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中練武描寫
1. 金庸的武俠世界中誰是輕功第一高手有什麼依據
金庸武俠世界中,王重陽是真正的輕功第一高手。
游戲中王重陽形象
輕功絕技
「金雁功」:全真派輕功,金雁功雖是基本輕功,但若練得極高境界,同樣功力無窮。同時在內功修行上有極大幫助。可空中凌空行走三十七步。凌空直上三尺,可謂驚世駭俗、無與倫比。
2. 誰能幫忙總結一下古龍小說里的武功招數 還有門派
江湖上一個勢力遠及塞外的門派。它們共有十二寨,從外表看來和普通山莊村落並沒有什麼區別,其實他們的防衛極其森嚴,組織也極嚴密,沒有寨中的腰牌和號令,無論是誰都很難進入。
十二連環塢的總瓢把子叫鷹眼老七,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駐轄地就叫鷹眼。十二連環塢屬下的所有行動命令都由鷹眼中直接發出。武林中黑白兩道的不少成名人物都是鷹眼老七的門人弟子。 鷹眼老七晚年不知潔身自好,反而為了追求榮華富貴甘心作太平王世子的奴才,幫助其進行一樁震動天下的陰謀。陸小鳳追查日緊,鷹眼老七竟被太平王世子滅口。(見古龍《陸小鳳》)
七色地獄
江湖上一個神秘可怕的組織,僅在二年內就並吞了山東、山西、河南、河北一共七個勢力龐大的幫會。該組織下設七堂,分別為紫蟒堂、藍鳥堂、青蛇堂。他們盤踞在魔湖絕峰,為非作歹,後被麥若谷、龍城璧、司馬血等剿滅。(見古龍《快刀浪子》)
七煞教
江湖邪惡門派。曾經威震武林,聲勢浩大,實力雄厚,橫行江湖,無惡不作,正邪兩道皆為之側目,無人敢惹。後來,終於激怒了一批正道俠士,聯合武林六大門派的老輩人物共同圍剿,七煞教始告瓦解。二十多年中江湖未聞七煞教之名。嗣後,七煞教重現江湖,妄圖稱霸武林,又掀起軒然大波。(見曹若冰《金劍寒梅》)
八卦門
武林中曾鼎盛一時的門派。以鐵八卦為該門標志。八卦門所至之處,其它門派均讓三分。此派中人才濟濟,惹上此派猶如中魔,下場凄慘。鐵八卦所至有如魔令,當年少林俗家弟子殷天和為了管閑事惹上八卦門,結果,八卦門終以各種手段使他全家死在鐵八卦下。八卦門不擇手段,武林望之卻步。(見蕭逸《金弓女傑》)
九華派
源出西蜀青城山,據說本為張三峰天師所創。後傳至九華老人。九華老人經過十年苦修,將張三峰所創的拳劍秘法融通悟透,後遍游蜀中名山大川,深感劍閣之雄、巫山之險、青城之幽、峨嵋之奇,遂將雄、險、幽、奇融入張天師所傳之武功,創出自成一體的九華派武功。九華派武功以雄為氣,以險為意,以幽為技,以奇為制。後九華老人離蜀而結廬於九華山,平生收了三個弟子:江南鶴,紀廣傑、啞俠。其中啞俠身攜記載九華武功的《秘傳拳劍全書》。後啞俠被陝西大盜碧眼狐所害,武籍被高先生帶走,玉嬌龍從高先生處得到《全書》,苦心研練,成為一代高手。直至她見到李慕白後,才知道自己所練的原來是九華派武功。(見聶雲嵐《玉嬌龍》)
大藤族
據說是苗疆土著中的一支,人數不多,慣愛居住在隱蔽污穢的山洞。其祖先本是蟒種,天性兇狠,身長逆鱗,手能斷蛇切木,縱跳如飛,力大無窮。蜀漢以前全族居住在汾水西南中,後來被諸葛亮一把火燒死很多人,只逃出一些婦孺,遷居苗疆荒山野嶺。平日以藤為衣,以蛇獸為食,輕易不出山,極少為外人知道。此系小說家杜撰。(見鬼穀子《江湖風雲錄》)
萬邪教
震蘭香為報殺父之仇,用計重創武林怪傑文儒冠士熊曲星後,與師兄鐵木神劍朱魄和殘魂金掌杜魄青組織的邪派組織。教主是震蘭香,教主之下設四大護法,護法之下是副教主銀蛇劍仇恨天,以下是四大壇主:陰風壇主天殘地缺聶魂邪,天靈壇主魔臂叟鄺羽項,地魂壇主踏雪無痕譚魂奇,神火壇主紅面魔君薛武鴻。萬邪教勾結千騎幫、鐵弓幫,欲圖稱霸武林。震蘭香的酷骨殘魂陰功和盪魂蝕骨迷霧十分歹毒,專以美色淫毒籠絡江湖黑道。該教後被古西風等人鏟除。(見陳青雲《一劍三鷹》)
萬花飄香
江湖幫派。「花自漂落水自流」是江湖上一句切口。凡行走江湖者均知這句話是在告訴你江湖中最具實力的一個黑道貌岸然幫派:萬花飄香;也在告訴你天下一個最可怕的人,飄香樓主柳蝶衣。柳蝶衣的名號眾多:如花仙、花痴、花聖等等,此人愛花成痴,劍術無敵。
萬花飄香設有一樓、二堂、三壇、四門、七十二舵,組織遍布天下,手下直接控制指揮的人數近萬。一個黑道組織能有這么大的勢力,在江湖中是前所未見的。無怪乎誰也無力抗衡,就連地方官府,也得仰其鼻息,不敢招惹。萬花飄香的代表人物有柳蝶衣、時美嬌、李七郎、燕雲青等,均身懷蓋世武功。
明崇禎皇帝上弔死後,桂王朱由榔在肇慶即位稱帝,國號永曆。萬花飄香曾與吳三桂、孫可望、洪承疇、俠士簡昆化明搶暗奪朱由榔,妄圖挾天子以令諸侯,稱霸武林,最終失敗。(見蕭敬人《鳳棲昆侖》)
萬殺門
東瀛妓女黑杜鵑來到中原後所創立的一個秘密幫會。黑杜鵑暗中屠殺人所統治的武林。萬殺門的四大護法是張兩刀、現宮千楓,飛屍門的白無極和鐵重樓。(見古龍《快刀浪子》)
女嫗國
位於長江下游西梁山中洞穴之內,洞中皆為青衣老嫗,約有數百之眾,均已鶴發雞皮。國中首座叫太上神君,武功高深莫測,國中老嫗均通「三光」之學,其功可焚石化血,威力無比。據太上神君所言,其先世神師所以來此蠻荒之地,意在避開塵世紛擾,而求得六根清凈。每一老嫗來此之時,早已立誓在先,終生不出國門一步,否則必遭天殛。老嫗們久居此洞,已不通外界人語。石劍鳴為父報仇,誤入女嫗國。雲中道人等尋覓石劍鳴,在臨江峭壁上發現一石梯,石梯兩邊生滿千年肉佛,為世間不可多得之補葯。沿石壁進入洞中,得一新來女嫗通譯之助,說明來意,受到友善的款待。石劍鳴則被太上神君打通任、督三脈,傳以「三光」奇學。宴會之後來路已閉,一老嫗帶石劍鳴一行從洞中直上山頂,到達西梁山山峰之上。然後只聽「轟隆」一聲,洞口已告消失,女嫗國遂不復為世人所見。(見梁羽生《武當一劍》)
天地會
延平郡王鄭成功命部下東近南回大陸創建的反清復明組織。天地會亦稱洪門,拜萬雲龍為始祖。萬雲龍即指鄭成功,「漢」人喪失國「土」即為「洪」。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真名陳永華,下轄十堂,包括前五房五堂,後五房五堂。前五房蓮花堂、洪順堂、家後堂、參太堂、宏化堂。後五房青木堂、赤火堂、西金堂、玄水堂、黃土堂。各堂負責人曰「香主」。天地會活動范圍遍及南方各省,北至山東、直隸一帶,西至山西、四川一帶。陳近南死於通吃島後,天地會勢力大減,陷入群龍無首之中。(見金庸《鹿鼎記》)
天地會是清朝歷史上確曾存在過的民間秘密結社,因,「拜天為父拜地為母」,故名天地會、紅線會、哥老會等。相傳創立於1674年(康熙十三年),從福建、台灣沿海地區逐步擴大到長江流域各省及兩廣地區。會員成份有農民、手工業工人、城鄉勞動者和遊民。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曾有林爽文起義。鴉片戰爭後,在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多次發動武裝起義。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後,各地天地會首領陳開、李文茂、黃德美、黃位、林俊、劉麗川、朱洪英、胡有祿、朱九濤等先後在各地起義。到十九世紀後期和二十世紀初年,該會各派中有的曾參加過早期工人斗爭、反洋教斗爭。辛亥革命時期,有些地區的派系受同盟會領導,參加過各次起義。此後這類秘密團體往往為反動勢力操縱和利用,日趨沒落。
天龍門
江湖一派,為白化羽所創。白化羽武功傳自天山,後將天山冷家的飛龍六式功夫加以變化,新創天龍七式,使天龍門仗此武功屹立江湖。之後天龍門曾一度衰落,第三代掌門鐵龍被人用金劍殺死在荒郊。鐵龍之子赤手神成長成,立意整頓,使天龍門重新令人刮目相看。其子雲龍白非,屢獲奇遇,在江湖上贏得極大名頭,天成門發揚光大,已成必然。(見古龍《游俠錄》)
天雄幫
江湖中的黑道幫派。關外黑道高手陸天雄在河南澠池縣藕池鎮建立藕池山莊,自號為藕池莊主。陸天雄以此作根據地,四處網羅黑道高手,創立天雄幫,妄圖稱霸武林。天雄幫柬邀中原武林各大門派,於中秋節在藕池山莊比武較技,想一舉殲滅少林、武當等赴約,挫敗陸天雄陰謀,為中原武林消弭一場大災。(見曹若冰《金剛寒梅》)
天蠶教
邪教,據地苗疆,以製造劇毒聞名江湖。該教豢養一種名謂「天蠶」的小動物,專一吸食人的血肉,常令武林中人不寒而慄。天蠶教中的人大多陰險毒辣,所練的也是邪惡武功,如銷魂天魔舞、屍魔血煞大法等等。天蠶教主桑木空本領高強,性情怪異,亦正亦邪,其三個女兒號稱「瓊花三娘子」,皆美艷動人,倚仗詭秘惡毒的武功遊走江湖,殺人如草芥。(見古龍《名劍風流》考天蠶,又名日本柞蠶、山蠶。昆蟲綱、鱗翅目,天蠶蛾科。幼蟲體呈綠色,多瘤狀突起,被剛毛;食山毛櫸科櫟屬樹葉。繭長圓形,淺綠色,可取絲。成蟲體黃色,翅通常黃色,或帶褐色,中央有眼斑。小說中對天蠶的描給屬於藝術誇張,不足為信。
天齊教
魔教之一。魔道巨魁寰宇一怪為報鬼堡堡主昊天一怪斷臂之仇,派衣缽傳人余丙南潛入古堡學藝。藝成後余丙南創立天齊教,冒充鬼堡堡主殺絕同門,並邀黑道人物與鬼堡為仇,以期鏟平鬼堡匯恨。該教設總壇於蒼山連環套,以日月星辰圖案為標志。教主以下設十大天章使者,如閃電手西門雷、追魂判楊庸、千手魔王鄧超等。還設有堂主,如毒群余化等。後被天南派掌門韓尚志率俠義道搗毀。(見陳青雲《洪荒神尼》)
天盲會
江湖盲人組成的一個幫派。在江湖上聲名很盛,一向為武林主持正義。會下有四大長老、九大護法。獨門陣法天盲大陣天下無敵。石天生曾任總舵主。(見蕭逸《金弓女傑》)
天鷹教
明教白眉鷹王殷天正因新立入之爭,憤而出走別創此教,因而江湖上認為天鷹教是明教的旁支。屬下分為內三堂——天微、紫微、天市,外五壇——青龍、白虎、玄武、朱崔、神蛇,統領各路教眾。在爭奪屠龍寶刀中,天鷹教不餘力,紫微堂堂主殷素素出馬,以蚊須針毒傷了武當三俠俞岱岩,搶得屠龍刀,與武當派結仇。對此懵然不知的武當五俠張翠山與殷素素婚後十年方知此事,愧怒之餘,自刎於群雄面前。遣下孤兒張無忌數年後習得神功,繼任明教教主。無忌的外公殷天正遂重返明教,將天鷹教歸並成為明教天鷹旗。(見金庸《倚天屠龍記》)
天丑幫
一個組織龐大的邪道門派,專門收羅天下奇醜人物為該幫之骨幹。天丑幫共分五個香堂,每一香堂之下,復設三個分堂,各有正副香主及分堂主一人。該幫勢焰囂張,威鎮武林,奸殺擄掠,無惡不作。一僧六道及各大名門正派,聯手於十萬大山同天丑幫殊死決斗,方將天丑幫擊潰。老魔頭一指神魔潛入安南國境,匿跡不出。事隔多年,老魔頭又潛回內地,隱信作嶺太白山下,暗中充實力力量,意欲鯨吞武林各派。(見蕭逸《龍飛杜鵑窩》)
無耳教
隱匿世外、從不涉足武林是非的組織。無耳教徒本是在明未時因反叛朝出海的一群海盜。有一次劫了武林三大門派(武當、少林、崆峒)掌門人的寶船,因而被三大門派削耳示懲。這些無耳人遂在山洞中練武成教,稱「無耳教」。無耳教總壇在崤山之中,佔地數百畝,教友數百人,教律極嚴,但教徒很自卑,與其它派人格格不入。久而久之,他們和正常人越來越生疏,誤會很多,有心人借機嫁禍無耳教。為此,江湖上曾掀起一場波瀾。(見古龍(見古龍《劍氣滿天花滿樓》)
丐幫
天下第一大武林幫派,由遍布天下的乞丐組成。在武俠小說家構築的江湖世界裡,自唐代迄清代,均有丐幫的存在,綿延達數百上千年,可謂歷史悠久。丐幫形似散亂,實則組織十分嚴密,弟子們十分忠誠,紀律管轄極嚴。除幫主為一幫之尊外,另設長老數人,分舵多處,其弟子地位高下一般以背負口袋的多少而論,九袋最高,一袋為最低。丐幫主往往武功高強,但又非天下第一。丐幫的最大本領是弟子散布四方,隨時隨地能夠組織起隊伍投入戰斗,而且跟蹤放哨,監視敵情,更是丐幫的過人之處。因此舉凡大俠們欲要完成某件功澤武林的大事時,一般都找丐幫協助,而丐幫也向來義薄雲天,為了正義和友情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丐幫的級成人員是社會地位最低的人群,但他們個個錚錚硬骨,品格高尚,極少出現卑劣之徒,因此在諸多武俠小說家浩若煙海的作品中,大約唯有丐幫一直作為正面角色出現,方為真正的「名門正派」。其餘自少林、武當以降,無不曾被寫成難破權欲關的反面形象。這或許表現了武俠小說家們的平民意識:一則熱衷於除暴安良、行俠仗義、抑強扶弱的開俠小說創作的作家們,本就天然具有濃烈的平民意識,尊重百姓而蔑視權威;二則丐幫要永遠成其為丐幫,自然須一直餐風露宿,行走於荒郊野外街頭巷尾,它的存在便決定了它不變的意識。對於丐幫的內組成,不同的小說家說法略異了著名的丐幫幫主可以說是金庸筆下的洪七公和黃蓉(見《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洪七公的豪放不羈、游戲風塵與黃蓉的機智百變、法度嚴謹成了以後丐幫幫主的共同性格特徵。在金庸筆下,丐幫的獨特武功是打狗棒法,以一根綠玉竹杖將丐幫本應艱苦異常的生涯點化得詩意盎然。打狗棒法只是歷代幫主相傳。據說丐幫還有一些社會的信符,流落在江湖之上,凡持令符者出現,有如幫主親臨;有時甚至幫主也得聽命於持符之人,調撥幫眾為主驅遣。所幸小說家們未令令符入屑小之徒手中,否則不堪設想。丐幫初有南派、北派之分,至明代,又有「窮家幫」出現,它們多次參與了江湖種種風波,卻始終未能成為主角而叱吒風雲於一時,這又反映了武俠小說家們的某種局限或疏忽。 少林派
武林第一門派,無論在歷史上還是武俠小說中都被視為中華武學的泰斗。少林寺僧眾習武源遠流長。早在北魏年間少林建寺初期,即有武裝僧眾保衛寺廟財產。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混戰,割據洛陽的王世充與占據關中的李世民在嵩山一帶廝殺。少林寺洞察時局,決定站在李世民一邊。寺僧率眾以拒偽師,幫了一代英主的大忙。李家天下坐穩後,少林寺「屢被恩寵」,還被特准建立武裝僧兵。從此,少林寺形成育經拜佛與練武並重的傳統。
到了明代中葉,少林寺棍法已自成一派,寺僧參加了江浙沿海抗擊倭寇的戰斗,在各路應募兵馬中「最為驍勇」,於是聲名大震。明朝亡後,一些前朝遺老隱身少林寺,「殫精奮力於技擊之練習」,為「滅胡興漢」之謀。相傳顧炎武抗清挫敗,曾路過少林寺,作五言長詩追憶少林武僧隋末立功、明代抗倭的功績,哀嘆「豈無材傑人,發憤起頹廢」。又傳明朝宗室朱德疇入少林寺剃度為僧,後為少林寺主持,號「痛禪上人」。他曾主持制定「少林寺十戒」,第一戒即為「肄習少林技擊者,必須以恢復中國為志願,朝朝勤修,無或稍懈。」也許就是這個原因,少林武功在順治、康熙數十年間,即有「天下武功在少林」一說。當時的武功高手呂四娘、白泰官、馬和尚、甘鳳池都自詡少林真傳。一些反清團體也借重少林寺的聲望。《洪門問答》寫道:「武從何處學習?在少林寺學習。何拳為先,洪拳為先。有何為證,有拳為證:猛勇洪拳四海聞,出在少林寺內僧,普為天下歸洪姓,相扶明室定乾坤。」由此可見,武俠小說中推崇少林寺,絕非妄談。
少林寺深深陷入武林糾葛,還與它的鬆散的管理有關。早在明朝時,「中州僧眾不納度牒,今日削發為僧,明日長發為民,任自為之」。白蓮教興起後,少林寺眾多俗家弟子踴躍加入,受挫時又回寺避難。社會上一些「長槍大矢、其技最悍」的強人「亦每削發變形入比丘中」。而少林僧人中一些武功高手也經常借募化之機雲游四海,到處比武獻技。少林寺與江湖武人的雙向交流,既豐富了少林武功,又傳布了少林的聲望。
不樂幫
專以使人不樂為樂的江湖門派。該幫遠居南海不樂島,前身為醉金烏雲中玉所創之金烏門。當年雲中玉酒醉大漠,感天而悟出妙絕乾坤之九式奇招,是為醉金烏招法,百餘年中鮮有其敵。後多烏門盤踞有樂島,成為江湖中聞名色變的不樂幫。雲中玉之後,其弟子白鶴高立喜穿白色長衣,既高且瘦,輕功極佳,憑一套醉金烏招法和先天無極門失傳之雁翅功稱霸開林數十年,無人能與爭鋒。風來儀人稱妙仙子,文學根底淵博,詩詞哥賦,琴棋書畫,無所不精。據說她與人對敵之前,常喜先考較文字功夫。此人擅駐顏之術,年過七十而不輸少婦風采,武功造詣和高立難分伯仲。宮一刀早所從雲中玉習氣波刀法,刀法練成而未得神髓,為師斷其一臂。其後奮發圖強,深得刀法個中三昧,有一刀驚雷之勢。只是刀法殺機過重,第一刀尤愛斷人手臂。不樂島防衛嚴密,奇陣縱橫,百餘年中登島尋仇者幾無一生還。不樂幫為害江湖,人莫能敵,官府亦無奈他何。幫眾不事產業,好以「不樂之捐」。被找上的都是富甲一方的大戶,寫上金色捐款單的數目總是以百萬計。拒不捐金者,先斷其臂,再敢拒者,取其性命。不樂幫後因內部瓦解,為海無顏、潘幼迪、朱翠等乘機剿滅。(見蕭逸《無憂公主》)
太湖幫
明朝遺民糾合志士、反清復明的秘密組織,勢力遍及長江上下游。由於幾次密謀失敗,一代英才調謝;加上清廷採取懷柔政策,傳到敖如山湖主手上時,太湖幫已經演變成一個普通的江湖幫會,放棄了反清初衷。不過,此幫不與官方打交道,在黑白兩道別樹一幟。總堂主丁盛幫助主持東海鏢局,對於擊潰「江南分令」起了重要作用。(見東方玉《東方第一劍》)
太湖七十二家山寨
包括東洞庭山、西洞庭山等山寨,總寨主王宇庭。諸寨均屬抗擊外族入侵的民間義軍,與北方武林盟主蓬萊魔女、江南武林盟主文逸凡相呼應。(見梁羽生《鳴鏑風雲錄》)
五雷盟
由五位少年豪俠組成的俠義組織。大哥西門孝,外號「震天鍾」,以銅鍾為兵器;二哥諸葛涵英,外號「無情板」,持兩塊鐵板,據說是周朝定鼎功臣散宜生相傳之物;三哥司馬琮,以兩支玉筆為兵器,據傳為秦朝大將蒙恬所制;四弟歐陽天貺,在五雷盟中功力最高,以萬年寒晶所制的奔雷串為兵器;五弟龔,為號「小雷神」,使銅錘和銅錐。結盟後喊出四句口號:「奔雷盟五義,天下是吾家,盡伸不平恨,碧血灑黃沙」,以行俠仗義為已任,豪氣干雲,頗為武林人士側目。(見陳青雲《五雷盟》)
五行宮
江湖上行事詭異一個幫派。乃根據古代陰陽五行學說命名,下設黃金宮、青木宮、白水宮、魔火宮、戊土宮。陰陽五行相生相剋,五宮人眾各有神通,但均奉白水宮為主腦。白水宮以獨門功夫----一種腐蝕性級強的魔水稱霸,諸物一遇魔水即爛,即使是倒入土中,也會將土地爛出一個大洞。白水宮宮主是白水娘娘,倒有些許仁厚心腸,設計偉授少俠方寶玉功,佐助他力卻強敵。(見古龍《一劍震神州》)
五嶽劍派
泰山派、衡山派、華山派、嵩山派、恆山派結為同氣連技的五嶽劍派,在江湖上揚名立萬。早年魔教十長老攻打華山時,五派看家劍法盡為所破,高手傷亡慘重,許多劍法就此失傳。五派惱羞成怒,設毒計把十長老誘入山腹石洞中害死,從而憑一些二流劍法繼續稱雄武林。
五嶽劍派在一團和氣中不乏爭權奪利的醜行。嵩山派掌門左冷禪、華山派掌門岳不群都想獨霸五嶽,為此把陷害、收買、暗殺等卑劣手段都用上了。各派內部也不安寧。華山派有劍、氣二宗火並,泰山派有玉璣子等人的吃裡扒外。五嶽劍派很不光彩地合並為五嶽派後,竊居五嶽派掌門的岳不群故伎重演,把五嶽高手騙入華山山腹石洞中,加上左冷禪突然闖入,互相殘殺,同歸於盡。最後,只有令狐沖統屬的恆山派人馬還算齊整,但五嶽劍從此一蹶不振。五派的式微不是由於外敵入侵,純粹是內部矛盾激化走向內耗的結果,而且內部的勾心鬥角常常以防範外敵的借口出現。五派中創新受到抑制,能人橫遭排擠,自私打扮成忠義,專橫暢行無阻,這樣一種劣勝優汰的社會結構必然走向消亡。
話說回來,五嶽劍派畢竟屬俠義道,多有頂天立地的英雄,如捨身救護儀琳的華山派弟子令狐沖,寧死不肯賣友的衡山派高手劉正風,古道熱腸的恆山派定閑、定逸師太。他們是五派的脊樑,可漢的是在這樣一種腐朽的社會結構內,他們非但無法挽狂瀾於既倒,而且還往往陷入悲劇性命運之中(見金庸《笑傲江湖》)
日月盟
清初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民間義軍,總壇設在河南信陽。首領關一孤,真名叫凌霄客關崇岳。關一孤派人與湘贛邊界的百里光聯系,試圖擴大日月盟的勢力。(見雲中嶽《紅塵碧玉》)
長青島
黑道上的一個幫會,曾多次在蘇州等地盜竊財物。島主段南溪,但後台老闆是病書生花明。鐵雲在九華山頂峰擊敗段南溪,逼他撤銷島主的如意金旗令,遣散下屬,長青島從此瓦解。(見蕭逸《天龍地虎》)
勾魂幫
黑道幫會。苗疆九鬼惡婆之女崔玉環為實現父願,秘密組成勾魂幫。她以巨大神掌掌法為誘餌,延攬江湖武林高手加入幫中,助她殺戮武林同道。幫眾在行動前服變音丸,使其聲厲如鬼,戴青銅面罩,穿黑色鑲白邊衣服,殺人後用劍在被害人背上劃深且大的「十」字。幫眾互相之間不得暴露身份,也不得向外人透露身份,否則外死。幫眾行動前,以勾魂令是一塊長約半尺,寬可寸許的青銅板,正反兩面俱鑄著無數栩栩如生、大小不同的猙獰鬼面。在幫主崔玉環習成巨靈神掌蓋世神功後,該幫由秘密轉為公開,勢力鼎盛,三山五嶽的武林人物均投其麾下。但隨著崔玉環被金昂霄殺死,該幫也日漸式微了。(見陳青雲《巨掌魅影》)
古墓派
因居住古墓而得名。當年,全真教始祖王重陽舉義師反抗金兵,建造了一座石墓存放軍糧物資,其中機關眾多。義興起失敗後,王重陽憤而隱居古墓,自稱「活死人」,意思是雖生猶死,與金人不共戴天。女俠林朝英對他一往情深,嘆惜他一副大好身手埋沒在墳墓之中,便使激將法將他騙出石墓,二人攜手同闖江湖。但王得陽於邦國之仇難以忘懷,常言匈媽未滅,何以家為?對林朝英的深情厚意裝痴喬呆,林朝英只以為王重陽瞧她不起,終於在終南山與他比武決勝,以智贏得石墓這個賭注。從此住在墓中,終身未曾復出。
林朝英怨恨王重陽,是以竭盡心智,研究出了剋制全真派武功的《玉女心經》。林朝英所收皆為女徒,並要她們立誓終身不出古墓,除非有一男子甘願為其獻出生命,誓言方破。因此,此墓中人武功雖強,卻未起門派名字,後因其居住古墓,江湖人便稱為「古墓派」
古墓派幾代皆為處女相傳,至楊過方有男徒。此派輕功卓絕,劍法、拳法靈動精妙,《玉女心經》更是全真派的剋星。(見金庸《神鵰俠侶》)
龍虎門
一個統帥武林的門派。第一任掌門人宇內一聖張子漁開功蓋世,率弟子圍剿血女獲勝,奪得武林寶典《銀圖秘錄》。第二任掌門人左玄。第三任掌門人盧靖後亦被推為武林盟主。龍虎門為武林安寧作出了重要貢獻。(見卧龍生《鬼谷》)
東海門
江南第一家大鏢局東海鏢局演變而成的門派。鏢局人聞滄海號稱劍、掌、鏢三絕,在江湖上盛名久著,弟子遍及大江南北,大家索性就稱東海門下。聞滄海之孫聞天聲被殺害後,東海門一度式微,聞天聲的三弟子楚玉祥別投明師學藝有成,東海門重振威名。(見東方玉《東方第一劍》)
長樂幫
江湖上一大幫派,總舵設在鎮江。該幫雖非無惡不作,但行凶傷人、恃強搶劫之事卻不少,尤其不設淫戒,更為武林中所不齒。長樂幫除幫主外,下分內三堂、外五堂,以「貝大夫」貝海石武功最為高強。貝海石欲謀幫主之位,又不敢接賞善罰惡令,遂找到石中玉做傀儡幫主,哪知這樣一來倒引出許多故事(見金庸《俠客行》)
生死判
也稱報應神,專門替人復仇的一個恐怖集團。凡見江湖上發生重大案件,他們一定要緊追不舍,為冤死者復仇。事後留下一枝枝朱筆,這些朱筆皆沾的是人而不是紅朱,象徵此案了結。對於報應神,江湖上誰也弄不清他們的來路。(見雲中嶽《古劍強龍》)
白馬門
江湖幫派,原發端於東岳泰山,後分為東西兩支。東派並入少林,入了禪宗,西派便是後來的白馬門,也稱白馬西宗。郭白雲任掌門人期間,白馬門扶危濟困,在江湖上聲名大噪。郭白雲死後,白馬門在其徒郭大野、司空遠手中一度式微,幾落宇內十二令鐵海棠之手。直至寇英傑功成歸來,力斗鐵海棠之流,方重振白馬門。(參見「白馬山莊」條,見蕭逸《馬鳴風蕭蕭》)
地鼠門
江湖上一個特殊的門派,擅長輕功、縮骨功及視、聽能力。此門中人體形瘦小,貌似老鼠,形象猥瑣,但頭腦聰穎。地氧的意思,就是見不得光亮,卻能在黑暗中出沒於溝、渠、洞、孔之中。常九即出於此門,長於隱形追蹤。(見卧龍生《飛花逐月》)
地獄門
江湖上一個奇異幫派。開山祖師天仙鬼人,第二代掌門天仙道人,第三代掌門地獄神君,第四代掌門鍾振文。掌門人信物是鬼頭令旗。天仙鬼人與無虛靈僧、獨臂神窮並稱當世三大奇人,他們擔心地獄門武功所傳非人,所以將數件武功秘籍封藏在石獄門一石洞中。天仙鬼人與無虛靈僧、獨臂神窮並稱當世三大奇人,他們擔心地獄門武功所傳非人,所以將數件武功秘籍封藏在石獄門一石洞中。天仙鬼人死時,已算到百年之後,鍾振文會入洞得到武功秘籍,繼任第四代掌門人。地獄門武學中,陰陽經最為厲害。天仙道人遵師遺命,練成換魂術,使地獄門邪派色彩甚濃。地獄門在醫葯方面成就很高。天元聚魂丹可增一甲子功力,縮為葯水可將七尺之軀縮小成四寸小人,憶神丹可達過目不忘之效。(見梁羽生《武林三絕》)
西域少林派
由中土少林派而衍生的武學流派。宋元之交的某所中秋,少林寺的方丈苦乘禪是由主持一年一度的達摩堂大較技,由方丈及達摩堂、羅漢堂大較技,由方丈及達摩堂、羅漢堂兩位首座考較闔寺弟子武功,查察在過去一年中的進境。眾弟子獻技畢,當達摩堂首卒苦智禪師正欲品評時,香積廚中的火工頭陀越眾而出,?/ca>
3. 梁羽生小說中的武功描寫大致可表現為哪四個方面請各舉一例。
縱觀梁羽生武俠小說中的武功描寫,大致可表現為四個方面:1.注重表演;2.重視道德;3.蘊含哲理;4.雷同單調。
1.注重表演
注重武功打鬥場面的表演化,追求武功打鬥的「舞台效果」,這是新派武功的十分重要的特徵。
梁羽生受中華武術文化和文學本身發展的影響,在寫「武」的同時,更寫出了「舞」的表演,並使這種「舞」的表演成為武功打鬥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
《萍蹤俠影錄》第一回,寫女俠雲蕾在桃林中練武:
再過些時,陽光已射入桃林,方慶眼睛又是一亮,忽見繁花如海中,突然多了一個少女,白色衣裙,衣袂飄飄,雅麗如仙,也不知道從哪裡來的!那少女向著陽光,彎腰伸手,做了幾個動作,突然繞樹而跑,越跑越疾,把方慶看得眼花繚亂,雖然身子局促在石隙之中,也好似要跟著她旋轉似的。方慶正自感到暈眩,那少女忽然停下步來,緩緩行了一匝,突然身形一起,跳上一棵樹梢,又從這一棵跳到另一棵,真是身如飛鳥,捷似靈猿。
那少女在樹上奔騰跳躍,滿樹桃花竟無一朵落下!方慶看得矯舌難下。
這一段文字,與其說是在寫雲蕾練武,不如說是在寫雲蕾「獨舞」,而且寫得流金溢彩,充滿了詩情畫意,於「武」中體現出「舞」的神韻。
旭日的陽光,繁花如海的桃林,再配上白衣少女的優美舞姿,難怪令方慶「眼睛又是一亮」,「看得眼花繚亂」,「看得矯舌難下」。這段「武舞」
2.重視道德
梁羽生是深受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熏染的作家。他的小說,無論是人物塑造、情節布局,抑或武打設計,都受到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制約。他的武俠小說中,武功可以完全虛構,但其中所體現的精神和意境,卻始終沒有超越倫理政治教化和道德理性價值判斷范圍,於是,重視武功修煉的理性道德,就成為梁羽生小說中武功描寫的一個重要方面。
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質是倫理本位的文化。這種文化思想,不僅深深地影響了中國小說家的思維定勢和審美創造,也滲透於對中國武俠小說有巨大影響的中華武術文化之中。
受上述文化思想的制約,梁羽生武俠小說中的武功描寫,倫理色彩十分濃重。
新派武功中,這類體現中國哲學的深奧神秘的描寫亦十分普遍。在新派武俠小說中,江湖上的武林各派都有本門派不可向外人泄露的內功心法和練功口訣、秘籍。新派武功的修煉,往往偏重一個「悟」字,要參透武功的最高境界,必須具備超人的天賦和悟性。新派武功之中,最令人驚異、最不可思議、且又最具有神秘威力的,是近乎荒誕的「內功」,它是一切武功的基礎,也是新派武功的靈魂。
「梁派武功」是新派武功的一大門類,其中自然也在許多地方表現出東方哲學的神秘與深奧。
活躍於「天山系列」中的女俠馮琳,內功精純,擅長「飛花摘葉」。
在她的內力催使之下,一朵小花,一片樹葉,均可成為殺人的利器,中者非死即傷。
這類近似神話的武功描述,閱讀起來自然非常過癮,而重要的是,這種武功的神秘性,在深層意義上更蘊含著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對東方文明的推崇,是文化積累的寓意象徵,是一種符號化了的中國哲學精神。
「梁派武功」極具功力,自成一家,在整個新派武功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從總體上看,「梁派武功」內功純正,套路精采,招式分明,既具備巨大的威力,又很有審美效果,而且能在刀光劍影中表達豐富的中國文化精神。
另一方面,「梁派武功」又有著一些明顯的不足。其武功打鬥場面重復雷同之處太多,缺少必要的詼諧逗趣,如此一來,未免顯得單調、呆板,打鬥場面過長,讓人有時難以保持「觀賞」興趣。
「梁派武功」的獲得者,其武功的修煉過程,書中往往不予介紹,或只是簡單地予以描述,缺乏其他新派武功大家(如金庸)那種細細敘述主人公的練功成長的經歷段落。其實,這類主人公練功成長的經歷是不應忽視和遺漏的,因為在這類練功過程中,往往包含了對主人公慘痛經歷的敘述和人物本身的堅韌性格的表達,同時,還蘊含了那種因禍得福、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哲理意境。缺少了這一點,勢必影響在武功描寫中發掘人性,開闊意境,從而減弱了「梁派武功」震撼人心的吸引力。
4. 金庸小說武功描寫的特點極其意義
一、金庸筆下的武功描寫並不單純指武功本身,它其實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武功,使用不同的兵刃,他們便有著不同的武功境界,同時也有著不同的人生境界。
二、「恰到好處」是中國哲學上的崇高境界。要做到「恰到好處」,必須要歷經人生的各種磨煉,就如同一塊璞,它得要經過千萬次的打磨,才能成為美玉一樣。金庸的武俠小說向人們展示的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將璞打磨成美玉的過程。
三、金庸筆下的種種武功描寫,非常獨特,同時並不離譜,各有一定的道理可講。這是因為,一方面,金庸重視武功的描寫,因為作品中有很多矛盾,很多問題,要靠武功的打鬥去化解、去解決,沒有武功是斷然不行的。但金庸同時又強調了武功的局限,因為武功並不是萬能的。
四、金庸武俠小說創作的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它的外松內緊,也就是心態的鬆弛與精神的集中相結合。這就在有意無意之間,獲得了雅文學與俗文學的共同性,分別綜合了二者之長,而揚棄了二者之短,在雅文學與俗文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這就是金庸筆下的武打為什麼能夠雅俗共賞,好看而又耐看的原因。
五、金庸的武俠小說不同一般,原因很多,但重要的一點,還是表現在武功描寫方面的不同流俗。在金庸的筆下,各種各樣的武功,都做了個性化、藝術化的處理。
六、無論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武俠小說中,武打固然牽涉到人的生死榮辱,是性命攸關的大事。但武俠小說中的武打描寫又是供人欣賞,供人品味的。對此,金庸是想得透,放得開,寫得好,他筆下的武打是於嚴肅之中見活潑,於真實之中見趣味。
(全文)
金庸的武俠小說,已經成為二十世紀最有代表性的大眾文學之一。那麼通過金庸小說中的武打描寫,我們看一看,我們到了二十世紀的下半葉,中國文化中,對於「武」這個概念的探討,已經達到了什麼樣的高度?
金庸的武俠中的武打,它所帶給我們的想像是空前的。之所以他的小說這么有魅力,在「武」這個方面,超越了前人。
在金庸筆下,那些使著奇奇怪怪兵刃的人,多數不是一流高手。你看金庸的小說,你放心,只要這個人物一出場,使用一個很奇怪的兵刃,你就可以斷定,他肯定不是最主要的人物。上來一個老頭,長著很長的鬍子,手裡拿著一對判官筆,你可以斷定,這個人不是主要人物;主要人物沒有使這些兵刃的,或者這個人就是性格奇怪之人。比如說,《天龍八部》裡面,南海鱷神,這個人物一出場,手裡拿著一個鱷魚剪,一個大剪刀。他動不動就「咔嚓」一下,把人家腦袋剪下來,這個人你可以斷定,他不是一流人物。
再比如說,李莫愁,手裡拿著一柄拂塵,武功很厲害,她這個拂塵,不是掃地用的,不是撣沙發上的灰用的,你讓她拂一下,就沒命了。但是她也不是最高級的武俠人物,不是一流高手。武功的境界,在金庸筆下,一個沒有出場的大俠,這個人叫獨孤求敗,在他的身上這個層次講得極為清楚。他買了幾把寶劍,給後人講了這個道理。這個道理包含了,武功的幾層境界。
第一層,他年輕的時候,使用一把非常銳利的寶劍。這個劍所向披靡,可以斬銅斷鐵。那麼這代表一種少年氣盛的境界,年少嘛,所向披靡,見誰跟誰辯論,都把人打敗。我年輕的時候,大概也是這個樣子,喜歡跟人家辯論,顯示自己有學問,以打敗別人為榮,回家很高興--然後回家多吃兩個肉餅。其實,現在想來那是很幼稚的。那是一個幼稚的階段。
而超越這個階段之後,他第二個階段用的是一把輕劍,比較輕的寶劍。這時候功夫長了,能夠舉重若輕,這個時候能夠干一番大事業。這是第二個階段。
第三個階段,他改用一把重劍,重劍無鋒,我們常說,能夠舉重若輕,舉重若輕是一個很好的境界。比這個更深,是舉輕若重,舉輕若重是更進一步。
那麼到了最後,他用一把木劍,木頭劍,這個木頭劍是沒有刃的,木劍本身不能傷人的。但是,這個木劍其實只是一個代表,說明他已經可以達到不用兵刃了,達到無劍的程度了。也就是說,他最後武功練到大成,是不依賴於外物。這個時候,他可以沒有兵刃;也可以說,什麼東西都是他的兵刃。
用金庸的原話講,武功練到這個程度,飛花摘葉,皆可傷人。他隨便拿一個東西就是兵刃,就練到這個程度。就是說,這其實是莊子講的「不役於物」,不為外物所奴役,外物完全被我所控制,所以你看上去他是兩手空空,其實他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而這個論述寫的絕不僅僅是打架的境界,搏鬥的境界,其實它是人生的境界。這種對人生境界的描述,中國人經常是用比喻的方式來寫的。比如說,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里用幾句詞,也論述了人生的幾種境界,可能讀過的朋友都知道。
第一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人生的第一種境界,在那塊找啊,徘徊,有了疑問了;第二種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人生的第二種境界,就是說,你為了事業奮斗,艱難曲折,正走在長征路上呢,但是堅韌不拔。這是人生的第二種境界。第三種境界是:「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滿世界找了一圈,沒找著;回來一看,就在那旮旯蹲著呢,豁然開朗。這是人生的第三種境界。
孔子也曾經講人生的境界,孔子講得更樸素,他就用人的年齡來講:「吾十五志於學,二十而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他講最後的這個境界「從心所欲不逾矩」 ,就像獨孤求敗最後那個無劍的階段一樣,做起事情來隨心所欲。但是,隨心所欲做的事情,全是合乎規矩的,你隨便一做,就合乎規矩了。就好像在籃球場任何一個地方,你把球隨便一扔,好像隨便扔到了,「啪」,就進籃了,就是人生最後能達到這個境界,這就叫自由。自由,不是說,不聽話,誰管你都不聽,那不叫自由,那叫「二百五」,自由是要經過這樣一個磨煉的階段,最後一出手就「投籃」進去了,這才叫自由。所以一部中國哲學所講的,就是要恰到好處,而恰到好處不是馬路上隨便能揀來的。而金庸他通過一個獨特的視角,通過武打,通過武功探討了這個人生境界,他把這個武功哲學,提高到人生的方法論上來論述。所以很多青少年都從中得到了,人生方面的領悟。我們從金庸的小說中也好,從其他武俠小說中也好,不可能學到實戰中打架的方法,不可能對你打架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你可以學到人生的方法,可以得到人生的啟悟。比如說,百花錯拳之美妙--《書劍恩仇錄》里,陳家洛打的拳,叫百花錯拳,這個名字很有意思,百花,好像是色彩繽紛,但是是錯的,但是錯中又有不錯,這個很奧妙,每一拳打出來似乎不對,但是加起來又是絕對正確的。像段譽所使的六脈神劍之奇幻,這個六脈神劍很有意思,他一旦使出來威力無比,他有時候使不出來,這很奇怪。看我們很多運動員也是,他一旦發揮出來金牌就是他的,甚至有的項目前四名都是中國的,但是一旦六脈神劍不靈了,使不出來,我們就一敗塗地,連一個進半決賽的都沒有。所以這就很像段譽的六脈神劍。
還有化功大法之陰險。就是說,人家辛辛苦苦練了幾十年的功夫,給人家化掉。跟化功大法相近的一個,叫北冥神功。這個是一正一邪。北冥神功是吸取人家的功力,但是這個正、邪的區別還顯得不太清晰。我很推崇金庸筆下,北冥神功這種工夫,善於學習他人的本事,這個本事大的人,他不是說,天生的自己什麼都學,他碰到別人,別人說一句話對他有用,他馬上就記住,馬上就融到自己的思想系統當中來,這是一項很重要的本事。還有像辟邪劍法之妖孽,像降龍十八掌之剛猛,還有楊過的黯然銷魂掌之恍惚。我們想想楊過的黯然銷魂掌,這個掌太厲害了,這個掌是威力很大。但是,不是什麼人都能使,包括楊過自己也不是什麼時候都能使用的,你必須自己黯然銷魂的時候,心裡愁得不行的時候,不想活了,這個時候這個功夫威力無窮,一旦你心情開朗,這功夫就不行,就打不過別人了。這裡面很有道理。中國有個成語叫哀兵必勝,置之死地而後生,你都不想活了,他反而能夠勝利,所以說韓信讓他的軍隊背水而戰,背水一戰,說,咱們都不活了,今個拼了,反而大獲全勝。這里邊是有生生死死變換的道理的。
而金庸筆下的這些武功,我們如果說,把它都排列出來,那是排列不完的,排列一天恐怕也排列不完,舉不勝舉,精彩紛呈。一方面寫得很神奇,聽上去真妙。但是,同時很難得的是,他又寫得盡量可信,合乎武術原理,合乎我們對人體極限的想像。我們想像,人體到底能幹什麼?他不是寫得沒邊,有想像。金庸他既然寫的這種武俠,是現實風格的武俠,他就和還珠樓主迥然不同,他不寫還珠樓主那種絕對超自然的,沒有。
那麼我上大學的時候,看過許許多多的武俠小說,後來都忘了,留下的就是這些著名小說家的作品。其中,的確有一些寫得很荒誕的武俠小說,那作者就是亂編,他沒辦法了。比如,寫一個人物,被困在山洞裡邊了,出不去。山洞裡邊門口,堵上了多少萬斤的大石頭,出不去,在里邊要困死,怎麼辦啊?在牆上摸索摸索,摸索出一套武功秘笈來。然後按照這個武功秘笈就練,練了兩個時辰,武功大成。好吧,這一下子人就變了,一拳打出去,把這山打翻了,他就出去了。我說,你這不是吃飽了撐的嗎!這說明,這個作者的無能,這只說明這個作者,說明你沒有辦法,正常地解決人物的困境,只能靠「怪、力、亂、神」來解決。就好像我們說,一些電視劇里邊故事編不下去了,「故事不夠,愛情來湊。」故事不夠了,加一個第三者吧,把故事繼續演下去。
而在金庸的筆下,沒有這些荒謬的東西。金庸特別強調了武功的局限。所以他一方面講武功神奇,另一方面講武功的局限。比如,金庸強調一個人武功再強,一掌打出去也不可能傷到三、五丈之外,這就是他把自己限制住了。我們覺得,他寫得可信的。就是這一掌打出去,可以不接觸人體,而傷到人體,這是可能的。但是必須離得比較近,不可能說,離得三、五丈還能傷人,這是不可信的。所以說,這是比較寫實的。
再有,少林寺有72項絕技,叫少林寺72絕技。金庸說,天下不可能有一個人把它們都學全了,因為每一項絕技都博大精深,再厲害的少林高僧,一輩子的精力都用上,也只能學會十幾項,學會了十幾項一輩子就過去了。而且你學會幾項,就可以橫行天下,無敵了,沒有必要學會72項。都學會72項幹嘛呀?沒有必要的。可是,在《天龍八部》中,我們發現,有一個人物居然把它們都學會了。所以這時候,我們就會心裡存一個疑問,不是說學不會嗎?怎麼有一個人都學會了呢?這個人叫鳩摩智。那麼到後來,我們就發現這個人是有問題的。他所謂學會少林寺72絕技是假的!他自有一套叫小無象功,而且正因為他強行練這個少林寺72絕技,最後走火入魔,身體出了大問題,就好像一個人本來患點小感冒,每天打大量的抗生素,最後就會出來別的大病。
那麼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合乎科學道理的,又合乎浪漫主義的想像。比如說,鳩摩智強行練功,走火入魔怎麼辦呢?這每天受這個病痛的折磨,不能告訴別人,還要裝作一個武林高手,最後恰恰是惡貫滿盈的時候,掉到了枯井底污泥處。在枯井底污泥處,遇到段譽的北冥神功,段譽無意中把他的功夫給吸走了。好不容易辛辛苦苦練了,這么些年的功夫全部廢掉。而廢掉之後,柳暗花明,人獲得了新生。廢盡了武功之後,鳩摩智忽然就大悟,大徹大悟,才知道人練武功是次要的,參透佛法才是重要的。所以他此後回到了吐蕃,回到西藏,專心研究佛法,成為一代高僧。
鳩摩智是歷史上的真人,是佛教史上赫赫有名的一個大哲學家,但是歷史上沒有記載他曾經會武功,沒有記載他曾經有過這么一段經歷。那麼金庸就把這個真人的歷史,給他加上這么一段會武功的經歷,又解釋了他怎麼廢掉武功,怎麼最後得來佛法,所以讀來是既引人入勝,又非常可信。這是金庸了不起的地方。所以你看金庸筆下,有武功和人物和情節、結構都聯系在一起,所以他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武功美學。金庸筆下寫武打精彩的段落數不勝數,要是舉例子讀的話,會讀上幾天。
那麼我下面舉一段很朴實的打鬥場面,不是兩個人武打,是蕭峰打虎。我舉一段蕭峰打虎的場面,這是《天龍八部》第二十六回,叫「赤手屠熊搏虎」,寫主人公蕭峰,他流落到女真部落,就是現在的東北。東北那個時候,環境還沒有破壞,東北虎遍地都是的時候,看見有一人在那裡打虎。那個虎很兇猛,那個人招架不住,其實那個人也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就是完顏阿骨打。蕭峰叫道,老兄,我來幫你打虎。
我們知道,打虎是很難寫的,打虎難寫,有兩個因素,一個是現實生活中打虎的事情發生得很少,誰敢打虎?即使發生過,看見的人又很少,這是一個難點;第二個難點,自從《水滸傳》中,寫了武松打虎之後,誰還敢再寫打虎!那不是沒事找拍嗎?已經前邊已經有打虎了,寫武松打虎寫得那麼好,你還敢寫打虎?你有什麼本事敢寫打虎?就你也配寫打虎嗎?
但是金庸他這樣的作家,在心裡有一種挑戰意識,他說,我要試一試,我寫一段打虎看怎麼樣。里邊中間一段這樣寫的:「蕭峰斜刺里沖將過去,攔住了兩頭猛虎的去路。」記住,這是兩頭猛虎,「那獵人見蕭陡然沖出,吃了一驚,大聲呼喝叫嚷,說的不是漢人語言。」因為那個獵人,就是女真族的首領完顏阿骨打,人家雖然是國家最高領導人,人家還親自出來幹活呢!親自出來打獵,回去給老百姓吃。「蕭峰不知他說些什麼,當下也不理會,提起右手,對准老虎額腦門便是一掌,砰的一聲響,那頭猛虎翻身摔了個跟斗,吼聲如雷,又向蕭峰撲來。蕭峰適才這一掌使了七成力,縱是武高強之士,受在身上也非腦漿迸裂不可,但猛虎頭堅骨粗,這一記裂石開碑的掌力打在頭上,居然只不過摔了個跟斗,又即撲上。」
我們看,這一段寫得非常寫實,因為前邊有了蕭峰的武功天下一流,那個降龍十八掌,威力無人能比,打在石碑上石碑都可以打裂的,居然打在老虎頭上,老虎只翻了一個跟頭,非常可信。也說明這個老虎的厲害,寫出了虎和人的區別,一個七、八百斤的動物,哪能被你一掌就打死!就是蕭峰這樣的人,都沒把他寫成這種神不可測的神功,不是神功。
接下來,蕭峰贊道:「好傢伙,真有你的!」側身開,右手自上而下斜掠,「嚓」的一聲,斬在猛虎腰間。這一斬,他加了一成力,那猛虎向前沖出幾步,腳步蹣跚,他寫得非常准確,既沒打爬下,也沒有說紋絲不動,打得腳步蹣跚。」說明腰受傷了,已打成腰間盤突出了,「隨即沒命價縱躍奔逃。蕭峰搶上兩步,右手一挽,已抓住了虎尾,大喝一聲,左手也抓到了虎尾之上,是兩只手在抓住虎尾的,奮力,雙手使勁回拉,那猛虎正自發力前沖,被他這么一拉,兩股勁力一迸,虎身直飛向半空。」
這個想像非常好,這合乎物理學道理的,就是兩股力相等,一下子虎身子就迸到半空中了,那獵人提著鐵叉,正在和另一頭猛虎廝斗。完顏阿骨打,武功不如他,所以就藉助一個工具,拿著一個杈子。突見蕭峰竟將猛虎摔向空中,這一驚當真非同小可。只見那猛虎在半空中張開大口,伸出利爪,從空撲落。從空中就撲下來了。蕭峰一聲斷喝,雙掌齊出,「啪」一聲悶響,霹在猛虎的肚腹之上。虎腹是柔軟之處,這一招排雲雙掌正是蕭峰的得意功夫,那大蟲登時五臟碎裂,在地下翻滾一會,倒在雪中死了。
我們看這一段描寫,蕭峰打虎寫得既驚險又神奇,但是又真實可信,蕭峰是書中的第一好漢,降龍十八掌打在虎頭上沒怎麼樣,翻一個跟頭,腰上砍了一掌,老虎還能躥起來,最後他是借老虎從空中下撲之力,加上自己的力量,而且打在老虎最柔軟的部位,打它的內臟,才把老虎打死。所以這里既寫出了蕭峰的神勇,也寫出了老虎的厲害,老虎如果不厲害,英雄的威風是顯不出來的。所以說,我們看,這一點他既繼承了武松打虎,武松打虎也是要把老虎寫得很厲害。如果老虎不厲害,武松威風就出不來。但是又和那個絕不雷同,和武松打虎和李逵殺虎,都絕不雷同。所以這一段蕭峰打虎,並不是金庸小說中最精彩的武打。但是一樣寫得這樣活靈活現,一樣讓人印象深刻。而且這一段又是他下一步結識完顏阿骨打,進入女真部落,最後回到大遼的重要轉折點之一。正是通過這個打虎,使完顏阿骨打佩服他,兩個人結為朋友。然後又遇到大遼國的皇帝出來,然後他回到大遼,最後完顏阿骨打又去救他,等等。所以這一段描寫,就是和情節和人物,都結合在一起的。
那麼也有其他一些學者,概括金庸的武功,說他的武功還是性格化的。比如說,岳不群這種人,他就學辟邪劍法,所以他人是陰毒之人;像脾氣暴躁的,叫武臣道長,他的武功叫72路追魂奪命劍,一個年紀很大老頭子,脾氣還是很暴躁,善惡分明;像黃蓉,黃蓉是一個機靈鬼,聰明絕頂的小姑娘,所以她不到兩個時辰,就學會了一套叫逍遙游的拳法。這個逍遙游要求人非常聰明,才能學會。然後,郭靖看得很羨慕,郭靖也想學,一看黃蓉這么快就學會了,我也要學這個逍遙游。洪七公就告誡他說,這個逍遙游不是你能學的,你很笨,你學不會,說你就算拚命,也學不會。我就拚命反復練嘛,這笨鳥先飛。洪七公就說,你就算拚命記住了,你使出來,一點也不逍遙,所以你打出來的東西,都是笨手笨腳,愁眉苦臉的。這個逍遙游被你一使,就變成了苦惱爬,而不是逍遙游,在你手下變成苦惱爬了。所以我們看郭靖這個人,他是不能學這種很聰明的武功的,他就是靠本事,靠實實在在的力量。所以這是可以說是,武打性格化所規定的。
再有,藝術化。比如說,《天龍八部》裡面,虛竹和丁春秋之戰,每一招都凶險,招招凶險攻向敵人要害,但是偏偏的,姿勢卻那樣地幽雅、美觀,像我們前面講的洪七公和黃蓉過招一樣,像武打一樣。還有,金庸繼承了前人,他的武功的名稱,都是極富美學魅力的,他的武功的名稱,把一部中國的文化都點活了,中國傳統文學中的詩、詞、歌、賦,都用到武功上了。
還有,金庸武打又很講究和環境的變化。他武打的場景化,這是超越前人的。因為金庸他年輕的時候,他做過編劇,他搞過話劇,搞過影視,這些他都做過,所以他非常注意舞台效果,所以金庸他沒寫長武打。他把環境寫得很清楚,什麼人是表演者,什麼人是觀看者,什麼人是偷看者,都清清楚楚。比如說,《射鵰英雄傳》裡面,郭靖與黃蓉在牛家村養傷,兩個人在夾壁裡面,然後看到這個屋裡邊,不斷地發生各種故事,各種人來,他倆在旁邊看。我們想,這不就是一個話劇舞台嗎?就是一個話劇舞台,兩個人旁邊,然後看著這里演各種戲。他們能看見別人,別人看不見他們。
金庸非常善於寫這種偷看、偷聽的場面,從中引發出情節的轉折。特別像一些大的打鬥場面,簡直就像電視台舉辦的那種知識大賽,歌舞大賽一樣,有的時候像春節晚會。你像《倚天屠龍記》裡面,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那一路一路站起來打,那就像一個春節晚會一樣的。所以我建議我們春節晚會的節目組,一定要看看金庸的小說,從中吸取一點靈感。
大戰,像大戰聚賢庄,大戰陸家莊,一場接一場,那比寫千軍萬馬的廝殺,還要好看,還要經典。有的時候,我們雖然看到小說里,寫的是千軍萬馬的廝殺,但出來的就兩人,打一下就下去了,別人都是傻乎乎的觀眾。而金庸小說中,是很多人在亂打,然後又寫得很清楚,條分縷析。
從小的方面講,金庸的武打還注意張弛結合,注意武打的趣味化。他的武打經常是打一會兒,很嚴肅、很緊張,中間穿插一些趣味。比如,《笑傲江湖》,江湖裡面有六個同胞兄弟,叫「桃谷六仙」。「桃谷六仙」武功非常高,但是頭腦好像不太靈,傻啦巴嘰的,父母不太講究優生學,一胎生了六個,智力不太高,每天在一起辯論,誰先生出來的,誰第六個生出來的等等,這些很高深的問題。所以他們六個經常一出場,就把嚴肅的場合攪亂,而且他們武功非常猛,他們經常抬起一個人來,要把他撕成若干塊。所以這樣的情況出現,就使嚴肅中加入了趣味。所以說,你看金庸的小說的武打場面,相當於欣賞晚會,沒有人說,看著一半晚會要出去打架了;晚會很好,我出去把鄰居他們家玻璃砸了,沒有!
所以金庸的小說對於青少年,無論從理論上講,還是從我們實際的感受中講,都只有向上的、健康的、鼓舞的作用。而且,正像你不能看了《紅樓夢》中的菜,就照著那個菜譜去烹飪一樣的,金庸小說中的武打,你也不能看了之後,就照貓畫虎地出去,跟人家搏鬥。小說中的菜譜,如果照著那個菜譜,來做出來的菜,據說都是很難吃的,包括我們講的黃蓉,和洪七公做的那幾味菜。在書里看得奇妙無比,但是我想,你要真那麼做出來,真的會好吃?我對此事畫問號的。
而武俠小說中的武功,我們也應該抱同樣的態度,閱讀這些武打場面,我們在得到審美享受的同時,應該獲得的是人生方面的啟悟,而絕不是我們要跟誰三拳兩腳過招方面的啟發。如果不信,你就可以去嘗試一下,現實生活中的打鬥,不但和武俠小說中的描寫相距甚遠,和我們武術學院,所教會的那些武術套路,都相距甚遠。我自己有一個專門學武術的同學,他學了武術幾年畢業之後,跟同學說,咱們學了幾年武術,也從來沒跟人家過過招,哪天試一試。
有一次,在飯館里喝酒,和鄰桌的一夥黑道上的朋友,發生沖突,就打起來了。還沒等他們亮出招式,就被人家--那群小流氓,用啤酒瓶子一頓,都給打到桌子下面去了。就是他們這時候才發現,學校里學的武術,原來沒什麼太大的用處。那麼回到武俠小說中來,武俠小說中的武功,不能當成技術來看,而應該當成藝術來看。所以,我希望大家通過武功看到藝術,看到人性,看到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這一講就講到這兒,謝謝大家!
(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5. 武俠小說最常見,最濫用的情節有哪些
天賦神功。在很多武俠片中,主人公當然理所當然擁有絕世武功,但是這精深的武力值不是一開始就獲得的。某一次機緣巧合,骨骼精奇的主人公突然獲得了一本武功秘籍,然後練就絕世神功。
比如在《天龍八部》中,段譽誤入琅環玉洞,練就凌波微步。再比如《倚天屠龍記》中,原本身中寒毒的張無忌,在光明頂習得了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隨後又在冰火島學會了聖火令上的武功。
巨無敵的老爹。即使是一些前期看起來不受人待見的男主,其背後都有一個巨無敵的老爹為他撐腰。比如張無忌老爹張翠山,曾經就引誘了天鷹教主女人殷素素,本人也是武當七俠之一。更不要說段譽乃堂堂大理世子,而蕭峰雖是契丹人,其父卻也是契丹顯赫。
6. 求武俠小說里形容一個小孩是習武之才的句子
眉清目秀,骨骼奇佳,氣質獨特。 我看你骨骼奇佳,而且頭頂有一道靈氣噴出,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練武奇才呀! 此子骨骼奇佳是個練武奇才,而且臉有福相日後必定大富大貴,此子長大後定能成就一番功業。 三豐祖師初見若塵變發現此子骨骼奇佳,乃練武之奇才,遂將其收養並傳他武當絕學一氣化三清和太極神功,可對少年卻說教他的是幾招莊稼把試,只能打打小毛賊,若讓江湖中人知曉,恐怕會氣的吐血吧,直到少年16時,兩門神功皆有所成,於是老道便又雲游去了,只留若塵一人,讓其四處游歷去,於是若塵開始四處游歷,直到一日在一深山追逐一白色巨虎時發現一山洞,進洞一瞧卻是有前人在此住過,洞中有一枯骨,壁上刻有字,雲「入此洞者,乃我有緣人,傳汝神功,名曰嫁衣,再傳汝劍法,名曰誅仙,此二者乃我畢身之所學最強也。」於是少年在此修煉二年,方有所成,今日功成,便出洞繼續游戲人間,在洞中不僅學得神功劍法,並有各種陣法兵書,當真受益非淺。
7. 武俠小說里練武的七大境界是什麼
內容如下:
第一境界:講究招式,中規中距
拘泥於招式,不求變化,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這是學武人的大忌。
武學之所以有所成,就在於人的靈活妙用、隨機而變。過於講究招式,還不如不要招式。
第二境界:琴棋書畫,皆為我用
一個人最想做的,就是自己所做的,正好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可又有幾個所從事的,是自己所真正喜歡的,多的是為「稻梁謀」,「五斗米」。
第三境界:前人所創,遺世經典
前人所創的經典,經歷了千百年的風霜,必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必有其可取的完善之處,但也有其時代的局限性,並不是十全十美。
第四境界:旁門左道,專走偏鋒
有人認為,旁門左道的東西,也就離下三流不遠了,這是一個誤區。
左道的用的好,也能走上正道,正道用的不善,也會誤入岐途。
第五境界:蓋世神功,深不可測
神功並不是天生,也不是勤學苦練就能成,除了不凡的天賦外,還要極高的悟性。
第六境界:武學寶典,出神入化
突破了人的境界,就成了神,那突破了神的境界,又要怎麼去稱呼,沒有人知道。
第七境界:自創武功,成就一派
能夠全新開創一套絕妙武功,可稱為一代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