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俠的精神
『壹』 從金庸小說談俠義精神
當世界上不公平現象屢屢發生的時候,我們的周圍便有了俠。起初的俠,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救苦難的人民與水火之中。而隨後的武俠小說,則大大的豐富了俠文化,引起了人們對於俠的探討。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金庸先生筆下的小說。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路見不平與人打鬥的行為,也漸漸的不為人們所倡導,但真正的俠義精神也是一種利他的精神。在如今這個人利益為重的社氏橡會,恰恰缺少利他的精神,這是金庸武俠被現代所倡導的必要性,也是俠義精神在當代社會的現實意義。
1、為鄰為友的俠義
《雪上飛狐》主人翁胡斐身上所表達的是一種傳統的俠義。他路過廣東,見鳳天南殺害鍾阿四一家,欲替天行道,千里追殺鳳天南。途中愛上一個女子,名叫袁紫衣。事實恰恰就是這么不幸,袁紫衣是鳳天南的女兒。在心上人苦苦哀求和鳳天南滿心討好之下,胡斐不為所動殺了鳳天南,此後再也無法面對心上人。胡斐為了一個不相乾的人,毀掉了自己的幸福。而這恰恰表現了胡斐的俠義發自內心,不為外界所動,可惜現在有太多的人做不到這點,礙於面子,礙於感情,放棄了所謂的正義和公道。
2、為國為民的俠義
郭靖的形象從《射鵰英雄傳》的愣搏肆頭青年到《神鵰俠侶》的護國英雄,反應了一代大俠成長的艱辛歷程,郭靖的俠義是整個武俠小說里最為博大的。他死守襄陽多年,直到為國捐軀,也未曾退卻,這才是金庸心中的大俠。與之類似的還有蕭峰,在小說的一開頭便是武藝卓絕,身為丐幫班主,豪氣萬丈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可隨後的遭遇卻是那麼悲慘。他身為契丹人的秘密被武林同道知曉,又被小人陷害,蒙不白之冤於天下。最後雁門關一戰為換取倆國和平,犧牲了自己。
蕭峰長大於漢人家庭,卻是契丹人的後代,而漢人和契丹人因為戰亂而成死敵,可以說就註定了蕭峰坎坷的一生,為後面的以死來消除倆族數十年的戰亂,鋪下導火索。而郭靖原本就是宋人,為國捐軀,視死忽如歸,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英雄。這倆人結局類似,各種因由卻不盡相同。
3、悲憫的俠義
虛竹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和尚, 經歷了一系列離奇的造化,習得神功,獲得無上內力,成為了逍遙派的掌門人,領導一群女子行俠仗義。他的俠義是悲憫的,他不忍見到任何一個人受到傷害,也不願以自己的絕世武功贏敵。他從小就是孤兒,在少林寺長大,備受佛教文化的熏陶,而他本人卻是悲苦的,一家人剛剛戲劇化相認,便痛失父母。可悲的是,他對別人仁慈,生活卻絲毫不對他仁慈。
4、自由至上的俠義
優柔寡斷的張無忌不愛江山愛美人,他沒有郭靖和蕭峰的遠大理想和氣魄,自知不善權謀,對當年逼死自己父母的武林群雄,選擇了寬恕,這也恰恰證明了他不適合宮廷的利益之爭,更不適合當皇帝。而神鵰俠楊過在襄陽城破後,沒有與之共存亡,選擇和小龍女歸隱山水之間,悠然自得,這也是追求自由的體現,不喜歡被國家大義所牽繞,也不喜歡被江湖世俗所煩心,這個結局似乎更加的適合他。
5、武俠小說的通病
曾經的武俠小說,以及現在的各類網路小說,都存在著同一類型的通病。它為了滿足讀者的特權式幻想,而加以設計情節。小說中武功高強的主人翁可以任意的決定別人生死,可以迎娶好看、美麗宛如天仙的女子,可以受萬人敬仰,可以不去花費太多時間練武,達到武林絕頂高手的境界。從而極大的激發了讀者們的興趣,讓我們繼續讀下去。
而現在被各個老師和學校所批判的網路小說更是變本加厲,沒有了金庸小說中關於俠義、關於愛情的深刻剖析,卻大大加強了心理滿足感和慾望代入感,使讀者留戀的讀下去,甚至荒廢了學業,丟失了朝氣和夢想。
金庸小說在現代被眾多人去研究和倡導,正是由於它滿足社會的需要,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而我堅信不僅僅在今天,在以後的日子裡殲銀旁,金庸小說依然是各類影視劇和文學作品加以模仿的對象,他是武俠小說的一個傳奇和巔峰所在。
無戒365天極限挑戰日更營 寫作訓練第17天
文/龍眠散人
『貳』 什麼是俠義精神
「俠義」一詞應該是從中國特有的武俠小說里引申出的一種精神,一種類似於「舍己為人」的精神。
相關介紹:
「俠義」從字面意思上便可看出它是一種抽象的思想表示,並非實物,而是存在於人們心中的熱情、具體的,如劫富濟貧、伸張正義等,這些都包含了「俠義」。「俠義」在小說中也許只是身懷絕技、武功高強的江湖兒女的專利,但在現實社會中也同樣存在這樣的人物。
(2)武俠小說俠的精神擴展閱讀
俠義語出清朝石玉昆所著《三俠五義》第四十三回:是老賊的素日行為過於不堪,故惹得這俠義之人單單的與他過不去,生生兒將他兩個愛妾的性命斷送。《三俠五義》的出現,開創了公案小說與俠義小說的合流。
小說敘寫北宋仁宗年間,包拯在眾位俠義之士的幫助下,審奇案、平冤獄、以及眾俠義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故事。書中塑造了一位鐵面無私、不畏權勢的清官形象,充分地體現了底層人民的願望。
新派武俠小說中,俠義精神有了發展、壯大,不再只是代表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它可以上升到代表了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的關系,甚至是對全人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俠義
『叄』 武俠精神的三俠五義
中國第一部具有真正意義的武俠小說《三俠五義》里對「俠義」的定義非常到位。
什麼叫俠?行俠作義的人,到處隨遇而安,非是他務必要拔樹搜根,只因為見了不平之事,他便放不下,彷彿自己的事一般。因此,才不愧那俠字。(《三俠五義》第十三回)
有原則的俠義:俠客們見義勇為,濟弱扶困,固然是正義的行為,就朋友關系來說,也並非不問不非地一味講究為朋友效勞。例如展昭被擒後,由於誤會白玉堂霸佔良家婦女而引起的斗爭,以及白玉堂當著柳青的面整治柳青推薦的人。就是表現他心中的「俠義」是有原則的,並不因為朋友關系而有所遷就。這些雖然都出於誤會而發生的沖突,但是也說明俠客們重視伸張正義,並非是只懂得「江湖義氣」的愚昧淺薄的匹夫。
『肆』 中國武俠精神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
梁啟超先生曾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為友為鄰。"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俠」這一詞彙的核心要義是無私、為他人,是付出不求回報。
而離開丐幫之後,他仍舊顧念舊情,拯救丐幫兄弟於危難之中。這是喬峰大仁大義的一面。但是在兒女私情上,喬峰始終是絕情的。對於鍾情於他最終死亡的阿朱,喬峰其實是難辭其咎的,所以他才會對阿紫那麼縱容。
從這點上來說,俠者的本質要求,便是舍小家為大家。
『伍』 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說想傳達怎樣的俠義精神
一、責任精神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不僅僅關注於“武”與“俠”,同樣在其中融入了自身對於社會的探討,讓整個武俠世界的意蘊更為豐富,《連城訣》對人性的刻畫深入人心;《笑傲江湖》又表現出對於政治的關注;而最後的《鹿鼎記》又將社會百態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在俠義精神的流露之中,金庸先生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具體為:責任精神、寬恕精神以及自由精神。
俠客在文化的演變之中逐漸被賦予了關懷天下的責任精神,脫離了單純為了兒女情仇的“小俠”,而貫徹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
三、自由精神最後的一種俠客精神與其本身極為契合,這種對於自由的嚮往正是俠客的一種重要表現,也是俠客的終極追求。它是一種與封建禮教的對抗,是一種對思想禁錮的反叛,是一種個性人格的高揚,楊過、令狐沖......都蘊含著這樣一種理念。
『陸』 談談中國古典小說中的俠義精神
一、武俠文學的起源:
墨子所提倡的犧牲自己,為天下蒼生謀福利的精神,是比較早的俠義精神的體現。但是比較具體地來論述「俠」這一概念的,則是戰國末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那麼,真正為俠樹碑立傳,把俠寫得光彩照人的卻是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
二、武俠文學的發展:
中國古代有很多,在今天看來是屬於「武俠小說」類型的文學作品。只不過當時叫它「傳奇」或「公案小說」等名稱。古代最著名的武俠小說則是《水滸傳》,它給後世無數的武俠小說以思想的和藝術的啟迪。一直到清朝的時候,武俠小說都在不斷地發展。
三、俠義的深化:
當到了晚清的時候,中國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亡問題,雖然武俠小說中俠的形象一蹶不振,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中華民族卻越來越需要俠的精神。於是,維新派領袖譚嗣同,革命黨人秋瑾、林覺民等人竭力提倡武俠精神。他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用自己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詩篇!
四、俠義的本質:
大俠精神,後來在金庸等武俠小說作家那裡,得到了進一步繼承和發揚光大。那麼,究竟怎樣理解武俠小說中的「俠」和「俠義」這樣的概念呢?它們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其實是一種「融合」,既有歷史上真的武俠的影子,也有我們頭腦中的想像,最後融合成武俠文學中的俠客。
五、俠義的現代性:
到了現代,武俠雖然去除了理想色彩,變得平淡,但它暗藏的這種俠義精神,還是千古相隨的。在作家王度廬的筆下,是這樣;在作家還珠樓主這里,也是如此,俠義精神一方面寫得很高,同時又不脫離現實生活,在普通人的身上灌注了非常高尚的情誼和人道主義的關懷。
『柒』 中國武俠精神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
梁啟超先生曾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為友為鄰。"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俠」這一詞彙的核心要義是無私、為他人,是付出不求回報。
而離開丐幫之後,他仍舊顧念舊情,拯救丐幫兄弟於危難之中。這是喬峰大仁大義的一面。但是在兒女私情上,喬峰始終是絕情的。對於鍾情於他最終死亡的阿朱,喬峰其實是難辭其咎的,所以他才會對阿紫那麼縱容。
從這點上來說,俠者的本質要求,便是舍小家為大家。
『捌』 我的畢業論文是寫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俠義精神,誰能給我篇範文
武俠小說應該予以現代化
不過,現代化,並不是指遣辭用字的「現代化」,或夾雜俚語、粗話、「現代」或「無厘頭」 的句式,而是泛指對「俠」精神推陳出新的概念里,以及內容與形式的糅合上,文學經典與通俗讀物層面的對流下,更重要的是其內容不妨對「今之俠者」加以考察、實驗、試煉。「武俠」如果僅止於對古人的思慕之情,而在現代和現實全無兌現、應合、提倡、立足和寓言、警世的能力,那是「武俠」小說僅淪於「成人童話」的失敗,真正武俠精神的淪亡。我們可以在傳統中吸收養分,再回饋滋潤這塊沃土,也不妨顛覆、transgress(侵越)、重建,把這武俠文學的領域拓寬、深化和解構,鑄鐫它的多維性、歧義性,好像把一把好劍煉鑄成自己就是一把好劍。
一向以為除了「俠之大者」,應該「為國為民」之外,今之俠者也不妨「俠之小者,為友為鄰」。
沒錯,安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現代人未必人人能掌天下大權,沒有必要人人好高騖遠為萬世太平、為萬民福祉,要人人動輒行止都要為國為民,恐怕不符實際,而且流於說就天下第一,做就無能為力。但只要能盡其本分,為自己的朋友、親人、鄰居、同事,乃至同胞、同志、同是人類,以及親情、友情、愛情、同情做一些對得起良知的好事,那已是一個「俠者」的新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