於隋代。隋朝統一全國後,為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系的發展變化,為了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於是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用科舉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煬帝大業三年開設進士科,用考試辦法來選取進士。進士一詞初見於《禮記·王制》篇,其本義為可以進受爵祿之義。當時主要考時務策,就是有關當時國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論文,叫試策。這種分科取士,以試策取士的辦法,在當時雖是草創時期,並不形成制度,但把讀書、應考和作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揭開中國選舉史上新的一頁。唐玄宗時禮部尚書沈既濟對這個歷史性的變化有過中肯的評價:"前代選用,皆州郡察舉……至於齊隋,不勝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權而歸於吏部。自隋罷外選,招天下之人,聚於京師春還秋住,烏聚雲合。"

唐朝--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完備

推翻隋朝的統治後,唐王朝的帝王承襲了隋朝傳下來的人才選拔制度,並做了進一步的完善。由此,科舉制度逐漸完備起來。在唐代,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俊士等科不經常舉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後來漸廢。所以,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後進士科尤為時人所重。唐朝許多宰相大多是進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兩個來源,一個是生徒,一個是鄉貢。由京師及州縣學館出身,而送往尚書省受試者叫生徒;不由學館而先經州縣考試,及第後再送尚書省應試者叫鄉貢。由鄉貢入京應試者通稱舉人。州縣考試稱為解試,尚書省的考試通稱省試,或禮部試。禮部試都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闈也就是考場的意思。
明經、進士兩科,最初都只是試策,考試的內容為經義或時務。後來兩種考試的科目雖有變化,但基本精神是進士重詩賦,明經重帖經、墨義。所謂帖經,就是將經書任揭一頁,將左右兩邊蒙上,中間只開一行,再用紙帖蓋三字,令試者填充。墨義是對經文的字句作簡單的筆試。帖經與墨義,只要熟讀經傳和注釋就可中試,詩賦則需要具有文學才能。進士科得第很難,所以當時流傳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常科考試最初由吏部考功員外郎主持,後改由禮部侍郎主持,稱"權知貢舉"。進士及第稱"登龍門",第一名曰狀元或狀頭。同榜人要湊錢舉行慶賀活動,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園探采名花,稱探花使。要集體到杏園參加宴會,叫探花宴。宴會以後,同到慈恩寺的雁塔下題名以顯其榮耀,所以把又把中進士稱為"雁塔題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遍長安花。"所以,春風得意又成為進士及第的代稱。常科登第後,還要經吏部考試,叫選試。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職。唐代大家柳宗元進士及第後,以博學宏詞,被即刻授予"集賢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試落選,只能到節度使那兒去當幕僚,再爭取得到國家正式委任的官職。韓愈在考中進士後,三次選試都未通過,不得不去擔任節度使的幕僚,才踏進官場。
唐代取士,不僅看考試成績,還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薦。因此,考生紛紛奔走於公卿門下,向他們投獻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禮部投的叫公卷,向達官貴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確實使有才能的人顯露頭角,如詩人白居易向顧況投詩《賦得原上草》受到老詩人的極力稱贊。但是弄虛作假,欺世盜名的也不乏其人。
武則天載初元年二月,女皇親自"策問貢人於洛成殿",這是我國科舉制度中殿試的開始,但在唐代並沒有形成制度。
在唐代還產生了武舉。武舉開始於武則天長安二年,公元702年。應武舉的考生來源於鄉貢,由兵部主考。考試科目有馬射、步射、平射、馬槍、負重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類升"。

宋朝 -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改革時期

宋代的科舉,大體同唐代一樣,有常科、制科和武舉。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為減少,其中進士科仍然最受重視,進士一等多數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進士科為宰相科。宋呂祖謙說:"進士之科,往往皆為將相,皆極通顯。"當時有焚香禮進士之語。進士科之外,其它科目總稱諸科。宋代科舉,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進行了重大的改革。
首先,宋代的科舉放寬了錄取和作用的范圍。宋代進士分為三等:一等稱進士及等;二等稱進士出身;三等賜同進士出身。由於擴大了錄取范圍,名額也成倍增加。唐代錄取進士,每次不過二、三十人,少則幾人、十幾人。宋代每次錄取多達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對於屢考不第的考生,允許他們在遇到皇帝策試時,報名參加附試,叫特奏名。也可奏請皇帝開恩,賞賜出身資格,委派官吏,開後世恩科的先例。
宋代確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級考試制度。宋初科舉,僅有兩級考試制度。一級是由各州舉行的取解試,一級是禮部舉行的省試。宋太祖為了選拔真正踏實於封建統治而又有才乾的人擔任官職,為之服務,於開寶六年實行殿試。自此以後,殿試成為科舉制度的最高一級的考試,並正式確立了州試、省試和殿試的三級科舉考試制度。殿試以後,不須再經吏部考試,直接授官。宋太祖還下令,考試及第後,不準對考官稱師門,或自稱門生。這樣,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門生。殿試後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後,還要舉行皇帝宣布登科進士名次的典禮,並賜宴於瓊苑,故稱瓊林宴,以後各代仿效,遂成定製。宋代科舉,最初是每年舉行一次,有時一、二年不定。實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進行考試,第二年春天,由禮部進行考試。省試當年進行殿試。
從宋代開始,科舉開始實行糊名和譽錄,並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從隋唐開科取士之後,徇私舞弊現象越來越嚴重。對此,宋代統治者採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譽錄制度的建立。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貫等密封起來,又稱"彌封"或"封彌"。宋太宗時,根據陳靖的建議,對殿試實行糊名制。後來,宋仁宗下詔省試、州試均實行糊名制。但是,糊名之後,還可以認識字畫。根據袁州人李夷賓建議,將考生的試卷另行譽錄。考官評閱試卷時,不僅僅知道考生的姓名,連考生的字跡也無從辨認。這種制度,對於防止主考官徇情取捨的確發生了很大的效力。但是,到了北宋末年,由於政治日趨腐敗,此項制度也就流於形式了。宋代在考試形式上的改革,不但沒有革除科舉的痼疾,反而使它進一步惡化。
宋代科舉在考試內容上也作了較大的改革。宋代科舉基本上沿襲唐制,進士科考帖經、墨義和詩賦,弊病很大。進士以聲韻為務,多昧古今;明經只強記博誦,而其義理,學而無用。王安石任參知政事後,對科舉考試的內容著手進行改革,取消詩賦、帖經、墨義,專以經義、論、策取士。所謂經義,與論相似,是篇短文,只限於用經書中的語句作題目,並用經書中的意思去發揮。王安石對考試內容的改革,在於通經致用。熙寧八年,神宗下令廢除詩賦、貼經、墨義取士,頒發王安石的《三經新義》和論、策取士。並把《易官義》、《詩經》、《書經》、《周禮》、《禮記》稱為大經,《論語》、《孟子》稱為兼經,定為應考士子的必讀書。規定進士考試為四場:一場考大經,二場考兼經,三場考論,最後一場考策。殿試僅考策,限千字以上。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蘇軾等人的反對。後來隨著政治斗爭的變化,《三經新義》被取消,有時考詩賦,有時考經義,有時兼而有之,變換不定。

明朝 -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鼎盛時期

元代開始,蒙古人統治中原,科舉考試進入中落時期,但以四書試士,卻是元代所開的先例。
元朝滅亡後,明王朝建立,科舉制進入了它的鼎盛時期。明代統治者對科舉高度重視,科舉方法之嚴密也超過了以往歷代。
明代以前,學校只是為科舉輸送考生的途徑之一。到了明代,進學校卻成為了科舉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國子監學習的,通稱監生。監生大體有四類:生員入監讀書的稱貢監,官僚子弟入監的稱蔭監,舉人入監的稱舉監,捐資入監的稱例監。監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別是明初,以監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員的多不勝舉。明成祖以後,監生直接做官的機會越來越少,卻可以直接參加鄉試,通過科舉做官。
參加鄉試的,除監生外,還有科舉生員。只有進入學校,成為生員,才有可能入監學習或成為科舉生員。明代的府學、州學、縣學、稱作郡學或儒學。凡經過本省各級考試進入府、州、縣學的,通稱生員,俗稱秀才。取得生員資格的入學考試叫童試,也叫小考、小試。童生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由各省學政主持,學政又名提督學院,故稱這級考試為院試。院試合格者稱生員,然後分別分往府、州、縣學學習。生員分三等,有廩生、增生、附生。由官府供給膳食的稱廩膳生員,簡稱廩生;定員以外增加的稱增廣生員,科稱增生;於廩生、增生外再增名額,附於諸生之末, 稱為附學生員,科稱附生。考取生員,是功名的起點。一方面、各府、州、縣學中的生員選拔出來為貢生,可以直接進入國子監成為監生。一方面,由各省提學官舉行歲考、科考兩級考試,按成績分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參加鄉試的資格,稱科舉生員。因此,進入學校是科舉階梯的第一級。
明代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地點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駐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舉行,又叫鄉闈。考試的試場稱為貢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闈。凡本省科舉生員與監生均可應考。主持鄉試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調一人,其它官員若幹人。考試分三場,分別於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進行。鄉試考中的稱舉人,俗稱孝廉,第一名稱解元。唐伯虎鄉試第一,故稱唐解元。鄉試中舉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桂榜。放榜後,由巡撫主持鹿鳴宴。席間唱《鹿鳴》詩,跳魁星舞。
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又稱禮闈。於鄉試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舉行。全國舉人在京師會試,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稱春闈。會試也分三場,分別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舉行。由於會試是較高一級的考試,同考官的人數比鄉試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調等官,都由較高級的官員擔任。主考官稱總裁,又稱座主或座師。考中的稱貢士,俗稱出貢,別稱明經,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在會師後當年舉行,時間最初是三月初一。明憲宗成經八年起,改為三月十五。應試者為貢士。貢士在殿試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試由皇帝新自主持,只考時務策一道。殿試畢,次日讀卷,又次日放榜。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通稱進士。進士榜稱甲榜,或稱甲科。進士榜用黃紙書寫,故叫黃甲,也稱金榜,中進士稱金榜題名。
鄉試第一名叫解元,會試第一名叫會元,加上殿試一甲第一名的狀元,合稱三元。連中三元,是科舉場中的佳話。明代連中三元者僅洪武年間的許觀和正統年間的商輅二人而已。
殿試之後,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其餘進士經過考試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考試合格者,分別授予翰林院編修、檢討等官,其餘分發各部任主事等職,或以知縣優先委用,稱為散館。庶吉士出身的人升遷很快,英宗以後,朝廷形成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局面。
明代鄉試、會試頭場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決於八股文的優劣。所以,一般讀書人往往把畢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書、五經中的文句做題目,只能依照題義闡述其中的義理。措詞要用古人語氣,即所謂代聖賢立言。格式也很死。結構有一定程式,字數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對偶。八股文也稱制義、制藝、時文、時藝、八比文、四書文。八股文即用八個排偶組成的文章,一般分為六段。以首句破題,兩句承題,然後闡述為什麼,謂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四個段落,每個段落各有兩段。篇末用大結,稱復收大結。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經義演變而成。八股文的危害極大,嚴重束縛人們的思想,是維護封建專制治的工具,同進也把科舉考試制度本身引向絕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憤慨地說:"八股盛而《六經》微,十八房興而二十一史廢"。又說:"愚以為八股之害,甚於焚書。"

清代 -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滅亡

清代的科舉制度與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貫徹的是民族歧視政策。滿人享有種種特權,做官不必經過科舉途徑。清代科舉在雍正前分滿漢兩榜取士,旗人在鄉試、會試中享有特殊的優特,只考翻譯一篇,稱翻譯科。以後,雖然改為滿人、漢人同試,但參加考試的仍以漢人為最多。
科舉制發展到清代,日趨沒落,弊端也越來越多。清代統治者對科場舞弊的處分雖然特別嚴厲,但由於科舉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舉制終於消亡。
回答者:音花名偵探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11-13 12:00

--------------------------------------------------------------------------------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

100% (1) 不好
0% (0)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唐代科舉考試的實質只是上層社會內部的權力再分配,是上層社會中的庶族從豪族手裡分權,遠不是真正的「廣開才路」,在全會社范圍內挑選人才。所謂「為國選才」幾乎只是一句空話。 唐代的科舉考試主要是在社會上層中選拔人才, 中層的都很少,更不用說下層了。
評論者: leo1234 - 童生 一級

--------------------------------------------------------------------------------

亂呀
評論者: joedie4444 - 助理 二級

--------------------------------------------------------------------------------

簡潔些會更好了
評論者: joedie4444 - 魔法學徒 一級

--------------------------------------------------------------------------------

更多>>

其他回答 共 3 條

四書五經
不知道啊,有的人背呀,考一輩子也考不上
普通的?十幾年吧.
科舉害人啊!它是封建統治的工具!!!!1
回答者:himtuipd - 童生 一級 11-13 11:33

--------------------------------------------------------------------------------

科舉簡史

隋朝的科舉情況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建立後,廣大中小地主的勢力得到加強,要求做官參政的願望也愈加強烈。科舉制度不但能滿足這種願望,而且能更廣泛地發掘、籠絡人才,因此成為政府選拔官吏的方式之一。

唐朝的科舉情況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科舉制度開始系統和完善起來。

在政府各級學館學習的生徒和不在學館的普通讀書人都可參加科舉,此外還有現任官員參加的科考等。科舉考試中,常見的科目有進士、明經、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開元禮、道舉等科,稍後又開設了制舉和武舉。

考中進士只是具備了做官的資格,下一步還要經過吏部選試合格,才被授予官職。

宋朝的科舉情況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科舉制度有了進一步的變化、發展。

科舉考試中,常見的科目有進士科、制科、詞科、明經、三史、明法、童子、武舉以及「三舍法」取士等。

宋朝進士、明經等科考試一般分為州試、省試、殿試三級。省試、殿試通過以後,朝廷便立即授予考生官職。

元朝的科舉情況

元朝(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蒙古統治者實行的科舉制度帶有明顯的民族歧視色彩。

科舉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分為鄉試(行省考試)、會試(禮部考試)、御試(殿試)三級。在鄉試、會試時蒙古人和西北各少數民族只考兩場,而漢人則須考三場。御試時,雖然考生都考策問一道,但前兩種人僅限五百字以上,而漢人必須在千字以上。在考試內容上,漢人的題目也比較難。

明朝的科舉情況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科舉考試以進士科考試最為重要。考生通過縣試和府試後稱為童生,就可以參加進士科的正式考試,考試中必須用八股文作文章。

院試是國家科舉正式考試的最初一級,在府城或直屬省的州治所舉行。院試之後是鄉試,在京城及各省省城舉行,三年考試一次,鄉試取中的稱舉人,已經具備了做官的資格。

會試和殿試是最高一級的考試。會試由禮部主辦,在京城的貢院舉行,一般在鄉試的第二年。會試被錄取的人,稱為貢士,第一名叫做會元。貢士還要參加名義上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出榜分三甲,其中一甲賜進士及第,就是大家熟悉的狀元、榜眼、探花。中了進士,功名就到了盡頭。

清朝的科舉情況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科舉基本上沿襲了明朝的制度和考試程序。

在清朝,每逢遇到皇帝生日、登基等慶典時,還額外有加科鄉試,叫做恩科。二甲、三甲的進士殿試以後還要進行一次考試,叫朝考。

清朝科舉考試中也必須用八股文作文章。乾隆年間考試內容增加了詩賦,以後院試、鄉試、會試都必須考詩,稱為試帖詩。

古代小說經典語句

生死相隨!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一眼即成永恆。
兩兩相忘於江湖。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㈣ 古代小說里的經典句子。

祈然,你會好好活下去的,對嗎?不,你必須活下去。也許這世上有很多人恨你,質疑你,但卻沒人能否定你的存在!沒有你,就沒有今天的水冰依和步殺!所以,無論將來有多艱苦,多孤單,你一定要好好走下去,就算全天下的人都背棄了你,也請你始終相信著,我和步殺永遠信賴你.最難過的時候,也請你等待,明天會幸福。因為你比任何人,都更應該獲得幸福。
當你想起我,眼淚忍不住要流下來時候,就請抬頭看看這片天空。如果天,依舊是那麼得藍;雲,依舊是那麼得瀟灑,那你就不應該哭,因為我的離去並沒有帶走屬於寧采臣的一片天空。
這一生,我都不會忘記,曾有個男孩承諾一輩子的誓言,伴我走過落英紛飛的季節。
——選自《瀟然夢》

㈤ 小說中描寫古代宮殿的句子........急用........

宋起鳳《核工記》翻譯與賞析
全文翻譯:
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墜子,它長五分左右,橫寬四分。整個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在山的低窪處插出一座城來,城牆垛子分明,可以計算數目,城頂有高樓,樓門大開,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著鼓槌,好象不能忍受這寒冷的天氣一樣。靠近山腳有一座寺院,隱蔽著三棵古老的松樹。松樹下面開了兩扇門,可以打開和閉合。門裡面有一個和尚,側著耳朵專心致志地聽著外面的聲音,門半掩著,好象是等著誰應聲開門。把門大開,好象在請誰進去的樣子,以上兩種情況反復揣測沒有不合適的。松樹東面來了一個和尚,背著佛經匆忙地前行,好象是剛參加完佛教活動晚歸的人。對面的樹林里有一個小和尚,聽到了腳步聲急急忙忙地上前。桃核旁邊露出七級寶塔,距離河灘有半分遠。靠近河灘系著一條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間,有一個船客靠著茶幾在休憩,樣子好象快要睡醒了。船尾有一個小童,抱著爐在吹火,大概是燒水給客人泡茶喝吧!船靠岸的地方正對著寺院的背面,高處的土山上有敲鍾的閣樓蹲在那裡。敲鍾的人神色飛揚,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這樣的啊。山頂月亮昏暗呈半圓形,夾雜著稀疏的星星有幾點。山下面則是波紋漲起來了,顯示出大潮要來的徵兆。整個桃墜的創意取自於唐朝張繼的「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的句子。
計算整個桃墜,共有七個人:分別是四個和尚,一個船客,一個小童,一個士兵。宮殿房屋器物用具共有九個:分別是:一座城,一座樓,一座寺院,一個寶塔,一條小舟,一個閣樓,一個爐灶,鍾和鼓各一個。景緻共有七處,分別是:山、水、林木、四塊河灘石頭,星星、月亮、三盞燈火。而人的活動例如傳遞更次,報知天亮,候門等人,夜晚歸來,靠著茶幾,燒制茶水,總共有六樣,各自神情態度都不相同,並且具有其愁眉苦臉、畏懼嚴寒、凝聚神思各種神態,都一一模仿得很像。
佛語說:「容納高山於芥菜子,大概說的就是這吧!」
賞析:
唐代詩人張繼有一首飲譽古今的七絕《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詩中描寫了姑蘇城外楓橋和寒山寺深秋冷落的自然景色,表現出一種寂寞的情調,渲染了作者旅途的孤愁情懷,而《核工記》所記桃核工藝品的微雕世界則是此詩意境的具體化、形象化,並賦予其豐富的內涵。全文運用對比手法,從不同角度,顯示出雕刻者技藝的精湛和雕刻藝術的精巧。
首先,桃墜形體之小與雕刻人、物、景、人事之多形成對比,突出「奇巧」。桃墜「長五分許,橫廣四分」說明桃墜體積之小,顯示了桃墜工藝品的精巧。結尾「計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隱幾,煎茶,統為六。」眾多人、物、景、人事都是雕刻在
「長五分許,橫廣四分」的桃墜上,這種對比充分說明了桃墜的巧奪天工。
其次,人物神態之活與情態之細形成對比,突出桃墜之「妙」。作品寫更夫「若寒凍不勝者」的神態和情態,渲染了深秋冷落的自然景色;又如寫寒山寺「戶內一僧」則是「側首傾聽」,「松下東來一衲」又是「負卷帙踉蹌行」,而舟尾小童是「擁爐噓火」,鍾閣叩鍾者是「貌爽爽自得,睡足徐興乃爾」。以上這些描寫,既有粗線條的勾勒,又把人物最微妙的情態描述出來了。避免了枯淡,使文章顯得生動感人。人物的神態和情態在特定的環境中,達到了高度的和諧美,突出了桃墜之妙。
第三,意境深邃與文字淺顯形成對比,突出桃墜作品之美。桃墜「長五分許,橫廣四分」,上刻人、物、景、人事,文章描述文字雖淺顯,卻富有詩情畫意。本文中,桃墜雕刻的重心凝聚在兩處:一是寒山寺,一是小舟,扣住了詩的題意。先看寒山寺,依傍山麓,古松掩蔽。房門虛掩,一僧於屋內側首傾聽。他是聽松濤聲,還是聽潮漲聲?都不是。他是傾聽人的足音,在等人。這樣,僧的焦急之心不言而喻。這由「松外東來一衲,負卷帙踉蹌行,若為佛事夜歸者。對林一小陀,似聞足音僕僕前」可知。在這深夜中,「踉蹌行」、「僕僕前」正說明事情非同一般。再看另一個畫面:「近灘維一小舟。篷窗短舷間,有客憑幾假寐,形若漸寤然。舟尾一小童,擁爐噓火蓋供客茗飲」。寫客伏在小桌上小睡,像是要醒來的樣子,點明了行客心事重重,揭示了行客愁悶落寞的情懷,以至於夜半三更,難以安眠。而殘月半彎,疏星數點,潮聲陣陣,無疑又為行客添了幾多愁緒。這樣,文中所介紹桃墜微雕世界的兩個主要畫面,都突出了一個「愁」字,完美地完成了詩的意境的體現。這些描寫,用筆經濟、簡練,文字淺顯,卻包含著豐富的內容,給人以親切自然之感。

㈥ 求古代言情小說經典語句

《蘭陵繚亂》
1、過去的,已經結束,再也,回不去了
失去的,已經消失,再也,找不到了

2、怒,莫大於有所求而求不得
哀,莫大於有所求而不得求

3、一花一世界
一葉滿天堂
一笑傾天下

4、夢想的東西固然令人渴求
但是
那種激盪澎湃的熱情往往在渾濁的俗世中
只是一瞬的華麗
無法生根開花
如果讓那些過於美好的夢想
遮住了雙眼
無法看清渾濁的世事
只會陷入命運的悲劇

5、一念成魔
一念成佛
緣起緣滅
終墮無間

6、不見月光的夜晚
是深重的黑色
既沒有希望
也沒有未來

7、即使無法在陽光下存在
也要在黑暗中綻放

8、所愛的人離開了
也許活下去需要更多的勇氣
代替所愛的人活得快樂
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
可是如果重新撕開傷口
讓膿血流出來
疼過之後
新鮮的血肉就會長好的
無論有多痛苦
只要活著雨就會停
就能看到
美麗的天空
-------------恆迦

9、有一種感情
不是一句再見就可以了結的
有一種感情
不是一次決斷就可以毀滅的
-------------宇文邕

10、有些事情
是不論成敗都要去堅持的
有些東西
是不論生死都要去守護的
-------------長恭

11、那些細花飛雨
都化成了記憶里的點點滴滴……
回憶如浮萍飄浮於生命之上
隨時讓人知道夢幻有多麼美麗
現實有多麼悲哀
一眨眼
就是一生
一回首
就是一輩子
--------------高湛

12、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一切東西之所以美麗
是因為在適當的時間
適當的季節
被人適時地欣賞
美麗的東西
可以懷念
但不能執著
美好的東西
就讓它在記憶里駐留在
最美的時刻

13、男人的愛
不是為了所愛的人犧牲自己的生命
而是要和所愛的人一起活下去
---------------恆迦

14、殘酷的形式有很多種
有時候並非生離死別
而是明明很近卻無法挽留
----------------長恭

15、那些流逝的往昔 一抬眼一轉眉 是誰錯過了誰
似水流年 什麼都留不住
留不住
---------------高湛

16、原來有一種喜悅
是融匯了至靈至性的溫柔
如同隆冬凝冰下
涌動的水流渴望尋覓一個望春的泉眼
徹心徹骨
刻苦銘心
原來有一種感動
是不需要言語和淚水的
就像冬去春回
萬物復甦
細雨滋潤心田
滲透到渾身顫抖
熱了四肢百骸卻無從感恩
----------------長恭

17、約定
兩個字
一個詞
不因晨曦的光澤變淺
不因夕陽的殘紅黯淡
不隨日子的飄落消散
在過去與將來之間
約定的定語是
——永遠
欲語還休的冰冷年代
沒有激烈的愛語
月光下
一次攜手
便定下一生的約定
從此便是一生一世
-----------------恆迦

18、人哪
都是脆弱的動物
猶豫的徘徊在愛與恨的邊緣
迷失在彼此的陷阱中
燃燒的火焰最終也會化為灰燼
淪為一粒塵土
埋葬在黑暗的深淵

憤怒 仇恨 焦慮 絕望……

生命
從零開始
於零結束
像一個圓
一個看似空白的圓

在生命終結的那一刻
他瞬間釋然
從此以後
——無憂亦無怖
無愁亦無怒
----------------和士開

19、有一種等待是用來思憶的
那叫做望眼欲穿
有一種悲哀是用來放縱的
那叫做體無完膚
有一種愛情是用來懷念的
那叫做刻苦銘心

茫然中沒有清醒
只有急湧上頭的悲愴
善惡之分
男女之別
在這個世界裡沒有任何意義
此刻我擁有的
只有這顆生生世世輪回不變的心

亂世浮華
沉寂了千年的愛戀
等待著沖破枷鎖……
如果說時代和身份是我們相遇的錯誤
那麼在輪回中
請等待我溫熱的手
這一次
由我來握緊我們這段
……禁錮之戀

20、來世
我只要做一名普通又平凡的男子
伸出這雙手臂擁抱你
而不是擁抱虛空
永生永世
如同月夜裡纏綿於你身畔的明月光
片刻也不會分離
我的長恭
請永遠的記住
這是我對你許下的
……永恆的約定
--------------高湛

21、遺世明月,清輝如水,天地之光華,彷彿只集與他一人。

22、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
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莫。
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境花辭樹。

23、走在黑漆漆的長廊上時
她聽見紅葉凋零的聲音
清脆的
很像心臟破碎的聲音
紅葉盛放的奢華
恰似他的容顏
沉醉復沉醉
醒時葉落如潮退
這場紅葉般絢爛的時光
終於走到了盡頭

來生來世
生生世世
永生永世
他和她 再不相見

再不相見

如果是她,一定能夠沖破層層枷鎖與桎梏,在這動盪的時代和變幻的歷史中放出無人可以替代的光芒!那麼,他只要守侯在她的身邊,在光明旁的陰影里。當她跌落的時候,用有力的手臂接住她。當她要飛翔時,先為她廓清一片天空。

24、我只喜歡美麗的東西

但有些最美的東西

就如那璀璨夜空里的一輪明月

可以遙望

卻永遠無法觸碰

更不可能擁有

只能站在可以看得到的地方

沐浴它灑下來的微弱的光芒

--------孝瑜

25、這樣的一雙眼睛,一眼就足以沉溺其中

這剎那的美麗,可以永生永世流轉不忘

㈦ 古代小說里的唯美句子,請各位有才人士進!

1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才敢與君絕.

2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3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4 唯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5離人愁、傷別離。
碎碎念、深深思。
凋零落、吟空悲。
續繁華、又何處。
6無題
燭殘淚痕弄清影,
落紅飄零燕歸零。
蟾宮素娥若有情,
何須深宮任冷清?
7落花吟
昨夜小雨,落花怡盡,嘆花吟,流水既無情,何須對深情。
舉杯清影,孤淚相思,但只怨,紫燕既無心,何必念歸鶯。
8綄溪沙
雨聲淅淅,古箏凄凄,無顏歡笑為誰衣?
玉樓還在,伊人何在?
只憶當年與爾共,不理今朝淚水眠。
檀煙裊裊,青羽飄飄,繁花似錦春復來。
小園香徑,歸鶯雙宿。
猶記當年桃花容,長恨緣來水自流。
獨酌一杯酒,思愁在心頭、
情緒任飄飛,淚水長更流、
盈袖撥哀思,聽鳳鵷齊鳴、
酒淡人已醉,清夢千里游、
醉弦解鎖眉,月影人深幽。
9雨前觀花
欲行小亭觀蝶衣,
暈苞乍開壓枝低。
馨香引蝶時時戲。
不見雲天已壓低。
10初晴賞荷
細絲降地天初晴,
蓮葉如璧花娉婷。
誰家漁女蓮間戲,
影入誰間驚金鱗。

11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㈧ 古風小說中的唯美句子,要多

《東宮》
1.當初是我看錯了你,如今國破家亡,是天神罰我受此苦難。生生世世,我都會忘記你。
2.昨天我被刺客抓住的時候,他曾經那樣看過我。他叫我的的名字,他折箭起誓 。一切的一切都讓我認為,會有不同 。可是僅僅只是一天,他就帶著別的女人站在這里 ,而我應該是生死未卜,而我應該是下落不明 ,而我原本是他的妻 。
3.我以三年的遺忘來苟活,而他以三年的遺忘抹殺從前的一切。
忘川之水,在於忘情。。。忘川的神水讓我忘了三年,卻沒能讓我忘記一輩子。像你,一直都忘了,多好啊。
4.三年前他主持的那場殺戮,湮盡我們之間的情感;三年後我便以此,斬斷我們之間的一切。
《裂錦》
1.我到底有多愛你,只有我自己才知道。
2.生活是一襲華麗的錦袍,她終究只是一朵錦上花,點綴在他奼紫嫣紅的過往,靜靜凋謝了芳華。
《冷月如霜》
1.我們總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懵懵然就愛上那個人,然後,不得不用盡一生去遺忘。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1. 夜華,我放過你,你也放過我,我們從此,兩不相欠吧。
2.你只道我放手放得瀟灑,卻不知這瀟灑背後多少心酸苦楚。離鏡,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將疼痛堂而皇之掛在臉上的,即便沒掛在臉上,那痛卻是一分也不少的。
《華胥引》
1.她為他卸下戰甲,披上鮮紅嫁衣,千里迢迢來嫁給她,可他不要她。
2.君拂,愛一個人這樣容易,恨一個人這樣容易。
3.你是不是以為殺手都是沒有心的。。。怎麼會沒有心呢?我把我的心放在你那裡,可是容潯,你把我的心丟到哪裡去了?我一直想問你一句,這么多年,我在你的心裡究竟算什麼?
4.我沒有喜歡過誰,可酒酒,我一看到你,就覺得你該是我的。
5.要麼就讓人單純地愛你,要麼就讓人單純地恨你,酒酒,你這樣,真是好沒意思。
6.不用許我什麼來生來世,我只要你此生此世。

㈨ 描寫古代小說各種句子有哪些

大千世界,位面交匯,萬族林立,群雄薈萃,一位位來自下位面的天之至尊,在這無盡世界,演繹著令人嚮往的傳奇,追求著那主宰之路。
無盡火域,炎帝執掌,萬火焚蒼穹。
武境之內,武祖之威,震懾乾坤。
西天之殿,百戰之皇,戰威無可敵。
北荒之丘,萬墓之地,不死之主鎮天地。
......
少年自北靈境而出,騎九幽冥雀,闖向了那精彩絕倫的紛紜世界,主宰之路,誰主沉浮?
大千世界,萬道爭鋒,吾為大主宰。

熱點內容
文筆好的玄幻言情女強小說完結 發布:2025-02-09 11:11:33 瀏覽:661
言情小說中警察和 發布:2025-02-09 11:10:26 瀏覽:824
杜光庭的武俠小說 發布:2025-02-09 10:54:17 瀏覽:863
鐵血戰狼免費下載小說 發布:2025-02-09 10:31:13 瀏覽:879
誅仙1聽書 發布:2025-02-09 10:20:41 瀏覽:188
小說校園言情校霸 發布:2025-02-09 10:01:56 瀏覽:73
穿越愛情玄幻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02-09 09:42:07 瀏覽:76
一夫一妻制的校園黑社會小說 發布:2025-02-09 09:14:13 瀏覽:359
文筆好的穿越溫馨小說推薦 發布:2025-02-09 09:00:23 瀏覽:428
小說古代虛朝代名字 發布:2025-02-09 08:58:50 瀏覽: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