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小說中對古代女子及笄的描寫

小說中對古代女子及笄的描寫

發布時間: 2024-08-25 12:03:40

❶ 小說中古代女子及笄的語段

笄,簪也。——《說文》
皮弁笄。爵弁笄。——《儀禮·士冠禮》
中國冠笄。——《淮南子·齊俗》
玉笄綦會此冤弁之笄也。——張衡《東京賦》
節縱笄總。——《禮記·內則》
櫛設笄。——《儀禮·士冠禮》
折委笄,此男子安發之笄也。——《國語·晉語》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設笄珥,衣阿錫。——《列子·周穆王》
又如:笄珈(原指婦人首飾。亦代指婦女);笄珥(古代婦女常用以裝飾發耳的飾件);笄導(即簪導。一種首飾。用以束發)

❷ 中國古代女子多少歲稱為及笄之年

古代女子各年齡段的叫法主要有:

1、生小:指幼年的時候。《孔雀東南飛》中就有寫道:「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

2、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發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3、髫年:在古代,女孩7歲稱「髫年」。出自唐代楊炯的 《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丱歲騰芳,髫年超靄。」

4、豆蔻:特指女孩子十三四歲。出自唐代杜牧的《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5、及笄:古代女子滿15周歲結發,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周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語出《後漢書·曹皇後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7、艾:指50歲。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發蒼白如艾。《民國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事?」

8、花甲(耳順):指60歲。以天乾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9、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出自《後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發服戎,功成皓首。」

10、耄耋:指八九十歲。語出《漢·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2)小說中對古代女子及笄的描寫擴展閱讀

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些表達年齡稱謂的詞,如:「弱冠」、「耄耋」等。學生往往對此很費解。其實類似這樣的詞還很多,都是我們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所必須了解的知識。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還有依據生理特徵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餵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十五歲叫做「童」,「山無草木曰童」。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們現在常說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則來自於《論語·為政篇》的記載:「子曰: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熱點內容
玄幻小說常見的設定 發布:2024-11-22 23:23:16 瀏覽:550
懸疑小說排行榜前十名小說 發布:2024-11-22 23:18:16 瀏覽:542
經典現代都市小說知乎 發布:2024-11-22 22:14:40 瀏覽:758
國外最新暢銷小說排行榜2015 發布:2024-11-22 21:05:39 瀏覽:917
末世修真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11-22 21:02:59 瀏覽:327
重生男和穿越女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4-11-22 20:59:31 瀏覽:501
頂級科幻小說 發布:2024-11-22 18:55:57 瀏覽:891
學霸小說數學物理言情 發布:2024-11-22 18:12:52 瀏覽:634
智商在線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4-11-22 17:46:16 瀏覽:224
兩男一女的古代短篇言情小說 發布:2024-11-22 17:40:45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