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以網路小說為主題的ppt

以網路小說為主題的ppt

發布時間: 2024-06-27 02:23:39

① 哈利波特的中文ppt

【哈利·波特(全名哈利·詹姆·波特) 簡介】

【Harry·Potter(Harry·James·Potter)】
血統:混血
哈利·波特,一個戴著眼鏡的小男孩,騎著他的飛天掃帚,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股魔法旋風,全世界都為之瘋狂。在他的世界裡,奇跡、神話、魔法……什麼都不會過分。現在,讓我們也騎上飛天掃帚,和他一起飛吧!哈利,羅恩,赫敏,秋.張,金妮......一系列人物為這部小說增添了許多色彩.....
自從喬安妮·凱瑟琳·羅琳(Joanne Kathleen Rowling)(1966-)24歲那年在火車上看到窗外一個戴著眼鏡的小男巫朝她微笑並揮手時,羅琳便萌生了進行魔幻題材寫作的想法。她在七年後,把這個想法變成了現實。於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1997)誕生了,並讓全世界的人為之喝彩。《哈利·波特系列歷險小說》憑著出奇的想像、層 層迭出的懸念和利於兒童閱讀的語言,幾乎是一夜之間征服了世界各地的少年讀者。到目前為止,前三冊已經被譯成了35種文字,銷售至少在3500萬冊以上。
羅琳又先後創作了《哈利·波特與密室》(1998)、《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1999)、《哈利·波特與火焰杯》(2000)、《哈利·波特與鳳凰社》(2003)和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2005)、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2007)。作為2006年的聖誕禮物,羅琳在她的官方網站上公布了第七部書的書名: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2007年2月1日,同樣是在她的官網上,羅琳宣布,第七部書將於英國夏令時2007年7月7日星期六00:01在英國和美國出版。也會在7號星期六00:01在全世界其他講英語的國家出版。
這些作品的陸續問世,不斷地刷新著世界小說發行史的記錄。哈利·波特這個人物頓時叱吒文學江湖,讓數不清的讀者為之傾倒,這不能不說是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跡。
羅琳這個富有想像力的魔法媽媽帶給了無數人歡笑與淚水,也帶給了全世界的FANS一個美麗的夢。
這部作品改編成的電影也火遍了全世界。哈利的飾演者丹尼爾·雷德克里夫成為英國最富有的少年,魯伯特·格林特和艾瑪·沃特森不知有了多少的FANS。隨著《哈利·波特》的不斷翻新,電影主角也一個個長大,與此同時FANS們也追隨者偶像們的腳步慢慢變得成熟,當然《哈利·波特》的奇跡也在慢慢走向終結。
在我們企盼著《哈利·波特》的最後一本的同時,相信作者J.K.羅琳一定能給我們一個令人滿意的結局吧。願哈利波特這個英雄能在人們心裡永遠存在!
10月6日,是「哈利·波特」中文版系列圖書在全國統一上市的日子,9點鍾開門的書店卻在8點鍾的時候吸引了一大批國外媒體的記者,他們聚集於此的目的就是報道「哈利·波特」中文簡體字版首發式。
[編輯本段]其他哈利波特相關電影: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2001拍攝
哈利波特與密室(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2002拍攝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2004拍攝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2005拍攝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Phoenix)--2007拍攝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2009年7月上映
哈利波特與死聖(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正在拍攝
[編輯本段]「哈利·波特 世界」大事紀年表
1900年以前的瑣碎往事
公元前382年奧利凡德開始製作魔杖。如果不算羅恩提到的埃及金字塔魔法的話,這是我們JK阿姨的筆下能探知的最早事件。
公元962年歐洲的巫師們開始使用飛天掃帚了。可那時候的掃帚騎著非常不舒服,遠遠比不上現在的火弩箭,有一份德國手稿為證,它記載了三名巫師從掃帚上下來,個個都極不舒服。
公元993年以前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建立。當時的歐洲社會極為仇視魔法師,這種情況才導致了當時最有才華的四位巫師作出遠離麻瓜開辦一所巫師培訓學校的決定,這四位巫師是:戈德里克·格蘭芬多,羅伊納·拉文克勞,薩拉查·斯萊特林和赫爾加·赫奇帕奇。他們生活的年代也應該在公元10世界到11世紀。在霍格沃茨創立的幾年之後,薩拉查·斯萊特林在學校里修建了密室,並最終離開了學校。
公元1000-1100(11世紀)魁地奇運動開始初現。這得益於格蒂·基德爾的文字記載。從她的日記里我們得知魁地奇運動發源於一個叫魁地沼的地方,這也是此項運動得名的緣由。當然如今她的記載已經成了被妥善保存的文物。
公元1163年 普德米爾聯隊組建。它是魁地奇聯盟里最古老的球隊。
公元1203年霍利黑德哈比隊成立。這支球隊只招收女巫,我們熟知的鼻涕蟲俱樂部成員gj是該隊的現任隊長。她是斯拉格霍恩的愛徒。
公元1227年 伊格納切·威爾斯密發明了飛路粉。
公元1269年金色的飛俠被引入到魁地奇比賽中,這後來演變成了魁地奇運動中的第三種球:金色飛賊。
公元1294年三強爭霸賽建立。這是霍格沃茨、布斯巴頓和德姆斯特朗這三所歐洲魔法學校之間的傳統賽事。
公元1362年尼克·勒梅出生。他是目前唯一知道的魔法石製造者,也是鄧不利多的好朋友。
公元1473年第一屆魁地奇世界盃舉辦。這屆世界盃上有一場比賽被載入了史冊,因為這場比賽是有史以來最為暴力的比賽之一。
公元1492年 「差點沒頭的尼克」被殺頭。在那之前他的名字是敏西·波平頓的尼古拉斯爵士。
公元1550-1620年聖芒戈魔法醫院建立。這所醫院之所以叫聖芒戈是因為他的建立者名叫芒戈·邦漢。
公元1612年妖精叛亂。他們在這場叛亂中使用了霍格莫德村的小酒館作為指揮部。
公元1637年 《狼人行為准則》發布。
公元1692年國際巫師聯合會舉行峰會,這次重要的會議達成了巫師秘密國際法案。他們將27種動物列成了不能被人類察覺的神奇生物,後來這個數字一直不斷增加。
公元1790年巫師大會宣布養龍為非法。這在後來成了一條婦孺皆知的禁令。
公元1811年新任魔法部部長羅根·斯頓普商人。他的偉大成就就是發布法令界定了人和動物的區別,這是幾百年來第一個為魔法世界大多數成員接受的定義。
公元1844年 阿不思·鄧不利多出生。
公元1855年 阿不思·鄧不利多進入霍格沃茨的格蘭芬多學院學習。
伏地魔誕生之前的故事
(1900-1949年)
公元1917年 弗蘭克·布萊斯出生。他是里德爾府的管家。
公元1925年 米勒娃·麥格出生。
公元1927年 湯姆·馬沃羅·里德爾出生。
公元1927年 《神奇生物在哪裡》首次出版
公元1928年12月6日 魯伯·海格誕生。
公元1931年 海格的母親拋棄的自己的丈夫和孩子。這一年海格3歲。
公元1936年 米勒娃·麥格進入霍格沃茨的格蘭芬多學院學習。
公元1938年鄧不利多去孤兒院去接湯姆·馬沃羅·里德爾去霍格沃茨上學。他被分到了斯萊特林學院。
公元1939年 里德爾聽說了密室的傳說並決定去尋找它。
公元1940年 魯伯·海格進入霍格沃茨的格蘭芬多學院學習。
公元1941-1942年間 海格的父親去世。
公元1943年裡德爾打開了密室,並釋放出了藏在其中的蛇怪。霍格沃茨的學生桃金娘被蛇怪殺害。
公元1943年6月13日海格被指控放出密室里的怪獸,因此被開除出校。而里德爾則獲得了對學校特殊貢獻獎。
公元1943年夏天裡德爾在小漢格頓的里德爾府謀殺了他的父親和祖父母。
公元1943年9月 里德爾創造了他的日記,並將其變成了一個魂器。
公元1945年鄧不利多打敗黑巫師格林沃德。碰巧的是,這一年裡麻瓜世界裡希特勒也被反法西斯陣營打敗。同年裡德爾離開霍格沃茨,成為了伏地魔。
伏地魔掌管下的黑暗時代
(1950-1990年)
公元1951年 麗塔·斯基特出生。
公元1952年 《神奇的魁地奇球》首次出版。
公元1954年 盧修斯·馬爾福出生。
公元1956年12月 麥格開始在霍格沃茨任教,當時她31歲。
公元1960年11月9日 西弗勒斯·斯內普出生。
公元1960年在這一年出生的還有詹姆·波特、莉莉·伊萬斯、小天狼星布萊克、萊姆斯·盧平、小矮星彼得。
公元1962年 小巴蒂·克勞奇出生。
公元1965年 盧修斯·馬爾福進入霍格沃茨。
公元1969年 亞瑟·韋斯萊和莫莉·普魯維特結婚。
公元1970年-1971年間 鄧不利多成為霍格沃茨校長。
公元1970年11月29日 比爾·韋斯萊出生。
公元1974年 斯坦·桑帕克出生。
公元1975年 蒙頓格斯·弗萊奇被禁止進入豬頭酒吧。
公元1975年 小天狼星、詹姆和小矮星彼得成為了阿尼馬格斯。
公元1976年 奧利弗·伍德出生。
公元1976年8月22日 珀西·韋斯萊出生。
公元1976年9月小天狼星、詹姆、盧平和小矮星彼得製造了活點地圖。同月小天狼星布萊克離開了自己的布萊克家族。同時布萊克家族也不再承認他是家族中的一員。
公元1977年9月詹姆和莉莉分別當選男女學生會主席。同月塞德里克·迪戈里出生。
公元1977年10月 安吉麗娜·約翰遜出生。
公元1978年4月1日 喬治和弗雷德·韋斯萊出生。
公元1979年 秋·張出生。
公元1979年 小矮星彼得開始向伏地魔通風報信。
公元1979年9月19日 赫敏·格蘭傑出生。
公元1980年雷古勒斯·布萊克為替換魂器而犧牲。同年,同為食死徒的卡卡洛夫和多洛雷夫被逮捕並送進阿茲卡班的監獄。
公元1980年 蘇珊·博恩斯和德拉科·馬爾福出生。
公元1980年鄧不利多面試西比爾·特里勞妮,後者作出了一個關系重大的語言。
公元1980年3月1日 羅恩·韋斯萊出生。
公元1980年6月23日 達力·德思禮出生。
公元1980年7月30日 納威·隆巴頓出生。
公元1980年7月31日 哈利·波特出生。
公元1981年斯內普開始在霍格沃茨任教。他開始申請的是黑魔法防禦術,可鄧不利多卻讓他教授了魔葯學。
公元1981年8月11日 金妮·韋斯萊出生。
公元1981年10月24日波特夫婦使用赤膽忠心魔咒,而小矮星彼得則成為了他們的保密人。
公元1981年10月31日 波特夫婦被殺,伏地魔被哈利·波特擊敗。
公元1981年11月1日(或2日)小矮星彼得製造慘案假裝被殺。小天狼星蒙冤。
公元1981年11月1日晚海格將哈利送往鄧不利多教授處。哈利被安置在德思禮家。
公元1982年 比爾·韋斯萊進入霍格沃茨的格蘭芬多學院學習。
公元1984年 查理·韋斯萊進入霍格沃茨的格蘭芬多學院學習。
公元1985年 小天狼星布萊克的母親去世。
公元1987年 珀西·韋斯萊進入霍格沃茨的格蘭芬多學院學習。
公元1988年 比爾成為校學生會主席。
公元1988年喬治·韋斯萊和弗雷德·韋斯萊進入霍格沃茨的格蘭芬多學院學習。
公元1989年塞德里克·迪戈里和安吉麗娜·約翰遜進入霍格沃茨學習。前者被分到了赫奇帕奇,後者則分到了格蘭芬多。
公元1989年-1990年 奇洛教授遇見伏地魔。
時間線是如何確定的
除了那些古老的事件擁有確定的年代之外,哈利在霍格沃茨的6年並沒有直接的年代證明,好在,《哈利·波特》的正文中還是出現了可供推測的點。在《密室》里,我們的主人公哈利參加了「差點沒頭的尼克」舉辦的五百年忌辰晚會,而在晚會的蛋糕上我們讀到:「尼古拉斯·德·敏西·波平頓爵士逝於1492年10月31日。」這個日子加上五百年,就是那次忌辰晚會舉辦的日子——1992年10月31日,那時哈利正在讀霍格沃茨二年級。還有,在《死亡聖器》里提到哈利的父母去世在1981年10月31日,而那時哈利才1歲,當他11歲,也就是1991年時,他才會去學校讀書。
於是哈利在霍格沃茨讀書的日子被確定了下來,往前倒推,伏地魔得失的年代也確定了下來。整個故事就印在了真實的時間線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都要感謝「差點沒頭的尼克」和哈利父母無私的幫助.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哈利波特是一個孤兒,從小寄養在姨媽家,受盡欺凌。但就在哈利11歲生日的時候,他意外收到了霍格沃茨學院的入學通知書。哈利從該學院派來接他的巨人海格口中得知,這是一間魔法學院,並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原來哈利的父母都是偉大的魔法師,在對付伏地魔的戰斗中雙雙獻身,唯有哈利倖免於難。
哈利進入霍格沃茨後,表現出了超乎想像的飛行天賦,得到麥格教授的推薦進入了格蘭芬多的魁地奇球隊。另一方面,哈利發現霍格沃茨學院內有一股黑暗勢力似乎在暗暗滋長,揭開謎團的關鍵就在有凶惡的三頭犬守護的房間內。
哈利、羅恩和赫敏三個好朋友決定探個究竟。

哈利波特與密室

哈利波特(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Daniel Radcliffe 飾)結束了假期,即將回到霍格沃茲繼續學習魔法。一個叫多比的家養小精靈警告哈利不要回到霍格沃茲,否則會陷入極大的危險。哈利沒有聽從多比的勸告,回到了霍格沃茲。很快,霍格沃茲發生了一連竄怪事:接二連三出現學生被石化,一直找不出原因。而哈利總能聽到一種奇怪的聲音,從牆壁里傳出來。
傳說,霍格沃茲有一個密室,裡面記錄著伏地魔年輕時的秘密,只有斯萊特林的人才能打開密室。哈利偶然發現自己能聽懂蛇說話,一時傳聞是哈利打開了密室。難道多比所指的危險就隱藏在密室?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

哈利(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即將在霍格沃茲渡過第三個年頭,此時在阿茲塔班卻傳出惡棍小天狼星(加里·奧德曼)越獄的消息。據說小天狼星正是背叛哈利父母的好友,他的教父,而這次小天狼星越獄似乎正是為了找他。哈利的心裡悄悄的滋生了為父母報仇的想法,期待著小天狼星的出現。
新來的魔法老師盧平(大衛·休里斯)有著桀驁不馴的個性,與哈利關系很好,教了哈利許多實用的黑魔法防禦知識。而此時在他的魔法地圖上卻出現了一個神秘人物,蟲尾巴。偶然的機會下,在尖叫棚屋裡集齊了哈利父親當年的所有好友,盧平、蟲尾巴、小天狼星,哈利的魔杖直指向小天狼星,但他發現那罪犯看他的眼神里充滿了疼愛……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學期,魔法學校的盛事:三強爭霸賽在霍格沃茨舉行。學生們爭先報名,希翼獲得永恆無上的榮譽。火焰杯在選出三所學校的三名勇士後,竟將未足年齡的哈利也挑選出來。
哈利(Daniel Radcliffe飾)的當選引起其他學生的嫉妒連連,就連鐵哥們羅恩(Rupert Grint飾)也首次和他鬧起了別扭,哈利感到孤立無援,還好有教父小天狼星和赫敏一直支持他。可總有些好事者如記者麗塔等著看他的好戲。天知道這場比賽是何等艱辛危險,在龍的眼皮下偷蛋,潛入湖底救人,在迷宮中探險……一不小心,甚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
黑魔王伏地魔的威脅漸漸顯現,每一天都險象環生,動人心弦。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

逃過攝魂怪的追殺,通過魔法部的審查,哈利(丹尼爾·雷德克里夫)終於回到美麗的霍格沃茲。然而這個學期並不輕松,他不僅要完成魔法等級考試,還要應對夜晚的噩夢和黑魔法防禦課老師烏姆里奇的打壓。在好友的支持下,哈利秘密組建了鄧不利多軍團,與大家一起練習黑魔法防禦術。
噩夢中,哈利總是以伏地魔的視角出現,似乎他們之間有著某種神秘的聯系。在鄧不利多(邁克爾·剛本)的指示下,哈利向斯內普教授(阿倫·瑞克曼)學習封閉術,卻鮮有成效。終於在一次噩夢的誘使下,哈利偏執的趕往魔法部營救小天狼星,卻不想陷入伏地魔的圈套,引發鳳凰社與食死徒之間的正面沖突。在混戰中,小天狼星(加里·奧德曼)不幸遇難。
哈利波特六簡介

學校通知學生在校園里增加了安全措施,鄧布利多的解釋是要保護學生和學校不受狂暴的食死徒威脅。然而,這些年輕小魔法師們將會發現,沒有任何神奇靈葯能夠幫助他們控制蠢蠢欲動的青春躁動及錯綜復雜的愛情糾葛,包括暗戀、單相思、爭風吃醋、橫刀奪愛等麻瓜世界青少年會出現的青春期戀情,如今在魔法世界中也同樣上演。

哈利對金妮·韋斯萊產生感覺,但金妮卻跟迪安·托馬斯正在交往,何況她老哥是羅恩。另一方面,愛上拉文德·布朗的羅恩也自顧不暇,使得暗戀他的赫敏在一旁很不是滋味,於是一氣之下決定跟寇馬約會,即使她根本受不了他,因為她只是希望羅恩會吃醋。這次,歡迎大家來到年輕人的正常愛情世界。

在青春萌動的背後,令人聞之喪膽的伏地魔及食死徒再度回來肆虐,並同時向麻瓜世界和魔法世界伸出魔爪,霍格沃茲魔法學校不再是安全的避風港。哈利懷疑連霍格沃茲的城堡內都危機四伏,鄧布利多則全力替哈利將來的迎戰做准備,因為他明白最後之戰即將來臨。

鄧布利多需要哈利幫他找到一個關鍵的信息,以便找出伏地魔的七個魂器。唯有找出魂器,才有可能徹底瓦解伏地魔與他的黑暗勢力。但這個關鍵的記憶就深埋在前霍格沃茲魔葯學教授霍拉斯·斯拉格霍恩的腦海里。為此,鄧布利多隻好以高薪、大辦公室等優厚條件利誘他的老友兼昔日同事重回教學崗位,讓哈利有機會求教於他。
魯弗斯·斯克林傑接替康奈利·福吉成為了魔法部的部長。原因是魔法世界中的人們認為康奈利·福吉對於早些時候伏地魔對魔法世界發動的襲擊處理不當。
西弗勒斯·斯內普施放了牢不可破的誓言,他向德拉科·馬爾福的媽媽保證,他會在德拉科·馬爾福的第一個食死徒任務中進行保護和幫助。
哈利·波特和阿不思·鄧布利多成功說服了霍拉斯·斯拉格霍恩重返學校,擔任魔葯課教師,而西弗勒斯·斯內普教授則如願以償,成為了黑魔法防禦課老師。在一節哈利·波特忘帶課本的魔葯課上,霍拉斯·斯拉格霍恩借給了哈利一本舊的魔葯課課本。哈利發現,這本舊課本上面簽著「混血王子」這個名字,此外這本書上還有很多筆記。而哈利靠著這些筆記取得了甚至比赫敏·格蘭傑還要優秀得魔葯課成績。
而另一方面,哈利的情感也日漸成熟,在心底對金妮的迷戀越發強烈;赫敏和羅恩的感情也出現了摩擦:羅恩挽著拉文德的手走來走去,赫敏獨自吃醋……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電影海報 鄧布利多用他的冥想盆向哈利展示了一些伏地魔過去的情況,並且認定伏地魔在過去曾經把自己的靈魂分成七份,並且將其中的六份藏入了魂器(一些可以永世長存的魔法物品)中。其實,伏地魔的兩個魂器已經被摧毀了,其中一個是被哈利·波特毀掉的湯姆·里德爾的日記[HP2],另一個是由鄧布利多毀掉的馬沃羅·岡特的戒指。鄧布利多相信想要殺死伏地魔,另外四個魂器也需要毀掉。所以,他和哈利前去取回薩拉查·斯萊特林的掛墜盒。鄧布利多因為喝掉了保護掛墜盒的葯劑而變得非常虛弱。
他們兩個返回後發現黑魔標記出現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這表示食死徒來到了霍格沃茨魔法學校並與教職員和學生發生了戰斗。鄧布利多釋放咒語令藏在隱形衣下的哈利僵住。這之後,哈利便在別人看不到他的情況下目睹了一系列大事:德拉科·馬爾福到來並且表示是他用魔法櫥櫃把食死徒帶進了學校。後來更多的食死徒趕到現場,催促德拉科·馬爾福完成任務。但是,德拉科·馬爾福面對鄧布利多顯得十分猶豫。此時,西弗勒斯·斯內普來了,他用「阿瓦達索命」這句咒語殺了鄧布利多,履行了他和德拉科·馬爾福的媽媽的誓言。後來,哈利一路追擊西弗勒斯·斯內普(同時說出自己就是「混血王子」,並早已發現哈利得到了自己以前的這本魔葯書)和德拉科·馬爾福,但是他們仍然逃出了霍格沃茨魔法學校。
麥格教授成為了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臨時校長,但是學校很可能將會因為不安全而被關閉。哈利發現他和鄧布利多辛苦得到的斯萊特林小金匣是假的,真的掛墜盒被一個署名為R.A.B.的神秘人物取走。在鄧布利多的葬禮結束之後,哈利決定無論怎樣他都不回學校繼續學習,而是去投身於毀掉伏地魔的所有魂器,並且立志最終敏及羅恩也表示他們會跟哈利一起執行這使命 .
哈利波特7電影會分上下集,在2010、2011年上映。
哈利波特7結局劇情介紹

哈利波特在霍格沃斯學院的第7個學年終於開始,但哈利波特已無心再學習魔法,因為鄧布利多的死給了他太多的打擊。而開學之後德拉科·馬爾福也變得很不正常,他多次製造事件,逼哈利等人退學。
同時伏地魔的食死徒軍團正在陰暗角落中集中著,他馬上就對霍格沃斯學院動手了,因為那裡有他害怕同時也想得到的一件東西。

哈利波特始終對鄧布利多給他的一句咒語不明就理,因為這是一個分解並移植的咒語。羅恩和赫敏幫他找了很多資料,但是沒一樣有用的,可是鄧布利多卻交待這很重要。

等不到哈利波特解開這道難題,伏地魔的食死徒軍團已經兵臨霍格沃斯學院城下。面對強大的食死徒軍團,霍格沃斯學院的老師和學生決心抗爭到底,不為黑暗力量所屈服。可是戰斗剛開始,敵人卻從學院內殺出,原來是馬爾福的父親--盧修斯·馬爾福帶了一部分食死徒從密道偷入學院。大部分學生和老師都被俘了,哈利波特等少數人逃了出來。德拉科·馬爾福要哈利波特自己的父親不要再做惡,但盧修斯·馬爾福告訴自己的兒子,馬爾福家族早已是伏地魔忠實部下,並且在伏地魔殺死哈利父母時他也是隨從。見證了哈利父母的死和伏地魔的毀滅。

伏地魔在學院內大肆尋找他想要的那個令他害怕而又希望得到的東西--「分院帽」。在學院的下水道內哈利波特等人苦想著辦法,逃出叫救兵,食死徒已哈利波特5經佔領封鎖了出去路。進行戰斗又力量不足。這時鄧布利多的鳳凰飛來了,還帶了「分院帽」。

赫敏打倒了彷徨之中,而神不守舍的德拉科·馬爾福,想讓他帶路讓他們出去,因為他父親正是食死徒的頭目之一,但沒想到德拉科·馬爾福不但答應而且主動幫他們想辦法,最後盧娜想出了辦法--讓鳳凰去找鳳凰社的人來。就在這時食死徒發現了哈利波特等人,德拉科·馬爾福挺身而出,盧修斯·馬爾福面對獨子無法痛下殺手,哈利等人逃去。

但哈利波特劇情介紹沒跑多遠,就與伏地魔相遇,兩人的戰斗開始了,但哈利波特比伏地魔差太遠了,沒幾下就敗下陣來,「分院帽」也被奪走。但伏地魔並不打算自己動手,而是讓斯內普教授殺了哈利,斯內普笑著向哈利波直播特並告訴他,自己過去深愛著哈利的母親--莉莉,但哈利波特的父親出現使這一愛情變成泡影,所以他恨哈利波特。說完斯內普念下了死亡咒,但斯內普突然將魔杖指向了伏地魔,伏地魔不防被擊中,原來斯內普是鄧布利多安排下來保護哈利波特的人。

伏地魔太強大了,斯內普也不是對手,斯內普身受重傷,但還是將哈利波特帶出重圍。在學院外,他們遇到了前來增援的鳳凰社成員。哈利求他們救斯內普,但沒有人願救害死鄧布多的兇手,斯內普告訴哈利自己已傷重不治,並告訴哈利波特「分院帽」的秘密,臨終前他要哈利波特笑一下,因為哈利波特笑的樣子很像他的母親,斯內普死在哈利懷中。

哈利與鳳凰社的成員沖入霍格沃斯學院,與食死徒展開激戰,但鳳凰社人數有限,哈利決定擒賊擒王--直接打敗伏地魔。在通往伏地魔所在地的道路上,羅恩、赫敏、金妮等人受傷倒下。

哈利波特終於再次見到了伏地魔,可是伏地魔卻被「分院帽」的力量封鎖了。因為「分院帽」里的有霍格沃斯的四個創建人格蘭芬多、赫奇帕奇、拉文克勞和斯萊特林的法力在其中,如果得到了這些法力,任何人都會成為法力最強的魔法師。但因為鄧布利多也將自己的法力和精神注入了「分院帽」中,伏地魔無法吸收到法力,反而被鄧布利多的精神力量鎖住。

哈利乘機奪回「分院帽」並將力量注入自己身內。咒語就是鄧布利多給哈利波特的那條咒語。惱羞成怒的伏地魔發瘋般地報復哈利波特,但是哈利波特的法力已是他不能比的了。而且哈利還有伏地魔沒有優勢,那就是哈利波特可以任意施法,但伏地魔不行。因為哈利波特本身是伏地魔的魂器之一,如果伏地魔對哈利波特下死咒,就等於在咒自己。當年哈利波特的父母從伏地魔那裡偷出一個魂片,本想給鄧布利多但不想伏地魔隨後追到,只好將魂片給哈利波特吃了。伏地魔殺哈利的父母之後,沒有找到魂片大怒,對哈利波特下了化為灰盡的毒咒,沒想把自己變成了灰。這樣他當然不是哈利的對手,伏地魔被哈利波特打倒在地。

就在哈利要殺死伏地魔時,伏地魔卻說要與哈利來做個交易,然後伏地魔讓哈利看了以鳳凰社成員、霍格沃斯學院師生、以及哈利朋友們的絕境。並說「我死了,他們也活不了。」哈利波特無法痛下殺手。伏地魔乘機擊傷哈利。

這時,布斯巴頓魔法學院、德姆斯特朗魔法學院等魔法學院以及魔法部的援兵趕到,雙方力量發生逆轉。哈利波特重鼓鬥志,終於消滅了伏地魔。伏地魔一死,食死徒中那些被精神控制的被解脫出來,反戈一擊,食死徒軍團崩潰了。大部分非死即俘。

正義終於戰勝了邪惡,每一個人都為哈利波特歡呼。但哈利波特卻說:「不,我們並沒有勝利,伏地魔還活著,我就是他的一部分。」哈利波特全集讓大家哈利波特預告消滅自己,沒有人願意動手,最後金妮拿出了自己的魔杖,哭著施下了魔法。

哈利波特消失了,在消失之前,人們都聽見他的最後一句話:「爸爸、媽媽,我終於可以和你們在一起了!」

多年後,學院關閉,學校另尋新址,這里成啦成為了魔法界的一個名勝。在霍格沃斯車站高高樹立著一個紀念,哈利波特的碑文。

② 小說分類PPT

《中國現代小說史》 夏志清 著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夏志清先生是西方漢學界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先行者和權威。他1961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代表作《中國現代小說史》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作者以其融貫中西的學識,寬廣深邃的批評視野,探討中國新文學小說創作的發展路向,尤其致力於「優美作品之發現和評審」,發掘並論證了張愛玲、張天翼、錢鍾書、沈從文等重要作家的文學史地位,使此書成為西方研究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經典之作,影響深遠。
《中國現代小說史》也是內地80年代「重寫文學史」運動的最重要的動力,而其坐標則是這部文學史對張愛玲、沈從文和錢鍾書等人的發現和推崇。尤其張愛玲一直被認為是通俗小說家,在批評家眼裡她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但夏志清在小說史中給予張愛玲的篇幅比魯迅的還要多上一倍,將她的小說與曼斯菲爾德、凱·安·波特、韋爾蒂和麥克勒斯相提並論。這對當時的港台文學界乃至之後的內地文學界都震動很大。
《中國現代小說史》英文版兩度再版,而由劉紹銘、夏濟安、李歐梵、水晶等眾多港台一流學者翻譯的中譯繁體字本於1979年和1985年分別在香港和台灣出版,2001年又在香港出版了中譯繁體字增刪本。由復旦大學推出的中文簡體字版是這部著名的文學史著作問世四十多年後,首次與中國大陸讀者見面。 當以「類後現代敘事」這個具有中西合璧色彩的詞語,去指涉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來中國當代小說中一種極為獨特的小說敘事文本時,它所擁有的內涵大致包括如下兩個方面:首先,作為誕生於一種獨特語境下的文本敘事風格以及闡釋代碼,「類後現代敘事」不但在對西方話語借鑒與移植的過程中,具有西方後現代小說的種種敘事特徵,同時,其作者身份,文化傳統以及理論研究現狀等又決定了其必然會具有本土性和中國性,因而,所謂的「類後現代敘事」就是一種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之後而出現的中西合璧、身份多重的小說文本;其次,盡管,以先鋒小說、新歷史小說等為典型代表的諸多實驗小說都具有鮮明的後現代性敘事特徵,但這種敘事卻存有明顯的悖論傾向:即一方面它是我們的新潮小說家以一種超前預支,突擊補課的方式對西方後現代進行了模仿與拼接;另一方面則是我們現有社會條件在總體上尚未達到西方後工業社會發達程度的前提下,以迅速縮短由於種種時代原因而造成的中國當代小說與世界小說藝術潮流之間距離與界限的一種行為策略,因而,其存有復雜而特別的傾向,如其中往往含有諸多「非後現代因子」也就不可避免。基於這種前提,我們將這種敘事風格難以單純劃一,但在總體上又類似西方後現代文本的小說敘事稱之為「類後現代敘事」。
然而,在我們具體論述「類後現代敘事」在文本上所呈現的種種藝術特徵的時候,我們必須還要指出的是:盡管誕生於新時期文學語境下的諸多小說創作常常被看作中國後現代小說的真正代表。不過,像歷史上任何一種創作風格一樣,中國的「類後現代敘事」無論從自身的興起原因、歷史演進,還是從具體的類別歸屬上看均具有自己的特點,因而,從這些特點進行切入,進而研討「類後現代敘事」的知識譜系乃至藝術特徵就成為了本文的邏輯起點。
一、「類後現代敘事」的興起與歷史演進
「類後現代敘事」在中國興起是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的。首先,從其誕生的歷史語境來看,自80年代中後期以降的中國經濟發展狀況以及文化氛圍無疑為後現代主義小說浮出歷史的地表提供了最低限度的前提條件。80年代中後期以降的中國正逐步經歷著一個具有明顯文化過渡傾向的「轉型時期」,而轉型時期文學的一個最顯著特徵就是意識形態整合性功能的弱化,個人獲得了相對自由的存在空間,往日文學的政治功能和教育功能,權力話語己逐漸退失,任何寫作樣式都取得了自己的合法身份與獨立地位。同時,在可以眾語喧囂的「轉型時期」,商業化浪潮對文學特別是純文學的沖擊是巨大的,文學日益商品化、世俗化,不但造成具有啟蒙傾向和烏托邦傾向的精英文學的悄然遠遁和高雅的純文學逐漸淪為邊緣,還深刻地影響到了人們的文化價值取向,精英文化與大眾通俗文化的鴻溝正被不斷填平,而這些都無疑為以解構宏大敘事為目的的,不斷消弭雅俗文學界限的後現代敘事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從外部影響來看,80年代中後期,隨著對西方文藝理論及文學創作的「引進」的不斷深入,類似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女性主義、新歷史主義、後殖民主義等可以納入到後現代視野的諸多理論被迅速地介紹到中國;同時,類似博爾赫斯式的創作、法國新小說以及黑色幽默、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等後現代文學作品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盡管,對於當時的中國文壇而言,許多人並不知道它們究竟應歸屬於什麼派別並常常與現代派的概念混合為一體,但它們在文本上所表現出的新鮮而獨特藝術特徵以及與以往小說創作的顯著差異,都為想在文壇上標新立異的青年小說家所矚目。與此同時,西方著名的後現代主義批評家與學者如哈桑,詹明信,佛克瑪等應邀來華講學也無疑為後現代理論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此推動下,本土研究者迅速做出回應,先鋒作家們的迅速借鑒模仿都使得中國後現代文本得以迅速出現。
再次,從文學自身形式的不斷發展及創作者的主體意識上來說,文學總是隨時代向前發展的,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在文化轉型時期,先鋒作家們為了能在「無名」狀態下發出自己特有的聲音,從而在文壇迅速佔有一席之地,所以,他們就不斷拓展新的形式,不斷對以往的文學傳統進行超越,並進而在迅速製造嶄新敘事話語的過程中,促使「文本實驗」的不斷涌現,而當這種實驗的視角轉向西方時,當時還不為中國讀者所熟識甚至是難以解讀的後現代敘事自然就成了實驗派作家們的首選。
由此可見,中國後現代小說的出現是具有多方面原因的,它不是中國歷史文化傳統的內部變更,而是時代語境,他者理論話語的影響以及來自文學內部的叛逆力量等多方面影響構成的,它「說到底還是政治/經濟/文化多邊作用的結果——它是歷史之手多重誤置和強加的結果——它表徵著一種極為復雜的文明語境。」[1]
那麼,究竟哪些小說文本屬於中國「類後現代敘事」的范疇呢?這的確是一個會引起頻繁爭議的話題。盡管,如果只是單純地從文本敘事的角度上講,「類後現代敘事」無疑應當與西方的後現代小說一樣,包含著諸多創作形態乃至流派類型的,而「敘事」本身的理論訴求也決定了「類後現代敘事」應當與當代小說中的某些小說創作可以一一對應,不過,由於「類後現代敘事」是在缺乏現實基礎的前提下,通過借鑒與模仿的方式產生的,因而,對於這種在接受西方後現代的影響下,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一種「類後現代」文本,妄圖以整齊劃一的方式予以界定就容易成為一種理論上的偏頗與冒險。而事實上,在轉型期特別是西方後現代主義已為文壇熟知後,包括曾經早已為文壇「定位」的作家如史鐵生、莫言、殘雪等都曾在自己的某些小說中嘗試過後現代的手法,但如果因此就將凡運用此類手法的創作完全納入本文所談及到中國「類後現代敘事」這一視野中,無疑會造成「泛後現代情結」,引發新的論爭。所以,在具體研討中國「類後現代敘事」包含哪些文本的時候,其研討本身就在實質上轉化為對一種量度標準的確認和一種演進過程的描述。
首先,從量、度標准上講,由於本文所要談及的「類後現代敘事」或曰「中國後現代小說」是指寫作規模較大,持續時間較長,影響較為深遠,基本上已為當下批評界所認可的小說創作,因此,一些相對單一零散的文本不在此之列,此為量;與此同時,從度上說,則主要是說「類後現代敘事」既應有獨特的藝術表徵,又應有獨特的藝術觀念。海外著名學者趙毅衡在《後現代派小說的判別標准》中闡述「元小說」,「迷宮小說」以及「散亂狀態,並不納入一個整體畫面」的「拼貼」等作為判定後現代派小說的幾個重要藝術標准。由於趙毅衡先生久居海外,能較為全面地接觸到西方經典後現代文本,所以他談的判別標准無疑是值得信任的。[2]但也應看到,中國後現代小說畢竟與西方的同類創作有一定程度上的差異,盡管我們的先鋒作家是以借鑒移植的方式使後現代來到20世紀末中國的小說領域,但後現代像歷史上任何一種「舶來品」一樣,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中國傳統文學的兼容,這往往又造成在判別中國後現代小說時有一定程度上的模糊不清,因而,我們在肯定趙毅衡文章所指出的藝術標準的同時,又不得不考慮後現代來到中國後給中國小說傳統敘事觀念帶來的沖擊,而這一沖擊是通過比較得來的:如果說中國傳統小說是注重懲惡揚善的理想與英雄內容的敘事模式,中國現代小說注重的是強調深度的代自我立言的反英雄敘事模式的話,那麼,「類後現代敘事」則更多是注重平面化,淺表化的代「本我」立言的凡夫俗子之敘事模式。因而,類似「反權威中心」「反啟蒙主義」,「反主體性」,「反崇高」等也就成了「類後現代敘事」的敘事觀念。
其次,從演進過程的角度上說,中國「類後現代敘事」在歷經以劉索拉、徐星為代表的現代派創作和以莫言、殘雪為代表的強調「感覺世界」的創作鋪墊後,大致是以如下的方式展開自己的歷史進程:
先鋒文學是在80年代中期涌現出來的一個小說派別,以馬原的《虛構》、《岡底斯的誘惑》、《拉薩河女神》等小說以及洪峰的《奔喪》、《瀚海》、《極地之側》等代表「語言敘事轉向」的作品為標志,而後則是一批來自南方的青年作家,如余華、格非、孫甘露、蘇童、潘軍、北村、葉兆言等在創作上的極力推進。自馬原開始的先鋒文學最顯著的地方就是以元小說、仿擬、語言迷宮等為其敘事特徵,因而這一派小說也常常被後來的批評家視為中國後現代小說的真正代表。
新歷史小說很大程度上是先鋒小說家將創作目光轉回歷史後產生的一種結果,它的最早源頭可追溯到莫言的《紅高粱》,但最能顯示其創作實績的則是蘇童的《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和他的「楓楊樹」系列以及葉兆言的「秦淮系列」、劉震雲的「故鄉系列」,其影響一直波及到90年代晚生代作家的小說創作。新歷史小說最顯著的特徵就是以後現代的敘事策略去重新解構和描述歷史,如從主題上強調正史到野史、以文本的歷史性和歷史的文本性終結了超個人的政治視角對歷史理解的壟斷;從敘事角度上單線歷史的復線化、大寫歷史的小寫化;強調歷史的虛構敘事,讓自我能從容的穿梭於歷史與現實,使客觀的歷史主觀化,必然的歷史變成隨意的偶然,而這些方法的結果就是使歷史時空結構被隨意打破,文學與歷史的鴻溝被削平了,歷史也許只是一場惡作劇。於是,當新歷史小說是從先鋒作家將目光轉向歷史的那一刻起,就自然而然地具有了相當程度後現代文化品格了。
女性寫作在中國歷來是波瀾不興,不過,它在90年代卻得到了顯著的發展。當然,這里論及的女性寫作絕非一般意義上的女性寫作,它是指以西方女性主義原則立場進行創作的「私化寫作」或曰「軀體寫作」,而這種明顯帶有自傳色彩的寫作的目的就在於通過「女作家寫作個人生活,披露個人隱私,以構成對男性社會,道德話語的攻擊,取得驚世駭俗的效果。」[3]在90年代,私化寫作的代表作家是陳染、林白。其中,陳染的《私人生活》、林白《一個人的戰爭》等作品總體上就是按照法國著名女性主義批評家埃萊那•西蘇的「軀體寫作」原則進行創作的,在這些作品中,陳染、林白以近乎非理性的話語,破碎的結構,膨脹的語言在描繪女性慾望的同時極力解構、顛覆著男權中心主義,從而在文本上顯示出一種後現代性。
晚生代小說由於其作者眾多,身份各異,所以對於他們的寫作傾向很難整體概述,但有趣的是,越是被認為是晚生代代表的作家作品,就越具有後現代傾向。像朱文的《我愛美元》、《彎腰吃草》;李馮的《多米諾女孩》、《最後的愛》;邱華棟的《沙盤城市》、《手上的星光》等作品確實有類似後現代的創作傾向。而且,這些晚生代小說家還通過言論表達了自己對後現代的獨特理解,如邱華棟曾言:「我認為中國已經有了後現代小說,李馮就是最典型的後現代作家。」「在表面上,我的作品的後現代味道不是特別濃的,在結構語言上,我沒有做比較深入的探索;但我將當下的各種信息大批量地充塞進小說里,這一做法,我覺得的這就是我的後現代特徵。」[4]
至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類後現代敘事」在世紀末中國文壇的流變過程:即包括先鋒小說,新歷史小說,女性私化寫作以及晚生代小說是屬於「類後現代敘事」的范疇之內的。但需要說明的是,中國「類後現代敘事」在總體流變上前後是具有明顯延續性與差異性的:一方面,某種後現代興起之後很快為新的後現代敘事所取代,但它們之間在內部又有一定的聯系;另一方面,它們之間的差異性也是十分明顯的,在80年代,以先鋒文學為代表的後現代小說更多情況下是在不知其名的前提下通過對西方後現代小說特別是對其敘事手法進行模仿中完成的,而當時批評界對此缺乏明確的解讀又使其成為隱性的後現代文本;進入90年代以後,特別是後現代文化語境真正來臨之後,中國的「類後現代敘事」不僅在形式上,而且還在思想上成為一種顯學,而這一點,則正是後現代在中國文學創作中逐步中國化的一種必然趨勢。
二、「類後現代敘事」的藝術運籌
第一,是自由視角的元小說。元小說又稱後設小說或自我意識小說,是後現代小說的主流敘事類型。盡管許多研究者在闡釋元小說時有不同的主張,但可以肯定的是,元小說是在接受當代哲學、語音學及文學理論的影響下產生的。它雖然不是後現代小說的唯一敘事形式,但卻是後現代小說的主流敘事類型。它的最大特點就是變傳統小說的隱藏敘事行為為暴露敘事行為。在元小說創作中,小說家仍在講故事,但他們在講故事的同時又故意揭穿其虛構性的本質,即通過自我暴露,自我評述的方式來揭示其創作過程,從而使自己的小說變成了「關於小說的小說。」[5]
在中國當代小說創作中,馬原是較早嘗試元小說寫作的作家。他的許多小說如《上下都很平坦》、《岡底斯的誘惑》等都在不同程度上運用了元小說的寫作手法。當然,最能集中體現元小說敘事手法的則是他的中篇《虛構》。在《虛構》中,馬原給讀者的第一段敘述就是:「我就是那個叫馬原的漢人,我寫小說。我喜歡天馬行空,我的故事多多少少都有那麼一點聳人聽聞。我用漢語講故事;漢字據說是所有語言中最難接近語言本身的文字,我為我用漢字寫作而得意。全世界的作家都做不到這一點,只有我是個例外。」在這里,馬原首先明確地將敘述人「我」即文中的「馬原」與作者馬原劃上了等號,而這一舉措無疑使小說的似真性失去了基礎,並進而走向土崩瓦解。而後,身兼作家,敘事者,主人公於一身的「馬原」就開始了他時而煞有介事,時而天馬行空的描述。在此過程中,馬原總是不忘記時不時地出來強調自己作為作家的身份,「比如這一次為了杜撰這個故事,把腦袋掖在腰裡鑽了七天瑪曲村……」、「我就叫馬原,真名。我用過筆名,這篇東西不用……」而在這篇小說第十九部分,即小說臨近結尾的部分,馬原甚至直接跳出來與讀者對話:「讀者朋友,在講完這個悲慘故事之前,我得說下面的結尾是杜撰的。」作者在這里乾脆把自己為什麼要這么寫的「苦衷」暴露給讀者,從而使以上話語及主人公敘事成為虛構的「虛構」。自然地,這種「虛構」的本身也就成了典型的元小說。
使用元小說手法進行創作是馬原為先鋒文學乃至整個中國類後現代小說帶來的啟示,在所謂的「馬原敘述圈套」的影響下,一大批新潮小說家如洪峰、余華、格非、葉兆言等許多先鋒小說家都在自己篇章中多次嘗試過元小說的寫作手法;而像以林白、陳染為代表的女性「私人化」寫作進入元小說的創作層面,不但為元小說的創作增添了嶄新的「層面」,同時,也使得這種女性寫作能夠名副其實地進入到類後現代的視野。使用元小說的手法進行創作是文學中自我意識從萌芽發展到極致過程的結果。自然地,將它不斷地應用於創作中所產生的突出特徵就是自我意識的濃厚化以及由此產生的敘述視角的變更。可以說,在「類後現代敘事」中,元小說敘事文本中頻繁使用第一人稱敘事就是其外部表徵。以上所列舉的例子基本都是使用第一人稱敘事的。但這種第一人稱的使用是與傳統小說敘事中有著顯著的不同,元小說的第一人稱是一位典型的「不速之客」,「他」往往就是真正的作者,但他不再講述故事,而只評述故事,他是真正超然於傳統敘事者之上的一種敘事者,而這種敘事的本身就是要說明「我」講的故事是虛構的。
第二,是破碎的結構。對結構的關注是中國新時期小說運用後現代策略的一個突出的表徵。小說結構作為後現代敘事中最重要的形式話語,它對文本的表現形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敘事結構的苦心經營,一方面使中國類後現代小說具有了與西方後現代小說相似的文本結構,另一方面也著實為一些崇尚文本游戲的新時期小說家獲得了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
「類後現代敘事」在結構上最突出的特徵就是經常使用一種近乎破碎的結構,使小說結構在總體上變得不完整。而這種破碎的結構具體說來是通過空缺結構的大量使用、多重的復指文本、自由與循環的時間三個主要方面來予以完成的。
空缺結構是指在「類後現代敘事」文本中事件的發展史往往由於人為作用造成某個鏈條的缺失,從而使整個事件的統一性被瓦解,歷史就這樣變得不可靠起來。格非的許多作品都為我們展示了這樣一種特殊的空缺結構。以《迷舟》為例,在這部精心打造的短篇里,格非是以戰爭與愛情的雙線來營造其小說結構的,但無論我們從哪能一個角度去看,這個故事的結構總是不完整的。而究其原因就在於小說總是在最關鍵的地方給讀者留下了空缺。「蕭旅長去榆關」無論從戰爭線索還是愛情線索上都對整個故事的展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它被省略了。蕭去榆關是去看望「杏」還是去傳遞情報,警衛員並沒有考慮是哪種可能就武斷地以六發子彈打死了蕭作為對空缺的填充,正是他的這種行為使這個空缺永遠被懸置起來而無法彌合。在這里,對空缺的填充與解釋是無效的,無論是蕭的愛情填充方式,還是警衛員六發子彈的槍殺填充方式,都造成了整個故事的不完整。然而,結構上的空缺對讀者的誘惑又是巨大的,我們完全在閱讀時對此空缺進行再度隨意的填充。
多重的復指文本指小說具有多重結構,或是在文中以一種文本指涉另一種文本,從而造成兩個文本互相兼容破壞,使文章整個結構發生混亂。在「類後現代敘事」的發展過程中,馬原的《虛構》、《岡底斯的誘惑》是多重復指文本的始作俑者。而後,洪峰、孫甘露、葉兆言、余華、格非、魯羊等作家都在探索此類結構時成績顯著。孫甘露在《請女人猜謎》中曾寫到他在寫這部小說的同時又在寫另一部名叫《眺望時間消逝》的作品,這兩部小說既平行又互相雜糅,在這里,我們可以說寫《請女人猜謎》就是寫《眺望時間消逝》,兩者其實就是一個文本,但它們又都確實有各自獨立的角色和故事。而這樣的結果就使得《請女人猜謎》的寫作過程變成了對《眺望時間流逝》的敘述,《眺望時間流逝》一文成了《請女人猜謎》的謎底。這是一種類似元小說與巴赫金復調小說的結合體,它斷裂過、中止過、缺失過,也許它在各自文本內是完整的,但兩個文本主題的互相指涉卻造成了整個文本結構的碎裂。
自由與循環的時間也是造成中國「類後現代敘事」在結構上處於破碎狀態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這也表現了先鋒作家在文本敘事上時間意識的深層覺醒。自由式的敘事時間是指時間或歷史在後現代文本中像一個固定的書架一樣,敘述者可以從古至今亦可從現在到過去乃至將來任意穿行,而無論多麼久遠的時間在敘述者的手中不過是書架上的一本書,可以被隨意打開翻閱。以洪峰的《和平年代》、蘇童的《一九三四年的逃亡》、余華的《四月三日事件》為例,這三部小說都是以時間為題目乃至主題的。本來,題目的時間固定下來後,這個時間就被肯定了,被絕對化了。但作家們在將故事固定在時間上之後,觀看歷史的視點卻沒有被停止。相反,由於敘事者「我」的自由穿梭於歷史與現在,故事內的具體時間都自行消失了,所有的事件都在一個固定的時間符碼中自由漂流,直至發生空間上的轉折。
循環的敘事時間是自由式敘事時間的特例,但卻是最具革新實驗的敘事時間策略。所謂循環時間實際上是指一種無變化、無發展的循環重復的時間手法,它是文學進入後現代後常用的一種敘事時間手法,這種策略在新時期是以借用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中的開頭語的面貌出現的,而獨特判斷語式「許多年以前,許多年以後」正是這種時間策略被使用時涌現出來的兩大母題。在新時期中國類後現代小說的發展過程中,這兩大判斷語式是經常被援引的,無論是先鋒文學,還是女性「私人化寫作」,一直到一些「晚生代」的創作中都明顯有這樣的例子,而這種敘事語式的頻繁使用就「確定了敘述時間與故事時間與故事時間的循環回返的圓圈軌跡。敘述的時間從久遠的過去跨進現在,又從現在回到過去。」[6]
第三,是仿擬與反諷。對歷史上許多經典文本或故事進行仿擬是中國「類後現代敘事」的一種較為獨特的敘事策略。這種敘事傾向出現的原因除了是要對以往小說的宏大歷史敘事進行無情的解構,從而探索敘事的多種可能以外,更為重要的是它還得益於外來的後現代寫作方式與本土固有的文化資源。
仿擬是後現代小說採用的一種互文方式的敘事方法,其寫作目的則是為了能從更深層次上體現出一種自省與語言游戲策略。在中國類後現代小說創作中,新歷史小說對仿擬手法的關注是最為強烈的,而以「故鄉系列」聞名於文壇的劉震雲恰恰為解讀這種後現代敘事手法提供了範本。《故鄉相處流傳》是劉震雲整個故鄉系列中最能體現仿擬手法的一個長篇。該書由四部分組成,其中第一部分「在曹丞相身旁」,顯然是對三國故事進行了仿擬。曹操與袁紹一同攻打劉表,但兩個人卻為爭奪一個沈姓小寡婦大打出手,延津縣的人民如孬舅、豬蛋等在曹操得勢時歸順曹操,聲討袁紹;在袁紹得勢時,聲討曹操。《三國演義》中那種「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歷史被無情地仿擬成是由一個女人引起的利益之爭。在此書第二、三、四部分中,曹操、袁紹以及他們當年的追隨者也依次轉生,盡管歷史已過去許久了,但一切還是那樣,當年的一切仍在這些人身上發生……總之,在《故鄉相處流傳》中,劉震雲以總體仿擬《三國演義》的形式如章回體、人物等解構了進化的歷史觀:即「後一代人總是歷史前一代人的再生,後來的歷史總是前段歷史的翻版。」進而使小說進入一種歷史無意識的領域。

熱點內容
心之所向秦楚楚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4-06-30 02:00:39 瀏覽:198
女的叫張雨欣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4-06-29 23:34:55 瀏覽:379
好看的甜寵小說言情短篇 發布:2024-06-29 23:14:09 瀏覽:39
男主非人類的靈異小說言情 發布:2024-06-29 23:12:51 瀏覽:695
都市言情種馬有肉小說 發布:2024-06-29 22:57:59 瀏覽:140
我是神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4-06-29 22:12:17 瀏覽:64
校園明星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06-29 21:33:23 瀏覽:391
經典的古代言情完結小說 發布:2024-06-29 20:48:31 瀏覽:732
金庸武俠小說後 發布:2024-06-29 18:21:43 瀏覽:685
免費閱讀葉辰小說大全全集 發布:2024-06-29 18:03:27 瀏覽: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