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古代詩詞小說賞析

古代詩詞小說賞析

發布時間: 2025-03-08 04:32:57

Ⅰ 求詩詞賞析好書

人間詞話
《唐詩小札》
《宋詞小札》
唐詩鑒賞辭典
《杜詩鏡銓》

1.《詩的八堂課》:中國人的世界是舌尖上的世界,中國人的詩也是舌尖上的詩 —— 中國人與生俱來地能夠品味詩的味道。
中酒在中秋,
杯中有湛湛古典。
夜月如夢游,
流光流水呀流年。
——《中秋》
通往學詩入門與詩學進階的八堂課:
(1)博弈:寫詩就是下棋?
下棋是理性上的競爭,奕棋型的詩人必須是精算師,要耐心地從眾多的可能性中追求最佳。比如卞之琳。
(2)滋味:詩歌也許能給我們這個時代元素的甜,本來的美。
(3)聲文:語音與某種特定的心情、特定的物性掛鉤,這是公開的秘密。
(4)肌理:詩是活的有機體,可以全方位地感知,從滋味到味覺,到聲音的聽覺,再到肌理的觸覺。

(5)玄思:「哲理詩」文本基本上跟包裝紙一樣,一打開就有一個乾乾凈凈的哲理放在裡面。
(6)情色:碩人其頎,衣錦褧衣……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7)鄉愁:哲學是一種鄉愁,是一種無論身在何處都想回家的沖動。
(8)死亡:死亡是接近巔峰時刻的生命,「得到生命的飛揚的極致的大歡喜。」

2.《談藝錄》:中國第一部集傳統詩話之大成的書,也是第一部廣采西方人文、社科新學來詮評中國古典詩學詩藝的書。
理之在詩,如水中鹽,蜜中花,體匿性存,無痕有味,現相無相,立說無說。
《談藝錄》出而詩話亡。
—— 錢學專家陸文虎
唐詩以豐情神韻擅長,宋詩以筋骨思理見勝。
—— 錢鍾書 《談藝錄》
近130種詩話,500餘種西方論著:佛學、精神分析學、結構主義、文化人類學、新批評和較新起的流派如超現實主義、接受美學、解構主義等等。
十個文藝理論方面的問題:藝術創作的模寫自然與潤飾自然、妙悟與神韻、理趣、於山水中見性情、「以故為新,以俗為雅」、文章布置的「行布」、比興風騷、曲喻、心手物相應、詞與意的離合。
突破「中體西用」的文化、思維模式 :站在中西文化、中西詩學的交匯點上來探討普天下共有的「詩眼」、「文心」。這種「打通」式的研究使得《談藝錄》成為中國詩話史上難以逾越的頂峰。

3.《冠英說詩》:收錄了十餘篇余冠英先生的文章,或考據,或分析,或講解,或品讀,有短有長,其主旨皆離不開一個「詩」字。
五十絲弦記逝年,庄生曉夢已如煙。詩人比興容多義,無事紛紜議鄭箋。
—— 余冠英
有舂容大章,也有殘叢小語:
「博」有「大」義,雅也有「大」義,《世說新語》有「雅量」一門,雅量即是大量。「博」與「雅」相連成詞是常見的,多識廣聞謂之「博雅」,如《楚辭章句》謂淮南王「博雅好古」。
對於人品而言,像黃憲那樣「汪汪若千頃波」方不愧「雅流」。對於詩文而言,有這樣汪汪千頃的氣象,也沒有不雅的。
本書末尾加入了作者生前發表的小篇幅文章和古體詩作品。

4.《詩言志辨 經典常談》:研究《詩經》和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經典之作。
詩原是應試的玩意兒,詩又是供給樂工歌妓唱了去伺候宮廷及貴人的玩意兒。天下事物窮則變,變則通,詩也是如此。
因為這本書(《經典常談》)的引導,去接觸古書,就像預先看熟了地圖跟地理志,雖然到的是個新地方,卻能頭頭是道。
—— 葉聖陶
《詩言志辨》:從「詩言志」的意念為中心。
研究言志、詩教、比興、正變四條詩論的史的發展。
《經典常談》:白話文通俗流暢的典範,讓古文更為親近、熟悉。
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戰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文等十三篇。

5. 《詞譜律析》(全兩冊) :從格式到風格解讀詞譜之美,譜書專著中的全新體例嘗試。
精選最為常用、最具特色之135調。
究詞律詞譜之變,體會詞語之美。
既是一部常用調譜書,又是其律理論析。
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辨、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 辛棄疾詞
看龍蛇、飛落蠻箋。人誤許、詩情將略,一時才氣超然。……
對孤芳、分付他誰。空自倚、清香未減,風流不在人知。
—— 晁沖之詞
——豆句在聲律上往往給人一種激越、昂揚的感覺,即如一首歌曲唱到結尾前,要將聲調挑起,推向高潮。這兩個豆句之後,用一個六言句作結,便起到這種作用。
附解:仄韻格漢宮春
此調還有「仄韻格」,如康與之《漢宮春·慈寧殿元夕被旨作》。此詞句讀,包括豆句等,皆與張先平韻體詞完全相同,只是將字尾改作仄韻。

延伸閱讀:詩詞格律詳解系列
《詩律詳解》《詞律綜述》
6.《李清照詩詞選》:近半個世紀研究「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集成」之作。
烏江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一代詞宗」夏承燾說「易安心事岳王知」,乃是指李清照與愛國名將岳飛有著同樣的江山社稷之慮。
本書更貼近李清照的種種內心隱秘,從而繹出李易安的諸種「心事」——在作者四十年間有關李清照的十餘種撰著中,陸續考證出其幼年失恃、黨爭株連、婕妤之嘆,以及終生無嗣的庄姜之悲等等十餘樁「心事」,提出了多種新人耳目的獨到見解。延伸閱讀:
(1)古代詩詞典藏本(袁行霈主編)
「古代詩詞典藏本」叢書以「闡釋經典本身也要成為經典」為追求,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國學研究院院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袁行霈先生擔任主編,眾多國內一流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擔任副主編、編委。
目前已出:
《詩經選》《王維詩選》《李白詩選》《白居易詩選》《晚唐五代詞選》《柳永詞選》
(2)國學經典學生讀本·今注今譯系列
《詩經譯注》(精編本)《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宋詞三百首》(精編本)《元曲三百首》(精編本) 《千家詩·神童詩·名賢集·增廣賢文》
7.《唐詩綜論》:中國的文化就是以詩歌傳統為中心的文化,因此才真正成為詩的國度。
盛唐氣象是飽滿的,蓬勃的,正因其在生活的每個角落都是充沛的,它誇大到「白發三千丈」不覺得誇大,細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壺」不覺細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的說明了整個春天的世界。
—— 林庚
在新詩當中,林庚的分量或者比任何人都要重些。
—— 現代詩人廢名
《唐詩綜論》分三組:唐詩高潮、唐詩遠音和談詩稿。
後兩組文章所談詩篇和詩人,唐之前溯源《詩經》及屈原,唐之後涉及宋代詞賦和蘇軾,以此經之緯之,縱橫交錯,從而更凸顯唐詩的立體形象。本書雖是文章的組合,卻有專著的效果。

延伸閱讀:
《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古詩考索》:全面考察唐代行卷之風的由來、具體內容以及對唐代文學發展的影響。
《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李長之》:(前書)史記學發展史上第一部以章節體全面評介司馬遷及《史記》的專著。
8.《從詩到曲》(全兩冊):中國大陸首次將台灣老輩詩詞曲研究家鄭騫先生的重要學術著作結集推出,意義重大。「從詩到曲,一代宗師」。
詞是翩翩佳公子,曲則多少有點惡少氣味;
詞所表現的是中國文化的陰柔美,曲所表現的則是中國文化衰落時期一般文人對於現實的反應。
在台灣現代學術史上,鄭騫是有著首創之功的第一代學人,有學人稱其為「台灣學界第一位就散曲加以概要說明介紹的學者」。
《從詩到曲》說明詞曲與中華文化之關系,探討的是詞曲的前途問題。以《景午叢編》與《龍淵述學》為基礎選編。
鄭騫的散曲學以「考據」與「文學」為兩大支柱,詩人意識在其散曲學中最為獨特和突出。
鄭騫的「詩人論曲」的研究路徑在散曲研究中顯得十分特殊和孤寂,但是也可為散曲文學的探求激盪出不同的思索。

9.《詞史》:我國第一部通代詞史,一代詞學大家劉毓盤先生的代表作。
20世紀20年代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史的四部權威性著作:劉毓盤《詞史》、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黃季剛《文心雕龍札記》、劉師培《中國中古文學史》。
《詞史》是中國詞學史上的第一部通代詞史,它既是第一部,又是有繼承和有創見的。
—— 劉揚忠
共11章9萬余字,綜述詞自唐、五代、兩宋、金元下及明清千餘年間萌芽、鼎盛、復興之演變梗概,較為完整地概述了詞史的狀貌與演變軌跡,為詞體文學通史的研究建立起初步的構架,其中頗多獨到見解。

10. 《中國古今民歌選譯》:從起源來說,民歌是民族文學的源頭,也是翻譯文學的源頭。
中國民歌是一個值得珍藏的文學寶藏。
翻譯要從用詞開始,體現原始語言的「拙」。
當然,也是為了方便國外的親們理解 中國文化「詩樂舞合一」之美。
精選約百首中國古今民歌,並進行翻譯。
書中精選的民歌按照不同的類別分為散曲、牌曲,組曲和集曲四類,從內容上涵蓋勞動歌、愛情詩、儀式歌、時政歌等,從地域上基本覆蓋了整個中國。
所選民歌每一首基本都是該類別的代表之作。


斷竹,
續竹;
飛土,
逐肉。
Cut the Bamboo,
Cut the bamboo;
Make a bow.
Shoot the mud ball;
Drive off the beasts.
據說這是中國最早的而且是最簡單的一首民歌,兩言,分兩節,標題疑為後人所加。主題有三解:其一,表示守靈;其二,表示狩獵;其三,表示奏樂。大意是:把竹子截斷,用弦續上兩端, 製成彈弓,發射泥制的彈丸,驅趕或擊射鳥獸,這里取前兩意。

延伸閱讀:
《曹植詩歌英譯》
《英譯唐詩名作選》
11.《休閑元曲鑒賞辭典》:所選近400首作品,讀後既可窺元曲全貌,收到「一臠全鼎」之效。
元曲四大悲劇:
《竇娥冤》關漢卿
《梧桐雨》白樸
《漢宮秋》馬致遠
《趙氏孤兒》紀君祥
元曲四大愛情劇:
《拜月亭》關漢卿
《西廂記》王實甫
《牆頭馬上》白樸
《倩女離魂》鄭光祖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休閑元曲鑒賞辭典》一是將每類按作家生年先後順序排列,無名氏附後。二是著重鑒賞作品的思想內容,尤其注意發掘作品的意境及主人公的思想情緒,藉以引起今人的共鳴。三是適當地援引一些其他意境相同的詩詞與之對照。四是鑒賞文字簡明扼要,不做過多考證。
延伸閱讀:古典文學休閑鑒賞系列
《休閑唐詩鑒賞辭典》《休閑古文鑒賞辭典》《休閑宋詞鑒賞辭典》
12.《唐宋詞舉要》:「中國好書」入圍圖書,中山大學中文系指定教材。
62位詞人的219首詞,一部匯聚才、膽、識、力的唐宋詞選本。
嘗讀高步瀛氏名著《唐宋詩舉要》、《唐宋文舉要》,每嘆其取材浩博而裁斷精審,而惜其獨無詞也。此編雖非集注,然於裁斷,特加意焉。
唐五代之詞本事多湮沒無聞,余因轉考其詞心詞境;兩宋之詞則備考之資多,歧說亦最為紛紜,余之釋讀遂多商榷疑義者,此或略得高氏「舉要」之義,因顏斯編曰唐宋詞舉要。匪敢妄攀前賢,亦略表私慕之意雲爾。

Ⅱ 白先勇的《游園驚夢》賞析

分類: 文化/藝術 >> 文學 >> 小說
解析:

白先勇在小說《游園驚夢》中有意識地採用了敘事學方法及互文性思路。小說在外視角敘述中加入局部人物的內視角,並把兩種敘述視角相互結合、穿插,進而通過內視角的回顧性敘事,自然轉入意識流中的詩意表達。與此同時,中國文學的豐厚傳統給予作品互文性以極大便利,並營造了「人在戲中,戲在戲中」等多方面的藝術效果。由此,又構成了夢醒時分的寬闊的闡釋空間。

關鍵詞:《游園驚夢》;敘事視角;意識流;互文性;闡釋空間

白先勇的小說《游園驚夢》是《台北人》系列小說中的一篇,完成於1966年。1981年改編成同名舞台劇,在美國和台灣演出均獲得巨大成功。忠實於小說的意蘊,又配以演員出色的表演、優美的音樂以及服飾、舞美,共同構成了一個凄美哀婉的世界和一個人或一群人夢醒時分的痛苦。小說《游園驚夢》已經成為漢語讀者非常喜愛的文學經典,本文有意識地選用一些批評方法,對《游園驚夢》進行文本分析,探尋其藝術價值形成的機制。

一、敘述角度的自如轉換與意識流手法中的詩意表達

由於中國傳統白話小說脫胎於話本而擅長於敘述,其敘述視角基本採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自然地融合於無所不知的敘述者。這個敘事傳統滋養了古代小說家,也為現代小說家所嫻熟。白先勇既充分地繼承傳統敘述的自如便捷,又富有創造性地拓展了敘述視角,達到了傳統手法與現代手法的圓融,突出體現於三個層次敘述的遞進。

第一個層次,《游園驚夢》在第三人稱敘述視角中加入局部人物的第一人稱視角,並且兩種敘述視角互相結合、穿插。這個特點主要體現在小說開頭和前半部分。小說開篇,敘述者面對一群軍界官員和將軍夫人們,這些人大多經由南京、上海來到台灣,空間在時間的隧道中變遷,其間榮辱盛衰、人世更替、生離死別,有很多撕心裂肺的故事,只有採用俯視角的第三人稱敘述,才能統觀審視和把握。人的心理世界和感情線索對於小說太重要了,白先勇深得個中三昧。因此,他不滿足於時代風雲變幻的客觀記錄,他需要進入人物心理和感情深處,以便寄予對人生、愛情乃至人世的理解。如何解決既有俯視角的歷史敘述,又有感情和心理的深度描繪這個難題?在第三人稱俯視角敘述中穿插人物視角的局部敘述,成為作家的藝術選擇。

西方經典敘事學認為,第三人稱敘述同時可以具有「外視角」與「內視角」。作為「內視角」的人物的眼光往往較為主觀,帶有偏見和感 *** 彩,而作為「外視角」的故事外敘述者的眼光則通常較為冷靜[1](P217)。所以竇夫人桂枝香大宴賓客,邀請昔日得月台唱崑曲的各位姐妹們,這個起筆就採用了俯視角。引出了錢夫人後,敘述視角便轉為錢夫人這個內視角:「竇公館的花園十分深闊,錢夫人打量了一下,滿園子里影影綽綽,都是些樹木花草,……錢夫人一踏上露台,一陣桂花的濃香便侵襲過來了……」在竇夫人指引下,錢夫人一一見過諸位客人,這些客人也都是從錢夫人眼光看到和接觸到的。這個視角非同一般,錢夫人經歷過榮華富貴,見識過各種公館,竇公館自然地被置於比較視野中。至於這些客人,有南京時的舊相識,比如天辣椒蔣碧月,賴夫人、劉副官等,也有在台北興起來的新人,比如徐經理徐太太,程參謀等,新人與舊人同時處於一個場合,從經歷了歷史變故的錢夫人眼光看出去,引發的感慨當然具有特殊的意義。

第二個層次,錢夫人出場後,雖然沒有「我」這樣的標志性第一人稱敘述者出現,但是因為頻繁地採用錢夫人視角,實際上已經採用故事中人物的眼光來敘事了。於是,敘述視角發生了一個重要變化,即出現了敘事學所指出的第一人稱回顧性敘事。在這種回顧性敘事中」通常有兩種眼光在交替作用:一為敘述者『我』追憶往事的眼光,另一為被追憶的『我』正在經歷事件時的眼光」[1](P238)。如果我們將從錢夫人眼光看到和感覺到的認作是第一人稱回顧性敘述,就會發現,錢夫人確實在追憶,現場的人、景物和氛圍都是勾起她回憶的條件。但錢夫人如今所知肯定會比當年在南京時所知的要多,她在追憶,也在重新回到當時的體驗。比如,客人們都到齊了,竇夫人來請大家入席,人們推讓著,竇夫人讓錢夫人先坐下。這時「錢夫人趕忙含糊地推辭了兩句,坐了下去,一陣心跳,……倒不是她沒經過這種場面,好久沒有應酬,竟有點不慣了。從前錢鵬志在的時候,筵席之間,十有八九的主位,倒是她佔先的。錢鵬志的夫人當然上座,她從來也不必退讓……可憐桂枝香那時出面請客都沒份兒,連生日酒還是她替桂枝香做的呢。到了台灣,桂枝香才敢這么出頭擺場面,……」這樣的追憶連帶著也傳達出了當年的體驗,這個視角具有比較和引起傷感的功能……

第三個層次,意識流敘述線索。錢夫人的人物視角敘事,彷彿在積蓄力量,當酒力上來,錢夫人的感情也蘊積到相當程度時,意識流呼之欲出:完全中斷竇公館宴請賓客唱崑曲的現實線索,在錢夫人意識流動中回到當年在南京酒席清唱會的情境中去。《游園驚夢》的圓熟精緻的藝術風格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後半部分採用意識流手法且轉換自然。白先勇自己曾經說過:「我寫這篇小說寫了五次。前三次用比較傳統的手法寫內心的活動,我都不滿意。起初我並沒想到要用意識流手法。女主角回憶過去時的情緒非常強烈,也有音樂、戲劇的背景,為了表達得更好,嘗試用了意識流手法。」[2](P267)自然地轉換為意識流手法,這符合人物心理規律。英國心理學家瓦倫汀(Walentine)、貝爾納(Berlyne)、海爾森(Helson)等,都提出過漸進喚起理論。他們的實驗審美心理學認為,人們的審美情趣,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慢慢地調動起來的,無論是從作家創作角度講,還是從讀者接受角度講,都有一個心理喚起過程,即由簡單到復雜,由直白進入曲折,由緩慢發展到緊張的漸進過程。其實,這也是人的一般心理規律。在竇公館豪華鋪排的宴席上錢夫人多喝了幾杯花雕,又受到天辣椒的 *** ,眼前景象喚起了當年在南京清唱會的景象,天辣椒如何對待她的親姐姐桂枝香,勾起了在南京清唱聚會上發現自己親妹妹與自己情人鄭彥青鄭參謀的私情,一陣急怒,啞了嗓子。此刻,由於聽到《游園驚夢》,觸景生情,心理上又重新經歷了一次她一生中最痛苦的經驗……以往經驗和眼前情境所形成的合力喚起並且推動了錢夫人的意識流動。意識流「這是威廉&S226;詹姆斯在他的著作《心理學原理》(1890)里所使用的一個片語,特指在一個清醒的頭腦中,源源不斷地流動著的思想和意識。『意識流』現在表示現代小說的一種敘述方法……自20年代始,意識流就成了文學敘述的一種模式。作家利用它來捕捉人物的心理活動過程的范圍和軌跡。在這一過程里,人的感覺認知與意識的和半意識的思想、回憶、期望、感情和瑣碎的聯想都融合在一起」[3](P34》)。在這個文本中,錢夫人意識流獲得了豐厚的藝術效應。第一,原本是竇夫人宴請的場面與故事,現在變成了眼前的竇公館故事和當年錢夫人在南京酒筵清唱會上故事的重疊。兩個時間橫斷面上的兩個故事,在錢夫人意識流中重疊在一起。讀者閱讀過程不斷地辨析兩個故事,實質是給自己講故事。他們理解了兩個故事的關系,也就理解兩個故事重疊的深層含義。第二,藉助於意識流手法捕捉到了崑曲的旋律。文本中意識流動中彷彿起到靈魂一樣作用的是音樂,這不僅表現在不斷地出現《山坡羊》《皂羅袍》等各種曲牌名字和《牡丹亭》里的唱詞,而且表現在意識的流動完全隨著音樂旋律而前行,讀者捕捉到了音樂旋律,也就對於錢夫人意識中的豐富復雜的內容有了理解,而理解錢夫人意識中的豐富內涵,也就欣賞了崑曲藝術。第三,錢夫人的意識流將情緒引向 *** ,在文本中自然地形成了跌宕起伏的效應,一個圓熟、和諧並且具有波瀾之美的藝術品就這樣臻於完成了。

重要的不是作家採用了意識流手法,而是如何採用意識流手法。以上三個層次交錯和遞進,可以看做是作家將意識流置於其他敘述手法的和諧使用中。又因為其中的情緒和感情似乎都被中國傳統文化所浸透了,所以,在我看來,《游園驚夢》成功地採用意識流手法,得益於將意識流的內容放在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內涵的平台上,與中國傳統文學、文化互相交融,這就涉及到這個文本的」互文性」問題了。

二、中國文學的豐厚傳統造就了優秀的「互文性」小說藝術

採用「互文性」方法分析《游園驚夢》,是探尋這個文本藝術價值的另一條路徑。「朱力亞&S226;克里斯蒂娃提出的互為指涉(intertextuality)這一術語,表示任何一部文學文本『應和』(echo)其它的文本,或不可避免地與其它文本互相關聯的種種方法。這些方法可以是公開的或隱蔽的引證和引喻;較晚的文本對較早的文本特徵的同化;對文學代碼和慣例的一種共同積累的參與等」[3](P373)。克里斯蒂娃關於「互文性」的思想啟發了我們:誠然,「互文性」超越於國家和民族,各民族國家的文學互相借鑒、互相指涉的空間是無限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對於民族國家文學來說,其歷史越悠久,貯存越豐厚,文學創作中「互文性」的空間就越大,「互文性」也隨之越加突顯,讓我們帶著這個啟示分析《游園驚夢》的互文性與中國傳統文學。

小說中互文現象頻頻出現。題目是借用了《牡丹亭》五十五齣戲之一的《驚夢》及劇中游後花園的情節,其實也是直接借鑒崑曲《游園驚夢》的題名;小說描寫的酒宴、唱崑曲的情節和傳統劇目《貴妃醉酒》有情節的相似之處;錢夫人和錢將軍的婚姻,以及情節中穿插的錢夫人、程參謀、天辣椒蔣碧月等談論表現曹子建和宓妃愛情的戲曲《洛神》,與隨從參謀的戀情等情節,都與曹植《洛神賦》描述的濃郁愛情意蘊有相似之處,有弦外意味;引用的一些曲牌名,比如《夜深沉》《將軍令》《萬年歡》《點絳唇》等也都與情節、人物的感嘆有多向的微妙聯系,都可以直接或者間接形成引喻。我所描述的互文現象分別來自這個文本「已經形成的形象或者意象及其隱喻」「文學作品的客觀世界。這是存在於象徵和象徵系統中的詩的特殊『世界』」以及」『形而上性質』(崇高的、悲劇性的、可怕的、神聖的)」[4]等這些層面。我的問題是,如果說,互文現象分布在作品各個層面,彌散於文本的藝術整體中,那麼,在作品構成與藝術價值形成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

1.人物關系與「互文性」。人物觀和功能觀是傳統小說觀和結構主義小說觀的根本區別之一。比如,主張人物觀的福斯特(E.M.Forster)在《小說面面觀》中基本在故事層討論小說,他關注的主要問題是:故事、情節、人物、幻想、預言、布局和節奏等,對小說敘述規律探討很少[5]。確實,傳統文學批評在人物關系的理解上,基本落腳於情節結構方面,認為人物是中心,也是推動情節發展的動因。功能觀則強調人物在整個文本結構中可能起到的作用,這啟發了我們,能否在人物關系中發現其他藝術功能呢?比如在互文中發現其他功能?錢夫人是小說中最主要人物,她與宴會主人竇夫人以及竇夫人的親妹妹天辣椒蔣碧月,構成了一個有共同在南京得月台唱崑曲的過去,也有再聚首的今天;她們不是一般的相識,是地位此起彼伏的舊雨新知;特別是在嫁人這個重要人生轉折點,她們形成人生糾葛。她們的相互關系是在時間隧道中逐步紐結而成的。在故事的現在進行時,又頻頻以姊妹相稱,這種鼎足三立的人物關系,自然形成「三姊妹」的外觀印象。考據白先勇是否有意識地借鑒俄國作家契訶夫的多幕劇《三姊妹》的人物關系及意蘊,不是本文的任務,我關注的是互文的效果。哥倫比亞大學夏志清教授、柏克萊加州大學白之教授(CyrilBirch)看了《游園驚夢》舞台劇的錄像,都曾經拿契訶夫的《三姊妹》來比[2](P271)。《三姊妹》的戲劇情節從有意義的一天里開始:父親逝世一周年暨伊利娜命名日,在這一天,姊妹三人與父親昔日的部下圖贊巴赫中尉、維爾希寧中校相遇、相識,並且發生了感情糾葛,為她們後來的人生埋下了伏筆。劇情悲涼並且驚心動魄,劇終,奧麗迦擁抱著兩個妹妹,寬慰並且鼓舞著妹妹:「啊!我的上帝啊!時間會消逝的,我們會一去不返的,我們也會被後世遺忘的,……然而,我們現在的苦痛,一定會化為後代人們的愉快的;幸福與和平,會在大地上普遍建立起來的。後代的人們,會懷著感謝的心情來追念我們的,……多麼愉快呀!叫人覺得彷彿再稍稍等一會,我們就會懂得我們為什麼活著,我們為什麼痛苦似的……我們真恨不得能夠懂得呀!啊!我們真恨不得能夠懂得呀!」[《》(P337)在人物構成和悲涼命運等方面,契訶夫的《三姊妹》與白先勇的《游園驚夢》極為相似,「三姊妹」似乎可以成為覆蓋這類人物關系及人生意味的意象,只不過《游園驚夢》中的三姊妹故事時間與空間的變遷讓意蘊更復雜而已。《游園驚夢》對於《三姊妹》的關聯方式是極為隱蔽的,或者說是藉助於《三姊妹》已經在讀者心目中產生的意義而強化和播散《游園驚夢》自身的意義。由此,我們發現人物結構不僅推動情節發展,而且已經成為模式,並且在互文關系中產生寓意。

2.因互文所產生的「戲中戲」藝術效果,豐富和深化了作品意義。《游園驚夢》穿插的古典文學名篇大多為戲劇,並且已與文本形成和諧整體,意義互為指涉。人在戲中以及戲在戲中的互文性,引發讀者宿命般的夢幻感和悲劇再世等藝術感覺。最突出的是與湯顯祖《牡丹亭》的互文性關系。《牡丹亭》是一則愛情征服死亡、超越時空的故事,也是我國浪漫文學傳統的里程碑式作品,其中《驚夢》一折,到達了抒情詩的巔峰。小說中敘述到大家開始唱崑曲的時候,徐太太唱的是崑曲《游園驚夢》中的《游園》,唱到了「皂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此時錢夫人流動的意識中回憶起當年在清唱會上自己的復雜感情,那時也是這段唱腔,「杜麗娘唱得這段『崑腔』便算是崑曲里的警句了。連吳聲豪也說:『錢夫人,您這段《皂羅袍》便是梅蘭芳也不能過的。可是吳聲豪的笛子卻偏偏吹得那麼高』」。這段《皂羅袍》是引發錢夫人各種思緒和意識流動的關鍵內容,也是文本揮發豐富意蘊的點睛之筆。「誰家院」已經超出了《牡丹亭》本身的具體情境而具有了形而上的意味:一切繁華富貴、一切賞心樂事都是飄移不定的,不是永久地屬於哪個人哪個家庭的。多年前南京清唱會上錢夫人早已體悟了一次其中的意味,現在經歷了世事滄桑變遷之後回憶起來,這一切,連帶錢夫人本人,又一次被置於戲中,《牡丹亭》的故事意蘊重新被提示出來,又與眼下錢夫人的感慨相互契合。確實,賞心樂事,究竟屬於誰家的?還很難說呢!當年桂枝香連請生日酒都沒有資格,還是錢夫人替她擺的酒筵,可是現在桂枝香卻能如此排場地大宴賓客,今天的桂枝香也許就是明天的錢夫人。「奼紫嫣紅開遍」也好,「良辰美景」也好,「賞心樂事」也好,都不固定地屬於哪個地點,哪個時間,哪個人家,形而上意味在「戲中戲」中進一步被強化。

3.文本中互文的另一個功能,是穿插在情節中的唱詞、曲牌名、戲劇名,對人物性格刻畫起到了暗示作用,也優美含蓄地描述出一些不便直接展示的情節。比如錢夫人的意識流中,回憶起了當年與隨從參謀的那段戀情,「杜麗娘快要入夢了,柳夢梅也該上場了。可是吳聲豪卻說,《驚夢》里幽會那一段,最是露骨不過的。(吳師傅,低一點兒吧,今晚我喝多了酒。)然而他卻偏捧著酒杯過來叫道:夫人。……榮華富貴——只有那一次。榮華富貴——我只活過一次。懂嗎?……」怎樣優雅含蓄地寫出錢夫人與鄭彥青的戀情來,與錢夫人形象關系是很密切的,用現成的戲文含蓄地表達,最是詩情畫意。錢夫人的感情經歷的細膩和委婉也就表現出來了。再如「吳師傅,換支低一點兒的笛子吧,我的嗓子有點不行了。哎,這段《山坡羊》。沒亂里春情難遣/驀地里懷人幽怨/則為俺生小嬋娟/揀名門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緣把青春拋得遠/俺的睡情誰見」。這段唱詞更細膩、傳神地暗示了他們當年的戀情。

「三姊妹」之一,天辣椒蔣碧月,用她姐姐桂枝香的話說:「是親妹子才專揀自己的姊姊往腳下揣呢!」在小說情節中,她唱的是《貴妃醉酒》,不僅唱,而且「蔣碧月果然裝了醉態,東倒西歪地做出了種種身段,一個卧魚彎下身去,用嘴將那隻酒杯銜起來,然後又把杯子當啷一聲擲到地上,唱出了兩句:人生在世如春/且自開懷飲幾盅」。這個形態的描繪,借用《貴妃醉酒》的故事和唱詞,共同刻畫了天辣椒潑辣、無所顧忌、對愛情有強烈渴望的性格。

4.中國文化河床中有深遠影響的人名、物名、曲名、地名等,因為在各樣語境中被反復使用,其基本固定的意義不斷被強化,其中不少已經具有含義豐富的原型色彩。所以,在這個文本中被運用到人名、地名上,再度形成暗示和互文現象。營造了全篇總體的懷舊與悲涼的氛圍。比如在中國文化中,「月亮」是含義非常豐富的文化形象,已經進入許多文學作品中,只要一提這個字眼,就能讓使用漢語的人們聯想起很多相關的故事。《游園驚夢》依託著個文化積淀,與月亮形成了廣泛的互文指涉,桂枝香、月月紅、蔣碧月、藍田玉,這些人名中有的與「月」字有關系,有的是詞牌名,比如桂枝香。有的來自詩詞,藍田玉就來自「藍田日暖玉生煙」的典故。還有地名,當年這些唱崑曲的姑娘們唱曲的地方叫做「得月台」。錢將軍對藍田玉說:「除了月亮摘不下來,都給你了。」再如,不斷地描寫「月光下」等。我國傳統文化中「月宮」一詞,最早出自於《海內十洲記》:「(東方朔)曾隨縣主履行,比至朱陵扶桑,蜃海冥夜之丘,純陽之陵,始青之下,月宮之間。」後來,經由《漁樵閑話錄》上篇《逸史》雲:「羅公遠引明皇游月宮,擲一竹枝於空中,為大橋,色如金。行十數里,至一大城闕。羅曰:『此乃月宮也。』仙女數百,素衣飄然,舞於廣庭中。」再後來唐鄭綮《開天傳信記》:「吾(唐玄宗)昨夜夢游月宮,諸仙娛予以上清之樂,廖亮清越,殆非人間所聞也。」至此,月宮的傳說始昭於世,且為人所稱絕。以上所列月宮傳說的流傳和被反復使用情況,表明至此已經擴展為更多相關的形象,攜帶的信息也更為豐富:竹枝,金色大橋,諸多仙女,素衣飄然,舞於廣庭中,上清之樂,非人間所能聞得……這些形象和信息繼而與嫦娥奔月傳說,與寂寞難耐等信息和感情模型相互指涉……再如,中國古典詩詞中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等詩句與人的聚合離散、人世變遷的情調等……這一切作為已有文化遺產,在《游園驚夢》的語境中,與人名、地名、環境等再度互相指涉,意義和感情內涵進一步豐厚起來。

《游園驚夢》的互文性現象,從細處說,包括以上所說各種詞曲牌名,各個傳統劇目的名字,以及中國的神話傳說等,其他文本與該文本形成一個縱橫交錯的網,互相滲透,互借其義,互相指涉。從大處說,則直接繼承和延續了中國古典小說戲曲的精神脈絡。白先勇自己曾經對這個繼承做過說明,指出了以往文學的精神繼承。他說:「曹雪芹用《西廂記》來暗示寶玉與黛玉的愛情,用《牡丹亭》來影射黛玉夭折的下場。利用戲曲穿插,來推展小說故事情節,加強小說主題命意,這是《紅樓夢》重要的敘事技巧之一。」[2](P210-213)李歐梵也曾描述過這種精神脈絡:「《游園驚夢》是現代小說,再上面是《紅樓夢》,再上面是《牡丹亭》。」[2](P247)無論從細處,還是從大處,都共同概括了《游園驚夢》互文性現象。可以說,《游園驚夢》為文學理論提供了互文性的典型範本。

三、夢醒時分的闡釋空間

由於意識流手法與敘述角度的自如轉換,由於依託中國豐厚文化財富的互文性,讓《游園驚夢》夢醒時分的精神內涵異常豐富,構成了一個夢醒時分的寬闊的闡釋空間。這是優秀文學作品最突出的特徵。對於這個寬闊的闡釋空間,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描述其表徵。一是這樣的文學作品意義是多向的、甚至是歧義的,難以用簡潔概括的語言加以歸納,而且似乎永遠說不完,也說不清楚;另一個是其意義超越了具體時代和民族國家。誠然,小說語境中錢夫人和桂枝香、天辣椒等姐妹是從大陸來到台北的,有特定時代和歷史的痕跡,她們的命運與這樣的歷史變遷紐結在一起,但是,僅用歷史變故無法囊括她們的故事所具有的深意。越是傑出的文學作品,這兩個方面的特徵越明顯。這是文學的形而上學特徵。作家用自己體驗抵達了形而上,所以作家經常會用諸如「永恆的、永遠重大的普遍美的事物」(弗&S226;施萊格爾)、「一首詩是生命的真正的形象,用永恆的真理表現出來了」(雪萊)、「我總是強迫自己深入到事物的靈魂,停止在最廣泛的普遍性上」(福樓拜)這類詞句。文學中的形而上如此具有人類普遍意義,闡釋空間自然是寬闊的。

下面讓我們在《游園驚夢》的闡釋空間中游弋一下吧。錢夫人的意識流可以看成是夢醒時分的標志,夢醒後的錢夫人最突出感受是懷舊:「她總覺得台灣的衣料粗糙,光澤扎眼,尤其是絲綢,哪裡及得上大陸貨那麼細致,那麼柔熟?」「可是台灣的花雕到底不及大陸的那麼醇厚,飲下去終究有點割喉。」懷舊豈止是對於特定時空?作為女人的懷舊,只要涉及到時間,就必然與「惜春」相關。錢夫人也表現出「惜春」情緒,對於南京時光的追憶,也是對於青春的追憶。白先勇自己說:「據我自己看我的小說,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美人遲暮的故事。」[2](P225)更進一步說,由互文所營造的「戲中戲」氛圍,人在戲中,人在演戲,人生就是一場戲的涵義不斷地得到強化。此時,人與戲的關系,已經不是哪個具體的人,哪出具體的戲了,而是普遍意義的人與戲的關系。

人與戲的關系超越具體的時空,所以「驚夢」也隨之具有了普遍意義。其實,在當年南京的那次清唱會,錢夫人發現自己的情人鄭彥青和自己妹妹月月紅的私情之後,已經有了一次「驚夢」。那次「驚夢」沉澱在內心深處,成為一個創傷。在這次竇夫人酒筵和崑曲清唱會上,天辣椒和程參謀的在場這個外在因素,再次勾起了錢夫人內心原來的創傷,於是有了第二次「驚夢」。「游園」而「驚夢」,似乎成為一個模式,反復地折磨人的靈魂。

在《游園驚夢》中,我們還發現,由於人在戲中和戲在戲中,由於互文網路中所引的《牡丹亭》那段「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的意蘊在互文性中反復被強化,所以,所謂的意蘊已經不獨屬於湯顯祖筆下的《牡丹亭》,或者崑曲的《游園驚夢》,或者白先勇的小說《游園驚夢》,而具有了形而上的性質。具體地說,相當於康德哲學中的「物自體」的恆久不變獨立存在的意味,更襯托出人生變換不居的永恆悲劇命運。「物自體」也譯為「自在之物」,指離開意識而獨立存在的不可認識的本體。我在這里主要取「物」的獨立存在之意,無論人是否意識到物的存在,物總是自得地存在著,而物自存在的恆久性,襯托出人世的變遷,或榮華富貴,或凋零落魄。其實,就是在《牡丹亭》中杜麗娘在游園時已經發現,奼紫嫣紅開遍,原是應該讓人去欣賞的,可是沒有人欣賞,都白白地給與了斷井頹垣。最後一句「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似乎有具體所指的,即批判封建禮教束縛了年輕人對青春和自然的熱愛,忽視大自然的美好。後來,不斷地在其他文學文本中出現,這個意思其實是得到了強化,或者說逐步地被抽象了。而在白先勇的小說《游園驚夢》里因為「戲中戲」的營構,失落、批判等意義已經不具體有所指,抽象程度進一步提高。大自然的美好生發出獨立存在的永恆意味,與之對應,人則是短暫的。所以「奼紫嫣紅開遍」也好,「良辰美景」也好,「賞心樂事」也好,作為客觀的存在,都不固定地屬於哪個地點,哪個時間,哪個人家,是永遠的「物自體」,以此映照出人世的變遷和短暫。昨天得勢的是錢夫人,今天宴賓客擺排場的則是竇夫人,那麼明天呢?明天賞心樂事落在誰家呢?在大自然的美好,以及「賞心樂事」恆久地獨立存在的襯托下,人生的悲涼意味生發出來。確實,這段唱詞被文學創作使用次數越多,「物自體」的恆久所襯托出的人世變遷、短暫以及悲涼意味的形而上特性就越突出。白先勇是人類靈魂的探險者和人生哲學的發現者,他在形而上的探索中加進了自己的理解。

Ⅲ 古典小說中詩詞的作用

1、點明宗旨
小說中詩詞的一個非常突出的作用就在於此,由於中國的古典詩詞具有很強的概括性和藝術件,小說作者常選取一首或一組詩詞來點明小說的主旨。這樣既言簡意賅又具有文學價值,如《三國演義》篇首引用明代文人楊慎的一首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看過《三國演義》的讀者必定對這首詞十分熟悉,雖然它並非作者所作,但此詞氣勢磅礴、內蘊深遠,雖有模仿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之跡,卻又能推陳出新。《三國演義》的整理者們將它拿來總結三國這一風雲變幻、群雄並起的年代,可謂再恰當不過了。
又如《紅樓夢》中的《好了歌》,盡管有人對《好了歌》足否是《紅樓夢》的主題歌表示異議。但要是說,跛道人的《好了歌》和甄士隱的《好了歌解注》,深化了《紅樓夢》的主題思想,表達了曹雪芹的世界觀、人生觀、社會觀,竊以為並不過分。《好了歌》歌詞共四段,如下,
「世上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小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上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上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上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而解注分三個部分,中間部分與四段歌詞對應,刻畫了四種世態人情,從而暗示了《紅樓夢》主題的三個要點:一是以寧榮二府為中心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二是賈府及史王薛三家各色人物的風流雲散;三是賈寶玉和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等人的愛情婚姻悲劇。
2、暗示故事中人物命運,塑造典型形象

這一功能在《紅樓夢》中表現的最為明顯,也是《紅樓夢》詩詞中數量最多、質量最高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圖冊判詞》和《紅樓夢曲》。作者以第二人稱語氣,分別詠嘆了金陵十二釵和寶玉的命運,並對日後各人的歸宿都作了安排。如《金陵十二議正冊判詞》其八:

「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凡鳥即「鳳」,指的是王熙鳳,作者在此處既贊揚王熙鳳的聰明才智,又暗示了她心性歹每,「編從末世來,」故賈府敗落時,終一個倒霉的就是她,而她與丈夫的關系則有「從」、「令」、「休」三段經歷,短短四行詩,已經為下文王熙鳳的命運發展做好了暗示。

而塑造典型形象的詩詞也是很多的,試想,如機沒有《葬花詞》、《題帕詩》、《代別離》、《桃花行》這幾首沁人心脾的佳作,黛玉的形象和黛玉的故事情節將會受到多大的損失。

3、促進故事情節發展

這一點可以說是非常有中國特色的,國外的小說中也有靠詩來表示情感的,但卻沒有像中國古典小說那麼頻繁的出現,由於詩詞在中國文化中有特殊的地位,因此它在現實生活中的使用及其所起的作用就大大異於其他國家,而小說的創作者再加以藝術的加工和誇張,詩詞在中國古典小說中甚至變成了改變人物命運的工具。像宋江在潯陽樓上題的詩詞,雖不能說是使他上樑山的主要原因,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正是這兩首詩詞,斷了宋江最後的一絲幻想,最終把他逼上樑山。

在才子佳人小說中,對這一功能的運用有為淋漓盡致,其實這也不難理解,既然作者如此的看重詩詞,對其在小說故事情節中的應用自然要頗費一番心思。如小說《玉嬌梨》中,第一回紅玉因代父題詩引起事端,父親白太常被迫出使虜庭,紅玉也只好暫寄吳翰林家中,而第四回中蘇友白也是因壁上題詩引起吳翰林的注意和青睞,想將紅玉許配於他,從而引發了一段姻緣。整部書都是以詩發端,以詩作結,詩歌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描摹人物外貌,突出人物性格

這在古典小說詩詞中也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由於古典小說中對人物的塑造缺乏主體化,通常一出場就定了性,以後的事件只是對其性格的詮釋,因此其形象的刻畫往往是為了人物性格服務的。小說中的出場人物總的貌如其人,性格剛烈的不外乎豹頭環眼,燕頷虎須,有帝王像的則天生異像,不是手能過膝,兩耳垂肩,就是碧眼黃發,才子是風度翩翩,才高八斗,佳人是眉如春柳,眼湛秋波。這些詩詞占據了小說很大一部分的篇幅,往往給人一種臉譜化的感覺。當然也有一些小說寫得不錯的,如《紅樓夢》中的人物描摹,無論黛玉的「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還是熙鳳的「兩彎柳葉吊梢眉」,在用詞遣句上比前人要精緻、用心,對人物性格的把握也更為那刻、細膩。

古典小說的創作者們還常常通過小說人物創作的詩詞來體現人物,如黛玉創作的詩,很好的體現了她那種冰清玉潔,孤芳自賞的性格,而寶釵創作的詩,則表現了一種大家閨秀、端莊穩重的性格,可謂「詩如其人」。

除了以上四種功能外,古典小說中的詩詞還有表達作者觀點,交代歷史背景等效應。

熱點內容
我的戀愛青春物語小說完結了嗎 發布:2025-04-11 07:02:04 瀏覽:201
有一本都市小說主角有八重勁 發布:2025-04-11 06:35:31 瀏覽:751
校園意識流小說 發布:2025-04-11 06:34:09 瀏覽:266
穿越重生小說完結免費新聞 發布:2025-04-11 06:34:03 瀏覽:648
很黃很邪惡的小說名字 發布:2025-04-11 06:09:40 瀏覽:824
現代小說範文 發布:2025-04-11 06:05:23 瀏覽:216
穿越玄幻小說主角是男的 發布:2025-04-11 06:00:55 瀏覽:33
男主腹黑現代言情小說 發布:2025-04-11 06:00:21 瀏覽:383
婚外遇小說免費閱讀獨孤 發布:2025-04-11 05:45:56 瀏覽:452
凡爾納有多少部科幻小說 發布:2025-04-11 05:43:44 瀏覽: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