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言小說壓卷之作
Ⅰ 明代四大奇書中的什麼是中國古代世情小說的開山之作
《金瓶梅》,魯迅視之為人情小說的開山之作。
《金瓶梅》是我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白話世情章回小說,以「禁書」、「奇書」聞名。本書借《水滸傳》中武松殺嫂一段故事為引子,寫潘金蓮未被武松殺死,嫁給西門慶為妾,由此轉入小說的主體,通過對西門慶及其家庭罪惡生活的描述,體現當時民間的生活面貌。
以市井人物為主要角色,通過多側面多層次的描寫,將明代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暴露得淋漓盡致。在這一點上,《金瓶梅》遠勝過《水滸傳》。
(1)古代文言小說壓卷之作擴展閱讀
本書第一回至第十二回,寫金蓮;第十三回至第六十二回,寫瓶兒與金蓮;第六十三回至八十七回,因瓶兒已死,除寫金蓮外帶寫春梅;第八十八回起,則寫春梅。因全書以金蓮、瓶兒、春梅為主,故取名《金瓶梅》。
約成書於明代隆慶至萬曆年間,亦或更早,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流傳至今的版本有崇禎本和萬曆本。本書以崇禎本為藍本,刪去了綉像插圖,並對某些錯字、別字做了校訂,篇前有東吳弄珠客序、廿公跋、四貪詞,篇後有竹坡閑話、竹坡筆記。
Ⅱ 清代小說乃至整個中國文學的壓卷之作是
曹雪芹的《紅樓夢》
Ⅲ 文言小說的類型
我國的文言文小說數量眾多,內容龐雜,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是記鬼神怪異之事的志怪小說。其中不少作品,雖然採取了神鬼怪異的虛構形式,卻表現了積極進步的現實內容。如《列異傳·宋定伯捉鬼》,講述了宋定伯夜行遇鬼,但他並不害怕,最後迫使鬼化為羊,賣錢千五百,表現了超人的勇氣和智謀。《搜神記·韓憑夫婦》和《董永》,前者描寫韓憑夫婦反抗宋康王迫害,雙雙殉情而死後變成雄雌鴛鴦,相聚不散,後者講述了人與仙女的愛情,均表達了古代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
二是搜奇記逸的傳奇小說。《唐傳奇》是這類小說的代表作,標志著文言文小說發展的一個新時期。其中《柳毅傳書》通過書生劉毅替洞庭湖君之女——龍女傳書的神話題材,贊揚了劉毅正直無私、扶危濟困的高貴品質。《霍小玉傳》則正面反映了唐代現實生活。進士李益和名妓霍小玉相愛,兩年後,李益毀約另娶高門女,小玉悲痛而絕。這個愛情悲劇深刻地反映了下層婦女的悲慘命運,控訴了唐代門閥世族制度的罪惡。另如《任氏傳》、《李娃傳》等都是寫的成功的作品。清代《聊齋志異》的出現,光芒四射,代表了文言小說的最高峰。
三是或記人物言行,或記所聞軼事的雜錄小說。南朝劉宋時的《世說新語》,就是專記魏晉文人、名士的言行和風度的。特別是有關統治階級的兇殺篡奪、貪婪奢侈的記載,像王武子用人乳喂豬,石崇用蠟當柴燒等事實,較有認識價值。
文言小說中,有的通過言講巫鬼妖怪、神仙道術或佛教靈異,宣揚了迷信思想;有的追求煙花粉黛、搜奇獵異的記述,或「錟虛無勝於言時事」,離開了現實生活,成為無聊消遣之作。這些都對後世讀者有消極影響。
文言小說在流傳過程,散佚嚴重。《太平廣記》保存了唐以前的古小說;明刻有關叢書,存有大量文言小說輯本,是我們研究和整理文言小說的基礎。
Ⅳ 中國古代文言紀實小說的第一部總集是什麼
《太平廣記》是這是中國古代文言紀實小說的第1部總集,是為宋代人撰寫的一部大書,取材是從漢末到宋初的故事。
一、小說合集
簡單的說,《太平廣記》就是一部小說合集,這書的目錄共有343條,在目錄分類上特別細致,比如在動物這個欄目下又分為雞,狗,駱駝之類的,因此查看起來十分方便。從內容上看就是一本小說的合集,甚至很多漢末到送出的一些故事都已經遺失了,只在這本書里有一些記載。所以這本書雖然是一個小說合集,但是我們也可以從中窺探到以前人們的生活。
Ⅳ 我國古代文言文小說的高峰之作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我國古代文言文小說的高峰之作.
《聊齋志異》,清代短篇文言小說集,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時基本完成,此後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聊齋」是他的書齋名,「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指在聊齋中記述奇異的故事。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但其中也夾雜著一些封建倫理觀念和因果報應的宿命論思想。 學史上,它是一部著名短篇小說集。全書共491篇,內容十分廣泛,多談狐仙、鬼妖、人獸,以此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關系,反映了17世紀的中國的社會面貌。
Ⅵ 為什麼說聊齋志異是我國古代文言小說的巔峰之作
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但其中也夾雜著一些封建倫理觀念和因果報應的宿命論思想。《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
據說作者蒲松齡在寫這部《聊齋志異》時,專門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請喝茶的人給他講故事,講過後可不付茶錢.聽完之後再作修改寫到書裡面去。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說集。有傳奇、志怪、軼事等,諸體兼備,為中國文言小說集大成之作。內容十分廣泛,多談狐、魔、花、妖,以此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關系,反映了17世紀中國的社會面貌。書中寫的是一個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對如漆墨黑的社會現實的不滿,又有對懷才不遇、仕途難攀的不平;既有對貪宮污吏狼狽為奸的鞭笞,又有對勇於反抗,敢於復仇的平民的稱贊;而數量最多、質量上乘、寫得最美最動人的是那些人與狐妖、人與鬼神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純真愛情的篇章。
書中的作品情節離奇曲折,但又簡潔,幻化形象刻劃得獨具特色。雖為文言,但凝練之外又極形象傳神,富有表現力,而且語言利落直觀明了。三百年來,《聊齋》故事在民間廣為傳播歷久不衰,先後被譯成十幾種文字,成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聊齋志異》是中國古典小說的珍品,這部短篇小說集在他創作之初便有人傳抄,成書之後流傳更加廣泛。十九世紀中葉傳播到國外,已有英、法、德、日等二十多個語種的譯本。《聊齋志異》在敘述、描寫人和各種靈異之物的交往時,往往按照同類相應、同氣相求的模式安排故事情節。同類相應、同氣相求是一種古老的觀念,指的是同類事物能夠彼此趨近,產生感應,實現生命層面的溝通。《聊齋志異》的許多就是以同類相應、同氣相求為契機而發生、延展的故事.
聊齋志異》是一部具有獨特思想風貌和藝術風貌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多數小說是通過幻想的形式談狐說鬼,但內容卻深深地紮根於現實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齡所生活的時代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思想願望,熔鑄進了作家對生活的獨特的感受和認識。
郭沫若評價說:「寫鬼寫妖高人一籌,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老舍評價說:「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Ⅶ 中國古代文言小說的起源
追溯中國小說的起源,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神話傳說。盡管古代文獻對神話傳說的記載十分簡略,我們仍然可以從中看到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這兩種重要的小說因素。神話傳說原先在口頭流傳,有的被采入正史,遂逐漸凝固;有的繼續在口頭流傳並不斷豐富發展,分化出一些新的神和英雄,增添了新的故事情節。這些繼續活在人們口頭上的傳說一旦記錄下來,就成為具有濃厚小說意味的逸史。從神話傳說到小說的這根鏈條中,逸史是關鍵的一環。甚至不妨說逸史是中國小說直接的源頭,逸史中最接近小說或竟可視為早期小說的,莫過於《穆天子傳》和《燕丹子》。前者對周穆王周行天下之事多有細節描寫;其中的西王母與《山海經》中的記敘相比,減少了神性增加了人性。後者寫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與《戰國策》和《史記》相比,不僅增加了細節描寫而且突出了燕丹這個復仇者的形象。(明)胡應麟稱此書為 「古今小說雜傳之祖」(《四部正訛》),不為無見。
其次是寓言故事。例如《孟子》、《莊子》、《韓非子》、《戰國策》等書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鮮明的寓言故事,它們已經帶有小說的意味。《韓非子》中保存寓言故事最多的《內儲說》、《外儲說》、《說林》,明白地用「說」來標目,也透露出兩者之間的關系。顯然,寓言故事可以看作小說的源頭之一。
第三是史傳。如《左傳》、《戰國策》、《史記》、《三國志》,描寫人物性格,敘述故事情節,或為小說提供了素材,或為小說積累了敘事的經驗。唐代傳奇小說多取人物傳記的形式,《三國志演義》徑直標明是史傳的演義,都證明了史傳是小說的一個源頭。在傳統的目錄學著作中,有些書或歸入子部小說家類或歸入史部雜傳類,這兩類缺少嚴格的區別,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史傳對小說的影響之深。
《漢書?藝文志》著錄的小說15家,均已亡佚。今存題為漢人所著的小說,其實都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偽托漢人的作品,如託名東方朔的《神異經》和《十洲記》,託名班固的《漢武帝故事》。題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小說很多,重要的如(三國魏)邯鄲淳《笑林》,(西晉)張華《博物志》,(東晉)干寶《搜神記》,(宋)劉義慶《幽明錄》、《世說新語》,(北齊)王琰《冥祥記》,(梁)沈約《俗說》,(梁)殷芸《小說》等,包括後人的輯本,共約五十種,足見其興盛的情況。
Ⅷ 古代文言小說的壓卷之作是什麼
古代文言小說的壓卷之作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Ⅸ 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單行本的有哪些
單行本是書籍出版的一種型態,內容上多是集合同一作者或者是同一類型,已經發表在其他媒體或者是從未發表的作品在一本書籍當中。單行本同時也可以指同一作者出版的多本書當中的一本,或者是一套多本的出版品當中的一本。(網路)
所以嘛,看你想要哪種,然後自己查吧。
Ⅹ 唐代韓邦慶的什麼小說被魯迅譽為清代世情小說的壓卷之作
《海上花列傳》是最著名的吳語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方言小說。全書由文言和蘇白寫成,其中對話皆用吳語(蘇州話)是該書的鮮明特點,使用蘇白也是19世紀興起的吳語小說的共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