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爛俗網路小說盛行其道的原因

爛俗網路小說盛行其道的原因

發布時間: 2024-08-18 16:48:52

㈠ 那些爛俗的網路小說有哪些令人無語的橋段

1.凡是古代魂穿,女主穿越的原身99%爹不疼,娘早逝,穿越後一定有個忠心護主的丫鬟,沒意外的話,原主要麼痴傻廢柴,要麼懦弱無能,很大的概率原主會有一門人人羨慕嫉妒恨的好婚事,而所謂未婚夫一定各種嫌棄原主,要的直接退婚,要的准備退婚中,然後原主的的姐妹一定會落井下石想辦法把原主搞死,女主穿越後各種逆襲,退婚原主的一定不會是跟女主在一起的那一個人,反而會是在女主穿越後對女主愛得難以自拔,各種後悔原本對女主的不好。若是講異能的話,被女主穿越後一定會被發現其實是異能天才,然後各種逆天,還有無數美男圍繞身邊非卿不娶,最帥最厲害最逆天的那個一定是女主的
2.女主穿越前一定特牛叉,不是特工就是天才醫生之類的,基本不會太平凡。女主穿越後基本都是天下第一美女,各種
3.穿越的原因總是迷之相似,不是車禍就是被前世的愛人殺死然後各種厭惡男人,而那些被女主虐的男人還會覺得理所應當,一副「她做什麼都是對的,老子就是愛她」的樣子
4.凡是穿越到古代,男主男配必定風華絕代,擁有遍布天下的仰慕者,然後各種陷害為難女主,比如宮晏上一定會各種挑釁逼女主獻藝,認為女主一定是是草包一個,結果女主要麼唱現代歌要麼跳舞之類的,然後一定會艷驚四座,成為萬人迷
5.一般還會出現什麼百年難遇的奇遇,什麼稀世珍寶,然後女主通過奇遇得到了來自世人的仰望,稀世珍寶沒意外的話也會落入女主手中,那稀世珍寶要麼認主,
除了以上概率,剩下的就是作者意識到要出淤泥而不染安排的反套路

㈡ 有哪些很火但其實劇情很爛的小說

你好親,爭議很大的 《偷偷藏不住》 我沒看完,不符合我的口味,無功無過吧。作為一本普通的校園言情,不至於被噴的那麼嚴重,也不至於被捧上天。既然可以火,那一定是有過人之處的,比同類型的文稍微出彩一點。在這種類型里,講真我覺得不算幼稚,人物塑造也ok,而且小說故事完整,沒有很明顯的邏輯漏洞,文字也通順。這種甜爽文就不要要求符合現實了,戲劇性打臉不就是為了爽嗎?《酸梅 》我覺得挺好看,文筆挺好的。這本書關於娛樂圈還有日常生活的描寫其實不太真實,不帶腦子看一樂就完了。我個人覺得人物塑造挺有魅力的,起碼看的時候真情實感地被這個故事打動了(現實生活中校園暴力不可取,好感這篇文不代表認同校園暴力。為夏藤委屈,也為祁正動容。)《最愛你的那十年 》很虐,略狗血。有一說一,他的文字確實感染力更強,看的時候確實瘋狂落淚,寫的真心不錯。(看完之後聽說是抄襲的,政治正確來講抄襲就是不對,不過我已經看完了,不知道是不是實錘抄襲,就懶得了解了。)大家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小說只是我們生活中的調劑品。我看病嬌,骨科亂倫,看《掌中之物》會對男主的感情動搖,但不妨礙我現實里對這種行為說「噠咩,快逃。」(傅慎行的行為確實不可原諒,我自始至終是同情何妍一方的。不過人是復雜的,在這個故事裡有動搖不代表我同意或是喜歡,這是很正常的,不是十惡不赦的。)我清楚這些小說是不真實的,小說世界裡沒必要扯三觀,沒必要代入現實。小說就永遠是小說,只是娛樂的工具。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每個人都應當接受別人對自己喜愛的作品的贊揚或批評,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跟風。沒必要為了凸顯與眾不同或者三觀正去批評一個作品,也沒必要跟風去誇贊,形成一個圈子各種撕逼。親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哦,祝你生活愉快。

㈢ 網路修真小說的理論來源

修真類小說是依照中國本土的道教發展起來的新型小說體裁,小說一般講述主人公通過道教的飛升到達更高的境界,其修真的級別基本上就是築基(後天期、先天期)、金丹、元嬰、出竅、分神、合體、度劫、大成,再到飛升仙界,再到神界。
道教 指學道修行,求得「真我」「去偽存真」為修真。 修真又稱修仙、修煉內丹,「借假修真」,現在的道士即修真者。修真方法主要是煉外丹(服食)、煉內丹(精氣神),所以有金丹大道一說。 修真小說分現代修真小說,古代修真小說,都市修真小說,奇幻修真小說和玄幻修真小說。 附:一曰察靈感氣,是為煉氣。二曰身堅神聚,是為築基。三曰聚靈成丹,是為靈丹。四曰養丹為嬰,是為丹嬰。五曰元神離體,是為化神。六曰煉神入虛,是為煉虛。七曰虛聚實凝,是為合體。八曰靈身隨欲,已入大乘。九曰逆天成仙,必歷天譴。
道教 指學道修行,求得「真我」「去偽存真」為修真。 修真又稱修仙、修煉內丹,「借假修真」,現在的道士即修真者。修真方法主要是煉外丹(服食)、煉內丹(精氣神),所以有金丹大道一說。 修真小說分現代修真小說,古代修真小說,都市修真小說,奇幻修真小說和玄幻修真小說。 附:一曰察靈感氣,是為煉氣。二曰身堅神聚,是為築基。三曰聚靈成丹,是為靈丹。四曰養丹為嬰,是為丹嬰。五曰元神離體,是為化神。六曰煉神入虛,是為煉虛。七曰虛聚實凝,是為合體。八曰靈身隨欲,已入大乘。九曰逆天成仙,必歷天譴。
道教 指學道修行,求得「真我」「去偽存真」為修真。 修真又稱修仙、修煉內丹,「借假修真」,現在的道士即修真者。修真方法主要是煉外丹(服食)、煉內丹(精氣神),所以有金丹大道一說。 修真小說分現代修真小說,古代修真小說,都市修真小說,奇幻修真小說和玄幻修真小說。 附:一曰察靈感氣,是為煉氣。二曰身堅神聚,是為築基。三曰聚靈成丹,是為靈丹。四曰養丹為嬰,是為丹嬰。五曰元神離體,是為化神。六曰煉神入虛,是為煉虛。七曰虛聚實凝,是為合體。八曰靈身隨欲,已入大乘。九曰逆天成仙,必歷天譴。

參考的資料:
妙偉先生所引用,為後期伍柳一派丹法派生出來的,

實乃道家歧途,很值得商榷

舍棄王重陽、張紫陽、朱雲陽,劉悟元等正宗高明者
之言而不用,實在不妥/

修真九要
悟元真人(清)劉一明著

修真之道乃天下第一件大事,亦天下第一件難事。以其至大至難,古人皆謂之天下希有之事。是事也,非深明造化、洞曉陰陽,存經久不易之志,循序漸進者,不能行之。後世學人,不究此事為何事,未曾學道,即欲成道;未曾學人,即欲作仙。無怪乎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也。予自幼慕道,未遇正人,不辨是非,乃亂乃萃,幾乎受害。幸逢吾師龕谷老人,略聞香風,始知自己從前之錯,亦知天下道人大半皆錯。因述吾師之意,提其修真綱領,總為九條,名曰修真九要。其法由淺及深,自卑登高,為初學之人作個梯級。不論學道修道,依此九要,循序而入,終必深造自得,且能識的盲師明師,辨得邪道正道。縱不能行此天下希有之事,亦可以知有此天下希有之事,庶不至空過歲月,虛度一生矣。

勘破世事第一要

吁嗟!人生在世,如夢幻泡影,百年歲月,瞬息間耳。無常一到,縱有金穴銀山,買不得性命;孝子賢孫,分不了憂愁。若不及早打點,臨時手忙腳亂,閻王老子不肯留情,一失人身,萬劫沉淪。有志於道者,須將這個關口急急打開,方有通衢大路。否則,塵緣不斷,妄想成道。雖身已出家,而心未曾出家,一舉一動,無非在世事上用功夫,一行一止,總是在人情上作活計,不特不能成道,而且無由聞道,何貴乎出家?古今來無數學人,多蹈此轍。所以學道者如牛毛,達道者如麟角。悟真雲:「試問堆金如岱嶽,無常買的不來無?」了道歌雲:「先將世事齊放下,後把道理細研精。」是言世事皆假,性命最真,欲知其真,先棄其假也。何則?一認其假,則心為假役,一假無不假,與道日遠,便不是自惜性命之人。不自惜性命,懸虛不實,空過歲月,老死而矣,何益於事?昔呂祖因一夢而群思頓脫,馬祖因悟死而成道最速,是葢先勘破世事而後修真。所以成真了道易於他人。況出家修行原系勘破世事而然。若未勘破而強出家,有名無實,本欲登天而反墜地,適以取敗,豈不枉費心機耶?吾願學人,不論在家出家,若欲辨切身大事,將世事先須嘗探一番。嘗探來,嘗探去,嘗探到沒一些滋味處,始知萬緣皆空,性命事大,從此把身外一切虛假之事一筆勾消。腳踏實地,尋師訪友,勇猛精進,為道忘軀,自然一誠格天,祖師暗中提攜,當有真人度引矣。

積德修行第二要
悟真雲:「若非修行積陰德,動有群魔作障緣。」可知積德修行乃修道者之要務。倘離德以言道,便是異端邪說,旁門外道,差之多矣。故古之聖人,必先明道;古之賢人,必先積德。未有不明道而能聖,未有不積德而能賢。然欲希聖必先希賢,若欲成道必先積德。道德兩用,內外相濟,聖賢之學業得矣。道者,為己之事;德者,為人之事。修道有盡而積德無窮。自古及今,仙佛神聖成道之後,猶必和光同塵,積功累行,直待三千功滿,八百行完,方受天詔。況金丹大道為鬼神所忌,非大忠大孝之人不能知,非大賢大德之人不敢傳。即強傳而知之,鬼神不喜,勢必暗降災殃,促其壽數。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予自得龕谷仙留之旨,以大公為懷,每遇志士,便欲接引。間或略示端倪,徐觀其後,未幾自滿自足,不能深入,竟至日久懈怠,志氣盡喪。其慳貪煩惱,甚於常人。前後數人,俱皆如此。噫!此等之輩必是祖先無德,自己無行,以是始勤終怠,迷失真宗,而不可挽回矣。予因自不小心,失言匪人,亦屢遭魔障。幸喜無大關系,真寶未被竊去。有鑒於此,後遂結舌,不敢輕露圭角,是必待有大力者傾囊付之耳。世之學人方入門戶,直視神仙為至易之事,而遂騙化十方,罔知所忌。絕不思一絲一粒俱十方之血汗;一飲一啄皆眾生之苦力。或有以口頭禪籠人者;或有以假道法攝財者;或有以黃白術謀騙者;千方百計,不可枚數。異日欠下十分債賬,不知如何消化。古人謂:「兩只角或有或無,一條尾千定萬定」者,必此輩歟?有志斯道者,須當以德行為重,自立節操,不要糊塗作事,擔誤了前程。何為德?恤老憐貧、惜孤憫寡、施葯舍茶、修橋補路、扶危救困、輕財重義、廣行方便者是也。何為行?苦己利人、勤打塵勞、施德不望報,有怨不結讎,有功而不伐,有難而不懼,見義必為者是也。能積德,能立行,愈久愈力,德服鬼神,品超庸俗,高人一見,決定入目,大道有望。否則,不積一德,不修一行,妄想成道,偶遇高人,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自謂可以欺人,殊不知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矣。更有一等不務本分之流,作孽百端,朝酒肆而夕花鄉,口道德而心盜跖,損人利己,千奇百怪,不知自悔,反怨自己無福無緣,乃毀謗丹經盡屬誑言。真地獄種子,當入異類,求其為人而不可得,何敢望仙乎。吁!德者,自己人世之事;道者,師傳成仙之事。不積德而欲修道,人事且不能,仙道怎得成,可不三思乎?

盡心窮理第三要

《說卦傳》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可知盡性至命之學,全在窮理上定是非耳。窮理透徹,則性能全,命能保,直入無上至真之地;窮理恍惚,則命難修,性難了,終有到老落空之悔。今之學人,糊塗出家,糊塗學道,糊塗修行,生則既然糊塗,死時焉能亮凈?性命何事,而乃如此妄為耶!金丹之道,包羅天地之道也,竊奪造化之道也,至尊至貴,至神至妙,非容易而知。學人不想自己性命為何物,不辨祖師法言是何義,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妄想一言半語之妙,即欲成道,日則浪盪打混,夜則高枕安眠,以丹經為無用之言,以子書為哄人之套。詐稱有道者,以錯引錯,妄冀成真者,以盲誘盲。即有一二信心之士,亦不過是走馬看花,何嘗深用心思,窮究實理。古人亦有謂「若還紙上尋真義,遍地都是大羅仙」之語,是特為不求師者而發,非言丹經子書為無用。後人不知古人之意,多藉此為憑證,而即置經書於不問,大錯大錯。夫仙真法言,一字一意不敢妄發,一言半語盡藏妙義,不知費盡多少老婆心,為後人作階梯,與教門留眼目。而反毀之謗之,其罪尚可言乎!即後之高人賢士所作所為,總在古人范圍之中,究其實落,未必高過於古人。今之高人不哄學人,則古之仙真不誤後世也可知矣。吾勸有志之士,取古人之法言,細窮細究,求師一決,通前達後,毫無一點疑惑,方可行持,慎誤自恃聰明,而有己無人;亦勿專聽梆聲,而任人誤己;至於不通文字之學人,亦須於俗語常言中,辨別實義。蓋俗語常言中有大道藏焉,特人未深思耳。如「沒體面」,「沒人形」,「有竅道」,「好自在」,「顛三倒四」,「隨方就圓」、「隨機應變」、「沙裡淘金」、「無中生有」、「七死八活」、「有己無人」、「不知死活」、「不顧性命」、「只知有己,不知有人」、「走三家不如守一家」、「禮下於人,必有所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等語天機大露,何妨拈出一二,作個悟頭,朝參幕思。雖大理不明,而知識漸開,與道相近,亦不空過了歲月。此窮理之學,不論賢愚,人人可做,果能功夫不缺,日久自有所悟。但所悟者一己之私見,不得貿然下手。倘遇明師,必須徹始徹終,追究個清白,真知灼見,得心應手,方不誤事。若知前不知後,知後不知前,知陰不知陽,知陽不知陰,知體不知用,知用不知體,或知有為而不知無為,或知無為而不知有為,或見元關而不知葯生,或知葯生而不知老嫩,或知結丹而不知服丹,或知結胎而不知脫胎,或知文烹而不知武煉,或知武煉而不知文烹,或知陽火而不知陰符,或知進火而不知止足,或知溫養而不知抽添,毫發之差,千里之失,未許成真。不但此也,且陰陽有內外,五行有真假。性命工夫兩段,先後二天各別,有真有假,有真中之假,有假中之真,有真中之真,有假中之假。此等機關究之不徹,即行之不到;辨之不清,即作之不成。是以呂祖三次還丹未成,後得崔公《入葯鏡》而始完功;紫清有夜半風雷之患,重復修持而方了事。如二翁者,神仙中之領袖,些子不明,猶有不虞,而況他人乎?學者須當三思之。

訪求真師第四要

古仙雲:「若無師指人知的,天上神仙無住處。」又《悟真》雲:「饒君聰慧過顏閔,不遇真師莫強猜。」誠哉性命之學,必有師傳,非可妄猜私度而知,昔道光頓悟圓通,自知非向上事,後得遇杏林而成大道;上陽即得緣督之訣,不敢自足,猶必見青城而備火候;三豐嵩山苦歷十餘年,一無所得,後感鄭呂二仙指點,方知大事。雖世間微藝薄技,尚賴師傳而知,況性命大事,豈能無師而曉?蓋性命之道,乃竊陰陽、奪造化、轉生殺、扭氣機、先天而天弗違之道,鬼神不能測,蓍龜莫能占,得之者立躋聖位,直登彼岸,是天下第一件大事,是天下第一件難事,苟非聖師附耳低言,如何知之?獨是旁門三千六百,丹法七十二品,以邪害正,以假亂真,誰為盲師,誰為明師,甚難辨別。然辨別亦易,大梵穀人出世,自命不凡,獨弦絕調,不濫交,不諂世,不同黨,不要名,不恃才,不謀利,不欺人,不怪誕,一言一語,俱有益於世道,一行一止,大有裨於聖教,貪、嗔、痴、愛而俱無,意、必、固、我而悉化,品節清高,人人所不能及,胸襟脫灑,個個所不能到。間或援引志士,亦必千磨百折,試其真假,果其白玉無瑕,方肯指示端倪;如其非人,決不敢輕泄天機。此所以為明師也。若夫盲師無而為有,虛而為盈,不肯自思己錯,更將錯路教人。或有指男女為陰陽者,或有以經粟為黍珠者,或有以爐火為外丹者,或有煉心腎為內丹者,或有以存想為凝神者,或有行子午為抽添者,或有轉轆轤為周天者,或有認頑空為無為者,或有以運氣為有為者,或有以忘形為修靜者,或有以煉睡為退陰者,或有服硫黃為進陽者,或有避五穀求延年者,諸如此類,不可勝數。此等之輩,功德不言,節操不立,身衲衣而腰錢囊,頭簪冠而心蛇蠍,見富貴而留心,遇困苦而忘道,飲酒啖肉,不顧十方血汗,喪名敗教,那知萬劫沉淪,行步時、只在錢財上用功夫,舉動處、盡於衣食上費心思,一頭一拜,即收為徒,一茶一飯,即便傳道,借聖賢之門戶,而自欺欺世,竊仙佛之法言,而捏怪作妖,只知一身飽暖,那管他人死活。學人若聽其言而不察其行,以有道目之,未有不入於網中而傷害性命者。況一惑其言,認假為真,固結不解,雖有高真聖師欲為提攜,亦無門可入。天下道人遭此難者,不一而足。緇黃之流,東走西遊,誰無幾宗公案?誰無幾句話頭?只以口頭三味取人,則人人是佛,個個是仙。試問學道者千千萬萬,成道者能有幾人?大抵聖賢不常見,仙佛不多得,以其不常見、不多得,所以為高人。高人者,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豈得以口頭三昧為高人乎!當年予師秘授試金石一方,善識人之高低身份。若遇修行之人,以酒色財氣試之,而不能動者,必非凡品,更以《悟真》、《參同》詰之,而隨口應者,即是明師。屢試屢驗,百發百中,願以此法,共諸同人。

煉己築基第五要

《沁園春》雲:「七返還丹,在人須先煉己待時。」《悟真篇》雲:「若要修成九轉,先須煉己持心。」蓋修真之道,還丹最易,煉己至難,若不煉己而欲還丹,萬無是理。夫還丹者,如房屋之樑柱;煉己者,如房屋之地基。未築地基,則樑柱無處建立;未曾煉己,則還丹不能凝結。學者得師口訣,急須煉己,煉己純熟,臨爐之際,左右逢源,得心應手,鉛汞相投,情性相合,自無得而復失之患。特以人自有生以來,陽極生陰,先天走失,後天用事,當年故物,盡非我有,加之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精漏、神昏、氣敗,將此幻身如破鍋爛瓮相似。鍋破瓮爛,盛不得水;人之身體衰敗,還不得丹,同是一理。故雖後天假物,非還丹葯料。然未還丹,尚藉賴以成功,而亦不可有損傷。古人雲:「若無此夢幻,大事何由辦?若還大事辦,何用此夢幻?」又雲:「不怕先天無真種,只怕後天不豐光。」蓋後天足則先天可復,先天復則後天可化,煉己築基之功,豈可輕視乎!何為煉己?少貪無愛,煉己也;牢固陰精,煉己也;打煉睡魔,煉己也;苦己利人,煉己也;大起塵勞,煉己也;心地下功,全拋世事,煉己也;勇猛精進,以道為己任,煉己也;腳踏實地,步步出力,煉己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煉己也;披褐懷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煉己也。煉己之功居多,總以無己為歸著。老子雲:「吾之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煉己煉到無己時,外其身而身存,後天穩當,基址堅固,先天真陽來復,混而為一。「先天氣,後天氣,得之者,常似醉」,一時辰內管丹成矣。若為煉己,遽行一時之功,則後天不固,先天雖在咫尺,未許我有。蓋其鉛至而汞失迎,坎來而離不受,彼到而我不待也。噫!築基時須用橐龠,煉己時還要真鉛。煉己築基,豈易事哉!

和合陰陽第六要

修真之道,金丹之道也;金丹之道,造化之道也;造化之道,陰陽之道也。《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又曰:「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是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相合,方能生育。金丹之道,惟採取先天真一之氣也。先天之氣,無形無象,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乃自虛無中來者。聖人以實而形虛,以有而形無。實而有者,真陰真陽;虛而無者,二八初弦之氣。初弦之氣即先天氣,此氣非陰陽交感,不能有象。若欲修金丹大道,舍此陰陽,別無他術矣。但陰陽不一,倘認假為真,徒勞心力,無益有損,不可不辨。男女之陰陽,塵世之陰陽也;心腎之陰陽,幻身之陰陽也;日月之陰陽,天地之陰陽也;冬至夏至,一年之陰陽也;朔旦望後,一月之陰陽也;子時午時,一日之陰陽也;二候四候,一時之陰陽也。凡此皆非金丹之陰陽。金丹陰陽,以我家為陰,以他家為陽;我為離,他為坎;離中一陰為真陰,坎中一陽為真陽。取坎填離,是以真陰求真陽,以真陽濟真陰也。且陰陽又有內外之別:內之陰陽,順行之陰陽,生身以後之事,後天也,人道也;外之陰陽,逆運之陰陽,生身以前之事,先天也,仙道也。內外陰陽皆無男女等相,非色非空,即色即空;非有非無,即有即無。若著色空有無之形,便非真陰真陽實跡矣。既知陰陽,須要調和相當,不多不少,不偏不倚,不急不緩,不有不無,不即不離,不躁不懦,或陽動而陰隨,或陰感而陽應,或陰中用陽,或陽中用陰,或借陰以全陽,或用陽以制陰,或以內之陰陽而助外,或以外之陰陽而濟內,內外合道,金丹自虛無中結就,取而服之,長生不死。《參同》雲:「同類易施功,非種難為巧。」《悟真》雲:「內葯還同外葯,內通外亦須通,丹頭和合類相同,溫養兩般作用。」三豐雲:「世間陰陽男配女,生子生孫代代傳。順為凡,逆為仙,只在中間顛倒顛。」調和陰陽之道,盡於此矣。

審明火候第七要

古經雲:「聖人傳葯不傳火,火候從來少人知。」則是葯物易知,火候最難。蓋葯物雖難覓,若遇明師點破,真知灼見,現在就有,不待他求,所以易知。至於火候,有文烹、有武煉,有下手、有休歇,有內外、有先後,有時刻、有爻銖,有急緩、有止足,一步有一步之火候,步步有步步之火候,變化多端,隨時而行,方能有準。若差之毫發,便失之千里。所以最難。何為火?煅煉之神功也;何為候?運用之時刻也。運用時刻在鴻蒙將判、陰陽未分之際;煅煉神功在天人合發、有無不立之內。且有外火候、有內火候。外火候,攢簇五行,和合四象;內火候,沐浴溫養,防危慮險。雖內外二葯相同,而火候運用大異,不遇真師,焉能知的?夫攢簇五行,和合四象,是盜天地之生機、竊陰陽之祖氣,回斗柄而轉天樞,開坤門而塞艮戶,其妙在乎積陰之下一陽來復之時。此時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所謂一年只有一月,一月只有一日,一日只有一時者是也。惟此一時,易失而難尋,易錯而難逢,得之則入於生道,失之則入於死道。聖人於此一時運動陰符陽火,拔天根而鑽月窟,破混沌而拈黍珠,回七十二候之要津,奪二十四節之正氣。水火相濟在此,金木交並在此,鉛汞相投在此,安身立命在此,出死入生在此。若過此時,陰陽分離,真者藏而假者用事,已落後天,不堪用矣。至於「曲江岸上月華瑩」,生葯之火候;「風信來時覓本宗」,采葯之火候;「水生二葯正真,若待其三不可進」,老嫩之火候;「鉛遇癸生須急采,金逢望遠不堪嘗」,急緩之火候;「忽見現龍在田,須猛烹而急煉;但聞虎嘯入窟,宜倒轉以逆施」,用武之火候;「慢守葯爐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用文之火候;「未煉還丹須急煉,煉了還須知止足」,溫養之火候;「只因火力調和後,種得黃芽漸長成」,丹成之火候;「托心知,謹護持,照看爐中火候飛」,保丹之火候;此皆還丹之火候。若夫大丹火候,別有妙用,「受氣吉,防成凶」,結胎之火候;「混沌七日死復生,全憑侶伴調水火」,固濟之火候;「送歸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斯配當」,養胎之火候;「用鉛不得用凡鉛,用了真鉛也棄捐」,抽添之火候;「丹灶河車休矻矻,鶴胎龜息自綿綿」,沐浴之火候;「一日內,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防危之火候;「嬰兒是一含真氣,十月胎完入聖基」,胎成之火候;「群陰剝盡丹成熟,跳出凡籠壽萬年」,脫胎之火候;此大丹始終之火候。更有內外兩用之火候,「凡俗欲求天上事,用時須要世間財」,采葯火候中之火候;「偃月爐中玉蕊生,硃砂鼎里水銀平」,結丹火候中之火候;「第七日陽復起首,別妙用混合百神」,結胎火候中之火候;「有無俱不立,物我悉歸空」,脫胎火候中之火候;內外二丹火候之秘,於此盡矣。其中又有細微奧妙之處,是在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臨時變通,非可以文字傳矣。

外葯了命第八要

《悟真》雲:「休施巧偽為功力,認取他家不死方。」緣督子曰:「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曰他家,曰虛無,則知非一身所產之物。說到此處,諸天及人皆當驚疑也。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人得天賦之正氣,為萬物之靈,具此氣即具此理。氣者,命也;理者,性也。是性命者,天之所與也。天始與之,而天終奪之,此勢之所必有者。若以後天幻身之物與天爭權,總在造化規弄之中,焉能脫的造化?不有金液還丹之道,妄想保全性命,萬無是理。金液還丹之道,先天之道也。先天之道,包羅天地,運動陰陽,系天地之外機秘,故能了生死而避輪回,出凡塵而入聖基。但此機秘遠隔千里,近在咫尺,可惜世人不肯認真,日遠日疏,絕不返顧,自送性命。若有志士,窮究實理,忽的打破疑團,截然放下,直超彼岸,則赫赫金丹一日成,不待三年九載也。然丹成最易,而修煉甚難,使無虛實相應、陰陽變化、以術延命之道,而金丹不結。以術延命之道,乃奪天地造化之權,竊陰陽消息之機,轉生殺,扭斗柄,先天而天弗違之道也。《陰符經》雲:「其盜機也,天下莫能知,莫能見。」《悟真》雲:「始於有作人難見,及至無為眾始知。但見無為為要妙,豈知有作是根基。」蓋人自先天失散而後,真陽有虧,形雖男子,其中皆陰,倘執一己而修,不過涕唾津精氣血液,不過眼耳鼻舌身意,不過七情六慾、五蘊八識、三彭百穴,是以陰濟陰,命何由接,丹何由接?故《參同》雲:「牝雞自卵,其雛不全。」此其證也。夫丹經所謂外葯者,以其我家真陽失散於外,不屬於我,寄居他家,而以外名之。迷人不知,錯會他字、外字,或猜為御女閨丹,或猜為五金八石,或猜為天地日月,或猜為雲霞草木,以及等等有形之物。殊不知真正大葯,非色非空,非有非無,乃鴻蒙未判之始氣,天地未分之元仁,順則生人生物,逆則成仙作佛。聖人以法追攝,於一個時辰內結成一粒黍珠,號曰陽丹,又曰還丹,又曰金丹,又曰真鉛,以此真鉛點一己之陰汞,如貓捕鼠,霎時乾汞結為聖胎,此外葯之名所由有也。試細申之,「葯出西南是坤位,欲尋坤位豈離人。」外葯也;「初三日,震出庚,曲江岸上月華瑩。」外葯也;「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銀。」外葯也;「取將坎位心中實,點化離宮腹內陰。」外葯也;「偃月爐中玉蕊生,硃砂鼎內水銀平」,外葯也;「坎離之氣和合,黃芽自生」,外葯也;但葯本在外,如何得向內生?葯屬於他,如何得為我有?經雲:「五行順生,法界火坑;五行顛倒,大地七寶」。木本生火,今也火反生木;金本生水,今也水反生金;金木水火中藏戊己二土,和四象而配五行,一氣運用,復成一太極,火功到日,煉成一粒至陽之丹,取而服之,長生不死,與天地同春,與日月爭光,所謂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者此也。噫!萬兩黃金買不下,十字街前送至人。金丹大道,萬劫一傳,至尊至貴,得之者立躋聖位,不待他生後世,眼前獲佛神通,人何樂而不積德修道哉?

內葯了性第九要
《道德經》雲:「有欲以觀其竅,無欲以觀其妙。」此二語乃金丹大道之始終,古今學人之要訣。外葯不得,則不能出乎陰陽;內葯不就,則不能形神俱妙。上德者修內葯,而外葯即全;下德者修外葯,而內葯方就。外葯者漸法,內葯者頓法。外葯所以超凡,內葯所以入聖。「有欲觀竅者」外葯,竊奪造化之功,幻身上事;「無欲觀妙者」內葯,明心見性之學,法身上事。倘外葯已得,而不修內葯,即呂祖所謂「壽同天地一愚夫」耳。況大丹難得者外葯,外葯到手,即是內葯,聖胎有象,陰符之功,即在如此。《參同》雲:「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所謂「無欲觀妙」者此也。「無欲觀妙」者,無為之道,但無為非枯木寒灰,絕無一事之謂,其中有朝屯暮蒙、抽鉛添汞、防危慮險、固濟聖胎之功。所以融五行而化陰陽,以至道法兩忘,有無不立,十月霜飛,身外有身,極往知來,歸於真如大覺之地,即佛祖所謂正法眼藏,涅盤妙心,最上一乘之大道也。若非了命之後而遽行此功,根本不固,虛而不實,未曾在大造爐中煅煉出來,總然了得真如之性,若有一毫滲漏,難免拋身入身之患。後人不知古人立言之意,多以性理為不足貴,試問世間學人,有幾個能明涅盤之心乎?有幾個能見真如之性乎?涅盤心、真如性,凈倮倮、赤灑灑、圓陀陀、光灼灼,通天徹地,非可以後天人心血性而目之。古人亦有了性不了命,萬劫陰靈難入聖之語,是特為未修命而僅修性者言之。若已了命,焉得不修性?若不修性,則應物固執,空有家財而無主柄。若不修性,雖幻身已脫,而法身難脫。若不修性,只可長生,而不能無生。若不修性,雖生身之初能了,而未生之前難全。內葯了性之功,所關最大,無窮的事業,皆要在此處結果,何得輕視性乎?吾願成道者,未修性之先,急須修命;於了命之後,急須了性。陰陽並用,性命雙修,自有為而入無為,至於有無不立、打破虛空,入於不生不滅之地,修真之能事畢矣。

㈣ 什麼是小說

小說是文學體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樣式。它是通過塑造人物、敘述故事、描寫環境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的一種文學體裁。
定義
小說是文學的一種樣式,一般描寫人物故事,塑造多種多樣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它是擁有完整布局、發展及主題的文學作品。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的價值本質是以時間為序列、以某一人物為主線的,非常詳細地、全面地反映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價值關系(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和文化關系)的產生、發展與消亡過程,非常細致地、綜合地展示各種價值關系的相互作用,其中愛情小說的價值本質是反映兩性之間戀愛、婚姻與家庭關系的演變過程。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說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致的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可以表現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小說的優勢是可以提供整體的,廣闊的社會生活
簡介
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紹,可以是具體的描寫,可以寫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既可以人物的行動對話,也可以適當插入作者的議論;既可以正面起筆,也可以側面烘托。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時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簡單地說,小說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故事情節的敘述和深刻的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體。 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通過人物的塑造和情節、環境的描述來概括地表現社會生活和矛盾。按篇幅可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小小說(微型小說)。
起源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小說起源《莊子萬物》圖片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縣」乃古「懸」字,高也;「令」,美也,「干」,追求。是說舉著細小的釣竿釣繩,奔走於灌溉用的溝渠之間,只能釣到泥鰍之類的小魚,而想獲得大魚可就難了。靠修飾瑣屑的言論以求高名美譽,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遠了。春秋戰國時,學派林立,百家爭鳴,許多學人策士為說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學說,往往設譬取喻,徵引史事,巧借神話,多用寓言,以便修飾言說以增強文章效果。莊子認為此皆微不足道,故謂之「小說」,即「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淺識小道」,也就是瑣屑淺薄的言論與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說之為小說的本來含義。 東漢桓譚在其所著的《新論》中,對小說如是說:「若其小說家,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認為小說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書,而不是為政化民的「大道」。 東漢班固編著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在《漢書·藝文志》中寫到:「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這是史家和目錄學家對小說所作的具有權威性的解釋和評價。班固認為小說是「街談巷語、道聽塗(同「途」)說者之所造也」,雖然認為小說仍然是小知、小道,但從另一角度觸及小說講求虛構,植根於生活的特點。 清末民初,維新派梁啟超等大力倡導「小說界革命」,小說理論面目一新。小說地位空前提高,乃至被奉為「國民之魂」「正史之根」「文學之最上乘」,再不是無足輕重的「街談巷語」「瑣屑之言」。 小說可以說是延達思想和表達感情的另一種形式。 追溯小說的起源,有以下幾種方面: 首先是神話傳說,。盡管古代文獻對神話傳說的記載十分簡略,我們仍然可以從中看到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這兩種重要的小說因素。小說傳原先在口頭流傳,有的被采入正史,遂逐漸凝固;有的繼續在口流傳並不斷豐富發展,分化出一些新的神和英雄,增添了新的故事情節。這些繼續活在人們口頭上的傳說一旦記錄下來,就成為具有濃厚小說意味的逸史。從神話傳說到小說的這根鏈條中,逸史是最關鍵的一環,甚至不妨說逸史是中國小說直接的源頭,逸史中最接近小說或竟可視為早期小說的,莫過於《穆天子傳》和《燕丹子》。 其次是寓言故事。如《孟子》、《莊子》、《韓非子》、《戰國策》,等書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鮮明的寓言故事,它們已經帶有小說的意味。 再次是史傳。如《左傳》、《戰國策》、《史記》、《三國志》,描寫人物性格,敘述故事情節,或為小說提供了素材,或為小說積累了敘事的經驗。
發展
我國古代的小說萌芽於先秦,發展於兩漢魏晉南北朝,當時被稱為筆記小說,主要有志人小說和志怪小說兩種。唐代是小說的成熟期,當時的小說被稱作傳奇,宋金時期流行話本小說。元末與明清時期小說小說的發展發展至高峰,出現了長篇白話小說。 我國的小說到現在已經是非常的輝煌燦爛,但是今天的我們有沒有試著去尋找中國小說的根源和發展過程呢?在這里就讓我們去追溯歷史,去尋找中國小說的根源。中國的小說有很多起源,中國最初的著作是是:寓言、史傳、諸子散文等。我們從中就可以看出,我國的很多小說就是從神化傳說開始的,神話就是把神人化,傳說就是把人神化。但這兩者之間的界限很難區分和劃分。到了魏晉南北朝出現了志怪、志人小說。這是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提到過的名字,但不論是神化或是志怪或是志人,都是用史記的方式流傳下來的。比如《穆天字傳》就是個神話,可史書卻把他歸為帝王起居一類;《山海經》也是神話傳說。《漢書》卻八它歸為「地理志」。但不管如何,它卻是中國小說的最初形式。 到了後來,慢慢出現了詩、文、賦。我國的文化出現了很多新的東西,標志性的是陳鴻寫的《長恨歌傳》和白行簡寫的《李娃傳》的出現,它們的出現意味著中國的小說不再是歷史性的東西了,慢慢地一些傳奇就開始出現,傳奇最盛行的是唐朝,但唐朝卻不是小說發展的頂峰。到了宋朝,傳奇就沒落了,宋以後,隨之而來的是根據傳奇改寫的話本,但話本只是跳台,在這個跳台的幫助下出現了類似近代小說的小說,如同《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大部分都是文人根據民間的話本改寫的,都是經過說書藝術的千錘百煉才生產出來的。從這里再發展,文人們再也拿不出民間的東西來加工了,從而出現了《金瓶梅》,它是第一部寫民間人物生活的書,在小說的發展史上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金瓶梅》開辟的道路上很快的達到了中國小說的最頂峰-----《紅樓夢》出現了,它意味著中國小說走向了成熟。 中國小說的發展基本就是這樣,但是在這里還要提一點,就是關於小說詩化,我覺得小說詩化也是小說發展的重要關鍵,而在這個關鍵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紅樓夢》,從《金瓶梅》到《紅樓夢》在小說詩化的方面講,可以上說是一個飛躍,著就如同西方的《十日談》到後來的《唐吉柯德》一樣。小說詩化,也是以後的小說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所以我認為,中國小說要是長遠的想還是要往小說詩化的方面靠。
特點
「虛構性」,是小說的本質。「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小說竭力要挖掘的藝術內容,其感覺經驗愈是新鮮、細微、獨特、准確、深刻,就愈是小說化。「虛構性」與「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上述要素中最能體現小說性質的東西。小說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為模特兒,綜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跡,如魯迅所說:「人物的模特兒,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任何一部優秀的小說,總有使人難忘的典型人物。人們可以通過這些藝術典型的鏡子,看到、理解許多人的面目。故事情節來源於生活,它是現實生活的提煉,它比現實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現實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終,有起有伏,並有一定發展過程的,因而小說情節的展開,也是有段落,有過程的。這個過程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時還有序幕和尾聲。在作品中,情節的安排決定於作者的藝術構思,並不一定按照現實生活中的事件發生、發展的自然順序,有時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時也可顛倒或交錯。 小說與作文一樣,也注重描寫和選材。一部好的小說就總能讓人身臨其境,而不像科學報告那樣枯燥。作者總是能以優美的文筆、生動的描寫和不可思議的想像把這個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讀者的腦海里。以上說的是傳統小說的一些特點。
分類
(1)按篇幅長短分類 微型小說 比短篇更短的小說完全符合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忙碌的人們的閱讀習慣。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人們為這類的小說賦予一個新名詞和新定義,例如極短篇、精短小說、超短篇小說、微信息小說、一分鍾小說、一袋煙小說、袖珍小說、焦點小說、瞳孔小說、拇指小說、迷你小說等,族繁不及備載,連專門的文學研究者也很難如數家珍分敘其定義,一般人更容易混淆,故總論之。一般認為小小說的篇幅應在兩千字以下。因為題材常是生活經驗的片段,因此可以是有頭無尾、有尾無頭、甚至無頭無尾。高潮放在結尾,高潮一出馬上完結,營造餘音繞梁的意境。由於比短篇更短,字句也需要更加精練,題材能見微知著者為佳。一個意外的結局雖然能吸引眼球,但文章短還是要有伏筆呼應,甚至比起給予讀者意外、應該更重視能否帶給讀者感動。 短篇小說 一般認為,篇幅在幾千到兩萬多字的小說會被劃歸短篇小說。在它的特色中有所謂三一律——一人一地一時,也就是減少角色、縮小舞台、短化故事中流動的時間。另外,雖然它們時常惜墨如金,但一般認為短篇小說仍應符合小說的原始定義、也就是對細節有足夠的刻劃,絕非長篇故事的節略或綱要。 中篇小說 一般認為,篇幅在三萬字至十萬字之間的小說,也有少數十幾萬字也算是中篇而不算做長篇。一般認為是較容易成功的小說。因為對初涉創作領域的人而言,寫作長篇易陷入多數的情節造成凌亂難收的困境,而寫作短篇不是轉折太少而單調、就是轉折太多卻顯得擁擠。這時考慮將原本的構想改成中篇是一個廣受推薦的建議。 長篇小說 一般認為,長篇小說字數過少算為長篇那確實也不恰當。長篇小說反映的事情很多,內容很豐富,字數過少很難成為長篇(除非少數內容極為豐富的)。而長篇小說字數最為不定,字數差距最大。有十幾萬字的(這算是長篇小說字數的底線了),更有上百萬字甚至幾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如此長篇小說還可分為小長篇(一般的在十幾萬到三十萬字間),中長篇(一般的是五六十萬字),大長篇(一般要在八十萬字以上),超長篇(一般的要達到一百五十萬字)巨長篇(往往是幾百萬字數的,像二百多萬字,三百多萬字甚至過五百萬字的)。 如果作者打算表現人生中常見的錯綜復雜關系,則必須使用這么大的篇幅。通常就算是筆調輕松的長篇小說,也會有一個內里的嚴肅主題,否則很容易陷入無組織或是零亂。初涉者在寫作長篇時最需注意全局對主題的呼應、結構的嚴密性、以及避免重復矛盾或缺漏。 (2)按作品類型分類 武打小說 武俠小說 推理小說 懸疑小說 歷史小說 軍事小說 言情小說 科幻小說 游戲小說 玄幻小說 冶艷小說 架空歷史小說 穿越小說 魔幻小說 YY小說 注1:一般認為,懸疑小說與推理小說均源自於犯罪小說在發展中的變化,而脫離產生的兩種不同類型小說,推理小說與偵探小說區別並不顯著,可歸為一類。廣義上的懸疑小說包括恐怖小說(恐怖懸疑)、靈異小說(靈異懸疑)、探險小說(探險懸疑)等等類型。 (3)按藝術表現分類 文藝小說 類型小說(如武俠小說、推理小說、懸疑小說等) (4)按寫作語言分類 純文學小說 通俗小說 (5)按作品內容分類 現實小說 超現實小說(如魔幻小說、靈異小說等) (6)按寫作風格分類 傳統小說 網路小說(包括網游小說、黑道小說、架空小說等) (7)按文字語言分類 古白話小說 當代古白話小說(《再扶漢室》) 文言小說(《聊齋》) 白話小說 地方語言小說 (8)按作品載體分類 平面小說 電子小說 (9)按寫作人稱分類 第一人稱小說 第三人稱小說 書信體小說 對話體小說 日記體小說 (10)按主義流派分類 古典主義小說 諷刺主義小說 現實主義小說 現代主義小說 批判現實主義小說 浪漫主義小說 自然主義小說 形式主義小說 表現主義小說 存在主義小說 意識流小說 新小說派 魔幻現實主義 (11)按年代分類 古典小說 現代小說 後現代小說 (12)按進程分類 連載小說 全本小說 字數的多少,是區別長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說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人們通常把一千字之內的小說稱為微型小說一千字到一萬字的小說稱為短篇小說,一萬字到八萬萬字的小說稱為中篇小說,十萬字以上的稱為長篇小說。這只是就字數而言的,其實,長、中、短篇小說的區別,主要是由作品反映生活的范圍、作品的容量來決定的。長篇小說容量最大,最廣闊,篇幅也比較長,具有比較復雜的結構,它一般是通過比較多的人物和紛繁的事件來表現社會生活的,如《紅樓夢》。中篇小說反映生活的范圍雖不像長篇那樣廣闊,但也能反映出一定廣度的生活面,它的人物的多寡、情節的繁簡介於長篇與短篇之間,如《人到中年》。短篇小說的特點是緊湊、短小精悍,它往往只寫了一個或很少幾個人物,描寫了生活的一個片斷或插曲。短篇小說所反映的生活雖不及長篇、中篇廣闊,但也同樣是完整的,有些還具有深刻、豐富的社會意義,如劉心武《班主任》。 當代我國的小說類作品發展可謂空前繁榮,誕生了眾多類型小說,如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科幻小說,懸疑小說,玄幻小說,歷史小說,網游小說,穿越小說,修真小說,耽美小說,同人小說等等。除武俠小說與言情小說外,後面諸類小說均為網路小說,之所以有此百花齊放的景象,與現代互聯網的發展是分不開的。但部分網路小說由於流於形式,過於追求視覺快感,造成結構單一、內容脫離生活,缺乏一定的藝術性和社會性,淪為快餐文學的一種,難成經典;而部分類型小說的題材的敏感性也註定不能為大眾所接受,如耽美小說、同人小說;盡管網路文學中也不乏優秀的作品,如《鬼吹燈》、《誅仙》、《與空姐同居的日子》等作品,在網路閱讀和實體書出版市場均受青睞。但更多的網路小說仍然離不開網路這塊新生土壤。 相比大篇幅、高產量的網路小說,實體書出版市場仍然是主流文藝小說的天下,郭敬明、韓寒、饒雪漫、郭妮等青春小說作家仍是暢銷的符號,在文藝小說方面,余華、莫言、賈平凹等名家的作品也具有代表意義,作品銷量一直高居不下。 進入21世紀後,我國本土(主要指大陸)的類型小說發展很快,涌現了一大批寫作科幻、懸疑、武俠等類型小說的優秀作家,如武俠小說家步非煙、滄月等人作品深受青年讀者喜愛;懸疑推理類小說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如蔡駿、周德東、王稼駿、上官午夜、天下霸唱、鬼馬星、庄秦、青子、蒲岸等都是讀者耳熟能詳的名字。 總體而言,在這個多元化的閱讀時代,小說作品空前繁盛,不僅佔有圖書市場絕對的主流地位,且大有百家爭鳴之態,發展前景十分樂觀。
創作
小說細節
小說中的細節描寫,是使小說得以成形的根本原因。細節描寫通常指的是,對可見之物的描寫和對心理的描寫。可見之物,包括環境、自然景物、社會背景、歷史背景、人物的外表及其行動、對話等等。心理,當然是指人物的心理。 在一個很偶然的場合,我與一個小夥子談起小說,他說:「我對『細節』這個詞感到很厭倦了!」沒錯,這個詞的確讓人厭倦,可它卻是小說(不僅小說)無法迴避的事實。從來就沒有無細節的小說,就像從來就沒有無身體的人一樣。一篇小說中,可以只包含某一類的細節描寫,卻不可能完全沒有細節描寫。比如海明威的短篇小說《殺人者》,通篇幾乎全是對話,那些活靈活現的對話,就是支撐這篇小說的細節。某些所謂的小說流派,比如法國的新小說對「物」的描寫、意識流小說對心理的描寫,這些流派是對小說的某一方面的細節描寫加以強調的產物。偉大的小說家,必定是在細節描寫上十分獨特和極具創新意識的小說家。人類歷史上曾產生過的優秀的長篇巨著,更是細節描寫的典範。比如雨果的《悲慘世界》,筆觸幾乎包括了社會、歷史、自然、人物行動、心理等等所有方面的細節描寫。這樣的小說對讀者的震撼力,自然也就持久和強大。 由於細節描寫,小說才有了長度。小說的長度,是由富有生命力的細節構成的。而小說的長度本身卻並沒有優劣之分。一本糟糕的長篇小說,無論它怎麼長,也無法敵得過一篇優秀的短篇小說對人性的啟迪作用。 在一些能力較差的小說家那裡,片面追求小說的長度,成了一種通病。彷彿不長,他們本人作為小說家的存在就會發生疑問似的。為了增加長度,他們拚命往小說里塞進低級趣味、弱智無聊的細節描寫。現在比較流行的「通俗小說」,基本都是這樣的創作心態。細節的空洞,必然使這些小說顯得臃腫和虛偽。從內心說,我也能理解那些「通俗小說」的作者,大家都是人,都有坑人的願望吧。七拼八湊弄出一部長篇,騙騙讀者的錢,只要讀者捨得,那也未嘗不可。 孔聖人說「吾日三省吾身」,我也來裝模作樣地反省一下。那些使我激動過的小說、使我佩服過的小說,它們的長度所到之處,也正是它們無比精美和感人至深的細節描寫正像針一樣扎入我體內之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中,小女孩涅莉臨死前說的話、以及當時的環境、以及萬尼亞的心理,這些描寫不由人不落淚。雖然使人落淚,未必是衡量小說優秀與否的絕對指標。
創作技巧
驚人的想像力,別具一格的文筆,廣泛的閱讀,刻苦的磨練,堅韌的意志力,對生命點滴的體會,以及對愛情的感悟是小說創作中的重要技巧。

㈤ 為什麼很多網路小說寫的很爛,卻有很多人看

因為他們營銷做得好,有很多平台在給他們流量,這樣就會有很多人看到。

㈥ 你最欣賞的一本網路小說是什麼

接觸網路小說已經有六七年的時間了,這么長的時間里我不知道看了多少小說。對於我來說,每一本小說都先還是一個嶄新的世界,而我看小說就會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跟著故事裡的主角早新的世界裡冒險,成長,到最後稱霸世界的快感,而每次小說結束了我便有這蛋蛋的失落感。現在回想起了在這么多的小說裡面,有很多都已經忘記那些小說主角的名字,有的甚至於書名都已經忘了,但有一本我相信我不會會把他們忘了。

這本小說的名字叫《冒牌大英雄》,講的是一個機甲的世界。其主角是一個膽小怕事的猥瑣胖子,他的名字叫田行健是一個非常卑微的小人物,雖然他非常膽小,但是當面對國家快要亡了的時候,他卻一個人承擔起來整個壓力,爆發了巨大的力量。他帶領著一些逃亡的兵卒一點點的把國家有從滅亡的邊緣上拯救了回來。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想著我們國家遭遇的那段非常黑暗的時期,那時候國家也是到了破滅的邊緣,但是有這無數的小人物站了起來,把國家的大梁抬了起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面對這些壓力下,我們也能爆發出無盡的力量。當時我便想到自己,自己有什麼困難有他們的大嗎?他們都能打破困難而我就要被困難壓倒嗎?

有時候看書看的是人生,在一些書裡面我沒會學到很多人生哲理,所以不一定看小說就一點用處都沒有,當然閑時適當的看看才是最好的。

㈦ 南北朝和唐宋為什麼盛行鬼狐故事呢

【原創】南北朝狐鬼盛行,志怪小說流行原因?

經夏、商、周、秦、漢、三國、晉朝,科學有一定的發展,也就對上(天)帝,甚至皇帝,道尊,神仙等看不到,摸不著的不太信仰。其實初古太古有通天樹,有嫦娥奔月,有《山海經》的神仙,有日月山川等崇拜,而且活靈活現。所以南北朝也就只能信妖魔鬼怪:還是聽得到看得見。志怪小說也就盛行。

這時佛教改不是非常盛行如唐宋。佛道斗爭在伯仲之間,又儒教開始為統治者最為重視。書生們就大肆寫鬼怪以惡心道佛,影射道佛。

沒有精神支柱,沒信仰。是求神拜仙的嘲諷余緒,遞降至清乃如此。如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拉雜上述,可能說錯了。

熱點內容
都市帶點母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4-12-23 15:00:02 瀏覽:875
科幻小說的看到一般怎麼寫 發布:2024-12-23 14:47:20 瀏覽:55
仙帝重生都市棄少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12-23 14:42:15 瀏覽:83
好看文筆好的古代重生小說 發布:2024-12-23 14:34:04 瀏覽:856
現代醫生穿越王妃小說 發布:2024-12-23 13:11:49 瀏覽:33
免費閱讀小說護搖皇後 發布:2024-12-23 13:11:38 瀏覽:820
江湖小說言情女追男 發布:2024-12-23 13:04:25 瀏覽:11
盤點科幻小說中的新概念武器 發布:2024-12-23 12:45:01 瀏覽:478
現代戀戴少的心尖寵妻小說 發布:2024-12-23 12:44:56 瀏覽:432
都市小說男主歐陽 發布:2024-12-23 12:39:38 瀏覽: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