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讀懂金庸武俠小說

讀懂金庸武俠小說

發布時間: 2021-06-19 14:31:10

❶ 用四個字概括總結金庸武俠小說的本質!!!

成人童話

❷ 金庸武俠小說中蘊涵著怎樣的文化內涵

這個問題范疇太廣,在這里我只做一個粗略的梳理:
微觀方面,金庸小說很多細節都融入了大量的傳統文化,從琴棋書畫到經史子集,幾乎都有涉獵,與一般武俠小說不同,金庸小說在武功中也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有的融入琴棋書畫,有的融入不同個性,有的融入儒釋道文化。
宏觀方面,我常把金庸小說按照創作順序分為四個階段,1955年-1959年是第一階段,是金庸側重入世的儒家文化的階段,書里的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一般都是積極入世的,常以天下為己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階段的代表是《射鵰英雄傳》和儒俠郭靖;1959年-1963年為第二階段,這階段人物和思想都由儒轉道,以楊過、張無忌為代表——當然,值得注意的是,道家文化寫的同樣好的《笑傲江湖》卻是個特例(因為它不僅涉及道家文化,還要影射政治);從1963年-1967年是第三階段,作者由道入佛——這大概與金庸先生中年開始讀佛經不無關系,以《天龍八部》為典型代表;從1967年《笑傲江湖》之後,金庸通過反思,或者說是顛覆,否定了許多傳統文化的糟粕,進入「無俠」的階段,開辟了武俠小說,乃至通俗小說的巔峰,以《鹿鼎記》和韋小寶為代表。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每個階段只是人為劃分的,其實不管在哪個階段,儒釋道都是相互滲透的。另外,作為新武俠的代表,與傳統的武俠小說相比,金庸小說更多地融入了西方的文化,以騎士文化(如《堂吉訶德》)最為突出。

附上金庸小說時間表:
小說作品
《書劍恩仇錄》 1955年
《碧血劍》 1956年
《射鵰英雄傳》 1957年—1959年
《雪山飛狐》 1959年
《神鵰俠侶》 1959年—1961年
《飛狐外傳》 1960年—1961年
《白馬嘯西風》 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倚天屠龍記》 1961年
《鴛鴦刀》 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連城訣》 1963年,又名《素心劍》
《天龍八部》 1963年—1966年
《俠客行》 1965年
《笑傲江湖》 1967年
《鹿鼎記》 1969年—1972年
《越女劍》 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我覺得作者的寫作順序是了解小說和進行金庸小說研究非常重要的窗口。

❸ 簡單說說金庸武俠小說特點

首先,金庸小說作為武俠小說,它承襲了武俠小說這一文類的特點,即金庸在創作過程中保持了武俠小說復雜的文學、文化、社會、歷史內涵,典型的創作了繁復多變的武俠文學。
其次,金庸小說襲用了舊小說在行文時夾用詩詞、歌賦、聯句,在回目中使用對聯、詩詞,在語言上使用白話、夾用韻文等特點。
再次,金庸小說潛移默化的借鑒了一些中國式的傳統手法,如說書藝術、插科打諢角色的引入、全知敘述和次知敘述的運用、戲劇舞台的架設、假全知狀態下的視覺與心覺的堂皇運用等。
金庸作為武俠小說這一「項目」的「奧運冠軍」,其超凡的功力在於他通過浪漫敘事構造的俠譜。傑出的武俠小說家,寫武俠,寫出的是人世的眾生相;敏銳的讀者,讀武俠,讀出的是人間的滄桑和百態。

❹ 金庸武俠小說你看完了幾部是小說哦!!

十五部都看過不止一遍
最喜歡作品 笑傲江湖 (天龍八部次之)
最喜歡人物 程靈素

年齡22

❺ 金庸武俠問題,熟讀金庸全部武俠小說的來(不是只會說是十四本小說的,還有其他作品的)!

第一,悲情的話,程英,一見楊過誤終身啊。周芷若,在自我與宗派中糾結,最終落到那樣一個下場。岳不群,好好一個君子劍最後折騰成那個模樣。蕭峰的話,並不覺得他悲情,他無論做什麼,都沒違背過自己的心。
第二,金庸的小說,總的來說還是值得贊揚的。如果說情節的話,一些地方還是有漏洞。在情節的銜接中人物的有些做法明顯不合邏輯。還有的話,主角無敵,跟主角沾邊的,再壞結局也不會太差。最後一點的話,金庸最成功的是塑造了江湖這個大世界,但未免有些過於理想化了。
第三,首先,金庸小說中有俠文化的因素。而俠文化來源於墨家學說,勇,義,信是他們的信條。其次,其中還有江湖文化,這是一個獨立的小社會。具有在野性,反叛性和詭異性。除此之外,金庸小說還涉及了道家、佛家、異教、苗疆、蒙古等種種教派,民族文化。

❻ 對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俠"是如何理解的

金庸的小說對於「俠」的闡述可謂是淋漓盡致,寫出了「俠」的方方面面,寫出了「俠」的偉大同時也闡明了「俠」的局限性。
第一方面
「俠」的偉大
代表人物 郭靖 胡斐 蕭峰
這類頂天立地的俠客們為國為民可以做任何事,並把行俠仗義當做一種事業來對待,在百姓心中和讀者心中的光輝形象無可比擬,充分表明了俠義精神的偉大。
第二方面
「俠」的自由性
代表人物 令狐沖 楊過 張無忌
這類人物在金庸的小說中雖然是主角,但更多的是屬於被配角推著前進的人物,他們生活中放浪不羈,感情上無視正邪之分,不理會社會評價,不拘泥於江湖規矩,凡事但憑隨心所欲,大有「我欲為之便為之」的狂傲成分在其中。這類人物闡述了俠客們的自由狂放,不受拘束的特點。
第三方面
「俠」的局限性
代表人物 袁承志 陳家洛 陳近南
這類人物在金庸的筆下顯得性格比較死板,人物豐滿程度也不夠,他們自認為為國為民,做事「循規蹈矩」(江湖規矩)。凡事都計劃的天衣無縫卻最後都一事無成,而其中與其對立的角色們做事就顯得不擇手段但往往無往不勝,比如袁承志,一身天下無敵的武功和蓋世的豪氣,卻最終被多爾袞利用,落得個與一個並不真心相愛的女人隱居孤島的無奈結局。
陳家洛更是文武雙全,張的更是一表人才,帶領的紅花會原本擁有武力鏟除滿清的實力卻因為並不想用流血的手段而使人民陷入戰亂的愚蠢想法而去幻想去策反乾隆,結果反被乾隆算計,不但喜歡的女人死了,而自己也親手扼殺了完成復漢逐滿的希望。
陳近南更悲催,江湖傳言「為人不識陳近南,稱做英雄也枉然」這樣一句話,可見陳近南在江湖中的地位。但是這個人人品武功樣樣俱佳的一個人物卻從未做成過什麼事,甚至在小說中幾次出手雖然都是占據壓倒性的優勢卻從未真正贏過,不是手下留情就是被人暗算,而相反他的徒弟韋小寶用一些下三濫的手段常常取勝,無論面對多麼詭詐強大的對手甚至是鰲拜和神龍教主這樣的絕對強者也戰無不勝。
通過這幾個人代表人物的失敗和他們的對立的角色相比較,金庸先生充分揭示了現代社會的一些現象,人們用光明正大的手段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相反一些走後門、背後搞小動作和一些不正當的競爭手段都可以達成目的。這不正是現代社會的一大問題么?金庸通過描寫這些人物揭示了這種社會風氣同時也深刻的意識到了俠客之路有著重大的局限性和缺陷。
以上是本人對金庸武俠小說中俠客的理解。純屬個人見解,望勿噴之。哈哈
希望幫到你了。

❼ 看金庸武俠小說,你學到了哪些人生道理

看完了金庸武俠小說之後的我,目光不是停留在那些絕世武學上面,還幻想著成為一代大俠什麼的;也不是愛慕裡面的情投意合、長相廝守之情,感悟最深的就是裡面的佛法意境。

金庸武俠小說之中,既是以歷史為主線,符合歷史的基礎上進行的故事,同時其中還蘊含了許多佛家教義,金庸先生就是利用那些高僧如掃地僧、空見大師、一燈大師和三渡等高僧為代入人,像我們展示了許多佛家教義。

最後——空即是圓,圓即是空,人相我相,好不懵通:

渡厄道:“你過來,老僧收你為徒。”謝遜道:“弟子不敢望此福緣。”他拜空聞為師,乃“圓”字輩弟子,若拜渡厄為師,敘“空”字輩排行,和空聞、空智便是師兄弟稱呼了。渡厄喝道:“咄!空固是空,圓亦是空,我相人相,好不懵懂!”謝遜一怔,登即領悟,甚麼師父弟子、輩分法名,於佛家盡屬虛幻,便說偈道:“師父是空,弟子是空,無罪無業,無德無功!”渡厄哈哈笑道:“善哉,善哉!你歸我門下,仍是叫作謝遜,你懂了么?”謝遜道:“弟子懂得。牛屎謝遜,皆是虛影,身既無物,何況於名?”謝遜文武全才,於諸子百家之學無所不窺,一旦得渡厄點化,立悟佛家精義,自此歸於佛門,終成一代大德高僧。

因此金庸武俠小說之中,真正最值得我們欣賞的應該是這些佛家教義,其中像謝遜和裘千仞這些誠心悔過和蕭遠山和慕容博放下仇恨的都是最好的例子。

❽ 了解「金庸小說」的大俠進來~~!說的好我另外多加20分

1955 《書劍恩仇錄》
1956《碧血劍》
1957《射鵰英雄傳》
1959《神鵰俠侶》《雪山飛狐》
1960《飛狐外傳》
1961《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
1963《連城訣》《天龍八部》
1965《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記》
1970《越女劍》
1972《鹿鼎記》連載完畢,宣布就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

越女劍:春秋末年(約公元前485年-前473年)
書中提到越女授劍之後——「三年之後,勾踐興兵伐吳……」。則由越對吳的第一次復仇之戰應在公元前482年可知:越女之事當在前485年左右。
其後越對吳數次攻伐,終於滅吳;吳王夫差自盡於公元前473年。
天龍八部: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紹聖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天龍八部》一書的起始終結本來是很清楚的,只是書中出現了幾處BUG,使考證者容易迷失方向。
《天龍八部》開始於大理天佑年間(第六回中說「保定帝在位十一年,改元三,曰保定、建安、天佑,其時正當天佑年間……」),但具體是哪年仍不清。這是因為目前史學家們只知道保定帝是從宋元豐五年到紹聖元年在位,但保定、建安、天佑這三個年號到底各佔了幾年,迄今尚無佐證。這樣我們就只能另找時間線索了——幸好,喬峰任幫主的時間可以給我們一個明確的時間坐標。
書中第十五回中寫喬峰「執掌丐幫八年……」,而汪幫主那封信「……下面注的日子是『大宋元豐六年五月初七日』。喬峰記得分明,那正是自己接任丐幫幫主之日……」,則可知喬峰是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當的幫主,以此推算,杏子林中商略平生意之時乃是北宋哲宗元佑六年(公元1091年)。而此時是三四月間,推算回去全書開始時應是上一年的秋冬季(拈花寺里的景象是黃葉飄落,考慮到大理氣候偏暖,應是秋冬季,從開始到鳩摩智劫走段譽經過了十八天,之後「這般走了十餘天,料想已出了大理國境……又行了二十餘日……這一日終於到了蘇州城外……這時正是三月天氣」),因此《天龍八部》開始於哲宗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
關於結束,書中出現的可參考歷史事件就是太皇太後高氏去世、哲宗親政改元。史載此事發生於哲宗元佑九年/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之後最多二三月時間(「如此過了月余,那四名說客竟毫不厭煩……」,且提到要渡黃河,則顯然未到封凍季節)蕭峰自盡、全書結束。所以《天龍八部》就結束於元佑九年/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
只是這樣一來,書中就有了兩處時間上的矛盾了(史實上的矛盾例如大理國皇位繼承的順序與時間等就不去管它了,這里說的是時間上出現的自相矛盾的情況)。一個是鍾靈這小姑娘的生日,第一回寫的明明是鍾靈「十六歲」,可第二回和第九回都寫了鍾靈生於「己未年十二月初五丑時」,則算一下干支可知,鍾靈應是北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生人,全書開始時才11歲……這個,汗……另一個是段譽的年齡,書中第一回和第四回兩次提到當時段譽已經19歲了(「鍾靈道:『十六!你呢?』段譽道:『我大你三歲。』……段譽插口道:『嗯,你十八歲,小我一歲。』」),可是第四十八回中卻說段譽生於「大理保定二年癸亥十一月廿三日」也即公元1083年,則全書開始時7歲。再汗……
不知為何金庸先生把生日都寫得那麼清楚了,卻沒有算對年頭……
射鵰英雄傳: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左右(公元1199年-1221年左右)
開始的時候,張十五明確提到:「……光宗傳到當今天子慶元皇帝手裡,他在臨安已坐了五年龍廷……」。故故事開端於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公元1199年),而郭靖楊康生於1200年。
全書結束於成吉思汗辭世,如按史實則發生於南宋理宗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但考察一下《射鵰英雄傳》的時間流程——郭靖18歲煙雨樓之會後,大約只過了兩三年左右的時間就全書結束(……這一找就是半年,秋去冬來,冬盡春回……又過月余……軍行十日,已抵撒麻爾罕城下……兩人如此在石屋中一住月余……又過數月,眼見金風肅殺,士飽馬騰,成吉思汗又興南征之念……緩緩南歸,天時日暖,青草日長……)。盡管到底經過了多少年並不非常肯定,但由下面《神鵰俠侶》的考證(楊過應生於1219年而《射鵰英雄傳》結束時楊過還是個嬰兒)可知,說是兩三年不會有太大誤差,則此時最多也就是1200+18+3=1221年。

神鵰俠侶:南宋理宗紹定五年/六年-開慶元年(1232/1233年-1259年)
《神鵰俠侶》開始的時間可以由楊過的年齡推算:窯洞前出場時楊過是「十三四歲少年」;而由《射鵰英雄傳》中的相關情節可知,穆念慈是煙雨樓之會那年也即1218年在鐵掌峰上受孕的,加上十月懷胎的時間,則楊過應出生於1219年。由此可知,《射鵰英雄傳》一文的最後郭、黃遇到穆、楊母子時,楊過2歲左右;而《神鵰俠侶》則應開始於1219+13/14=1232/1233年。
《神鵰俠侶》結束那年是風陵渡相會的理宗開慶元年(1259年),這年郭襄16歲。同年楊過飛石擊斃蒙哥(這與史載蒙哥死於1259年7月也相合,盡管地點和死因純屬虛構),而華山論劍就在其後不久,當在同一年。所以《神鵰俠侶》就結束於公元1259年。
順便說一句,此時鎮守襄陽的郭靖已經是59歲的高齡了……
倚天屠龍記:南宋理宗景定三年/四年-元順帝至正十八年(公元1262/1263年-1358年)
開篇郭襄遇到張君寶時張「十六七歲」,而「元順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時張三豐90歲,則倒推可知小說開始時應為公元1262/1263年,即南宋理宗景定三年/四年。
另外,開篇明確提到「郭襄……三年來沒得到他二人半點音訊……於是稟明父母,說要出來遊山玩水,實則是打聽楊過的消息……自北而南,又從東至西,幾乎踏遍了大半個中原……」,因此郭襄上少林應在華山之別後3、4年間。由上面《神鵰俠侶》年代考可知,也就是在公元1259年後3、4年,正是1262/1263年間。
由上可知,《倚天屠龍記》開始於1262/1263年。
關於結束時間,有兩條渠道。一是按歷史事件推算,《倚天屠龍記》結束時可參考的歷史事件就是韓山童戰死,而史載韓山童被捕遇害是在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這與書中的時間流程明顯不符。因而用歷史事件來定標行不通,還需要從另一渠道來考察——這就是張無忌的年齡。

倚天屠龍記》一書雖然有著明確的歷史背景,但除張三豐的年齡和歷史紀年有明確的對應外,其它具體年月並不清晰。這就需要有一個推算的渠道——張無忌與張三豐之間的年齡對應關系就是一個可資參考的標准。我們將通過考察無忌在全書結束時的年齡來推算其時張三豐的年齡,並由已確知的張三豐年齡與歷史年代的對應關系得到《倚天屠龍記》結束的時間。
我們知道公元1336年時,張三豐90歲,且其生日為四月初九;就在這一年,張殷相識、謝遜現身、仙舸北渡。而張三豐百歲時即公元1346年的四月初九時,按書中所述張無忌「十歲」。但他是剛滿十歲還是即將滿十一歲呢(這牽扯到後來的年代推斷)?
這涉及到張無忌的出生月日,這一點書中交代得並不十分清楚。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看出殷素素懷孕應該是在到島上不久之後——「忽忽數月,有一日……張翠山一怔之下,大喜過望,叫道『你有孩子啦?』……」——故而應還是在1336年,且由下面一段可知,至遲不會晚於秋季。
「天候嬗變,這時日漸短而夜漸長,到後來每日只有兩個多時辰是白天,氣候也轉得極其寒冷。殷素素有了身孕後甚感疲懶,但一切烹飪、縫補等務,仍是勉力而行。這一晚她十月懷胎將滿……」由這一段並不能准確斷定分娩發生的時間,但大致可以推斷應在冬末或轉年的春季,也即張無忌生日在冬末或初春。
而無忌離島時也是冬季(「……每年黑夜最長之時,總是刮北風,數十晝夜不停……說不定你們便可回歸中土……」),則1346年4月張三豐百歲時,張無忌應為剛滿十歲(此處當是按虛歲計,即以出生為一歲,故九年多十歲)。
這之後,又有幾次提到年齡與時間。
「谷中安靜無事,歲月易逝,如此過了兩年有餘,張無忌已是一十四歲。」
「他在這雪谷幽居,至此時已五年有餘,從一個孩子長成為身材高大的青年。」
但真正對推斷年代有價值的是張無忌出谷遇蛛兒時的對話:「……蛛兒道『你幾歲啦?』張無忌道『二十一歲。』……」

在這之後再未明確提過無忌的年齡,故此時的具體年月確認就很關鍵了,但遺憾的是這時恰好又是冬季(「次日續向西行,走出百餘里後,已是正午,赤日當頭,雖然隆冬,亦覺炎熱……」)。則張無忌說他「二十一歲」時是剛過生日還是已近下一個生日仍然不明。不過從經歷的時間長度(蝴蝶谷時14歲多,赴西域後在朱長齡家過過一個新年,應視為已15歲了,又在谷中5年有餘)來看,筆者較傾向於此時剛過21歲生日,則無忌此年21歲。數月後的八月十五,蝴蝶谷聚會,無忌仍然21歲。
轉過年來的三月十五,張與周的婚禮。同年的數月後就是全書高潮的端陽屠獅大會、韓山童戰死、全書結束。由於是在九月九端陽後,故張肯定已經是22歲了。
故《倚天屠龍記》結束時,無忌22歲。根據張無忌與張三豐的年齡對應關系可知,時年張三豐應為112歲,故當在公元1358年。
連城訣:明中前期
論據1:書中的「知縣、知府」等官名和「荊州府、江陵縣」等建置,都是明清兩朝所有的。
論據2:丁典追憶凌霜華所述時提到「……承聖三年,魏兵攻破江陵,殺了元帝。但他聚斂的財寶藏在何處,卻無人得知……幾百年來,這秘密始終沒揭破……」梁元帝死於公元554年,既然說的是「幾百年後」,則至遲不能晚於公元1554年——其時尚在明中葉。
因此《連城訣》的時代背景應為明而不是清,且極可能是在明前期,至遲不晚於明中期。

笑傲江湖:明中葉(公元1500年後)
論據1:書中祖千秋評酒具時提到過「元瓷」,本朝之人當不會用此口吻敘述本朝之事,由此可知《笑傲江湖》的時代背景當晚於元,在明或清。
論據2:文中所提到的官職、地名、縣府建置均為明清兩代所特有。
論據3:《鹿鼎記》中有「……前朝有令狐沖……」之句,則為清代之前無疑。
結合前三條論據可知,《笑傲江湖》發生在明代。
論據4:根據長江三俠《笑傲江湖年代考》一文中對華山派師承的分析,則穆人清約為令狐沖徒孫一輩。《笑傲江湖》當發生於明中葉1500年左右。
論據5:文中提到「其實百餘年前,這教派的真正名稱便叫作五毒教,創教教祖和教中重要人物,都是雲貴川湘一帶的苗人……」此時五毒教被稱為「五仙教」,而在《碧血劍》中則又恢復為五毒教的稱呼,一教名稱的變更當有一兩代的時間才是;另從何紅葯等人的師承關系看,看作藍鳳凰的徒孫或更遠一輩也較妥帖,這也與穆人清是令狐沖徒孫大致相稱。
論據6:文中提到「峨嵋……立派數百年……」,則至少當在郭襄建派200年後。郭襄是中年後建立峨嵋,則此時至早是公元1500年以後。
由上述三條可大致確認,《笑傲江湖》一文的時代背景當在明朝中葉的公元1500年以後。
碧血劍:明崇禎六年-清順治元年(公元1633年-1644年)
《碧血劍》一書的起訖時間比較確定。
書開始於「(其時正是)崇禎六年……」,而結束於闖王兵敗離京、李岩自盡的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
俠客行:明末清初(17世紀30-50年代)
論據1:史婆婆曾提到「……但張三豐祖師是數百年來武林中震爍古今的大宗師……」,則至少是在《倚天屠龍記》二、三百年之後——其時已在明後期或清初。
論據2:書中的地名顯是明清兩季所有。
論據3:由下文《白馬嘯西風》的考證可知,鏢局一行約起於明末清初,盛於康乾。則《俠客行》中既已提到鏢局之事(「渝州西蜀鏢局」等),則至早也應發生在明末。
由此可知,《俠客行》應發生在明末或清朝。

論據4:書中提到了一個具體年代的干支:「……只見簿面上寫著『河北通州聶家拳』七字,打開簿子,第一行觸目驚心,便是『庚申五月初二,聶宗台在滄州郝家莊奸殺二命,留書嫁禍於黑虎寨盜賊』,第二行書道:『庚申十月十七,聶宗峰在濟南府以小故擊傷劉文質之長子,當夜殺劉家滿門一十三人滅口。』……」
干支之數每六十年一轉,由此我們可大致估量一下其時的年代。明末清初的庚申年有1620年、1680年、1740年、1800年、1860年、1920年……不過真要扯到鬧八國聯軍的年頭上去,只怕是不大合金派小說的味道(一般是不傾向於將金派小說置於晚清或更後的年代)。所以也就是1620年、1680、1740、1800這幾年比較相象(小說中的年代比那個「庚申」年還要晚十到三十年,所以1860年也顯得晚了)。
而在這個「庚申」年前後的三十年裡,少林的大師先有妙諦、後有普法,由此可知決不能是康熙年間(《鹿鼎記》中少林僧是晦、澄、凈、華各輩),也不能是乾隆年間(《飛狐外傳》里少林掌門是大字輩,而《書劍恩仇錄》中同時期的南少林中也有大字輩,因而我們可大致猜測南北少林當是使用同樣的用字來排輩,則依據《書劍恩仇錄》中南少林的輩份可知北少林在乾隆年間也是天、大、元等輩),即使是嘉慶朝的1800年也躲不開排輩問題(妙諦是第一撥赴島的,則其執掌少林還要在「庚申」年前的二三十年,但1770年左右的《飛狐外傳》時代還是大字輩居尊,何況後面還有個元字輩呢)。這樣一來,這個「庚申」就幾乎不可能是在清朝了——實在是排不開了。
因而《俠客行》當發生於明末清初的163X年-165X年(1620年+10年~30年),至遲不晚於順治朝;盡管這樣與鏢局業的興盛有些時間不合,也只能將就了。
白馬嘯西風:清初
論據1:書中明確寫了此時距高昌滅國(高昌麴氏王國立於北魏景明三年辛巳/公元501年,滅於唐貞觀十四年庚子/公元640年)已有「千餘年了」,則最早也得是1640年以後,即順治即位之後。
論據2:書中出現了山西鏢局(「……在山西省太谷縣開設了晉威鏢局……」)。據衛聚賢《山西票號史》考證,鏢局一行約起於明末清初,盛於康乾,最早為山西人創辦。依書中所描繪情形看,鏢局業顯已相當興盛,則至少應在清建國一段時間後。
由上述論據看,《白馬嘯西風》的歷史背景至早是清初順治年間,而實際上最可能是與後面的幾部書一樣,發生在康雍乾時期。
鴛鴦刀:清中前期
論據1:明確點明了是清朝。
論據2:文中提到了全國18省,則年代當在順治朝之後,光緒朝之前。
論據3:民間的反清活動在乾隆朝後已漸趨勢微,因此如書中所寫的蕭半和的父叔輩與滿清血戰而死、蕭半和自己甘做太監圖謀行刺之類的舉動,也以發生在清前期較為相稱。另外文中提到的當今皇上在做貝勒時就廣派密探尋訪武林至寶的舉動,雖不能說就此斷定,但也很容易讓人聯想起那位雍正爺……

鹿鼎記: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69年-1687年)
《鹿鼎記》一書雖無明確提到年月,但通篇系依歷史事件貫穿而成,因而就以歷史史實為年代依據。
全書開始時陳近南救幾位名士一事發生於何時殊難確定,就馬馬虎虎地認為是和第二回的內容同時發生好了。而第二回開始的韋小寶歷險記則是發生在擒鰲拜之前的數月(最開始赴京城花了一些時間,後來「韋小寶和小玄子兩個月鬥了下來……」,再後來學大慈大悲手又「……這么半吊子的學上兩三個月……」)。史載擒鰲拜一事發生在康熙八年五月,那麼我們也就省點事,不再跨年份了,姑且認為全書也就開始於康熙八年年初好了。
結束時的標志性歷史事件自然是尼布楚條約的簽訂,此事發生於康熙二十六年。全書結束於韋小寶隱居,此時距協定簽署最多不過數月時間(從尼布楚回京約一月余、之後就是茅十八被捕和法場換「子」、再隔一個「馮錫范失蹤了十多天」就是離京回鄉、然後途中在舟上決意隱居),所以當仍在康熙二十六年。不過,這樣算來,此時我們韋爵爺的歲數……書開始時是「十二三歲」,再加上十八年——已經是過三張兒的人了啊……
書劍恩仇錄: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開始即明確點出是「清乾隆十八年六月……」。
之後的主要情節都發生在兩年時間里,從乾隆二十三年李可秀赴浙江任開始,九月黃河渡夜戰,初冬周綺結婚,轉過年來黑水營之圍(這與史載兆蕙征討回部在乾隆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相合),同年全書結束。
飛狐外傳: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公元1766年-1769年)
書開篇時,胡斐是個「十三四歲」的男孩,而胡苗決斗在「十三年前」。由下面《雪山飛狐》的考證可知,苗人鳳胡一刀決斗、胡斐出生均發生於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的臘月,則此時為乾隆十八加十三等於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由此可知,胡斐此時應該是13歲而不是14歲(此時顯然未到臘月,胡斐還沒到14歲生日)。
而全書結束時提到「……十年前乾隆皇帝在杭州微服出遊,曾為紅花會群雄設計擒獲,囚於六和塔頂……」,又說「……香香公主十年忌辰……」,則由《書劍恩仇錄》的年代背景可知,此時應為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
這樣說來,全書結束時胡斐才不過16歲,汗……看書里那復雜的感情描寫,還以為都二十齣頭了呢;就精神層面上說,這傢伙比韋爵爺都早熟……
雪山飛狐: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三月十五
這部《雪山飛狐》的起訖應該是金庸武俠小說中最確鑿無誤的了:整部小說就發生在「……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這一天里——從早上 「東方紅日甫從山後升起……」一直到「……月亮正圓……」。
而苗人鳳胡一刀決斗、胡斐出生是在「二十七年前」,也即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的臘月。

金庸出版作品年表一覽

時間
出版作品

1939
出版第一本書《獻給投考初中者》

1949 發表第一篇國際法論文〈從國際法論中國人民在海外的產權〉

1952
撰寫《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

1955
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金庸」筆名首次出現

1956
《碧血劍》開始在《香港商報》連載

1957 寫《射鵰英雄傳》連載於《香港商報》

1959
《神鵰俠侶》開始在《明報》創刊號連載

《雪山飛狐》連載於《新晚報》

1960 為《武俠與歷史》雜志撰寫《飛狐外傳》

1961 《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開始在《明報》連載

1963 為《東南亞周刊》撰寫《連城訣》

《天龍八部》開始在《明報》連載

1964 發表〈寧要褲子,不要核彈〉社評,與《大公報》筆戰

1965
創作《俠客行》

1967 創作《笑傲江湖》

1969 創作、發表巔峰之作《鹿鼎記》

1970 寫《越女劍》。開始修訂全部武俠小說作品

1972 《鹿鼎記》連載完畢,宣布就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

1973 在《明報》連載〈在台所見.所聞.所思〉

1984 出版《香港的前途——明報社評之一》一書

1988
發表〈平心靜氣談政制〉文章

1992 在牛津大學發表「Hong Kong and China: 1997 and the following five years」講演專文

1993 發表〈功能選舉的突變〉長文

在《明報》發表〈第三個和第四個理想〉一文

1997
香港回歸中國大陸,在《明報》發表〈河水井水互不相犯寫在回歸第一日〉一文

1998 由日本「潮」出版社、香港明河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台北遠流出版公司分別出版金庸與日本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對話錄《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一書。

我最喜歡的是:楊過!

❾ 簡單概括金庸武俠小說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❿ 金庸小說究竟會有哪些情節是成年後才能看懂的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是華人文學世界裡的寶貴財富,也是無數影視作品改編的源泉。許多故事的情節,成年之後再看,才會明白作者的用心之深。

《笑傲江湖》,東方不敗大搞個人崇拜,任我行擊敗他後對此全盤承接,小時候覺得他真愚蠢。成年後才發現,其實誰都喜歡聽好聽話,高帽子誰都喜歡戴。

《書劍恩仇錄》,小時候對乾隆作為一個漢人竟然不反滿清簡直愚蠢。成年後才發現,他要聽了陳家洛他們的才是真愚蠢。任何一個個人,在體制內都是弱者,即便你是皇帝。

還有什麼情節是您成年之後才真正領悟的呢?

熱點內容
姓孫的小說男主角名字 發布:2024-11-19 21:40:02 瀏覽:352
最熱競技小說推薦 發布:2024-11-19 21:32:02 瀏覽:244
小說醫女傾城邪王一寵成癮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4-11-19 21:23:59 瀏覽:812
古代女版小說 發布:2024-11-19 21:10:31 瀏覽:337
奇門葯典錄小說好看嗎 發布:2024-11-19 20:42:23 瀏覽:509
tst文本聽書 發布:2024-11-19 20:19:25 瀏覽:904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科幻小說 發布:2024-11-19 20:01:28 瀏覽:925
無限流未完結小說 發布:2024-11-19 19:30:39 瀏覽:940
本人珍藏的精品小說全文閱讀全文 發布:2024-11-19 19:25:32 瀏覽:138
女主是冷酷古代公主小說 發布:2024-11-19 18:48:33 瀏覽: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