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說中的民間信仰
㈠ 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小說是什麼
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小說:《說唐》、《東周列國志》、《楊家將演義》、《說岳全傳》。
《說唐》:
清代長篇章回體英雄傳奇小說,共68回,簡稱《說唐》。後與《說唐後傳》、《說唐三傳》合刻,改名《說唐全傳》。著者不詳。這一類著作多本正史紀傳,益以唐宋雜說,形成一種系統。而《說唐演義全傳》雖與《隋唐演義》、《隋史遺文》、《大唐秦王詞話》、《隋唐兩朝志傳》等小說梗概略同,卻獨能廣泛吸取民間傳說而加以敷演,不拘泥於史實,具有鮮明的民間文學色彩,書中的多數內容無史可考,李元霸、宇文成都、楊林、伍雲召、伍建章等人物也是杜撰的。
《東周列國志》:
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作者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這部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歷史。
《楊家將演義》:
一部較優秀的通俗小說。書中的楊業、楊延昭、楊文廣原型,在《宋史》都有傳。楊家將捍衛邊疆,抗擊入侵者的英雄業績在宋代已經流傳。楊業死後六十多年,楊文廣還活著的時候,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就寫道:「父子皆為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里兒野豎,皆能道之。」另一文學家蘇轍在出遼國,經過古北口楊無敵廟時,寫下「馳驅本為中原用,嘗享能令異域尊」的詩句。
《說岳全傳》:
全稱《新增精忠演義說本岳王全傳》,成書於乾隆九年,作者為清代人氏錢彩、金豐,題「仁和錢彩錦文氏編次」,「永福金豐大有氏增訂」,但錢、金二人生平均不詳;全書共二十卷八十回;此書於清代乾隆年間被查禁,又金豐序標年為甲子,清代在乾隆以前,「甲子」為康熙二十三年(1684)或乾隆九年(1744),故此書大約是康熙至乾隆時期的作品;全書在元、明以來有關岳飛的民間說唱和戲曲、小說的基礎上,加以重新編定,是「說岳」系列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且有多個同名連環畫作品問世。
㈡ 為什麼中國古代長篇小說中有些迷信
首先和時代有關,在封建社會,對君王的崇拜,對天地的敬畏,人們對不能理解的肯定要歸結於這些東西。另外,如果一個君王要死了或者被推翻,繼任者肯定也要創造一些符合自己上台的東西來神話自己。這樣是為了讓自己的上台名正言順,同時也用鬼神、天象來威懾百姓。
其次,為了創造神秘氛圍,吸引讀者。
最後,這種東西也可算作作者的一種創新吧,雖然思路都一致,都愛寫這些東西,但就看是誰寫的要更吸引人了。
總而言之,看歷史要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來思考。
㈢ 古典文學名著中的民間信仰 以《西遊記》為例
古典文學,在明清對民間信仰的吸納和影響的主要有《西遊記》和《封神演義》。小說中的神祗絕大多數都來自於中國的民間信仰,並且,這些神祗被小說的創作者以某種方式整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神祗譜系,展現出一幅較為完整的民間信仰圖景。這個信仰譜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西遊記》這部偉大的小說。
《西遊記》確立了一個東西方相對的世界格局。這種格局不同於自古以來以中土為最上的觀念,它實際上顛覆了中國居於世界的中央這個古老的觀念;造成這個結果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由於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帶來的嶄新的世界覲的沖擊,令古人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更為合理地解釋這個世界的構成的說法,尤其是對於接受或認可了佛教信仰的人而言。《西遊記》將中國的傳統信仰世界與佛教的信仰世界整合成為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在這個體系當中,東西方的神只是並存的,並對神只的地位等進行了較為粗略的排序。--當然,這種排序一部分來自於佛教、道教的神只排序,而另一部分則純粹屬於吳承恩及當時民眾對於神只世界的認識。
這樣一種信仰體系的成型,意味在小說影響下產生的信仰體系的骨架的完成,剩下的事情只是不停地吸納各種神只到這個體系當中。《西遊記》這部小說自身已經對眾多的神祗進行了一個粗略的排序,西方的最高神是如來,東方的最高神則是玉皇大帝,這兩位最高神分別統領著東西方兩個世界,而其間又是有所交錯的。如來這一方主要是佛教內部的管理,而玉皇大帝則統治著天上地下的所有一切。
《西遊記》當中,在西方世界的眾神當中,觀音菩薩無疑是最重要的一位。對觀音菩薩的信仰早在唐宋時期已經盛行於中國民間,並且其形象也由早期的男性形象轉變成為了目前常見的女性形象,《西遊記》無疑是吸納了女性觀音的形象來進行創作,探討了《西遊記》中的觀音形象與佛教觀音形象的差異以及其信仰流行的原因,指出由於《西遊記》這部文學作品的影響,觀音信仰在中國民間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對觀音的信仰甚至超越了對佛教最高神釋迦牟尼的信仰,而觀音信仰在某些地區也脫離了佛教而成為一種純粹的民間信仰。
通過對《西遊記》中神祗的深入研究,我們發現,東方世界的神祗構成尤為復雜,有相當數量的神只是來自於佛教的,比如托塔天王李靖父子、四大天王等,而另外一部分則來自於道教或者中國本土的民間信仰,如三清、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嫦娥等。這些神只譜系是按照傳統的三界觀念來進行分布的,三界分別是天界、人間界和幽冥界。天界諸神中出現了中國道教中的三清、四御、二十八宿、四值功曹等等,但是卻並沒有完全按照道教對眾神的排序來進行安排,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及其手下的文武眾臣形成了一個類似於人間宮廷的王朝。因此,在《西遊記》當中呈現出來的神祗排序,實際上是基於中國現世宮廷的,小說中的多處對天庭的描寫都表現出了這個特點。
㈣ 民俗文化是古代小說中的重要內容,請根據自己閱讀過的古代小說作品,分析民俗文化在其中的巧妙作用。
暈,同道中人呀,河北科大的……
㈤ 古代神鬼志怪小說有哪些!
戰國時代的鬼怪書主要有:
《歸藏》
《黃帝說》(40篇)
《汲家瑣語》
《穆天子傳》
《山海經》(郭璞注)
《禹本紀》
《伊尹說》(27篇)
……
兩漢時期的鬼怪書主要有:
《漢武洞冥記》(郭憲著,四卷六十則)
《漢武故事》(班固著,存一卷)
《漢武內傳》(班固著,存一卷)
《括地誌》
《列仙傳》
《神仙記》
《神異經》(東方朔著,一卷)
《十洲記》(東方朔著,一卷)
《蜀王本紀》
《徐偃王志》
《玄黃經》
《虞初周說》(943篇)
《異聞記》
……
六朝時期的鬼怪書日益增多,主要有:
《博物志》(張華著,400卷)
《集靈記》(顏之推著)
《旌異記》(侯白著)
《列異傳》(魏文帝著,3卷)
《靈鬼志》(荀氏著)
《靈異記》
《冥祥記》(王琰著,10卷)
《齊諧記》(東陽無疑著,7卷)
《神仙傳》
《神異記》(王浮著)
《拾遺記》(王嘉著,10卷)
《述異記》(祖沖之著,2卷)
《搜神後記》(陶潛著,10卷)
《搜神記》(干寶著,20卷)
《續齊諧記》(吳均著,1卷)
《宣驗記》(劉義慶著)
《研神記》
《異林》(陸氏著)
《異苑》(劉敬叔著,存10卷)
《幽明錄》(劉義慶著,30卷)
《冤魂志》
《甄異傳》(戴祚著)
《志怪》(祖台之著)
……
唐代的鬼怪小說得以發展,主要有:
《博異志》
《補江總白猿傳》(1卷)
《傳奇》(裴鉶著)
《獨異志》
《古鏡記》(王度著)
《河東記》
《集異記》
《秦夢記》(沈亞之著)
《湘中怨》(沈亞之著)
《續玄怪錄》(李復言著,10卷)
《宣室志》
《玄怪錄》(牛僧孺著,10卷)
《異夢錄》(沈亞之著)
《遊仙窟》(張文成著,1卷)
《酉陽雜俎》(段成式著,20卷)
《酉陽雜俎續集》(段成式著,10卷)
《枕中記》(沈既濟著,1篇)
《周泰行記》(韋瓘著)
……
宋代的鬼怪故事主要有:
《太平廣記》(344種,含鬼40卷)
《稽神錄》(徐鉉著,6卷150事)
《江淮異人錄》(吳淑著,3卷)
《乘異記》(張君房著)
《括異志》(張師正著)
《洛中紀異》(秦再思著)
《幕府燕閑錄》(畢仲詢著)
《睽車志》(郭彖著,5卷)
《夷堅志》(洪邁著,420卷)
《唐太宗入冥記》
金元時期的鬼怪作品有:
《潮海新聞夷堅續志》
《誠齋雜記》
《續夷堅志》
《子不語》
……
明代神魔小說等作品盛行,主要有:
《汴京勼異記》
《封神傳》(許仲琳著,100回)
《後西遊記》(6卷40回)
《剪燈新語》
《剪燈余話》
《三寶太監西洋記》(羅懋登著,100回)
《涉異志》
《四游記》(吳元泰《上洞八仙東游記傳》、余象斗《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傳》、楊志和《西遊記傳》)
《松窗夢話》
《西遊補》(董說著,16回)
《西遊記》(吳承恩著,100回)
《續西遊記》
《庚巳編》
《語林》
……
清代鬼怪小說則主要有:
《幽冥夜談》余問天
《池上草堂筆記》(梁恭辰著,24卷)
《遁窟讕言》(王韜著,12卷)
《耳食錄》(樂均著,12卷,《二錄》8卷)
《耳郵》(俞樾著,4卷)
《後聊齋志》(王韜著)
《蕉軒摭錄》
《客窗偶筆》(金捧閶著,4卷)
《聊齋志異》(蒲松齡著,8卷431篇)
《里乘》(許奉恩著,10卷)
《六合內外瑣言》(黍食余裔孫,20卷)
《覓燈因話》
《平妖記》
《三異筆談》(許元仲著,4卷)
《淞濱瑣話》(王韜著,12卷)
《淞隱漫錄》(王韜著,12卷)
《挑燈新錄》
《聞見異辭》(許秋垞著,2卷)
《昔柳摭談》(馮起鳳著,8卷)
《洗愁集》(鄒弢著,8卷)
《諧鐸》(沈起鳳著,10卷)
《新齊諧》(袁枚著,24卷,續10卷)
《夜譚隨錄》(和邦額著,12卷)
《夜雨秋燈錄》(宣鼎著,16卷)
《翼駒稗編》(湯用中著,8卷)
《蟫史》(屠紳著)
《印雪軒隨筆》(俞鴻漸著,4卷)
《螢窗異草》(浩歌子著,3編12卷)
《影談》(管世灝著,4卷)
《右合仙館筆記》(俞樾著,16卷)
《閱微草堂筆記五種》(紀昀著,《灤陽消夏錄》6卷、《如是我聞》4卷、《槐西雜志》4卷、《姑妄聽之》4卷、《灤陽續錄》6卷)《聊齋》。
㈥ 古代武俠小說中比較有名的和尚
段智興,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的人物,是為「南帝」,天龍八部中主角段譽的後人。以大理「一陽指」自成一派,武學修為登峰造極,「天下五絕」之一。
少林掃地僧或稱無名老僧,金庸小說《天龍八部》里武功極高的高僧,隱居於少林藏經閣,日常功課是掃地。在少室山上的武林大會上,輕松收服蕭遠山、慕容博,並且能識破各人練功的破綻,雖因攻擊蕭遠山而被蕭峰的降龍十八掌全力一擊打後退,有失絕頂風范,但能一擊秒殺慕容博和蕭遠山,更有三尺氣牆的雄厚內力。且在被蕭峰擊傷斷肋吐血後,仍能以深厚內力救治假死的蕭遠山和慕容博而全然無事。(可對比段皇爺救治重傷的黃蓉後卻五年內功力盡失)被視為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的第一高手,武功已臻化境。
於《天龍八部》第四十三章登場。
㈦ 中國古代民間信仰的特點
中國古代宗教跟天有關。
中國古代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天」主宰的,天被稱為「昊天皇上帝」,或簡稱「上帝」,經過孔子等哲學化,簡稱「上天」或「天」。上天擁有絕對的權威。上天管理的世界稱為「天下」。
上天委派自己的兒子來管理天下,這就是「天子」。這其實是皇帝給自己找的權利來源。
因此,皇帝必須向上天負責。皇帝的重要政治活動之一就是「祭天」。也就是向上天匯報工作成就以及檢討自己在工作中的失誤或錯誤。
但上天如何來回應天子的工作報告呢。那就是用各種非常的天文或氣象事件來提示天子。例如超新星、彗星、日食月食等,都是天子對皇帝工作好壞的評價,天子必須做自我檢討等,改正錯誤等。
因此天文學在古代中國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天子信奉上天,不能說是「迷信」,而是中國特有的宗教信仰。
由天子信奉上天而產生的天文學,則是由宗教產生科學的一個表現。
㈧ 中國古代小說幾種重要的民族特色
人物重於故事.
傳神重於寫形.
小說追求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