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名家的寫作風格
A. 金庸、梁羽生、古龍等武俠小說名家的寫作風格
==以作品內容而論 梁羽生、金庸的武俠小說注重歷史環境表現,依附歷史,從此生發開去,演述出一連串虛構的故事。但從攝用歷史材料來看,兩人又有明顯差別:梁羽生是虛構人物和事件,置入背景中,以此來強化歷史氛圍;金庸則直接取來歷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俠小說,其歷史人物、事件,金庸寫來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亂真。兩者都對歷史進行了再認識、再評價,從作品含有的歷史厚度論,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層,其寫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龍的小說則根本拋開歷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憑感性筆觸,直探現實人生。古龍的小說不是注重於對歷史的反思、回顧,而是著重在對現實人生的感受。現代人的情感、觀念,使古龍武俠小說意境開闊、深沉。 ==就小說人物的主流傾向而言 梁羽生武俠小說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濃烈,正邪嚴格區分,人物的社會內涵豐富,但人物性格單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 金庸武俠小說人物性格復雜,具有一種反傳統精神,小說人物亦正亦邪,危步於道德的懸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墜,具有「一半是野獸,一半是天使」的復雜、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復雜、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復雜、矛盾之上,這樣,人性的發掘就有了深刻而廣泛的社會意義。 古龍小說最注重的是人性的體驗,他常用細膩的筆觸去描寫人物微妙而復雜的情感,常用生與死、幸福與痛苦這樣尖銳對立的矛盾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高貴獨立的人格,以此來揭示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真諦。在古龍小說中,多寫變態人格,追求外化怪異人物性格的刻畫,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誕、神秘、孤僻、行事固執,自尊心強,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種子。這種情況可能與古龍的身世、心情、經歷有關。 ==小說情節 談到小說情節,古龍武俠小說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說有明顯不同。三位大家都善於編織故事,他們的小說情節都十分曲折,構置巧妙,懸念層出不窮,伏線引出千里,環環相扣,此呼彼應。 梁羽生武俠小說情節前工後拙,開篇十分吸引人,以後的情節則漸趨平淡,顯得有點才氣不足。金庸武俠小說恰恰相反,往往開局平平,隨著情節的展開,人物紛紛涌現,情節盤根錯節,主幹巍峨,枝葉繁茂,宏大縝密的構思,詭異莫測的布局,奇跡聯翩,回環波動,攝魂奪魄,回腸盪氣。 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爐火,小說情節猶如爐火上的一壺水,火越燒越旺,水越來越滾。古龍武俠小說的情節又不相同。他的小說從頭至尾都跳動著最強的音符,情節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著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計中套計,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變幻莫測。小說情節的發展根本無法預料,驚險頻出,令人喘不過氣來,而全書的縝密無隙又讓人口服心服。 古龍武俠小說的情節營構的確堪稱一絕。 ==小說武功的描寫 至於小說武功的描寫,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風格。 梁羽生武俠小說中的「武功」,虛幻中寫實性很強,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細膩而又逼真,緊張激烈,誇節有致。梁羽生的「武功」也具備道德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邪派武功;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徵著善良、仁慈,既利於攻敵防衛,又有益於修心養性,而邪派武功則非常霸道,歹毒殘忍,意味著邪惡,如修羅陰煞功、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漸進,發展緩慢,但根基扎實,邪派武功進展神速,卻容易走火入魔,貽害終身。凡此種種,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精彩又單調。 比起梁羽生來,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將武功描寫與中華民族的文學藝術和傳統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書畫,九宮八卦,醫道,用毒,皆可化為絕世神功,並將中國傳統的儒、釋、道精神作為「武功」 的最高境界。金庸還著力描寫人物練功的艱難歷程和堅韌性格,並有聲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禍得福、置之而後生的必然寓於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詼諧有趣,在激烈的打鬥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 古龍的「武功」風格與眾不同,他是以「怪招」取勝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邊城刀聲》中寫葉飛的「飛刀」絕技,「天上地下從來也沒有人知道他的「飛刀」在哪裡,也沒有人知道刀是怎麼發出來的。 刀未出手前,誰也想像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應該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絕對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種偉大的精神,就絕不能發出那種足以驚天動地的刀!飛刀!飛刀還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並不是殺氣,但卻比殺氣更令人膽怯。」 這里所寫的「飛刀」,已不是一種純粹的武功,而是一種高尚的人格,偉大的精神,即葉飛老師李尋歡那種「仁慈、博愛」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義必定戰勝邪惡」!古龍的「武功」又強調「攻心為上」,舉凡人物的性情、情緒、脾氣、衣飾、環境,乃至肌肉的顫動、松緊等,都會對武功的發揮產生影響,而高手決戰是不容有絲毫的錯誤的,「他們的心情,他們的神態,他們站著的姿勢,都是絕對完美的。」在這種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間,生死立判。古龍的「武功」還表現出一種境界——禪的境界。它以徹心見性為宗旨,對敵手的體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認識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確地體察敵手武功的弱點。這種忘我境界是一種經過長期訓練後達到的隨心所欲的自如狀態,在這種忘我狀態中,戰斗者已成為「無意識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為觀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對面的敵人;在這種狀態中,身劍合一,戰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武功的威力,一擊之下,毀滅敵手。正因為古龍「武功」有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風格別具特色:無招無式,簡短有力,重在精神,一擊見效。 ==小說的語言技巧 古龍小說在語言、技巧上,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獨家風格。 梁羽生小說的語言文采飛揚,字里行間透出濃郁的書卷氣,故事中又常常用詩詞歌賦、民歌俗語點綴其間,以創造優美的意境、氣氛,烘託人物的內心世界。他的小說技法以傳統繼承為主,多用章回小說的形式鋪張故事,敘事中有著明顯的說書人的口氣,表現出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 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騰,文筆俊爽、瀟灑、詼諧逗趣而又富於變化,他的小說既有詩情畫意,柔綺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說直探人生、命運的真諦。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地吸收西方小說的創作技巧,中西結合,使小說結構既精巧、繁復,又謹嚴、完整。 古龍小說的語言句式短,敘事力避平鋪直敘,行文多跳躍抖動,情節驚險蹊蹺而又不違情悖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 如果說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風度的話,那麼金庸就是博採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樸、慷慨多氣,又詼諧幽默、妙語解頤,揮灑肆縱,多樣統一地開創了一代武林新風,是「武壇」的絕頂人物!至於古龍,則是大膽恣肆,不守成規,逞才離藻,笑傲「江湖」,力求新穎變化而又意蘊深邃的武林怪傑.
B. 金庸,古龍,梁羽生,黃易四位武俠名家的風格,以及大成之作
金庸
有一則評論這么說:如果說梁羽生是新武俠小說的開創者,那麼金庸就是新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許多武俠迷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浸淫多年後斷言,金庸之後無武俠。我當然也這么認為。無論是在文筆抑或是人物塑造方面,金庸的成就都是後來者無法望其項背的。當我看到其他小說家的作品時始證明了我的看法是正確的。現在回憶起來,當初偶爾拾得兩本粗糙不堪的《俠客行》,當時才5年級,字還認不全,就囫圇吞棗地把整部書通讀了下來。那時候小學生之間流行小台燈,由兩個五號電池供電,偷偷從家裡取了錢,買下小台燈,晚上鑽在被窩里挑燈夜讀,興之所至,不知其倦。感覺最溫馨的章節是《笑傲江湖》之《學琴》,盈盈扮作年高德劭的老婆婆教病入膏肓的令狐沖學彈《清心普善咒》,一個願教,一個願學,最絕妙的是盈盈臉薄,「偶然說了一句關切的話,立即雜以他語,顯是不想讓他知道心意」,而令狐沖則是完全不知其所以然,認定隱於竹簾後面的盈盈是個關心自己的老婆婆,對盈盈一點點透漏出來的愛意理解成為長輩對晚輩的關心愛撫,而後竟然說出了對小師妹的苦戀而不果。每每看到這一節,心中恍有所悟,離身而起,不復能言。而最童真的一段則是《倚天屠龍記》之《窮發十載泛歸航》。
——殷素素突然指著南方,叫道:「那是甚麼?」只見遠處水天相接處隱隱有兩個黑點。張翠山吃了一驚,道:「莫非是鯨魚?要是來撞木排,那可糟了。」殷素素看了一會,道:「不是鯨魚,沒見噴水啊。」三人目不轉瞬的望著那兩個黑點。直到一個多時辰之後,張翠山歡聲叫道:「是船,是船!」猛地縱起身來,翻了個筋斗。他自生了無忌之後,終日忙忙碌碌,從未有過這般孩子氣的行動。無忌哈哈大笑,學著父親,也翻了兩個筋斗。——
我初讀時,以為一個10歲的小孩如何能夠「哈哈大笑」,於金庸無意中的筆誤殊不以為然。再接著往後面讀時,卻越發覺得這四個字把一個童真有趣涉世未深的小孩子的活潑可愛寫得躍然紙上,真可謂神來之筆。通過孩子的角度,與殘酷現實世界作對比,間接得體現出了未來路途的不可預期,為張翠山夫婦的慘死、張無忌九死一生的江湖闖盪稍稍隱了一點伏筆。
古龍
金庸之後,我再讀的是古龍。因為人人都將古龍與金庸放在一起作比較,大家都覺得,有資格跟金庸一較短長的只有一個古龍。最先看的是楚留香系列。看第一眼的時候,便強烈地感覺到古龍與金庸的差別在哪裡了。從形式上看,古龍後期的作品,也可以說是代表古龍寫作水平最高的那些作品,都是由短句「拼湊」起來的。在小說情節的推進期間,常常穿插一些警世之言。這些短句,大多說寫男女間的關系,涉及到肉慾以及愛情。從男人的角度體會所謂的愛情是什麼東西,女人又是怎樣的的動物。看多了這些無聊的句子之後,便不再想看他的作品了。偶爾翻了翻他前期和中期的作品,我倒是覺得這些作品還值得一讀,於是便去看了他的《武林外史》、《圓月彎刀》之類。如果說金庸的作品是國畫,那麼古龍的作品就是漫畫了。對古龍的不喜愛全是個人的閱讀習慣使然,我沒有有一點想詆毀古龍。他比那些模仿金庸文筆以及後來那些模仿他的作家比起來,有自己獨特的高明。有人這么評價古龍:「古龍則追求武俠小說的語言歐化,他擅長寫短句與分行式,對話中多警句,交代事情來龍去脈多段落,多層次,他力求把句子寫得很美,很可玩味,很有哲理,給人一種面目一新的格局。古龍在語言上的創新,當然不能說絕對成功,但古龍的新文體畢竟突破了武俠小說的原有文體,並形成了一種自己的新的語言藝術風格。」這個評價是很中肯的。他的那些忽略招式,只講意境的武俠風格,讓我強烈地想起了日本的動作類漫畫,譬如《灌籃高手》、《浪客劍心》等。讓讀者充分地感受到格鬥所帶來的的感官刺激。楚留香、陸小風之流,基於一張好看的臉之上,瀟灑仁義,武功卓絕,朋友多多,紅顏多多。他們的內心是中國化的,武功則是日本化的,中日合璧才創造出了這些卓絕的武俠形象。我不喜歡古龍,主要原因還是他的文筆以及對人物的全方位塑造。他沒有金庸對中國文化的學習之深,沒有金庸儒雅的文風,這還是次要的;他筆下的主人公,先天的成分佔了很多,後天的努力對後來的成功好像根本體現不出來。像楚留香,根本是一個橫空出世的人物,完全沒有過去。在他的行進的路途上,寶馬、香車、美女、好酒從來都不缺,這樣子行走江湖誰不奢望,但又有誰相信這是真的。偶爾一兩次失誤也是人之常情,這樣更體現了香帥對美女的愛護。李尋歡還好點,起碼還有那麼一點過去,一點輝煌的過去,中探花,做官吏,做武者也是因為個人喜好。總之,我覺得古龍筆下的人物是舞台上的明星,無論做什麼、怎麼做,舉手投足一派珠光寶氣,渾沒有人間的氣象。古龍以及他的作品,更像是娛樂社會催生出來的產物。或許本來就是吧。
梁羽生
帶著對古龍強烈的失望,我把目光投向了梁羽生。這是個很早就聽說過的名字,只是不曾光顧過他的作品。看過他的作品簡表,才知道《七劍下天山》、《雲海玉弓緣》是他的大作——太失敬啦。據說他的文筆可以和金庸有一拼。這才是最吸引我的,於是我翻開了他的大作。跟金庸相比,梁羽生的作品簡直太多了。金庸好不容易才寫了十四五部。而梁羽生,我簡略算了一下,竟然超過了34部,比金庸的一倍還多。太多產了。我以為這可是難得的饕餮盛宴,如果每一部都和金庸的作品不相上下的話。現在想想,我能夠記起來的人物有段克邪、金世遺、江海天,其他的差不多都忘光了。記憶中,段克邪的武功永遠超不過他的師兄,雖然他是《龍鳳寶釵緣》的男主角;金世遺的武功最厲害,行為最放盪,「遺世而獨立」;江海天則吃了幾顆扣子功力大進。看過梁羽生的幾部作品,才體會到,為什麼他只是新武俠的開創者。比之於金庸,他欠缺的太多了,雖然作品比金庸寫得多。我最大的體會是,他只是在堆砌故事情節,對人物的塑造太差勁。拿段克邪來說,這是我看過梁羽生這么多作品之後感覺寫得比較好的一個角色。他是貫穿《大唐游俠傳》、《龍鳳寶釵緣》、《慧劍心魔》的一個線索人物,在第一部和第三部里是配角,只在第二部里才做了一回主角。在第一部《大唐游俠傳》開始,段克邪生於安史之亂,乃大俠之後,根骨奇佳,不幸的是剛生下來便被後來的師兄擄走,段克邪之父輾轉尋子,於是故事便因此而展開。我原本以為段克邪會因緣際會學下一身本事,在平叛安史之亂的過程中立下絕世氣功,沒想到從此這個人便沒了音訊,另一個人物適時登場,佔了主角位置,叫做鐵摩勒,是段克邪之母的侄子。故事情節忘記了,只知道到故事最後,段克邪才重又出來,期間已過去了10年。沒有人知道這10年對這個孩子發生了什麼。只知道他一出山門,便顯現出了絕世的武功,雖然書里註定永遠也不會超過他的大師兄;在萬馬軍中,斬敵殺將如若兒戲。剛剛表現了一下,第一部的故事便結束了。如果讀者不知道此書還有續集的話,我想像不到讀者該是怎樣憤慨自己買了一本不值一哂的武俠小說。無論是鐵摩勒,還是段克邪,年幼時期的學習經歷都被忽略了,最奇怪的是,鐵摩勒僅僅學了一些別人的招式,這些人的武功在武林中只是二三流,他最後卻成了天下第二高手,太不可思議。如果書里有一些離奇的情節還或可解釋,可是書中一直是平平的敘述,我們就奇怪了,這么高的功夫是怎麼練出來的?是不是唐朝的時候,武功整體上太低微了?顯然這個解釋是不通的,唯一的解釋是梁羽生的寫作手法太平淡,沒有安排合理的情節推進主人公武功級數的提升。接著看《龍鳳寶釵緣》,段克邪終於如願以償地做了第一男主角,武功卓絕,經驗豐富,雖然有點不合理的小心眼,雖然武功永遠超不過大師兄。由於在第一部里,胃口整整被吊了一本書之久,所以對這個人物的出場期望值特別大。他也對得起讀者,有驚無險地抱得玉人歸。然後是第三部。我以為段克邪還年輕,在結婚之後,應該還算有一番作為,不過這次又失望了。出乎意料的是,這次的主角特別多,在第一部、第二部里所有正義的大俠都有了後人,這些後人們集體構成了第三部書的一群男主角。都是主角,等於沒有主角。故事重新平淡地繼續下去,沒有一點波瀾,直到結束。我覺得大家都被梁羽生騙了。是不是他想憑名氣賺稿費,編了些粗糙的情節,一下子就寫了3大本書,該是上百萬字了吧,太厲害了。相比之下,我體會到了金庸品格的可貴之處。他不僅在適當的時機封筆,而且每一部書都創造了一些熠熠閃光的人物。不像梁羽生,堆砌了這么多小說,能夠讓人記住的,只是「這個人寫的小說不少」,僅此而已。我還知道了一件事,文筆好是一方面,能夠寫出緊湊奪人的故事情節更是小說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梁羽生不會寫故事,所以,即使他開創了新武俠,在武俠史上,仍然落後於金庸、古龍,甚至於後來居上的司馬翎、黃易。
溫瑞安
在談到溫瑞安的時候,武俠迷們習慣上把他和金庸提到一塊兒,我聽人說,金庸曾把他看作是知己。我不知道金庸是否曾經這么說過,在我看來,溫瑞安的確與金庸的距離太遠了。如果金庸是一座山的話,溫瑞安頂多就是一座小土包。我想他是想融合金庸與古龍二者的特色於一家。他與古龍「一樣」,喜歡用短句,一句話,幾個字就組成了一段話,也像古龍一般,時不時編排一些惑人的警句,以期收到情節突兀、摹狀深刻的寫作效果。可是畫虎不成,我強烈得不喜歡這種照抄的格式。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寫作也一樣。溫瑞安不但照搬古龍的短句格式,也像古龍一般寫「名言警句」。果然,我在網上找到了一篇題為《溫瑞安妙語》的帖子,荼毒之廣,令人心驚。可能是溫瑞安正在學習階段,所以模仿別人也可被原諒。可是他畢竟已經有了這么多作品了,甚至還可分為「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俠系列」、「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等十多個系列。我想如果是模仿,也該夠了。我看的是《神州奇俠系列》,大俠蕭秋水的故事。看了幾本,實在看不下去了。此刻,我方才想起了古龍的好處。現在重新再讀古龍的時候,看法已不再像從前那麼偏頗。呵呵,看來,讀溫瑞安也讓我懂得了看待一個作家一定要全面。在《神州奇俠系列》里,有兩個活寶喜愛鬥嘴,也能讓人笑一笑。可是,我又想起了了可愛的桃谷六仙還有少年石破天。比起這些笑話大家來,那兩個活寶便小巫見到大巫了。
如果用一個字形容金古,金庸可形容為「大」,古龍可形容為「奇」;溫瑞安兼采兩家之長,卻顯得一無「大」,二不「奇」,令人惋惜。看溫瑞安的樣子還年輕,希望他可以做出突破。
司馬翎
我讀黃易的小說在溫瑞安和司馬翎之前。黃易曾說過,「金庸對人物的描寫栩栩如生,活現紙上;司馬翎則對人性的刻畫入木三分、大膽直接、卓見哲理、俯拾即是……他們都各自創造出一個能夠自圓其說、有血有肉的武俠天地!」可見黃易對司馬翎的推崇程度。因此我下載了之前並不曾聽說過的司馬翎的作品。與古龍相類似,司馬翎的作品也可根據創作時期分為前期和後期,而後期的作品尤其體現了所謂司馬翎對人性的刻畫之「神」。這是一個我看過一篇後就不想再讀其他作品的作者。並不是我厭煩他的作品,而是太累。看他的作品,有點像以前看外國翻譯過來的書。不同的是,看國外的翻譯作品,是語法習慣上拗口;看司馬翎的作品,則是大段成篇的對人性的描摹,不曉得是太冗長還是太艱深,腦袋是在承受不了。於是,我在看他的作品的時候,學會了「一目十行」的功夫。這應該就是普通讀者與作家的關注點的不同罷。讀者關心的是故事情節如何奪人耳目;作家如黃易者關心的則是如何從中學習。如果黃易所說不差,司馬翎的刻畫功夫的確是高人一籌。我從來沒有見過有哪一位作家,無論是寫武俠的,寫正史的,還是寫其他方面的,有如此高明的描摹人性的功夫。小說里的重要人物,能夠純粹通過說話進行精神方面的較量。以至於我認為司馬翎筆下的人物肯定都是天才。寫武俠至於如此大費周章嗎?金庸古龍寫過從來沒有過如此「費腦力」的人物,但是他們的作品遠比司馬翎要受讀者歡迎。看來,司馬翎的作品或可以做作家們的心理學教材,卻成不了讀者群眾受歡迎的作品。不過這正是司馬翎獨特的高明之處。起碼沒有一個作家能夠在人性刻畫方面如此出眾,冗長也好,絕妙也罷,沒有人可以輕易地勝過司馬翎。如果有一天我要寫武俠,司馬翎一定是一個不得不選的心理學老師。突然有個疑問:溫瑞安學金庸、學古龍,怎麼沒有學司馬翎呢?我的答案是,司馬翎太難學了。我不清楚司馬翎的人生經歷,可能是他經歷了一般人沒有過的痛苦經歷,養成了小心翼翼的作人習慣,從不輕易地相信別人,久而久之,練就了一雙看透世事滄桑的火眼金睛,於是他的作品也帶入了他無奈的人生經驗;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他是心理學的大師,運用心理學來描摹人性,在他來說是駕輕就熟,於是開辟了武俠小說的新境界。司馬翎可以「大師」來稱呼。
黃易
黃易是在金庸之後第二個讓我愛不釋卷的作者。我最喜看的是他的《大唐雙龍傳》和《尋秦記》。《尋秦記》引人入勝的是他的寫作手法,以今入古,實在是太意外了,而且這意外不僅僅是一時一事,在整部書里,幾乎時時處處都體現了出來。而《大唐雙龍傳》,兩個打不死的主角,屢敗屢戰,以戰養戰,卓異的先天資質加上後天離奇的坎坷經歷以及不息的努力奮斗,終於成功。黃易能算得上是經典的也就這兩部了,其他的大多涉及科幻以及現代題材,沒什麼意思。《大唐雙龍傳》最引人注目的還是武功,最不可思議的是徐子陵的結印功夫。這部書完成於上世紀90年代末吧,那時候日本的《火影忍者》還沒有出現,所以結印功夫應該算是黃易的首創。我對佛家文化甚不了解,手印文化可能屬於佛教文化的一支吧。但不論怎麼說,能把這種手形變幻化在武功裡面運用,的確是前無古人的創舉。我覺得,如果《大唐雙龍傳》不涉及政治會更好一些。我認為,武俠小說不應該把正史上的人物隨便拉進來。小說里,李世民搖身變為武林高手,可以和神功初成的寇仲徐子陵相提並論,屬於一級高手的行列;而李元吉、李建成、李淵猶勝,乃是特級高手的級別。這無疑貶低了小說的「可信度」。雖然武俠小說是一個天馬行空的想像世界,但他畢竟有自己生存發展的原則,讀者對武俠世界的憧憬也基於這些原則之上,如果作家們隨意破壞這些原則,很容易會導致讀者對作家所營造的武俠世界的不信任。寇仲的心跳得快了一下,李世民竟然能夠聽出來,說出來誰能相信?黃易的新作《邊荒傳說》里,劉裕竟然是如此高明的武學大家,更加沒有人肯相信了,除非不知道劉裕後來是皇帝。而金庸的武俠世界裡,成吉思汗只精於騎射,朱元璋常遇春僅僅會武而已。這與正史差別不大,所以讀者都相信。因為這個緣故,對《邊荒傳說》,我始終提不起興趣看下去。《邊荒傳說》編得比《大唐雙龍傳》差遠了。《大唐雙龍傳》第二個缺點是卷帙浩繁,冗溺不堪。整部書竟然六十三卷,每卷十三章。太可怕了。有一千萬字嗎?應該有吧。真是不可想像。可能比金庸所有武俠小說的字數加起來還要長吧。黃易簡直就是個怪物。這樣的寫法,有好有壞。好處是,讀者可能盡情地徜徉在作家為讀者所創造的武俠世界裡,不必擔心這個世界很快走到盡頭,但必須以作品的質量作為前提。如果是粗製濫造的作品,有誰會願意糟蹋自己的時間呢?壞處是,作品累贅不堪,結構不緊湊。寫小說,一方面是為了塑造作家心目中理想的人物,另一方面是揭露一定社會一定製度下人類的生存狀態。作品的內容長度能夠恰如其分得表達出作者的寫作目的就足夠了,何必硬要編排無謂的故事來「哄騙」讀者呢?如果時間太多,不如創作其他類型的作品來豐富自己的寫作生涯,一棵樹葉子再多,也僅僅只是一棵樹,它終究變不成森林。看看金庸的作品以及他筆下的那些性格迥異且神態豐富的人物們,以射鵰三部曲為例:郭靖、楊過、張無忌,大仁大義有之,桀驁不馴有之,溫厚端方亦有之。反觀黃易的作品,這些能夠數得著的人物,太局限了。寇仲霸氣,徐子陵淡泊,僅僅如此;而燕飛則淪於楚留香之流,劉裕更加沒有什麼性格,乏善可陳。唯一能稱贊的僅僅是故事編得好又長,能夠吸引住觀眾的眼球。只有娛樂性,沒有深刻得可打動人心。難道黃易也想學倪匡,掙點稿費作富翁?
C. 求高人總結一下金庸先生的小說風格特點
金庸的武俠小說之所以能稱得上中國現代新武俠小說的代表,就在於它們表現出鮮明的個性。簡而言之,金庸的武俠小說在題材的選擇、人物的塑造和展現社會時代風貌方面有鮮明特色,它們在創作技法上獨樹一幟,具有範式意義。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
金庸的人物刻畫,輕表面、重實在,沒有正面的長篇大論的描寫,卻依然塑造出一個個精彩絕倫的形象,香香公主、黃蓉、小龍女、張無忌、令狐沖„„舉不勝舉,甚至梅超風蓬頭垢面的長發也會被人用來做形容詞。如描寫小龍女的「楊過抬起頭來,只見一隻白玉般的纖手掀開帷幕,走進一個少女來。那少女披著一襲輕紗般的白衣,猶似身在煙中霧里,看來約莫十六七歲年紀,除了一頭黑發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絕俗,只是肌膚間少了一層血色,顯得蒼白異常。」看了這一段,估計大家心裡便有了一個模糊的神仙般的小龍女。
金庸小說的結構藝術,大有大的宏偉,小有小的玲瓏,大小均宜。傳統的章回體小說有一個固定的秩序,按著時間、按著帝國的秩序,講究一個社會邏輯。而五四以後,西方文學架構的手法深入了中國文學的創作,倒敘、插敘、省略或者將之融合交叉的手法都出現在小說里,並在金庸小說中達到一個高峰。比如《射鵰》三部曲的宏大、《越女劍》的小巧。《天龍八部》中有三個男主人公,一開始是段譽的故事,不知不覺轉入了喬峰的故事,然後又變成虛竹的故事,篇幅都很長,最後三兄弟結拜,三個故事交融到一起。一般的武俠小說總會貫穿著的一條感情線,而金庸小說往往其他的結構特色,喬峰的身世問題,一個丐幫版主忽然成了契丹人,在喬峰探究自己身世的一系列事件中,他找到誰,誰就被提前殺了,留下的線索還是直指他的?這便是偵探小說的構造。
金庸小說的語言藝術,通俗,淺顯,流暢,靈活生動。金庸小說的語言是非常值得推崇的,他在各種語言中努力找著一個平衡點,用一句話概括便是「渾然不可句摘」。嚴家炎先生曾指出「金庸小說的語言是傳統小說和新文學的結合,兼容兩方面的長處,通俗而簡練,傳神而又優美。」金庸語言不僅藉助白描和心理刻畫,還常隨心所欲地運用各種修飾手法。《雪山飛狐》中描寫胡一刀夫婦的那句話:「這一男一女啊,打個比方,那就是貂禪嫁給了張飛„„」在這里,人物形象藉助語言的勾勒而顯得如魚得水,它喚起的想像與聯想讓讀者再也抹不去對這一對夫妻的記憶。
金庸的小說風格,比較陽剛,除了「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屬於非常另類之外,其他角色,無論正邪,都有一股子很剛強的氣質。女性角色雖然寫得色彩斑斕,個性豐富,但一般處於陪村的地位。筆鋒上,金庸有明寫,有暗藏。絕對不把人物心理寫透,讓讀者自己去猜測去想,是比較典型的東方小說的筆法。金庸的小說結構宏偉,大氣磅礴,揮灑自如。人物、歷史、武功、情節交錯有致,人物情節之中,融合了很多中國古代儒、道、釋的思想,武打場面精彩紛呈、瑰麗無比,因此逐步被看成新派武打的掌門人。不少小說也被一次次拍成了電視系列劇。當年梁羽生比較自己和金庸,說金庸是「洋才子」,其實從金庸小說來看,他的中國風還是佔了主導地位,思想上,金庸小說人物中,不少最後以出家了結冤孽,這是非常典型中國士子的心態。金庸的一些西風寫法不佔主要地位。其實他的一些西派文字風格,只是為了更加迎合當代讀者的口味。
D. 中國現代武俠小說主要的作家作品有哪些,他們各自具有什麼特點
中國現代武俠小說主要的作家有梁羽生,金庸,古龍,他們都具有俠義精神
E. 金庸的寫作風格
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凡歷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電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書畫、詩詞典章、天文歷算、陰陽五行、奇門遁甲、儒道佛學均有涉獵。被譽為「綜藝俠情派」。 從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稱的字首,可概括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短篇《越女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