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武俠小說中的俠義組織

武俠小說中的俠義組織

發布時間: 2021-06-17 12:27:33

㈠ 金庸武俠小說有哪幾種俠義觀

俠義觀的萌芽:力圖塑造的都是事業感很強,力圖建功立業的俠客形象,如《書劍恩仇錄》中的陳家洛和《碧血劍》中的袁崇煥。
俠義觀的明確:郭靖是金庸精心打造的一個完美的「為國為民」的大俠形象,以天下興亡為己任
俠義觀的彷徨失落:比如《連城訣》中人性的貪婪。作品中的人物已經不是武俠人物那麼簡單了
俠義觀的圓熟:《笑傲江湖》標志著金庸寓言式武俠的成熟。,《笑傲江湖》的主題是人的貪欲,比如象徵權力的葵花寶典神功,必須自宮才能練就,隱喻那些為權力不惜一切的人已經不是完整意義上的人了。

綜上所述,金庸在進行武俠小說創作時,自覺地將自己在不同時期的思考融注到人物塑造中。隨著在不同的時代環境和不同時期作者的思考,金庸武俠小說觀經歷了一個萌芽、明確、彷徨失落和圓熟的演變過程。

㈡ 以郭靖和楊過為例,論述金庸武俠小說中俠義人物形象的

郭靖和楊過都是大俠,郭靖是儒家流派的大俠,而楊過是道家流派的大俠。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郭靖是完全闡釋了這句話,他從小就很善良,然後各種機緣巧合學得各種武功,成為一代絕世高手。後來他不願大宋子民承受亡國之苦,決定鎮守襄陽,最後他和黃蓉這對夫婦為國捐軀,令人唏噓不已也讓人敬佩不已。《神鵰》這本書主要渲染的是愛情,但是裡面有個片段,楊過得知郭靖黃蓉是自己的殺父仇人後決定手刃仇人為父報仇,然而後來他被郭靖的俠義精神感動。楊過也是大俠,小龍女跳崖16年,楊過也在用自己的一份力幫助大宋子民,除內奸,取敵首,不過他最後選擇的是歸隱,因為他深受道家思想影響。

㈢ 金庸武俠小說有哪幾種俠義觀

蕭峰、郭靖——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陳近南——反清復明
張無忌——驅除韃虜
令狐沖——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㈣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俠義精神在當今背景下指的是什麼

金庸的武俠大多有俠肝義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四海為家,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約束。
在當今背景實在很難想像還有符合條件的。

㈤ 武俠小說要有怎樣的核心思想和俠義精神

武俠小說的核心思想,或者換個說法:小說的主題思想。
這個思想,他不叫金庸,不叫古龍,也不叫其他,他是一種,你自己的思想。

什麼叫要有怎樣的核心思想?關鍵是,你想表達什麼?你要表達一種【自己的思想】,我說了這種思想,他不姓金,不姓古,他不是任何人的,否則,千篇一律的,毫無意義。
當然,這也不是現在垃圾網路小說里表現的各種丑惡以及極端,這種東西根本不配叫思想!
思想之所以叫思想,就是因為是有【思】有【想】的,什麼部位可以有思想?就是腦子啊!

我舉一個例子:
孫曉寫《英雄志》,他是以一種歷史小說的方式去詮釋武俠小說,並且設定了四個不同性格的主角,這四個主角在他設定的大環境下,因為性格、環境、遭遇等各方面的原因,導致產生了不同的選擇,這個小說,主要是反應在這種抉擇的碰撞與矛盾之上,當然,他的思想是三大辯,他要從中反應出、不可避免地反應出,人在時代下的境遇。
但這篇小說叫《英雄志》,就是【英雄的志氣】,所以,如果將四大主角都視為英雄,那麼就是說,四個主角的【志氣】——志氣是比較通俗的說法,換一種說法,就是夢想,夢想的建立,哪怕同一個夢想,不同思想的人其過程也不同,再加上劇情當中種種矛盾等。

我們以大化小,不說武俠小說,就說一個人,我們同一個人,就算家庭狀況差不多,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也會因為內在、外在等一系列原因導致境況、遭遇以及思想的各種不同等。
所以我建議,武俠小說的核心思想,必須是你自己認為真正的武俠——你要記住!武俠不姓金或查!也不姓古或熊!

然後是俠義精神,這個東西,怎麼說呢?就是哲學上的倫理道德問題,我還是這樣表示:盡量用你自己的價值觀去衡量。

㈥ 簡論中國武俠小說的俠義精神

以傷害少數人的利益為基本來迎合大眾的好評和贊揚,以個人道德觀為基準來強迫他人贊同自己的道德觀,以俠義為理由安慰自己去讓自己做一些自己本認為不應該做的事情。

㈦ 我的畢業論文是寫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俠義精神,誰能給我些建議謝謝了

論金庸小說中的俠義精神
內容提要:金庸小說風靡一時,近幾年更是作為影視作品的題材被反復使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金庸小說已經不是單純模式上的武俠小說。但是讀者們更為津津樂道的、更為著迷的還是金庸筆下的俠義故事、英雄俠士。本文擬對金庸小說中的俠義精神和俠義人物作出分析,希望能從另外的角度解讀金庸小說。
關鍵詞:小說分析 金庸 俠義精神 文化研究
現在對金庸小說的定性似乎很難用簡單的「武俠小說」來說明問題了。從地攤讀物到文學研究的經典文本,金庸小說從俗到雅的轉變除了人們或大眾的閱讀尺度的放鬆,很大一部分也與金庸小說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內涵有關系。陳墨先生的《金庸小說與中國文化》一書,從「文化知識論」和「文化精神論」兩個部分,很詳細地論述了金庸小說與中國文化的天然關系。1其實,金庸小說所包含的文化內涵不單單僅限於中國的傳統文化,還包括西方文化的傳統,比如情節的構思、西化語言的運用、電影手法的運用等等,還包括人物形象的的塑造和刻畫,都與西方文化有著扯不斷的關系。
當然,作為華人作家的金庸,其作品的根柢還是在於中國的傳統文化。金庸的十五部小說,時代背景都是在古代的中國,人物大多是江湖的俠客,表現的主題也都是在此基礎上鋪衍開來的俠義故事。所以說,俠義精神是金庸小說中的精神母題。
「俠義」二字,按我個人的理解,應該分成「俠」和「義」兩個部分。俠文化是中國文化中最獨特的一部分,也是較能體現只能中國文化本質的一部分。中國古代對於「俠」的理解可謂是大相徑庭,韓非認為「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而司馬遷則不以為然,他說「救人於厄,振人不贍,仁者有乎」,並做《游俠列傳》為俠客高唱贊歌;李白的《俠客行》也對俠客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而「義」則是儒家的基本論點之一,「仁義禮智信,忠良孝悌行」。在中國人看來,一個人若是大忠大善,那他必定是個極重信義之人,一個若是大奸大惡,那肯定也是個沒有義氣的人。韋小寶說的更加明白:「一個人若不講義氣,那還不如死了算了。」
金庸的小說,可以說很成功,很精彩地發揮和闡釋了中國人精神深處的俠義觀念,當然他的小說流傳之廣,讀者之眾也就不足為奇了。中國傳統的小說很早就滲透著俠義的精神,宋代的話本小說就有專門講述俠義故事的,四大名著中《水滸傳》可以說就是這個俠義傳統的成就。真正意義上的武俠小說,可以追溯到唐人傳奇《聶隱娘》,清代的公案小說從某個角度來說,也有武俠小說的影子。近代是武俠小說鼎盛發展的時期,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等作者層出不窮,一直到現代的金庸、古龍、梁羽生等,武俠小說可謂興盛不衰、蔚為大觀。當然,對武俠小說的看法可以說是毀譽參半,正統學者的批評不勝枚舉,但是老百姓們可不管那麼多,他們喜歡俠義故事,他們喜歡俠義英雄。在古代,人民的生活極端痛苦,貪官巫吏為所欲為,老百姓無奈之餘,就希望有伸張正義、扶危濟困的英雄俠士來拯救他們。從西方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心中都有一個「英雄情結」,或稱「在上情結」,西方文學的源頭就是「英雄史詩」,許多讀者在閱讀武俠小說的時候,都會有代入的現象存在,把自己幻想成為書中的英雄,以得到「英雄情結」的自我滿足。
在金庸的小說中,俠義精神得到了重新的闡釋,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金庸的十四部武俠小說,塑造了許許多多的形象。「俠」可以說是其中著力塑造的重點,根據金庸先生自己的觀點:「俠與英雄的區別在於俠士可以不顧於自己的利益,可以為正義、為社會、為國家犧牲自己。俠士有一點,就是為了別人利益可以不顧自己的利益。」(按:根據筆者采訪金庸先生錄音整理)《射鵰英雄傳》里的郭靖,就是在各類的研究文章中被人津津樂道的「真正的俠」,「對國家忠,對朋友義,對愛情貞」,這是郭靖一生貫穿不便的原則。在《神鵰俠侶》中,他助守襄陽,抵抗蒙古的入侵,可以說正是在實踐他自己所說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時的郭靖其實已經超越了一般的江湖恩仇框架,完全是把國家興亡,百姓疾苦與自身聯系在一起了,所以江湖上人人都稱郭靖「郭大俠」,這並不是因為他武功高,而是因為他為國為民的情懷;《神鵰俠侶》中的魯有腳,武功並不算一流,但就是因為他領導丐幫抗擊蒙古,所以人人也稱他「魯老俠」。在金庸的觀念里,一個人若要成為俠,不在於他的武功或地位有多高,而在於他是否為國家,為百姓作出了怎樣的貢獻,或是他為正義,為他人作出了什麼。從這里可以看出,與傳統文化的「俠」相比,金庸賦予「俠」更多的責任感和正義感。李白的《俠客行》有雲:「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古代的俠士可以為報知遇之恩捨生忘死,像荊軻,像專諸,像聶政,與其說他們是俠客,倒不如說他們是政治力量的工具,是為了報答知遇對方來實現自己的自身價值,比如荊軻,他去刺秦決不是想到刺殺秦王能拯救天下百姓,天下太平,而是想到去刺殺秦王能報答燕丹的一番知遇之恩。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
縱觀金庸的15部武俠小說,從《書劍恩仇錄》的陳家洛到《鹿鼎記》的陳近南,每可稱之為俠的人都曾經為國家、為他人、為正義而奮不顧身:陳家洛是反清組織的頭目,為了反清復明不惜拋棄自己心愛的女人;袁承志是抗清大將袁崇煥的兒子,名為承志,所作所為當然也是子承父業;胡斐只因惡霸鳳天南逼死人命,千里追凶,不畏生死;喬峰更是為了宋遼兩國息戰,百姓免於戰火而自盡而亡;陳近南一生鞠躬盡瘁,為的是光復大明的江山。以上所舉的例子,金庸在小說中都作了可歌可泣的描述,並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飛狐外傳》中的趙半山說的好「咱們學武的,功夫自然有高有,但只要心地光明磊落,行事無愧於天地,那麼武功高點的固然好,武功低也是一般的受人敬重。」這句話說的通俗一點,似乎可以理解為「練武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也可以說是金庸小說對於「俠」的最基本要求。
第二、與「俠」相應的是「義」。如果說「俠」是金庸小說的血肉的話,那麼「義」則是「俠」的靈魂,是金庸小說中最富有人文精神的一個方面。2圍繞著「義」,金庸小說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個豪氣干雲的故事。《雪山飛狐》中胡一刀、苗人鳳英雄惺惺相惜的義氣;《射鵰英雄傳》中丘處機和郭嘯天、楊鐵心的義氣;《笑傲江湖》中正教高手劉正風和魔教長老曲洋的琴蕭結義;直至《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在康熙和天地會之間來回,從頭到尾,他也沒有作過對不起任何一方的事。武俠小說中常描寫到幫會、社團。他們集結的一個根本的原則就是要講義氣,是喝過血酒,拜過關公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背叛朋友是要三刀六洞,為人不齒的。在金庸看來,「義」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英雄人物肝膽相照,惺惺相惜,一諾千金,不負於人。3在《韋小寶這個小傢伙》一文中,金庸寫道:「中國人講義氣,是中華民族能夠保存下來而且發揚壯大的一個重要因素。重視情義當然是好事。。。。。。一個人群和諧團結、互相愛護,在環境發生變化時盡量採取合理的方式與之適應,這樣一個人群,在與別的人群斗爭時自然無往而不利,歷久而常勝。」 ④
當然,金庸小說的「義」和一般的哥們義氣自然是不一樣的,舊派小說一味強調無原則的江湖義氣,快意恩仇,這在金庸小說里是看不到的。因為所有的義氣必須有一個前提------「正義」,與正義相聯系,或以正義為基礎,有時為了維護正義,當然「大義滅親」也是難免、義不容辭了。《神鵰俠侶》中楊過在不明殺父真相的情況下,屢次欲殺郭靖,但是當了解到父親楊康的可惡行徑之後,馬上就放棄了報仇的念頭;《倚天屠龍記》中宋青書殺害師叔莫聲谷,父親宋遠橋最終也是大義滅親,成就師兄弟的恩義。
正是從「正義」二字出發,金庸小說中的「俠」與「義」便有機地、完全地聯繫到一起了。正義是俠義的交集,是共通的地方。金庸在北京大學的演講中說:「我以為俠的定義可以說是奮不顧身、拔刀相助這八個字,俠士主持正義,打抱不平。」 ⑤前文說過「俠」的基本要求就是為他人為社會、為國家,而「義」也正是以著一切為前提的。所以在金庸小說中,賦予了傳統的俠義觀念以全新的內涵,使其升華到人性精神光輝的高度,也使這樣的俠義精神擁有更多的道德、正面的光彩。加上金庸的妙筆生花,讀來不覺枯燥,反覺真摯感人。
以上,我們從精神內涵的角度分析了金庸小說中的俠義精神。下面,我們就從具體的人物形象來看看,俠義精神是如何體現的。
在《飛狐外傳》的後記中,金庸寫道:「在我所寫的許多男性的人物中,胡斐、喬峰、楊過、郭靖、令狐沖這幾個是我比較喜歡的。」⑥其實,這也是金庸著力塑造的幾個俠義形象。在下文中,擬分析一下郭靖和胡斐兩個人物。
先說郭靖。這是金庸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三部小說中塑造的一個人物。有人稱他是「完美的近乎於假」的英雄。郭靖的一生始終貫穿著家國仇恨,在《倚天屠龍記》後記中,金庸說「郭靖在大關節上把持的很穩。」只要是關乎民族大義、國家存亡的大原則,他是從來不含糊的。他自小在蒙古長大,對蒙古人有著極深厚的感情,包括與拖雷結拜,與華箏訂婚,替成吉思汗西征等等。但是當蒙古覆滅金國之後,又欲吞並大宋的時候,他是毅然襄助宋朝的將領抵抗蒙古南侵。在《神鵰俠侶》中,他與黃蓉共守襄陽,鞠躬盡瘁;在《倚天屠龍記》中,襄陽城破,他夫婦二人雙雙自盡殉國。直到這里,郭靖「大俠」的形象終於是塑造完成了。他的一句話:「為國為民,俠之大者」被引為經典,他本身也是在實踐著這句話。他對楊過說過:「我輩練功學武,所為何事,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是本分,但這只是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稱我一聲郭大俠,實因敬我為國為民,奮不顧身的助守襄陽。。。。。。」⑦以郭靖的武功,在城破之日自保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但是最終他選擇自盡,正是在履行自己的那句座右銘。為國家、為百姓、不惜犧牲自己,這是我們在前面論述「俠」的內涵時提出的觀點。郭靖赴難,就是如此,,所以無愧於江湖上人稱「郭大俠」。金庸在《笑傲江湖》後記中評介道:「對於郭靖那樣捨身赴難,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大俠,在道德上應該有更大的肯定。」⑧
「俠」還應具有的品格是仁和義,在郭靖身上,這點體現的更為明顯。在《射鵰英雄傳》中有這么一個細節,郭靖和黃蓉在牛家村密室中療傷,為不讓人知曉,黃蓉欲殺傻姑滅口,書中寫道-------「黃蓉向外走了兩步,回過頭來,之間郭靖眼光中露出懷疑的神色,料想是自己臉上的殺氣被他瞧了出來,心想:我殺傻姑不打緊,靖哥哥好了之後,定要跟我吵鬧一場,又想:跟我吵鬧倒也罷了,說不定他終身不提這回事,心中卻老是記恨,那可無味的很了。罷罷罷,咱們冒上這個大險就是。。。。」⑨
這里從黃蓉的心理活動展示了郭靖平時的做人准則「壞人可以饒恕,好人決不能錯殺。」俠只能損己利人,而不能損人利己。傻姑只是一個普通的村女,為了自己的安危殺之滅口,這等事郭靖殺了頭也作不出來的,這樣的例子在小說中俯仰皆是。
還有對於歐陽鋒,郭靖三番幾次的相救,他卻反生相害之心,但最終到了危機的關頭,他還是相救了。洪七公說的好:「乘人之危,豈是我輩俠義道所為。」郭靖一生秉承的正式洪七公的這句話。最後在小說尾聲,他還是三擒三縱了歐陽鋒。「忠恕之道,以愛己之心愛人,以責人之心責己」這是儒家的觀點,無怪有些研究文章把郭靖稱為「儒俠」。
可以這么說,郭靖身上體現的是金庸對於「俠義」的理想,是俠義精神的化身。在往後的小說中,金庸對於「俠義」形象的塑造漸漸走入了「無為」的境界。除了《天龍八部》中的喬峰可以和郭靖相比之外,對於俠義的闡釋就無法超越郭靖這個形象了。楊過邪氣十足;張無忌缺乏大俠氣概;令狐沖注重個性;胡斐俠氣有餘而在為國為民的覺悟上有所不足。仔細觀察一下,金庸小%C

㈧ 古代的武俠們,俠義精神有哪些

一種類似於「舍己為人」的精神, 是存在於人們心中的熱情。具體的,如劫富濟貧,伸張正義等,這些都包含了「俠義」,「俠義」在小說中也許只是身懷絕技、武藝高強的江湖兒女的專利,但是在現實社會中也同樣存在這樣的人物,雷鋒也許就是代表。舊派武俠小說中,俠義在主人公身上體現的只是代表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往往不能包含所有臨近民族或者說是兄弟民族,不能針對天下所有人.有較強烈的大民族思想.排斥外族.新派武俠小說中,俠義精神有了發展和壯大.不再只是代表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它可以上升到代表了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的關系,甚至是對全人類 如果單純的從小說人物所表達的來說當然就是 打抱不平 有正義感

採納哦

㈨ 如何評價武俠小說中俠義的元素

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提高,不再是像以前那樣只為了飽腹而活著,人們也開始逐漸追求物質以及精神上的享受。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武俠小說就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其中武俠小說中狹義的元素更是讓人們十分喜愛。那麼對於武俠小說中狹義的元素正確的解讀是怎樣呢?我覺得應該是“俠、義、情”相結合。

第三,生而為人,必會有情。

無論是一個非常平凡的老百姓,還是高高在上的令世人所矚目的一名大俠,他一定是要有情的。一個人一旦失去了情也就會失去了判斷的能力,那麼他是不能夠成為一名大俠的。因為失去了情感,那就和機器人沒有什麼區別了,還怎樣對是非進行判斷,還怎樣去幫助弱者、匡扶正義的。

熱點內容
魔晶獵人小說免費讀 發布:2024-11-14 23:44:46 瀏覽:161
男主美國牧場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11-14 23:15:31 瀏覽:962
放牛聽書閱讀及答案 發布:2024-11-14 22:22:13 瀏覽:141
校園之冰雪公主小說 發布:2024-11-14 21:56:14 瀏覽:648
很虐很肉的古代小說 發布:2024-11-14 21:55:07 瀏覽:202
操絲襪白領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4-11-14 21:38:35 瀏覽:604
陳飛宇蘇映雪第40章小說閱讀 發布:2024-11-14 21:36:25 瀏覽:77
網路小說作家姓安 發布:2024-11-14 21:28:38 瀏覽:723
主角捉鬼的都市小說無女主 發布:2024-11-14 21:12:29 瀏覽:977
台灣言情虐心小說十章 發布:2024-11-14 20:54:07 瀏覽: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