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形容關系密切
① 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有什麼關聯
《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是金庸先生創作的兩部武俠小說,它們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主要體現在人物關系、故事情節以及主題思想的延續與發展上。
首先,從人物關系來看,《神鵰俠侶》中的主人公楊過是《射鵰英雄傳》中楊康與穆念慈之子。這一設定使得兩部作品在人物層面上建立了直接的聯系。楊過在《神鵰俠侶》中的成長經歷、性格塑造以及與其他人物的關系,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其父楊康在《射鵰英雄傳》中的故事背景和影響。例如,楊過在尋找自我身份的過程中,不斷接觸到與其父有關的過去,這些過去的事件和人物關系對他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其次,在故事情節上,《神鵰俠侶》延續了《射鵰英雄傳》中的部分情節線索,並進行了進一步的拓展和發展。例如,《射鵰英雄傳》中郭靖與黃蓉的愛情故事、郭靖的忠君愛國精神以及楊康的背叛與死亡等情節,都在《神鵰俠侶》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呼應和延伸。特別是郭靖在《神鵰俠侶》中繼續以俠之大者的形象出現,其精神品質和行為舉止對楊過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推動了楊過從叛逆少年到神鵰大俠的轉變。
最後,從主題思想來看,《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都體現了金庸先生對於武俠精神、道義擔當以及家國情懷的深刻思考。兩部作品都強調了俠者應該具備的品質和行為准則,如忠誠、勇敢、正義等。同時,它們也通過不同人物的故事和命運,探討了人性中的善惡沖突、情感糾葛以及個人與社會、國家之間的復雜關系。
綜上所述,《射鵰英雄傳》與《神鵰俠侶》在人物關系、故事情節以及主題思想等方面存在緊密的關聯。這些關聯使得兩部作品在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並共同構成了一個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武俠宇宙。
② 關於小說有哪些常識
小說的定義
小說是作者對社會生活進行藝術概括,通過敘述人的語言來描繪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開作品主題、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從而藝術地反映和表現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的三要素
小說三要素指的是: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是「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紹,可以是具體的描寫,可以寫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既可以寫人物的行動對話,也可以適當插入作者的議論;既可以正面起筆,也可以側面烘托。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思想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所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小的作用。簡單地說,小說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
小說的特點
「虛構性」是小說的本質。「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小說竭力要挖掘的藝術內容,其感覺經驗愈是新鮮、細微、獨特、准確、深刻,就愈是小說化的。「虛構性」與「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最能體現小說特點的東西。
小說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抒情詩、抒情散文無需人物、情節和環境;敘事詩、敘事散文和戲劇文學盡管具備這三要素,但不易構成完整的「世界」,也許小說才稱得上一個「世界」,因為它容量大,能夠比上述文學樣式更多方面,更為細致地刻畫人物思想性格,展現人物關系和命運變化,能夠更為完整地表現錯綜復雜的生活事件和矛盾沖突,能夠更加廣闊地反映社會生活。正如黑格爾所說:小說能夠「充分表現出豐富多彩的旨趣、情況、人物性格、生活狀況乃至整個世界的廣大背景」。
(1)強調表達的手法。小說經常運用排比、擬人等寫作手法,亦會細致地描寫人物及景色,為了加強故事性,刺激讀者的想像力,也會使用推理偵探和科幻小說的懸疑性。
(2)內容比較接近現實。題材內容環繞成長的坎坷、見聞、喜悅、苦惱、困惑和得失等,作者以不同的悲喜表現手法,把一個人物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
(3)展示人性光明和陰暗面。作者不但呈現人性的矛盾、問題等陰暗面,又會展現人性的積極、美好的光明面,使讀者感到十分親切,自然領悟個中道理。
小說的分類
小說分類問題是文學研究中的一個難題,俄羅斯文藝學家弗·雅·普洛普認為:「事實上不存在精確的類型劃分,它常常只是一個虛構的東西。」有人說社會生活有多豐富,小說的分類就有多豐富。從古至今,人們只是按照表現社會生活的向度,給小說做了一個抽象的劃分。比如,我們把轉述歷史記憶實有故事的特定小說稱為「歷史小說」,而那些表現歷史世界可能有但不見記載、或根本不存在的故事的小說則稱為「時代小說」或其他。同樣,那些具體表現生活各個方面、各個題材的小說,也不必然地就是小說類型。在理論演繹上,小說類型的確無窮無盡。
小說的分類也在不停地變化,隨著社會生活內容的豐富和時代精神的轉換,新的小說類型總是在不斷涌現。過去不存在的小說類型,現在有可能稱為主流。如,表現幻想生活的小說,我們過去只有「神魔小說」,現在則有了「科幻小說」。隨著網路的普及,「網游小說」又稱為表現幻想小說的生力軍。同樣,現在不存在的小說類型,將來未必不存在。因此,我們對小說類型的邏輯分類,就是為了更好地說明和鑒別一些小說的大概類型。由於現有的小說研究在理論演繹上的滯後,導致我們對一些新小說類型的出現缺乏心理准備和理論准備,頻頻出現失語或者認識混亂的現象。
小說分類的確是困難的,比方說,一部小說可以按不同的標准劃進不同的類型,或者一部分小說本身就是混類、跨類現象,但是,無論分類對象多麼復雜,只要堅持科學的分類標准和切實可行的分類方法,都是可以被解釋和說明的。我們習慣上按篇幅的長短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微型小說;按語言類型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按寫作形式分為章回小說、筆記小說等,筆記小說又可分為志人小說和志怪小說;按題材內容可分為言情小說、武俠小說、偵探小說、科幻小說、玄幻小說及歷史小說等等。下面我們主要介紹一些為大家所熟知的幾種小說類型。
長篇小說
長篇小說是一種篇幅長、容量大的小說體裁,字數一般在幾十萬到上百萬之間,通常取材於豐富的生活經歷和較長的歷史過程。優秀的長篇小說,常常被譽為「時代的網路全書」。
相對於中、短篇小說而言,長篇小說的特點在於:①能夠廣泛地反映社會生活,敘述復雜的事件,描繪眾多的人物及其性格;②能夠多方面地揭示人物性格,在交錯的情節線索中表現其變化和成長;③能夠通過微觀的刻畫和宏觀的展示,描寫與眾多的人物和交錯的情節相適應的社會環境以及自然環境。由於思想內容豐富,結構層次復雜,長篇小說常常分為許多章節,或若幹部、卷、集等。它易於揭示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發展變化的面貌,反映顯著的時代本質特徵,因而具有較大的社會意義和審美價值。
中篇小說
中篇小說的篇幅和容量介於長篇小說與短篇小說之間,字數一般在三四萬到十幾萬之間,通常描寫若幹人物和不太復雜的生活過程。中篇小說的容量雖不及長篇小說,但同短篇小說相比,仍有較豐富的情節、較復雜的事件和較多的人物,能夠較為全面地反映一定時間范圍內的社會生活內容。由於它比長篇小說內容集中,比短篇小說情節豐富,並且又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因而深受現代讀者的歡迎。
短篇小說
短篇小說是一種篇幅短小、內容集中的小說體裁,字數一般在幾千字到三四萬字之間,通常取材於富有典型意義的某一事件和生活片斷。作品中的人物較少,關系也較簡單,一般不作多側面描寫,只表現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徵;事件集中,情節比較簡單,常常是圍繞一個中心事件迅速發展和解決;環境描寫猶如速寫。短篇小說能夠比較及時地反映社會現實的某個側面,比較集中地揭示社會生活的意義,使讀者以小見大,回味無窮。
微型小說
微型小說是一種篇幅很小、情節簡單、對人物和事件都不作完整描寫和敘述的新興小說體裁。微型小說又稱「小小說」、「袖珍小說」、「一分鍾小說」等,字數一般在千字以內。這類作品或抓取社會生活中的一鱗半爪,或捕捉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加以點化、生發,巧妙構思,表現出特定的思想情緒。微型小說不追求完整的人物和復雜的情節,而以新穎的構思和獨特的結構畫龍點睛般地烘托形象,使人們在簡短的欣賞之中受到某種啟迪。它的表現手法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或勾勒人物,或簡述事件,或抒寫情感,或托物言志,在精巧的行文中給人以藝術回味。
章回小說
章回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的主要形式,它是在宋元長篇話本、講史話本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講史」主要是講述歷史上的戰爭故事,由於這類內容篇幅很長,說話人不可能把每段歷史故事從頭到尾地在一兩次內講完,就必須分若干次講解,每講一次,就叫做「一回」,這就是章回小說「回」的本意。它的「回目」起源是,說話人在每次說講以前,要用題目向聽眾揭示主要內容,以此將兩個章節的內容聯系在一起,上下銜接。經過元末明初的發展,到了明代中葉,章回小說更趨成熟,出現了一批優秀作品,如《西遊記》、《三國演義》等。
章回小說除具有一般長篇小說的特點之外,它本身的特點是:每章都有回目,每個回目由上下兩聯組成,互相對偶,字數相同,回目具有提示作用;每回的開頭常有詩詞,前面一段內容常和上一回相連,結尾常在故事最吸引人、情節正處在高潮階段時,用「且聽下回分解」結束;在敘述故事時有一些程式化的語言,如「話說」、「卻說」、「且說」等。
筆記小說
筆記小說是一種帶有散文化傾向的小說創作形式,它的特點就是兼有「筆記」和「小說」的特徵。「筆記」使其在記敘上獲得了一種散文化的記敘空間,在這一空間里,作者可以敘述,也可以表達別人及自己的思考以及觀點;而「小說」則是一種帶有故事性的敘述和創作形式。由於「筆記」本身獲得的自由空間,又可以使「小說」創作與散文化的「筆記」敘述相互交叉,因此筆記小說的優勢十分明顯。而筆記小說中的民間文學因素也是十分濃郁的。在筆記小說相對較為成熟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搜神記》、《世說新語》等,是優秀筆記小說的代表作。到了後來,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和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又將筆記小說推向了相當的高度。它的故事以及生活視角與視點,均具平民化的色彩,帶有十分明顯的民間文學的特色,其中包含了許多傳說、寓言、掌故、逸事。
筆記小說可分為志人小說和志怪小說。東晉干寶的《搜神記》是志怪小說的代表作,南朝宋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是志人小說的代表作。
志怪小說
人們把那種記述神靈鬼怪或寫神、鬼、人混雜等奇異故事的小說通稱為志怪小說。志怪小說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講到,志怪小說的形成與宗教迷信有關。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不安,戰亂頻繁,社會上形成侈談鬼神的風氣,人們常把自己的反抗心理和對美好理想的追求,通過奇異的幻想,藉助神仙、鬼怪表現出來,於是就出現了大量的形形色色的志怪小說。這些作品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①是以控訴和揭露統治者罪行為主的作品,如《冤魂志》中的《弘氏》,《搜神記》中的《干將莫邪》等;②是以反映勞動人民忠貞愛情為主的作品,如《搜神記》中的《父喻》、《搜神後記》中的《白水素女》等;③是寫一些怕鬼和不怕鬼的故事,如《搜神記》的《宋定伯捉鬼》、《太平廣記》中的《趙泰》等。
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小說數量很多,但現存很少,僅有30餘種,其中以干寶的《搜神記》為代表,還有托為東方朔所作的《神異經》、《十洲記》,郭憲的《洞冥記》等。志怪小說對後世文學的發展影響很大。
話本小說
話本小說是宋、元民間文學的代表。話本,就是說話人說話的底本,主要包括講史和小說兩大類。前者是用淺近的文言形式講述歷史上的帝王將相興廢爭戰的故事;後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話來講述豪傑或靈怪、風流之事。現存的宋元的講史話本有《新編五代史平話》、《大宋宣和遺事》、《全相平話五種》等。這些話本以正史為主要依據,但也采入一些傳說、逸聞等,同時也不免虛構,以增強吸引力。它們的情節往往較曲折,篇幅較長。元明清的歷史小說正是由此演變而成的。
宋元話本小說與長期以文言文為語言的中國古代文學傳統完全不同,它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次將白話作為小說的語言進行創作的,這是一個突出的進步。
在人物塑造上,宋元話本小說以平凡人物為主,不再將非凡人物作為主要的塑造對象,這是中國小說進一步平民化的標志。另外,宋元話本小說採取的是在「說話」這樣的場景里展開故事的敘述方式,這樣的敘述模式後來成了白話小說的經典敘述方式。以上幾個方面對於明清小說、白話小說的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
歷史小說
歷史小說是以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為題材的小說。它往往以忠實於歷史事實和逼真的細節等手段,藝術地再現歷史風俗和社會概況。它不同於歷史著作,可以有細節上的想像和虛構,允許適當地進行藝術誇張和必要的集中,但在重要的史實方面不能杜撰、篡改和違背;可以涉及真實的歷史人物,也能用虛構的人物同歷史人物相混合,還可以集中描繪一個歷史事件。它要求作者立足於現實去回顧歷史,但必須按照歷史的本來面貌去描寫,藝術地再現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面貌,揭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使讀者從中了解歷史並受到啟示。
如:我國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姚雪垠的《李自成》等。
武俠小說
一般認為,武俠小說是我國傳說小說的一種,也叫做俠義公案小說,在我國唐代的傳奇作品中已具雛形,到清代已逐漸成為章回體長篇小說,並趨向定型,清代後期較為盛行。這類作品帶有破案情節,以寫俠客、義士協助清官除暴為主要內容,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現實及其人情世態,把人民群眾反抗統治者壓迫的希望寄託在「清官」、「俠客」、「義士」身上。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香港地區出現不少新武俠小說,香港作家金庸寫的《鹿鼎記》、《笑傲江湖》,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等為其代表。
偵探小說
這是一種主要以描寫刑事案件的發生和偵破過程為主的小說。它的特點是,大多以司法機關(或協助司法機關)對案件進行偵察活動為中心,表現主人公機智、多謀、勇敢和富有冒險的無畏精神;故事情節曲折離奇、驚險,富有一定的傳奇色彩;所選素材多以兇殺、偷盜、搶劫、姦淫為內容。偵探小說最初產生於19世紀末的歐美國家,後發展為一種流傳很廣的通俗性小說。最著名的偵探小說可能要算英國作家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集》,中國20世紀初也出現了一些模仿之作,如程小青的《霍桑探案》等。近年來我國也出現了不少類似的作品,有人也稱其為「法制文學」。
言情小說
言情小說指的是以講述男女相愛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戀愛的心理、狀態等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言情小說是一種最接近生活的文學體裁,它具有通俗性,小說的語言風格更趨生活化、大眾化,並無太多華麗辭藻的修飾。
優秀的言情小說如:瓊瑤的《梅花三弄》、《一簾幽夢》;亦舒的《阿修羅》、《天若有情》;席娟的《珠玉在側》、《搶來的新娘》等等。
科幻小說
一般將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類利用科學上的新發現、新成就以及某些科學預見所創造的某種奇跡的小說稱為科幻小說。科幻小說要求把科學和文藝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寓科學知識於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中,從而起到展望科學的美好前景、啟迪人們探索求知的作用。科幻小說的特點是:首先要具有科學性,作品中編織的故事要有一定的科學理論依據;其次要有一定的預見性,也就是說,應該是人類科學實踐目前還未達到的領域;最後是要有文藝性,既要具有小說作品的一般特徵,也要具有小說的「三要素」。英國的《隱身人》、蘇聯的《陶威爾教授的頭顱》、《水陸兩棲人》,以及中國童恩正的《古峽迷霧》等都是優秀的科幻小說。
玄幻小說
玄幻小說是一種類型小說,通常以冒險、戰爭為主題,時代背景、世界觀等皆無拘束,可任憑作者的想像力進行自由發揮。玄幻小說與科幻、奇幻、武俠等幻想性質濃厚的類型小說關系密切。
一般認為,玄幻小說一詞為香港作家黃易所提出,原意指「建立在玄想基礎上的幻想小說」。
玄幻小說的定義,至今仍有不少爭議。科幻小說家葉永烈說過,科幻小說、魔幻小說、玄幻小說是幻想小說的三大種類。這種分類方法目前得到較多的承認,所謂幻想小說是一種建立在假想情況下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三者的區別在於:科幻小說注重建立在科學基礎上,以英國作家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為第一部代表作;魔幻小說是建立在神話基礎上的,以西方的《魔戒》、《龍槍》等為代表;玄幻小說最近才在中國內地興起熱潮,它建立在玄想之上,比魔幻小說更自由,不受科學依據的束縛,有更多空間可以發揮。
如玄幻小說作家龍人的代表作《亂世獵人》、《封神天子》、《滅秦記》、《洪荒天子》等。
③ 俠友是什麼意思
俠友,是指江湖中出類拔萃的人物彼此之間建立起的密切關系,通常以義氣和忠誠為基礎,互相扶持、守護。俠義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獨特的精神風貌,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和生命力。俠友不僅在武俠小說、電影中常出現,也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成為了一種珍貴的精神財富。
俠友關系的形成,要經歷一系列的考驗和磨練。俠之大者義,義之大者仁。俠士之間必須要有共同的價值觀和信仰,自然而然地就會互相認可,結成俠友關系。同時,俠友之間互相扶持,互相支持,在共同的奮斗道路上攜手前行。
俠友關系至今仍是一種珍貴而又令人感動的傳統文化。它弘揚了正義精神、互相幫助的文化傳統,表現了一種理念與精神的高度。它還強調了人性中積極向上的一面,正是這種集體主義和互助精神,把我們從繁忙的生活中解救出來,讓我們從精神上獲得了一份無比珍貴的財富。
④ 求書【網路小說】
.....你口味真重,類似的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石章魚出品.
沒看過<回到明朝當王爺>的話去看看,看過就當我沒說.
最近架空歷史類的書要麼比較嚴謹,要麼很爛,只有老書了.
順便BS一下前幾位,樓主要找的明顯是歷史類的後宮向的書,竟然推薦的不是仙俠就是女主文.
⑤ 什麼是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 從何而來?
火葯沒有發明之前,刀槍劍戟都被稱為冷兵器,在冷兵器時代,個人的武術技巧就顯得十分重要,它既可保家衛國,又可以用它求取功名富貴,尤其是統治者,更是十分看重,在中國古代教學,是文武並重的,《周禮》中記: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六藝中的射與御,就是射箭、駕戰車揮刀槍作戰的。《漢書.藝文志》亦載「劍道三十八篇」「和手搏六篇」,被稱為「兵技巧」,它以手足、器械的使用為基本技能,據今已有二千多年,至南朝劉宋時,已有武術之稱。會武術的人,一方面進入朝廷的軍隊,成為職業軍人,這類人為朝廷所用,自然也就會在浴血沙場的同時,求得功名富貴。
但總有一類人,就象現在的執政黨與在野黨一樣,對朝廷政治以及當權者有不同看法,在武術上的在野黨就是那些號稱俠客的人。他們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流落民間,又自恃一身好功夫,挑戰權貴、邪惡,扶危濟困,這也原本沒有錯,但也有因所謂重感情、講義氣而犯糊塗的時候,只為報恩或復仇,可以置國家法律與他人利益於不顧,這就是韓非子說的:「俠以武犯禁」。但如果在一個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朝代,當俠客們嘯聚山林,當起「綠林好漢」來「替天行道」,公然與當權者叫扳時。這種行為,卻得到老百姓的擁載,這同時也是俠植根人們心中,得到人們喜愛的重要原因,如瓦崗寨的程咬金、秦叔寶等與水滸傳中的魯智深、武松等。
一部《水滸》,能流傳千古,恐怕還與它宣揚的俠義精神密切相關。而這種大規模的俠士聚集於綠林,並自稱綠林好漢,這也大概是後來武林的出處,不僅取其山野之間自由自在,大概也有「在野」的意思,而且似乎「民主」程度也很高,他們以「會盟」的形式推選盟主,而推選的標准則只有兩個,那就是武功和武德,否則,一律免談。它們既顯示出一種民間社團的性質,又是一種鬆散的聯合。只有到了諸如水滸的規模,才顯示出其政治和軍事組織的特性來,但有一點仍是肯定的,那就是無論是晁蓋還是宋江,都是俠士們自己推舉出來的。
但最初的俠客多是獨立的,個人的行為,如《史記》中記載聶政以及著名的荊柯剌秦王的故事。這樣的人和事,在春秋戰國時期還不少,當時由於七國之間爭霸稱雄,恩恩怨怨很多,各國權貴們都爭相征賢納士,這里的士,就是指武士,如當時的信陵君、平原君都養了好幾百甚至上千的這類「食客」,這也就給這類武士俠客們創造了生存條件,他們大多以俠義著稱,或為國,或為報主人之恩,充當刺客,甚至不惜捨生取義。這是封建時期的一大社會特點,歐洲中世紀時期的騎士,以及日本的武士,都與其類似。
這些俠義武士,歷朝歷代都有,他們那種大義凜然,扶危濟困,路見不平杖刀相助,不畏強權,不畏殘暴的武俠精神,十分為人們所敬仰。這些武術人士大多是真人真事,瓦崗寨、水滸中的俠客們不提了,如少林武功,武當派武功都是實實在在的武術流派,也有不少名家出自這些派別,宏揚了武術精神,就是近代,如清光緒年間的大刀王五,以保鏢為業,被人稱為大俠,他與譚嗣同交厚,戊戌變法時,還主動要求保護他出走。再有就是霍元甲,就曾擊敗不可一世的洋武師,大長了國術威風。而這些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武俠與武俠故事,則為武俠小說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源泉與土壤。
不過,另一類俠客就與我們現在的許多武俠小說有些類似了,他們似乎總存在於事實與虛構之間,這也似乎很深地影響了後世武俠小說的產生與發展,他們總是帶有神奇性和神秘性,有的甚至過分誇大了武術本身的功能及作用,但這種以超人形象出現,除暴安良的武俠,又恰好反映了人們的希冀和願望,這當中對後世武俠小說影響最深的有三個人物形象,那就是越處女、紅線和昆侖奴。越處女源自《吳越春秋》,紅線出自唐.袁郊撰《甘澤謠》,昆侖奴則出自唐《傳奇》,歷史上,許多身懷絕技的武俠們常常願意退隱江湖,這是因為人心難測,即便是恩重如山的主人們也是如此,這種思想也影響了後世許多武俠的為人和武俠小說的創作。而從另一個角度講,官場的腐敗與黑暗,也使他們更願意潔身自好,不願意同流合污,這也是武俠們得到人們尊敬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文人們一種理想的人文精神,所以歷朝歷代有那麼多的文人願意記錄書寫創作這些武俠故事,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然而武俠小說到明清時,則多是以話本形式出現的,如清時在《包公案》基礎上演譯成的《七俠五義》《小五義》以及《兒女英雄傳評活》等,它們奠定了武俠小說的基本形式和模式,但得到真正發展並呈現出一種繁榮現象,卻是民國期間的事。
辛亥革命後,人們從封建桎梏下解放出來,各種思想流派湧入中國,報業、出版業得到空前繁榮,文學藝術得到大力發展,各種風格流派的文藝作品異彩紛呈,武俠小說也異軍突起,它以獨特的武俠們的俠義精神傳統深得人們喜愛。
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首先有被稱為「南向北趙」的等一批開風氣的武俠小說作家,平江不肖生更是被譽為「民國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其代表作有《江湖奇俠傳》、《俠義英雄傳》等;趙煥亭則有《奇俠精忠傳》留世
在三十年代後,最有名的武俠小說家便有北派四大家還珠樓主、白羽、鄭證因和王度廬。這主要分為還珠樓主的神怪武俠小說,白羽的社會武俠小說,鄭證因的技擊武俠小說和王度廬的言情武俠小說等四大派武俠小說。
在民國武俠小說作家中,還珠樓主也許是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半文半白的語言,儒、佛、道的精神哲理,都溶匯貫通於小說之中。其著名小說有《蜀山劍俠傳》、《青城十九俠》和《雲海爭奇記》等40部。白羽的社會武俠小說在武俠與社會生活方面結合得是十分緊密的,他受魯迅、周作人兄弟和新文化運動影響很深,本身又是記者出身,他常常是通過武俠思想與社會現實的脫節來批判社會的黑暗,在寫武俠們的可敬可愛的同時,也寫出了他們在現實社會中的悲壯、感概與無奈。他的代表作是《十二金錢鏢》、和描寫白蓮教起義的《黃花劫》等。鄭證因當年的《鷹爪王》八部曲出手就不凡,他將武俠的豪氣與精妙的武術與驚險的情節融為一體,並特別注重武術技巧的描寫。其一生一共創作了一百〇二部作品,為當時作家之最。被人稱為技擊武俠小說一點也不為過。
而王度廬的武俠小說則重言情,寫到生死纏綿處,常惑人至深。後起的港、台武俠小說,也大多走的他開拓的這條「悲劇俠情」的路子。他的主要代表作就是《卧虎藏龍》等「鶴鐵五部作」。而他們中最具傳奇色彩的則是還珠樓主李壽民,他七歲便登峨眉、青城學氣功,十六歲與才女文珠相戀,因家變而失戀,寫《蜀山劍俠傳》時,筆名還珠樓主,就是用於紀念文珠的。後與大富豪之女孫經洵的婚姻更是轟動一時,孫父曾反對這樁婚姻以「拐帶良家婦女」的罪名將其告上法庭,而孫經洵則在庭審時勇敢站出來捍衛自己的婚姻自由,使其無罪開釋,一時傳為美談,而更值得一提的是,還珠樓主李壽民本人,在「七七」事變後,因拒絕出任日寇偽職,被抓到日本憲兵隊受盡嚴刑拷打達七十天,仍威武不屈,令人敬嘆!他的作為本身,也充滿著一種俠義精神。一九五八年,一篇「不許還珠樓主繼續放毒」的文章,卻使他讀後因悲憤而腦溢血,此後病榻兩年有餘,口授完長篇小說《杜甫》後,對夫人孫經洵說你要多保重後,溘然長逝,令人惑嘆!
後來以金庸、梁羽生為代表的新武俠小說的崛起,則是近幾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為一代武俠小說大師,他豐富的歷史知識,深厚的閱歷,對武俠精神的理解,對武術知識的掌握,精彩的敘事與描寫,對人物性格的把握,確有許多過人之處。《射鵰》中的許多歷史、人物,如南宋時宋與金、元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均有歷史史實依據,而邱處機等歷史人物也確有其人,將真實與虛構有機結合,同時又兼有北派武俠小說社會、言情、技擊、神怪四大派之長,同時又完全不同於這四大派,有了新的創新和發展。
武俠小說代表作:
《江湖奇俠傳》
《蜀山劍俠傳》還珠樓主著
《鷹爪王》
《十二金錢鏢》
《卧虎藏龍》
《七殺碑》
<射鵰英雄傳> 金庸著
<陸小鳳>系列 古龍著
<七劍下天山> 梁雨生著
<四大名捕>系列 溫瑞安著
<大唐雙龍傳> 黃易著
<天龍八部> 金庸著
<鹿鼎記> 金庸著
言情小說
所謂「言情」,就是「說愛情」,或者叫「講述愛情」,而言情小說,自然就是講述愛情的故事。
但言情小說同愛情小說來比較還有一些區別,因為,所謂「言」,就多少帶有一些不真實的調侃的意味,所以說,言情通俗說是一種快餐文學,是那種比較夢幻、脫離現實的,是女孩子的成人童話。
當然,還有一種比較有意思的理解,那就是:
「言情小說對於未戀愛的人來說是嚮往
對於戀愛中的人來說是經書
對於失戀的人來說是痛苦的回憶
對於幸福的人來說是消遣
對於作者來說它只是為了賺人眼淚」
玄幻小說是一種類型小說,通常以冒險、戰爭為主題,時代背景、世界觀等皆無拘束,可任憑作者想像力自由發揮。與科幻、奇幻、武俠等幻想性質濃厚的類型小說關系密切。
一般認為玄幻小說一詞為香港作家黃易所提出,原意指「建立在玄想基礎上的幻想小說」。
1990年代後半網路文學興起,在網路上發表的小說作品與日俱增,其中許多作品是以日本角色扮演游戲為基礎所衍生出來,帶有劍與魔法風格的冒險故事,曾一時被歸類為RPG小說。但隨著故事題材的拓展與多元化,開始有人引用玄幻小說一詞來為這些小說分類,並且迅速普及於網路社群之間。
到了2000年代前半,由於文類定義的鬆散模糊,原則上凡是不能明確歸類於科幻、武俠、恐怖等傳統范疇的幻想小說,都可以被歸於玄幻小說之類,因此其定義也明顯超出了黃易初時對此用詞的設想。
玄幻小說所涵蓋的類型大致上和英語中的"fantasy"較為接近。約莫在玄幻一詞開始普及的同時期,奇幻一詞亦被引入中文用於對譯fantasy,但由於兩者的使用社群重疊不大,因而各自發展出不同的意涵。
對於慣於以奇幻對譯fantasy的社群而言,玄幻意指「混和奇幻、科幻、武俠等多重要素的中文幻想小說」。
對於慣於以玄幻來統稱幻想小說的社群而言,他們有時會以玄幻來統括fantasy的范疇,有時會以魔幻一詞來指稱歐美的fantasy小說,尤其是強調其偏重於超自然與魔法的特色。
玄幻小說的定義,至今仍有不少爭議。科幻小說家葉永烈說過,科幻小說、魔幻小說、玄幻小說是幻想小說的三大種類。這種分類方法目前得到較多的承認,所謂幻想小是一種建立在假想情況下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區別在於∶科幻小說注重建立在科學基礎上,以英國作家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為第一部代表作;魔幻小說是建立在神話基礎上的,以西方的《魔戒》、《龍槍》等為代表;玄幻小說最近才在中國大陸興起熱潮,它建立在玄想之上,內走得比魔幻小說更遠,更自由,不受科學依據的束縛,有更多空間可以發揮幻想,黃易可視為中國現代玄幻小說的一個代表。天,中國的玄幻小說數量之多,種類之繁雜,早已把這各種元素都收攏其中了。網路上最火紅的玄幻小說之一《飄邈之旅》開宗明義就說∶「也許會看到古代中華的延續/也許會看到先進的文明/也許會看到誘人的法寶/也許會看到仙人的遺跡/也許會看到西方中世紀的古堡/也許會看到各種稀奇古怪野獸/這就是飄邈之旅。」僅僅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玄幻的玄,和玄學沒有瓜葛,而僅僅是一種海闊天空恣意縱橫的玄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