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武俠小說泰
卧龍生:台灣武俠「四大天王」及「三劍客」之一,在古龍之前被稱為「武俠泰斗」。本名牛鶴亭,河南鎮庭人,1930年生。幼年從軍失學,但自幼喜讀武俠小說,頗有才思。他1955年由軍中退役,閑來無事,在友人慫恿下開始學寫武俠小說。1957年以祖居南陽卧龍崗取筆名《卧龍生》一炮打響 情劍無刃 天龍甲 飄花令 金筆點龍記
搖花放鷹傳 一代天驕 絳雪玄霜 飛燕驚龍 金鳳剪
金劍鵰翎 風雨燕歸來 鐵劍玉佩 小郎的絕招 天鶴譜
天馬霜衣 無名蕭 岳小釵 玉手點將錄 神州豪俠傳
鏢旗 金蓮劍 三小小闖江湖 雙鳳旗 飛鈴 女捕頭 黑白劍 金瓜傳奇 十二魔令 燕子傳奇 玉釵盟 天涯俠侶 血魔 妙絕天香 劍氣洞徹九重天 風塵俠隱 新仙鶴神針 劍仙 劍無痕 素手劫 七絕劍 還情劍 血劍丹心 無形劍 天香飈 菜鳥闖江湖 地獄門 驚鴻一劍震江湖 火孩兒 煙鎖江湖 天劍絕刀 幽靈四絕 袁紫煙 銀月飛霜 劍仙列傳 指劍為媒 夢幻之刀 混小子發燒 桃花血令 桃花花紅劍 黑白雙嬌 絕情天嬌
最好的作品是: 無名簫 金劍鵰翎 新仙鶴神針
玉釵盟
Ⅱ 一代著名武俠小說家古龍有幾部作品沒有寫完
沒有 但有人代筆 <劍氣書香>的後半部由墨餘生代筆
<劍毒梅香>大部分由上官鼎代筆
<名劍風流>的結尾部分由喬奇代筆
<圓月彎刀>大部分由司馬紫煙代筆
<風鈴中的刀聲>結尾由於東接代筆
<白玉雕龍>大部分由申碎梅代筆
<怒劍狂花>< 那一劍的風情>< 邊城刀聲>三部大部分由丁情代筆
另 他的遺作是<獵鷹·賭局>為短篇
Ⅲ 武俠小說作家的四大宗師是誰
一、金庸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 。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1985年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2000年,獲得大紫荊勛章。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主要作品有:《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越女劍》。
二、古龍
古龍,原名熊耀華,籍貫江西,漢族。1938年6月7日生於香港。
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說泰斗,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代表作有《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英雄無淚》等。古龍把武俠小說引入了經典文學的殿堂,將戲劇、推理、詩歌等元素帶入傳統武俠,又將自己獨特的人生哲學融入其中,使中外經典鎔鑄一爐,開創了近代武俠小說新紀元,將武俠文學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
主要作品有:《多情劍客無情劍》、《楚留香系列》、《陸小鳳系列》、《蕭十一郎》、《絕代雙驕》、
《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三少爺的劍》
三、梁羽生
梁羽生(1924.3.22~2009.1.22),原名陳文統,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梁羽生摒棄了舊派武俠小說一味復仇與嗜殺的傾向,將俠行建立在正義、尊嚴、愛民的基礎上,提出「以俠勝武」的理念。梁羽生為人正派,創作了三十餘部武俠佳作,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先河。
主要作品有:《白發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
四、溫瑞安
溫瑞安(原名溫涼玉),1954年1月1日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台灣大學中文系肄業。港台武俠小說作家,也是新武俠四大宗師(金、古、梁、溫)之一,馬來西亞華僑,香港戶籍。
1973年赴台灣留學,1976年其創立的社團遭檢舉「為匪宣傳」,拘留3個月後,被台灣政府驅逐出境。1981年抵香港發展,1990年轉至中國大陸。筆名有溫涼玉、舒俠舞、王山而、項飛夢、溫晚、柳眉色、風鈴草等。
主要作品有:《四大名捕》、《逆水寒》、《少年無情》等。
Ⅳ 著名的武俠小說作者都有誰
1、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2、古龍:原名熊耀華,籍貫江西,1938年6月7日生於香港。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 說泰斗,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
3、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1924.3.22~2009.1.22),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 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4、溫瑞安 :1954年01月01日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美羅埠火車頭,祖籍廣東梅州市梅縣 區,港台武俠小說作家,也是新武俠四大宗師(金、古、梁、溫)之一,馬來西亞華僑, 香港戶籍。
5、 司馬翎 :原名吳思明,廣東汕頭人,將門之後,台灣「綜藝俠情派」武俠小說代表家, 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文藝基礎深厚。
6、蕭逸 :台灣新派武俠小說作者。山東菏澤人。著有《鐵雁霜翎》、《飲馬流花 河》、《甘十九妹》、《長劍相思》等多部武俠小說。
7、卧龍生:原名牛鶴亭,河南鎮平人,1930年生。幼年從軍失學,但自幼喜讀武俠小說, 頗有才思。台灣武俠「四大天王」及「三劍客」之一,在古龍之前被稱為「武俠泰斗」。
Ⅳ 老一代武俠小說
我這里有金庸的《天龍八部》
古龍的《邊城浪子》《三少爺的劍》《陸小鳳傳奇》
梁羽生的《白發魔女傳》
請檢查你的qq賬號,貌似有誤
Ⅵ 老一代的武俠小說的作者有哪些啊要著名的!
百劍堂主陳凡先生
金庸先生
梁羽生先生
Ⅶ 請推薦幾部武俠小說
以金庸、梁羽生為代表的新武俠小說的崛起,則是近幾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為一代武俠小說大師,他豐富的歷史知識,深厚的閱歷,對武俠精神的理解,對武術知識的掌握,精彩的敘事與描寫,對人物性格的把握,確有許多過人之處。《射鵰英雄傳》中的許多歷史、人物,如南宋時宋與金、元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均有歷史史實依據,而丘處機等歷史人物也確有其人,將真實與虛構有機結合,同時又兼有北派武俠小說社會、言情、技擊、神怪四大派之長,同時又完全不同於這四大派,有了新的創新和發展。香港是新派武俠小說發源地,50年代初期,出現第一部現代武俠:《虎鶴雙形》。
50年代屬於梁羽生,代表作《七劍下天山》系列。至《萍蹤俠影》、《雲海玉弓緣》達到個人創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後期作品雖有革變,然而影響不是很大。
梁開創了一個時代,其古典文學素養很扎實,小說中詩詞隨處可見。但尚沒有完全脫離近代武俠的窠臼。古文功底好的讀者可以看看,文字和歷史的描寫還是很有水準。
50年代中後期金庸的出現。
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學技巧及電影手法予以捏合,在當時港台政治壓抑的年代,讓武俠小說變成暢銷書。
在69年《鹿鼎記》中達到其創作頂峰,然後激流勇退。
金庸的作品整體上看,前期到後期是越寫越好。從文字到結構,包括情節的張力莫不如此。但在其部分作品中有時間錯亂的硬傷!可能與其作品在《明報》連載有關。只有一個簡單的情節,天馬行空的進行。到後來造成無法更改的錯誤,例如:《射鵰》中黃蓉出生後,梅、陳二人偷《九陰真經》叛變出桃花島。曲靈風被斷腿後在牛家村作賊時,郭靖與楊康的爹還不認識。那豈不是黃蓉和郭靖早就在流行姐弟戀,還喊什麼靖哥哥,裝年輕嗎?後來金在修訂其《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4部主要作品時,也承認這些硬傷,請讀者將就看算了。
與金庸同時代香港另有金鋒、張夢還、牟松庭、風雨樓主、高峰、石沖等人從事武俠小說創作。但是,金庸這座山太高,與他同時代的武俠小說作家是不幸的。其同輩及後起武俠作家或以主觀條件不足,便難乎為繼;多半隻能遵循既往「幫會技擊派」的路數,在江湖仇殺中討生活了。
70年代初,金庸封筆後,香港武俠小說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
台灣武俠與香港有所區別,在金、梁同時代有司馬翎、卧龍生、獨孤紅、陳青雲、蕭逸等數十位武俠專業作家。根據武俠評論名家葉洪生先生的粗略統計,在武俠小說興盛時期,台灣至少有過三百位武俠作家賴此維生,出版了至少上萬種以上的武俠小說。結集成書則自數部至數十部不等。其中司馬翎、卧龍生、諸葛青雲並稱「台灣三劍客。」
司馬翎在當時影響力最大。博學多才,擅長寫情寫欲、鬥智鬥力。特別是描寫男女在情慾焚身中的心理變化,以及奇正互變、虛實相生的武打藝術,均獨步一時。而其早年首創以精神、氣勢克敵制勝的武學原理,已近乎「道」——與金庸、古龍一脈相承的「無劍勝有劍」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而猶有過之。同輩名家受其影響、啟迪者頗多,如古龍、上官鼎、易容、蕭瑟等皆是。
可惜司馬翎未能持盈保泰;其創作後期雖有《劍海鷹揚》這部超卓巨著為武俠小說大放異彩,但此後即逐漸走下坡——除《人在江湖》(一九七五年)尚可一看外,其晚年改以「天心月」筆名所撰《強人》系列作品,業已欲振乏力,江郎才盡了。
紅花尚需綠葉扶,當時諸綠葉代表作有卧龍生《飛燕驚龍》、諸葛青雲《紫電青霜》、司馬翎《劍氣千幻錄》、獨抱樓主《璧玉弓》、曹若冰《玉扇神劍》、蕭逸《七禽掌》、雲中嶽《古劍殲情記》、丁劍霞《神簫劍客傳》、柳殘陽《玉面修羅》、獨孤紅《雍干飛龍傳》;還有「鬼派」——書名、內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殺,動輒就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代表者有陳青雲《血魔劫》、田歌《血河魔燈》等。尚可一觀。其他幾百人不提也罷,大多都是看了開頭就能猜到結尾的故事,如何能吸引讀者掏出大把的銀子。
真正讓台灣武俠走向世界華人圈的人是古龍。一個可以在台灣武俠小說界大書特書的名字。是台灣武俠小說界唯一可以與金、梁比肩的人。
古龍與60年代初期開始寫武俠小說,但業績平平,其間為名家(如卧龍生、諸葛青雲)代筆,卻幾可亂真,足見本身確具潛力。在64年完成早期代表作《浣花洗劍錄》後,讓人耳目一新。但風格尚未形成,為引起太多波瀾。 在65-67年間古龍完成了他創作中期的重要作品《武林外史》、《絕代雙驕》等名著,開始走紅。特別是67年所撰的《鐵血傳奇》(即我們常說的《俠盜楚留香》或香帥傳奇),內雜武俠、文藝、及現代心理分析,特別是西方推理小說的架構。讀之如讀東方版的福爾摩斯探案。後來古龍坦言其深受西方和日本推理小說的影響。
由此起,古龍武俠小說即脫胎換骨,邁入了新派武俠小說的殿堂。但古龍之變並非到此為止,而是一路狂奔,讓人目不暇接後,恍然猛醒。原來武俠小說可以這樣寫,也可以這樣看。其後他陸續完成《多情劍客無情劍》(即小李飛刀)、《鐵膽大俠魂》二部曲,堪稱神完氣足,兼有傳統與現代「矛盾統一」之美。
70年代初開始,古龍受寫《蕭十一郎》(由於是先有劇本、後來才有小說)的啟發,減少廢話和不必要的描述。加強肢體語言和場景烘托。從此古龍的變成了一種似詩、類俳句、非散文的怪異文體。可能古大俠覺得此種方式最能表達他的思想,同時又能最大化的掙到稿費。如《流星•蝴蝶•劍》、《歡樂英雄》、《陸小鳳》系列、《七種武器》系列(僅有六種)以及《邊城浪子》、《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等,無一不是用電影分鏡、換景的手法來寫小說。
這種簡單直接、動漫化的妄舉,對於中國文字是一種傷害。但盡管如此,在一九六五至七五年間的古龍小說卻「一枝獨秀」,正如他所描寫:「他是一個死人,一個絕對的死人。死人是不會說話的,會說話的絕對不是死人。」簡單直接殺了別人,也殺死自己。以至於他成為同輩名家及新進作者模仿的對象。 但同時他也害死了這些沒有他那般天縱其才的跟風作家。
火紅了十年後,古龍75年以後的作品每況愈下,也許是被稱為每部作品後都有一個現實中的女主人公和無數瓶xo消耗了他太多的激情。在看過《護花鈴》等他的半部作品後,深深地理解在後期他江郎才盡後酗酒的痛苦。從一個構思或幾千字的開頭就可以換來巨額的金錢和合同,到後期讀者逐漸冷落、出版商追稿時的無情。英年早逝也許是他自己最渴望的結局。
85年古龍在肝硬化的劇痛中走完了他絢爛的一生。
70年代中後期至80年代,只有溫瑞安勉強接過了古龍的槍,不,應該是筆。一九七〇年他以」溫涼玉」筆名在香港《武俠春秋》發表處女作《追殺》(為「四大名捕」故事之一),時年僅十六歲;雖然文字技巧很幼稚,但想像豐富,已見潛力。
其早期作品頗受古龍影響,如《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俠》系列均可見古的痕跡。自一九八二年推出《布衣神相》起,又加上了若干還珠小說的奇妙素材,故神魔虛幻色彩甚濃;而《碎夢刀》、及《俠少》、《殺楚》等書,更有許多「詩歌化」的語言文字,耐人尋味。
但由一九八七年開始,溫瑞安卻以「現代派」自居。如《殺了你,好嗎?》、《請•請請• 請請請》、《力拔山河氣蓋世•牛肉麵》、《敬請造反一次》、《沒有說過壞話的可以不看》等等中短篇,最近有一部《乳房》更是不知所雲。且內容橫七豎八排列,以示其「現代」,以此突出視覺效果。
正如他在書中後記中說:「武俠小說必須突變!……成與敗,得與失,我不管,但這樣寫法使我覺得很好玩。」於是中國文字之美,就在溫瑞安的「突變」下,被割裂得支離破碎;而「新派」武俠小說,也在他的「好玩」下,被徹底「異化」掉了。據說他本人也異化了,目前在某精神病醫院療養。
從此武俠小說的創作進入低潮,直到90年代初期,香港的黃易從《大劍師》開始創作武俠小說,或者說科幻小說,其間有明顯的田中芳樹的痕跡。到《尋秦記》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從而開創了玄幻武俠小說時代。影響了大批的武俠小說作者,開始轉入玄幻武俠的創作。而黃又變,反而回到正統武俠的路子或者說「異俠」更妥當。其後陸續推出的《破碎虛空》、《翻雲覆雨》均引起強烈反響。《大唐雙龍傳》更是因為互聯網而廣為傳播,讓黃易的名字傳遍華人社會。目前國內多家網站正在連載其新作《邊荒傳說》。
黃易深受司馬翎的影響,首重氣勢,如果說早期,梁、金的作品中,成人後大多數人的武功已成定勢,丘處機奈何不了梅超風,那他永遠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只能打成平手。一場華山論劍後,敵我雙方的爭斗就變成算術題般簡單了。我的排名高手和小弟多,你就等著挨扁吧!人的潛力一無所知,而中華武術重視精氣神的完美結合。當黃易在其中加入了時間、體力、精神狀態等元素。大大提高了武俠小說可信度。
2000年後出現大批網路作家從事武俠創作,是好事也是壞事,好是大大豐富和繁榮了讀者的可看種類和數量。但由於網路小說多數是連載,必須按時交稿,以及網路作家的不可見和隨意性,導致大量太監作品出現。另有部分作家因為網站倒閉等原因導致作品連載出現中斷。短短的幾年時間,武俠小說的發展非常迅速,在大陸和港台嶄露頭角的年輕作家很多,具備與梁、金、古、黃比肩潛力的也就僅僅幾位。
最有可能首推泥人,以一部《江山如此多嬌》足以奠定其在現代新派武俠小說界的地位,文字流暢,情節飽滿,非常有張力。書中人物眾多,但毫不凌亂。作者明史功底很深,同時借古諷今,在歷史和現實間游刃有餘。如果說缺點的話,就是有不少情色描寫,降低了小說的品質。難以在大陸實體書市場立足。其實《江山》在後期情色部分越來越談。這個轉型與黃易非常類似。大膽預言:泥人病好後將是另一個金庸。
其他如老豬的《紫川》(軍事歷史小說)(確切的說,紫川是部大雜燴,並非嚴格意義的架空歷史),賈羽的《入世龍蛇》,真髓的《真髓》也非常不錯。具有潛力。其他很多作家也不錯,但很多人都走上了玄幻之路,不再是在人力的范圍內進行的斗爭。那應該劃入另一個討論的課題。
Ⅷ 金庸為什麼被稱為武俠小說的泰斗
因為金庸先生開創了武俠小說的一個時代,建立了一個平台,這個平台就是江湖。就像windows操作系統一樣,後面的武俠小說都是圍繞著江湖這個平台開展的。江湖是由少林、武當等各個門派組成的一個武俠人物生存的世界。
Ⅸ 當代武俠小說有哪些內容
後來以金庸、梁羽生為代表的新武俠小說的崛起,則是近幾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為一代武俠小說大師,他豐富的歷史知識,深厚的閱歷,對武俠精神的理解,對武術知識的掌握,精彩的敘事與描寫,對人物性格的把握,確有許多過人之處。《射鵰英雄傳》中的許多歷史、人物,如南宋時宋與金、元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均有歷史史實依據,而丘處機等歷史人物也確有其人,將真實與虛構有機結合,同時又兼有北派武俠小說社會、言情、技擊、神怪四大派之長,同時又完全不同於這四大派,有了新的創新和發展。香港是新派武俠小說發源地,50年代初期,出現第一部現代武俠:《虎鶴雙形》。
50年代上半期屬於梁羽生,代表作《七劍下天山》系列。至《萍蹤俠影》、《雲海玉弓緣》達到個人創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後期作品多數是一種風格,不提也罷。
梁開創了一個時代,其古典文學素養很扎實,小說中詩詞隨處可見。但尚沒有完全脫離近代無俠的窠臼。古文功底好的讀者可以看看,文字和歷史的描寫還是很有水準。
50年代中後期金庸的出現,讓梁羽生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進而封筆歸隱。
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學技巧及電影手法予以捏合,在當時港台政治壓抑的年代,讓武俠小說變成暢銷書。
在69年《鹿鼎記》中達到其創作頂峰,然後激流勇退。
金庸的作品整體上看,前期到後期是越寫越好。從文字到結構,包括情節的張力莫不如此。但在其部分作品中有時間錯亂的硬傷!可能與其作品在《明報》連載有關。只有一個簡單的情節,天馬行空的進行。到後來造成無法更改的錯誤,例如:《射鵰》中黃蓉出生後,梅、陳二人偷《九陰真經》叛變出桃花島。曲靈風被斷腿後在牛家村作賊時,郭靖與楊康的爹還不認識。那豈不是黃蓉和郭靖早就在流行姐弟戀,還喊什麼靖哥哥,裝年輕嗎?後來金在修訂其《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4部主要作品時,也承認這些硬傷,請讀者將就看算了。
與金庸同時代香港另有金鋒、張夢還、牟松庭、風雨樓主、高峰、石沖等人從事武俠小說創作。但是,金庸這座山太高,與他同時代的武俠小說作家是不幸的。其同輩及後起武俠作家或以主觀條件不足,便難乎為繼;多半隻能遵循既往「幫會技擊派」的路數,在江湖仇殺中討生活了。
70年代初,金庸封筆後,香港武俠小說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
台灣武俠與香港有所區別,在金、梁同時代有司馬翎、卧龍生、獨孤紅、陳青雲、蕭逸等數十位武俠專業作家。根據武俠評論名家葉洪生先生的粗略統計,在武俠小說興盛時期,台灣至少有過三百位武俠作家賴此維生,出版了至少上萬種以上的武俠小說。結集成書則自數部至數十部不等。其中司馬翎、卧龍生、諸葛青雲並稱「台灣三劍客。」
司馬翎在當時影響力最大。博學多才,擅長寫情寫欲、鬥智鬥力。特別是描寫男女在情慾焚身中的心理變化,以及奇正互變、虛實相生的武打藝術,均獨步一時。而其早年首創以精神、氣勢克敵制勝的武學原理,已近乎「道」——與金庸、古龍一脈相承的「無劍勝有劍」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而猶有過之。同輩名家受其影響、啟迪者頗多,如古龍、上官鼎、易容、蕭瑟等皆是。
可惜司馬翎未能持盈保泰;其創作後期雖有《劍海鷹揚》這部超卓巨著為武俠小說大放異彩,但此後即逐漸走下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