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與儒家文化
⑴ 金庸武俠世界中的釋道儒,在武林中到底是怎麼樣的存在
如今的網路文學很熱門,但是為什麼大家還是在懷念金庸、古龍的那一輩的小說。因為他們的小說為我們構築了一個武俠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不只有英雄與壞人,更有對中國傳統思想的思考。
所謂的中國傳統思想有很多,經過了幾千年的流傳以及合流,總的來說有三種思想流傳最廣,那就是「釋道儒」,佛家道家儒家。那麼老一輩的武俠世界裡又是怎麼樣闡述這些思想的呢?以金庸的武俠世界為例:
一、儒家多俠義之士
自古以來,儒家就有「家國天下」的說法,這一家也是最和國家大事走得最近的一個,無論是朝野都有無比倫比的影響力。在金庸小說裡面,代表這家的大俠也莫過於郭靖。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然而郭靖身處亂世,功夫很好但學問不高,內心淳樸,他心裡想的身體力行的,正符合儒家保家護國這一思想。
二、道家多浪子
道家追求避世、逍遙,因此道家在金庸武俠江湖中以浪子或者世外高人為主(這里不是講真正的道家那些人,而是有道家思維的江湖人士)。金庸武俠世界在楊過的時候就開始探索道家的思想,楊過雖然拯救襄陽,但心裡想的還是和小龍女回古墓,不管世事。這正是符合道家最高的追求。
這一點最後在令狐沖身上發揮到了頂點,《笑傲江湖》沒有朝廷,但是整個江湖都在隱含朝廷,而令狐沖對這些都沒有興趣,最想的就是有酒喝,有歌唱。這也是李連傑版令狐沖最深入人心的原因,故事一開始,講的就是要「封劍歸隱」,很有浪子天涯的感覺,這也正是原著中,令狐沖追求的。
三、釋家多犧牲
釋佛是在中國歷史上作為一個很特殊的思想存在,原因之一在於此思想最初是從海外舶來的非本土產品。所以釋佛之道在中國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這點在金庸武俠裡面也是有所體現,無論是少林寺被盜經還是被各種魔道邪道圍攻。畢竟佛家講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在刀劍無眼的江湖中是多麼的標桿立異。
不過佛家的思想令人佩服的就是,它有一股犧牲的決心。在《倚天》中,張無忌就認為對所有人都可以用佛法感化,即使成昆這樣的惡人,也不是直接殺死;到了蕭峰這里,他已經不是為家國大義而戰,而是為了全人類,為了和平!在看到雙方戰爭後,蕭峰想的不是如何戰勝敵人,而是怎樣停止戰爭。這樣的英雄註定是悲劇的,因為他此時對抗的是全人類。這問題直到現在,都無法解決。而蕭峰也成為了金庸武俠中,唯一死去的男主角。捨身飼法。但這樣的做法無疑是符合了所有的「俠義」的定義,所以無論是蕭峰還是張無忌都可以稱為俠。
一本書,能夠讓人久久留念,那是因為它有太多讓人放不下的東西,而金庸武俠世界中的俠義更是能在事隔多年還能讓人回頭一看有更能多的感悟,所以金庸的武俠才這么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