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金庸武俠小說訪談

金庸武俠小說訪談

發布時間: 2021-06-19 03:29:50

❶ 急求一篇關於金庸武俠小說的演講稿

金庸是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從1955年第一篇武俠小說問世,到1972年「封筆」,金庸共創作了十五部武俠小說。在這十五部小說中,不僅有波詭雲譎的政治畫卷、盪氣回腸的英雄俠義、出神入化的絕世武功,更有精彩紛呈、引人入勝的愛情人物和愛情故事。如何看待金庸筆下的情愛世界?

金庸小說的愛情精彩紛呈,各具特色,其中《射鵰英雄傳》中郭靖與黃蓉的愛情無疑是其中的經典。《射鵰英雄傳》是金庸「射鵰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小說的主題是南宋末年宋、金、蒙古之間波瀾壯闊的戰爭和社會生活,而貫穿始終的小說主人公--郭靖與黃蓉的愛情也是小說中的「華彩樂章」。郭靖與黃蓉,一個木訥憨厚,一個古靈精怪,性格稟性反差如此之大的兩個人為什麼能走到一起?郭靖與黃蓉的愛情為什麼受到讀者最熱烈的歡迎與羨慕?這個經典的愛情模式反映了金庸怎樣的創作觀念?

除了《射鵰英雄傳》之外,《神鵰俠侶》中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同樣是金庸小說愛情中的經典,不同的是這個愛情模式更加驚心動魄、催人淚下。《神鵰俠侶》是金庸「射鵰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故事的主題就是描寫主人公楊過與他的師父小龍女之間感天動地的愛情的。那麼在《神鵰俠侶》中,楊過與小龍女在天慘地絕的重重懸念中是如何突破禮教的羈絆,實現愛的承諾的?它的震撼與感人之處究竟體現在哪裡?

金庸小說中的愛情不只經典,更具深廣,一部作品通常會表現出多組、多種、多層次的愛情,《飛狐外傳》就是這樣一部作品。這篇小說的主題是描寫主人公大俠胡斐的成長歷程。在《飛狐外傳》中,胡斐與袁紫衣、胡斐與程靈素、馬春花與福康安,為我們展現了幾組刻骨銘心的悲劇戀情。那麼,一往情深的女子會如何對待薄情寡義的壞男人?出了家的人真的就能割捨得下愛嗎?

如果說金庸在大部頭中游刃有餘地描繪出了引人入勝的愛情故事,那麼他在中短篇小說中也同樣毫不示弱。中篇小說《白馬嘯西風》反映的是一個叫李文秀的漢族少女,在新疆哈薩克部族與幾個青年的感情故事。在這篇小說中,李文秀究竟會遭遇怎樣的悲歡離合?這部篇幅不長的小說會帶給我們怎樣超乎尋常的深層思考?

(全文)
可能有的朋友聽了會覺得驚訝,說金庸,那不是寫武俠小說的嗎?藉助武俠小說來談愛情,這合適嗎?在很多朋友看來,武俠小說不就是寫那些英雄豪傑們沒日沒夜地打架、殺人、喝酒,不就寫這些的故事嗎?從這些故事裡邊要探討愛情,是不是好像是讓李逵來綉花,讓張飛來畫畫,讓竇爾敦唱小曲,是不是不合時宜?其實我告訴大家,歷史上的張飛他還真會畫畫,而且專畫美人,張飛是以畫美人見長的。在殺場上能夠浴血奮戰,給人一個非常粗豪這樣形象的人,他同時,他可以非常秀雅,非常文雅。

而上述我所提出來的這種擔憂,其實正是我們社會上很多人對武俠小說誤解的一種反映。很多人以為武俠小說就是武打小說,我們很多中學老師沒收學生的書就說不許看武打小說,所謂武打小說在他們理解起來就是暴力文學,教孩子怎麼打架的教科書,就是粗製濫造的低俗文學。而這些朋友不了解,武俠小說也好,通俗小說也好,其實只是我們給文學分的類,只是文學中的某一個類別,這些類別只是說它們有不同的特點,而不是說它們在藝術價值上有高有低,通俗小說不見得它不高雅,不見得不嚴肅,而那些所謂的非通俗小說,

❷ 求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悲劇人物的研究性學習。

探究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悲劇人物課題總結報告書
作為與古龍、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華人最知名的武俠小說家的金庸,其著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等14部武俠小說,而多部分作品亦被改編成影視劇集、游戲、漫畫等產品,膾炙人口。本課題小組正是以金庸武俠小中的悲劇人物為大體方向來進行本次的研究性課題,經過本小組各成員一起的研究和探討之後,各自分工整理,我們得出以下幾點總結。

中間自己添加研究的內容

此外在《連城訣》中的悲劇人物里,要數萬震山和戚長發最令人深思。二人先為得連城劍訣與他們的師弟弒師,而後三人勾心鬥角,得到劍譜卻無劍訣,三人反目。萬震山可以為連城劍訣對自己兒子徒弟痛下殺手。而戚長發則可以為劍訣不顧自己女兒安危,殺死對自己無比關心的徒兒。一個人失去了人所該擁有的感情,只為那一本劍訣,可以說是作為人的最大的悲哀了。兩人的結局不用說都知道,如此喪心病狂之人,上天能給他們好果子吃嗎?
以上便為本小組在這次的研究性課題下完成的內容總結,附帶本課題組對該課題所進行的訪談記錄:
關於「金庸小說中周芷若」訪談1記者:您讀過哪幾本金庸武俠小說?
謝:基本上都讀過。
2記者:您認為書中的悲劇人物有哪些?
謝:那太多了。就撿兩個典型的說的說吧,一個是偽君子岳不群,還有一個是情魔周芷若。
3記者:就周芷若而言,她為了得到張無忌,殘害無辜,謀殺情敵最後陰謀敗露,眾叛親離。她的悲劇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謝:我認為造成悲劇的原因有三種:一,命運因素,比如天災,是偶然的。二,社會因素,像社會不良風氣。三,性格因素。
周芷若就是性格因素造成悲劇的。她表面上是溫柔善良的,但從很多細節上看她是兇殘的的,如韋蝠王要吸血,將周芷若摟住,明明張無忌制止了韋蝠王,周芷若還要刺上韋蝠王一劍。對待蛛兒,她是除之而後快,狠毒。

❸ 金庸有沒有在某一個采訪節目中談到過古龍

中央電視台曾采訪金,問金:觀眾說你寫的小說是在寫人,梁羽生的小說寫神,古龍小說在寫妖,你怎麼看.金庸只是說:在這里講死了的人是不好的,古龍也是我朋友.
另外,他為古龍小說寫過序,那是古龍去逝以後了,你可以找古龍小說,(紙的那種,不是網上的電子版),上面有他對古龍的評價.我記得好像是:古龍吾兄,......行文奇譎......惜英年早逝,深自悼惜.
總體而言,金對古憑評不錯.

❹ 求1000字左右的金庸武俠小說賞析

在杜南發的訪談錄《長風萬里撼江湖——與金庸一席談》里有幾段被人引用過多次的對話,金庸在里邊提到了兩個很耐人咀嚼的話題:「中國近代新文學的小說,其實是和中國的文學傳統相當脫節的,無論是巴金、茅盾或是魯迅寫的,其實都是用中文寫的外國小說……中國的藝術有自己獨特的表現手法……有人常問我,為什麼武俠小說會那麼受歡迎?當然其中原因很多,不過,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武俠小說是中國形式的小說,而中國人當然喜歡看中國形式的小說。」「不管是武俠小說還是愛情小說、偵探小說或什麼小說,只要是好的小說就是好的小說,它是用什麼形式表現那完全沒有關系。武俠小說寫得好的,有文學意義的,就是好的小說,其它小說也如此。畢竟,武俠小說中的武俠,只是它的形式而已。」①這是兩個多麼矛盾的話題,但卻同時存在於一個對話錄里,還被許多大師級的人物當成文藝理論一般引用!於是,文學的形式問題便成為了一個焦點,到底該如何看待文學的形式?又該如何理解這兩個話題所傳達的意思呢? 文學形式在某種意義上即寫作傳統,通常包括文學創作中常規手法的體系和與此相連的讀者的視野期待。目前通俗文學作品中的文學形式問題的解決者中的集大成者,恰恰不是別人,而是金庸。 金庸
首先,金庸小說作為武俠小說,它承襲了武俠小說這一文類的特點,即金庸在創作過程中保持了武俠小說復雜的文學、文化、社會、歷史內涵,典型的創作了繁復多變的武俠文學。武俠小說在舊中國小說里是文學流派的一個大的分支,它與傳統小說一樣也是由評話、彈詞、說書等演變而來的。在內容方面,與武俠有關聯的單四大名著中就牽扯到三部;在形式方面,新派武俠小說與舊派武俠小說並沒有多大區別,江湖恩怨、門派斗爭、武林紛爭、男女愛恨、兄弟情義照例還是新派武俠常用的模式和顯揚的主題,它的復雜變化反映在小說的思想上。正如金庸所說:「武俠小說所繼承的,是中國傳統小說的表現形式,就內容而言,武俠小說和《水滸傳》差不了多少,當然寫的好不好是一回事,但形式是中國的形式,是繼承了中國小說的傳統。」②所以,魯迅在寫《中國小說史略》時也得提到《七俠五義》和《兒女英雄傳》,而魯迅若再生,他也必須得提到金庸小說、古龍小說、梁羽生小說。一個真正的思想的巨人在評價文學作品時是不帶任何功利色彩的。 其次,金庸小說襲用了舊小說在行文時夾用詩詞、歌賦、聯句,在回目中使用對聯、詩詞,在語言上使用白話、夾用韻文等特點。金庸在行文時很會玩「花樣」,像元好問的《摸魚兒》、丘處機的《無俗念》、岳飛的《滿江紅》、李白的《俠客行》等都運用得渾然天成,毫無斧鑿之痕。金庸在回目上為了小說的古典意境所做的裝潢更是心機用盡,他在1978年10月《天龍八部》修訂本的後記中寫道:「曾學柏梁體而寫了四十句古體詩,作為《倚天屠龍記》的回目,在本書中學填了五首詞作回目。」③他還頗費周章的在先祖查慎行的七律中選了五十行對句作為《鹿鼎記》的回目。不過,金庸也在幾本書中沒有堅持這種通俗文學固有的思維慣性,殊為恨事。盡管如此,金庸在回目上的成就還是鶴立雞群,試看《天龍八部》四十一——五十回的回目:「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老鷹小丑/豈堪一擊/勝之不武/王霸雄圖/血海深仇/盡歸塵土/念枉求美眷/良緣安在/枯井底/污泥處/酒罷問君三語/為誰開/茶花滿路/王孫落魄/怎生消得/楊枝玉霞/敝履榮華/浮雲生死/此身何懼/教單於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這一曲氣吞萬里如虎的《水龍吟》於細微處峰迴路轉,英雄俠義與兒女情長互為映襯,真是「虎嘯龍吟,換巢鸞鳳,劍氣碧煙橫!」④ 再次,金庸小說潛移默化的借鑒了一些中國式的傳統手法,如說書藝術、插科打諢角色的引入、全知敘述和次知敘述的運用、戲劇舞台的架設、假全知狀態下的視覺與心覺的堂皇運用等。如在人物的塑造上,金庸依靠視覺與心覺的運用,半明半暗地描寫人物和事件在客觀視覺中留下的意味深長的空白點,輕易地迷惑住了讀者,加上精細的心理刻畫,終使岳不群成為武俠小說史上最成功的「虛偽家」。又如周伯通、桃谷六仙、岳老三、華山二老等插科打諢一類角色的引入,更令金庸小說錦上添花,對於減低小說的沉悶氣氛大有裨益。李漁的《閑情偶寄》就說了「插科打諢、填詞之末技也。然欲雅俗同歡、智愚共賞,則當全在此處留神。文字佳、情節佳,而科諢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韻士,亦有瞌睡之時。作傳奇者,全要善驅睡魔,睡魔一至,則後乎此者雖有《均天》之樂,《霓裳羽衣》之舞,皆付之不見不聞,如對尼人作揖,土佛談經矣。」⑤但即使是如此「末技」,也是多少文人夢寐難求的啊! 到了這里,真相才清晰起來:中國形式的寫作傳統處於作品中整體藝術構架中較符合傳統欣賞習慣,較易為大眾所感知的位置,它們較早地隨著說書、評話、彈詞等藝術形式深入民間,成為影響讀者審美心理的重要因素。類型化或程式化的寫作傳統也並不意味著貶義,還有可能是某些藝術形式的重要特徵的中性表述,只有「胸中大有丘壑」的「裝載家」才是最後的贏家。優秀的作家總是會想方設法去豐富作品的內涵和藝術表現手法,如錘煉語言、增添新的類型或亞類型、將中西相形式結合等等。而金庸小說的成功也就在於它大俗大雅,至幻至真,超越俗雅,充分的繼承了中國傳統形式的衣缽,發揚了其武俠小說的特質,成為了20世紀最中國形式的小說。金庸是矛盾的,但這並不一定是缺陷,一個真正意義的作家總是生活在矛盾中並探索著人間百態

❺ 一次讀書演講 我只讀完過金庸的全部武俠小說 別的幾乎沒看過 我該從哪些方面說呀 要七八分鍾

首先舉出現實中的例子論證說明我們缺乏俠的精神(見死不救的悲劇,如小悅悅事件),其次提出金庸小說中俠的精神在當代的意義,然後結合自身談一下小說給你的啟迪和幫助,最後提升主題思想。
俠也許不是身懷絕技的超級英雄的專利,但一定是有血有肉、有愛和奉獻的人,我們每個普通人也可以通過努力來成為俠,去踐行自己心中的俠義精神,在我們心中,俠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一種責任、擔當、犧牲和奉獻的精神,其代表著人的正義和良知。在當今功利橫行的時代,俠拒絕墮落和逐流會被多數人所遺棄和冷落,但他還潛意識的存在我們的心中,他還依舊是熱的,因為我們的血是熱的。
本人原創,還請多加採納,感謝不盡啦。

❻ 聊聊金庸武俠小說

喬峰,喬峰雖然內力不如虛竹,但喬峰屬於遇強越強類型,且打架時氣勢奪人,經驗又極其豐富,可謂單挑無敵

❼ 金庸小說究竟有何過人和獨到之處,能歷經半個世紀不衰

《射鵰英雄傳》這部小說歷史背景突出,場景紛繁,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英雄史詩」風格;在人物創造與情節安排上,它打破了傳統武俠小說一味傳奇,將人物作為情節附庸的模式,堅持以創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為中心,堅持人物統帥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發展需要及其內在可能性、必然性來設置情節,從而使這部說達到了事雖奇人卻真的妙境。

一意境。所謂有境界自成高格。二構思。小說之所以比其它文體更有魅力主要反映在構思上。 三文筆。自然對於任何文章文筆都是重要的。金庸則算得上是敘事思想家。金庸作品的特點就在於用通俗手法表現了極深的意義,情節和細節雖然荒誕,但寫出了中國古代文化的魅力,對儒釋道兵等古典文化的神韻有了重新建構,而且作品體現了人的理想性格和對人性的考察,他與別的武俠小說作家不同,靠的是文化。金庸把中國的文化傳統雕刻成了一座玲瓏剃透的雕像任現代人觀賞,並把中國的傳統提煉為各種理念,再通過形象把理念表現出來,超越了細節的真實,直接訴諸人們心靈的最高層次。正是基於金庸小說的這種文化真實觀,我們才擁有透視其小說文本以探尋其文化思想觀的可能性。
以價值體系和社會群體的差異為依據,我們可將文學分為精英文學、大眾文學、主導意識形態文學 ,不同類型文學在其敘事上又有不同的敘事規范與審美標准。大眾文學作為一種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學樣式,在形式上首先應該通俗易懂,有吸引人的情節內容及符合人們欣賞口味的快節奏,符合本民族在長期的文化發展中積淀下來的審美心理。 金庸小說的獨創性就在於他獨創了一種敘事模式,即借用某種模式而非簡單落入某種模式,形成一個復合揉雜的混合體。或可稱之為「亂套結構」 。其主導性模式可以概括為「成長的故事」,或可名之曰「人生的寓言」,即在人生主線、歷史視野與江湖傳奇的三維世界中展現俠客們多姿多採的生命體驗。這就使得小說超越了故事形式,具有極為復雜的結構方式與極為廣闊的表現空間,從「俠文學」升華到「人文學」的高雅層次,在武俠小說通俗性的基礎上構建了具有獨創性的藝術天地。
精練典雅的中國古典白話小說式的武俠語言文化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用傳統的語言符號!可以更好地表現中國固有的文化底蘊-金庸小說大部分採用中國古典白話小說式的語言!精練!典雅!所有現代詞彙和觀念作者都以極大努力來避免!比如使用文言詞.道*而不用現代詞.說*!用文言句式.好生感激*而不用現代漢語.好感激*!用.轉念頭*+.尋思*+.暗自琢磨*等來代替.思想*+.考慮*!用.留神*+.小心*來代替.注意*等-句子長短相雜!長則十幾個字!短則四個字!錯落有致!具有音韻美!節奏感分明-在句式的選擇上小說多用單句+短句!沒有冗長累贅的修飾語!結構簡單!顯得十分精練!正是中國古典白話小說語言的特色-金庸把中國的語言文字用到了極致!有人說金庸小說的一大貢獻是矯正了"五四#以來新文學歐化的惡習!金庸的語言文字激活了中國文字在現代的再生力!重新展現了漢字的韻味$

❽ 結合具體的作品談一談金庸小說創作的主要特點及藝術特色

感覺2樓提供的資料基本上可以滿足樓主的要求了

在這里也提供一點我的想法吧。

我從小學開始讀他的作品,一直到現在,每年再次翻看同一部作品,依舊有著不同的感悟。

網上或者在文壇上,都對金庸以及他筆下的眾多人物褒貶不一。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放諸四海而皆準。 金庸的作品,有其閃光之處,自然也有不甚高明的地方。

我得益於最多的就是他的作品字里行間透露出的中國古典文化的韻味。就如在《神鵰俠侶》中,程英救了楊過,自己謄寫詩經上的「瞻彼淇奧 綠竹猗猗」,透露出自己的情竇初開;而《笑傲江湖》中嶽不群在嵩山上發表並派的演說,說「君子和而不同」,也是論語中的典故。而天龍八部中,喬峰這一形象,便是天下第一英雄;而射鵰中的郭靖,則當之無愧是天下第一大俠。他對古典文化的掌握與運用,傳遞給了讀者一種啟示與指引。

當然他的作品也受到了一些指責。我個人覺得他的作品有一些歧視女性,一本書通常都是一個男人周圍圍繞著眾多美女……呵。但是整體仍是瑕不掩瑜。

從他的書中,了解秦漢的文學,宋後的歷史,還有人生滄桑,歷史無常。眾多的主角,人品性格千秋分明。而很多配角,身上也有著動人或者獨特的人格魅力。我個人比較喜歡的配角,郭襄,黃葯師,苗人鳳,陳近南,慕容復。

論述題嘛,結合大家給你提供的資料,也要寫一些自己的想法。如果有時間,不妨認真讀基本他的小說。

希望我的淺見可以給你一點幫助。

❾ 了解「金庸小說」的大俠進來~~!說的好我另外多加20分

1955 《書劍恩仇錄》
1956《碧血劍》
1957《射鵰英雄傳》
1959《神鵰俠侶》《雪山飛狐》
1960《飛狐外傳》
1961《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
1963《連城訣》《天龍八部》
1965《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記》
1970《越女劍》
1972《鹿鼎記》連載完畢,宣布就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

越女劍:春秋末年(約公元前485年-前473年)
書中提到越女授劍之後——「三年之後,勾踐興兵伐吳……」。則由越對吳的第一次復仇之戰應在公元前482年可知:越女之事當在前485年左右。
其後越對吳數次攻伐,終於滅吳;吳王夫差自盡於公元前473年。
天龍八部: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紹聖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天龍八部》一書的起始終結本來是很清楚的,只是書中出現了幾處BUG,使考證者容易迷失方向。
《天龍八部》開始於大理天佑年間(第六回中說「保定帝在位十一年,改元三,曰保定、建安、天佑,其時正當天佑年間……」),但具體是哪年仍不清。這是因為目前史學家們只知道保定帝是從宋元豐五年到紹聖元年在位,但保定、建安、天佑這三個年號到底各佔了幾年,迄今尚無佐證。這樣我們就只能另找時間線索了——幸好,喬峰任幫主的時間可以給我們一個明確的時間坐標。
書中第十五回中寫喬峰「執掌丐幫八年……」,而汪幫主那封信「……下面注的日子是『大宋元豐六年五月初七日』。喬峰記得分明,那正是自己接任丐幫幫主之日……」,則可知喬峰是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當的幫主,以此推算,杏子林中商略平生意之時乃是北宋哲宗元佑六年(公元1091年)。而此時是三四月間,推算回去全書開始時應是上一年的秋冬季(拈花寺里的景象是黃葉飄落,考慮到大理氣候偏暖,應是秋冬季,從開始到鳩摩智劫走段譽經過了十八天,之後「這般走了十餘天,料想已出了大理國境……又行了二十餘日……這一日終於到了蘇州城外……這時正是三月天氣」),因此《天龍八部》開始於哲宗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
關於結束,書中出現的可參考歷史事件就是太皇太後高氏去世、哲宗親政改元。史載此事發生於哲宗元佑九年/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之後最多二三月時間(「如此過了月余,那四名說客竟毫不厭煩……」,且提到要渡黃河,則顯然未到封凍季節)蕭峰自盡、全書結束。所以《天龍八部》就結束於元佑九年/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
只是這樣一來,書中就有了兩處時間上的矛盾了(史實上的矛盾例如大理國皇位繼承的順序與時間等就不去管它了,這里說的是時間上出現的自相矛盾的情況)。一個是鍾靈這小姑娘的生日,第一回寫的明明是鍾靈「十六歲」,可第二回和第九回都寫了鍾靈生於「己未年十二月初五丑時」,則算一下干支可知,鍾靈應是北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生人,全書開始時才11歲……這個,汗……另一個是段譽的年齡,書中第一回和第四回兩次提到當時段譽已經19歲了(「鍾靈道:『十六!你呢?』段譽道:『我大你三歲。』……段譽插口道:『嗯,你十八歲,小我一歲。』」),可是第四十八回中卻說段譽生於「大理保定二年癸亥十一月廿三日」也即公元1083年,則全書開始時7歲。再汗……
不知為何金庸先生把生日都寫得那麼清楚了,卻沒有算對年頭……
射鵰英雄傳: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左右(公元1199年-1221年左右)
開始的時候,張十五明確提到:「……光宗傳到當今天子慶元皇帝手裡,他在臨安已坐了五年龍廷……」。故故事開端於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公元1199年),而郭靖楊康生於1200年。
全書結束於成吉思汗辭世,如按史實則發生於南宋理宗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但考察一下《射鵰英雄傳》的時間流程——郭靖18歲煙雨樓之會後,大約只過了兩三年左右的時間就全書結束(……這一找就是半年,秋去冬來,冬盡春回……又過月余……軍行十日,已抵撒麻爾罕城下……兩人如此在石屋中一住月余……又過數月,眼見金風肅殺,士飽馬騰,成吉思汗又興南征之念……緩緩南歸,天時日暖,青草日長……)。盡管到底經過了多少年並不非常肯定,但由下面《神鵰俠侶》的考證(楊過應生於1219年而《射鵰英雄傳》結束時楊過還是個嬰兒)可知,說是兩三年不會有太大誤差,則此時最多也就是1200+18+3=1221年。

神鵰俠侶:南宋理宗紹定五年/六年-開慶元年(1232/1233年-1259年)
《神鵰俠侶》開始的時間可以由楊過的年齡推算:窯洞前出場時楊過是「十三四歲少年」;而由《射鵰英雄傳》中的相關情節可知,穆念慈是煙雨樓之會那年也即1218年在鐵掌峰上受孕的,加上十月懷胎的時間,則楊過應出生於1219年。由此可知,《射鵰英雄傳》一文的最後郭、黃遇到穆、楊母子時,楊過2歲左右;而《神鵰俠侶》則應開始於1219+13/14=1232/1233年。
《神鵰俠侶》結束那年是風陵渡相會的理宗開慶元年(1259年),這年郭襄16歲。同年楊過飛石擊斃蒙哥(這與史載蒙哥死於1259年7月也相合,盡管地點和死因純屬虛構),而華山論劍就在其後不久,當在同一年。所以《神鵰俠侶》就結束於公元1259年。
順便說一句,此時鎮守襄陽的郭靖已經是59歲的高齡了……
倚天屠龍記:南宋理宗景定三年/四年-元順帝至正十八年(公元1262/1263年-1358年)
開篇郭襄遇到張君寶時張「十六七歲」,而「元順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時張三豐90歲,則倒推可知小說開始時應為公元1262/1263年,即南宋理宗景定三年/四年。
另外,開篇明確提到「郭襄……三年來沒得到他二人半點音訊……於是稟明父母,說要出來遊山玩水,實則是打聽楊過的消息……自北而南,又從東至西,幾乎踏遍了大半個中原……」,因此郭襄上少林應在華山之別後3、4年間。由上面《神鵰俠侶》年代考可知,也就是在公元1259年後3、4年,正是1262/1263年間。
由上可知,《倚天屠龍記》開始於1262/1263年。
關於結束時間,有兩條渠道。一是按歷史事件推算,《倚天屠龍記》結束時可參考的歷史事件就是韓山童戰死,而史載韓山童被捕遇害是在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這與書中的時間流程明顯不符。因而用歷史事件來定標行不通,還需要從另一渠道來考察——這就是張無忌的年齡。

倚天屠龍記》一書雖然有著明確的歷史背景,但除張三豐的年齡和歷史紀年有明確的對應外,其它具體年月並不清晰。這就需要有一個推算的渠道——張無忌與張三豐之間的年齡對應關系就是一個可資參考的標准。我們將通過考察無忌在全書結束時的年齡來推算其時張三豐的年齡,並由已確知的張三豐年齡與歷史年代的對應關系得到《倚天屠龍記》結束的時間。
我們知道公元1336年時,張三豐90歲,且其生日為四月初九;就在這一年,張殷相識、謝遜現身、仙舸北渡。而張三豐百歲時即公元1346年的四月初九時,按書中所述張無忌「十歲」。但他是剛滿十歲還是即將滿十一歲呢(這牽扯到後來的年代推斷)?
這涉及到張無忌的出生月日,這一點書中交代得並不十分清楚。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看出殷素素懷孕應該是在到島上不久之後——「忽忽數月,有一日……張翠山一怔之下,大喜過望,叫道『你有孩子啦?』……」——故而應還是在1336年,且由下面一段可知,至遲不會晚於秋季。
「天候嬗變,這時日漸短而夜漸長,到後來每日只有兩個多時辰是白天,氣候也轉得極其寒冷。殷素素有了身孕後甚感疲懶,但一切烹飪、縫補等務,仍是勉力而行。這一晚她十月懷胎將滿……」由這一段並不能准確斷定分娩發生的時間,但大致可以推斷應在冬末或轉年的春季,也即張無忌生日在冬末或初春。
而無忌離島時也是冬季(「……每年黑夜最長之時,總是刮北風,數十晝夜不停……說不定你們便可回歸中土……」),則1346年4月張三豐百歲時,張無忌應為剛滿十歲(此處當是按虛歲計,即以出生為一歲,故九年多十歲)。
這之後,又有幾次提到年齡與時間。
「谷中安靜無事,歲月易逝,如此過了兩年有餘,張無忌已是一十四歲。」
「他在這雪谷幽居,至此時已五年有餘,從一個孩子長成為身材高大的青年。」
但真正對推斷年代有價值的是張無忌出谷遇蛛兒時的對話:「……蛛兒道『你幾歲啦?』張無忌道『二十一歲。』……」

在這之後再未明確提過無忌的年齡,故此時的具體年月確認就很關鍵了,但遺憾的是這時恰好又是冬季(「次日續向西行,走出百餘里後,已是正午,赤日當頭,雖然隆冬,亦覺炎熱……」)。則張無忌說他「二十一歲」時是剛過生日還是已近下一個生日仍然不明。不過從經歷的時間長度(蝴蝶谷時14歲多,赴西域後在朱長齡家過過一個新年,應視為已15歲了,又在谷中5年有餘)來看,筆者較傾向於此時剛過21歲生日,則無忌此年21歲。數月後的八月十五,蝴蝶谷聚會,無忌仍然21歲。
轉過年來的三月十五,張與周的婚禮。同年的數月後就是全書高潮的端陽屠獅大會、韓山童戰死、全書結束。由於是在九月九端陽後,故張肯定已經是22歲了。
故《倚天屠龍記》結束時,無忌22歲。根據張無忌與張三豐的年齡對應關系可知,時年張三豐應為112歲,故當在公元1358年。
連城訣:明中前期
論據1:書中的「知縣、知府」等官名和「荊州府、江陵縣」等建置,都是明清兩朝所有的。
論據2:丁典追憶凌霜華所述時提到「……承聖三年,魏兵攻破江陵,殺了元帝。但他聚斂的財寶藏在何處,卻無人得知……幾百年來,這秘密始終沒揭破……」梁元帝死於公元554年,既然說的是「幾百年後」,則至遲不能晚於公元1554年——其時尚在明中葉。
因此《連城訣》的時代背景應為明而不是清,且極可能是在明前期,至遲不晚於明中期。

笑傲江湖:明中葉(公元1500年後)
論據1:書中祖千秋評酒具時提到過「元瓷」,本朝之人當不會用此口吻敘述本朝之事,由此可知《笑傲江湖》的時代背景當晚於元,在明或清。
論據2:文中所提到的官職、地名、縣府建置均為明清兩代所特有。
論據3:《鹿鼎記》中有「……前朝有令狐沖……」之句,則為清代之前無疑。
結合前三條論據可知,《笑傲江湖》發生在明代。
論據4:根據長江三俠《笑傲江湖年代考》一文中對華山派師承的分析,則穆人清約為令狐沖徒孫一輩。《笑傲江湖》當發生於明中葉1500年左右。
論據5:文中提到「其實百餘年前,這教派的真正名稱便叫作五毒教,創教教祖和教中重要人物,都是雲貴川湘一帶的苗人……」此時五毒教被稱為「五仙教」,而在《碧血劍》中則又恢復為五毒教的稱呼,一教名稱的變更當有一兩代的時間才是;另從何紅葯等人的師承關系看,看作藍鳳凰的徒孫或更遠一輩也較妥帖,這也與穆人清是令狐沖徒孫大致相稱。
論據6:文中提到「峨嵋……立派數百年……」,則至少當在郭襄建派200年後。郭襄是中年後建立峨嵋,則此時至早是公元1500年以後。
由上述三條可大致確認,《笑傲江湖》一文的時代背景當在明朝中葉的公元1500年以後。
碧血劍:明崇禎六年-清順治元年(公元1633年-1644年)
《碧血劍》一書的起訖時間比較確定。
書開始於「(其時正是)崇禎六年……」,而結束於闖王兵敗離京、李岩自盡的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
俠客行:明末清初(17世紀30-50年代)
論據1:史婆婆曾提到「……但張三豐祖師是數百年來武林中震爍古今的大宗師……」,則至少是在《倚天屠龍記》二、三百年之後——其時已在明後期或清初。
論據2:書中的地名顯是明清兩季所有。
論據3:由下文《白馬嘯西風》的考證可知,鏢局一行約起於明末清初,盛於康乾。則《俠客行》中既已提到鏢局之事(「渝州西蜀鏢局」等),則至早也應發生在明末。
由此可知,《俠客行》應發生在明末或清朝。

論據4:書中提到了一個具體年代的干支:「……只見簿面上寫著『河北通州聶家拳』七字,打開簿子,第一行觸目驚心,便是『庚申五月初二,聶宗台在滄州郝家莊奸殺二命,留書嫁禍於黑虎寨盜賊』,第二行書道:『庚申十月十七,聶宗峰在濟南府以小故擊傷劉文質之長子,當夜殺劉家滿門一十三人滅口。』……」
干支之數每六十年一轉,由此我們可大致估量一下其時的年代。明末清初的庚申年有1620年、1680年、1740年、1800年、1860年、1920年……不過真要扯到鬧八國聯軍的年頭上去,只怕是不大合金派小說的味道(一般是不傾向於將金派小說置於晚清或更後的年代)。所以也就是1620年、1680、1740、1800這幾年比較相象(小說中的年代比那個「庚申」年還要晚十到三十年,所以1860年也顯得晚了)。
而在這個「庚申」年前後的三十年裡,少林的大師先有妙諦、後有普法,由此可知決不能是康熙年間(《鹿鼎記》中少林僧是晦、澄、凈、華各輩),也不能是乾隆年間(《飛狐外傳》里少林掌門是大字輩,而《書劍恩仇錄》中同時期的南少林中也有大字輩,因而我們可大致猜測南北少林當是使用同樣的用字來排輩,則依據《書劍恩仇錄》中南少林的輩份可知北少林在乾隆年間也是天、大、元等輩),即使是嘉慶朝的1800年也躲不開排輩問題(妙諦是第一撥赴島的,則其執掌少林還要在「庚申」年前的二三十年,但1770年左右的《飛狐外傳》時代還是大字輩居尊,何況後面還有個元字輩呢)。這樣一來,這個「庚申」就幾乎不可能是在清朝了——實在是排不開了。
因而《俠客行》當發生於明末清初的163X年-165X年(1620年+10年~30年),至遲不晚於順治朝;盡管這樣與鏢局業的興盛有些時間不合,也只能將就了。
白馬嘯西風:清初
論據1:書中明確寫了此時距高昌滅國(高昌麴氏王國立於北魏景明三年辛巳/公元501年,滅於唐貞觀十四年庚子/公元640年)已有「千餘年了」,則最早也得是1640年以後,即順治即位之後。
論據2:書中出現了山西鏢局(「……在山西省太谷縣開設了晉威鏢局……」)。據衛聚賢《山西票號史》考證,鏢局一行約起於明末清初,盛於康乾,最早為山西人創辦。依書中所描繪情形看,鏢局業顯已相當興盛,則至少應在清建國一段時間後。
由上述論據看,《白馬嘯西風》的歷史背景至早是清初順治年間,而實際上最可能是與後面的幾部書一樣,發生在康雍乾時期。
鴛鴦刀:清中前期
論據1:明確點明了是清朝。
論據2:文中提到了全國18省,則年代當在順治朝之後,光緒朝之前。
論據3:民間的反清活動在乾隆朝後已漸趨勢微,因此如書中所寫的蕭半和的父叔輩與滿清血戰而死、蕭半和自己甘做太監圖謀行刺之類的舉動,也以發生在清前期較為相稱。另外文中提到的當今皇上在做貝勒時就廣派密探尋訪武林至寶的舉動,雖不能說就此斷定,但也很容易讓人聯想起那位雍正爺……

鹿鼎記: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69年-1687年)
《鹿鼎記》一書雖無明確提到年月,但通篇系依歷史事件貫穿而成,因而就以歷史史實為年代依據。
全書開始時陳近南救幾位名士一事發生於何時殊難確定,就馬馬虎虎地認為是和第二回的內容同時發生好了。而第二回開始的韋小寶歷險記則是發生在擒鰲拜之前的數月(最開始赴京城花了一些時間,後來「韋小寶和小玄子兩個月鬥了下來……」,再後來學大慈大悲手又「……這么半吊子的學上兩三個月……」)。史載擒鰲拜一事發生在康熙八年五月,那麼我們也就省點事,不再跨年份了,姑且認為全書也就開始於康熙八年年初好了。
結束時的標志性歷史事件自然是尼布楚條約的簽訂,此事發生於康熙二十六年。全書結束於韋小寶隱居,此時距協定簽署最多不過數月時間(從尼布楚回京約一月余、之後就是茅十八被捕和法場換「子」、再隔一個「馮錫范失蹤了十多天」就是離京回鄉、然後途中在舟上決意隱居),所以當仍在康熙二十六年。不過,這樣算來,此時我們韋爵爺的歲數……書開始時是「十二三歲」,再加上十八年——已經是過三張兒的人了啊……
書劍恩仇錄: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開始即明確點出是「清乾隆十八年六月……」。
之後的主要情節都發生在兩年時間里,從乾隆二十三年李可秀赴浙江任開始,九月黃河渡夜戰,初冬周綺結婚,轉過年來黑水營之圍(這與史載兆蕙征討回部在乾隆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相合),同年全書結束。
飛狐外傳: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公元1766年-1769年)
書開篇時,胡斐是個「十三四歲」的男孩,而胡苗決斗在「十三年前」。由下面《雪山飛狐》的考證可知,苗人鳳胡一刀決斗、胡斐出生均發生於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的臘月,則此時為乾隆十八加十三等於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由此可知,胡斐此時應該是13歲而不是14歲(此時顯然未到臘月,胡斐還沒到14歲生日)。
而全書結束時提到「……十年前乾隆皇帝在杭州微服出遊,曾為紅花會群雄設計擒獲,囚於六和塔頂……」,又說「……香香公主十年忌辰……」,則由《書劍恩仇錄》的年代背景可知,此時應為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
這樣說來,全書結束時胡斐才不過16歲,汗……看書里那復雜的感情描寫,還以為都二十齣頭了呢;就精神層面上說,這傢伙比韋爵爺都早熟……
雪山飛狐: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三月十五
這部《雪山飛狐》的起訖應該是金庸武俠小說中最確鑿無誤的了:整部小說就發生在「……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這一天里——從早上 「東方紅日甫從山後升起……」一直到「……月亮正圓……」。
而苗人鳳胡一刀決斗、胡斐出生是在「二十七年前」,也即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的臘月。

金庸出版作品年表一覽

時間
出版作品

1939
出版第一本書《獻給投考初中者》

1949 發表第一篇國際法論文〈從國際法論中國人民在海外的產權〉

1952
撰寫《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

1955
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金庸」筆名首次出現

1956
《碧血劍》開始在《香港商報》連載

1957 寫《射鵰英雄傳》連載於《香港商報》

1959
《神鵰俠侶》開始在《明報》創刊號連載

《雪山飛狐》連載於《新晚報》

1960 為《武俠與歷史》雜志撰寫《飛狐外傳》

1961 《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開始在《明報》連載

1963 為《東南亞周刊》撰寫《連城訣》

《天龍八部》開始在《明報》連載

1964 發表〈寧要褲子,不要核彈〉社評,與《大公報》筆戰

1965
創作《俠客行》

1967 創作《笑傲江湖》

1969 創作、發表巔峰之作《鹿鼎記》

1970 寫《越女劍》。開始修訂全部武俠小說作品

1972 《鹿鼎記》連載完畢,宣布就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

1973 在《明報》連載〈在台所見.所聞.所思〉

1984 出版《香港的前途——明報社評之一》一書

1988
發表〈平心靜氣談政制〉文章

1992 在牛津大學發表「Hong Kong and China: 1997 and the following five years」講演專文

1993 發表〈功能選舉的突變〉長文

在《明報》發表〈第三個和第四個理想〉一文

1997
香港回歸中國大陸,在《明報》發表〈河水井水互不相犯寫在回歸第一日〉一文

1998 由日本「潮」出版社、香港明河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台北遠流出版公司分別出版金庸與日本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對話錄《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一書。

我最喜歡的是:楊過!

熱點內容
女主人公叫簡止顏的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4-11-18 10:42:40 瀏覽:665
學渣變學霸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4-11-18 10:42:31 瀏覽:749
荒島小說在線閱讀劉皇叔 發布:2024-11-18 09:57:04 瀏覽:720
10大的小說排行榜揭曉 發布:2024-11-18 09:32:24 瀏覽:971
女主異能醫術透視賭石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11-17 23:21:14 瀏覽:153
好看的女主重生空間完結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11-17 22:01:12 瀏覽:630
玄幻穿越小說女頻完本推薦 發布:2024-11-17 20:50:28 瀏覽:915
盜墓筆記相關網路小說 發布:2024-11-17 19:46:05 瀏覽:462
馬雲與武俠小說 發布:2024-11-17 19:30:23 瀏覽:882
2017架空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11-17 19:19:39 瀏覽: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