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字的武俠小說作家
武俠小說排行榜前十名:《天龍八部》、《白發魔女傳》、《水滸傳》、《多情劍客無情劍》、《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七夜雪》、《笑傲江湖》、《絕代雙驕》、《杯雪》。
1、《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的作者是金庸,這部小說也被翻拍成了電視鋒如劇。這部電視劇就比較吸引人,算是一部比較經典的電視劇。所以這本小說被粉絲翻出來銷量逐漸增長,這本書講的是國與國之間的斗爭劇情非常經典,不過後來改版了變得一般般。
❷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是什麼意思出自那裡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是金庸14部小說的首字組成的對聯。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1970年的《越女劍》由於金庸本人不太欣賞,因而未入對聯內。
《飛狐外傳》是金庸於1960年所寫的武俠小說,為其第六部武俠小說,可以看做是《雪山飛狐》的前傳。
該書現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該書主要是講述《雪山飛狐》主人公胡斐的成長歷程。歷史背景是清乾隆年間。
《雪山飛狐 》,當代武俠小說作家金庸作於1959年(己亥年),故事以胡一刀夫婦為主線,通過寶樹、苗人鳳之女苗若蘭、平阿四及陶百歲之口講述了數年前與此相關的一段武林往事,該作品對主人公胡斐的成長之路基本沒有提及,所以後來作者又補著了一本相關作品《飛狐外傳》來講述主人公的成長歷程。兩者雖是相關聯,但是故事結構與內容卻又各自基本獨立,《飛狐外傳》可以說是《雪山飛狐》的前傳,也可以合為一本來讀。本書發表至今,是金庸作品中爭論最多的一部。《雪山飛狐》現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
《連城訣》,長篇武俠小說,當代著名作家金庸著。最初於1963年刊載於《明報》和新加坡《南洋商報》合辦的《東南亞周刊》,書名原叫《素心劍》。現收錄於 《金庸作品集》中。《連城訣》描述了農家子弟狄雲因為生性質朴,屢被冤枉欺騙,在歷經磨難之後,終於看穿人世險惡,回歸自然的故事。此書語言質朴生動,情節緊湊,故事感人,全書充滿了一股悲憤之氣,讀來令人如鯁在喉。《連城訣》寫世態,寫人心,寫至情至愛,動人心魄,遠遠超出了一般武俠小說的表現范疇,甚至亦非「性情」二字所能概括,可說是金庸作品中的奇特之作。
《天龍八部》,是我國著名作家金庸的武俠代表作。著於1963年,歷時4年創作完成(部分內容曾由倪匡代筆撰寫),前後共有三版,並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
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其故事之離奇曲折、涉及人物之眾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武俠戰役之龐大、想像力之豐富當屬「金書」之最。
「天龍八部」出於佛經,有「世間眾生」的意思,寓意象徵著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背後籠罩著佛法的無邊與超脫。全書主旨「無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風格宏偉悲壯,是一部寫盡人性、悲劇色彩濃厚的史詩巨著。
《天龍八部》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漫畫及游戲。小說的第四十一回「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於2005年入選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讀本(必修)中。
《射鵰英雄傳》是作家金庸的作品。南宋年間,隨丈夫楊鐵心流落江南牛家村的包惜弱救了金國王子完顏洪烈,卻害得丈夫和義兄郭嘯天兩家家破人亡。郭嘯天的妻子逃到蒙古大漠,生下遺腹子郭靖。傻小子郭靖得到丐幫幫主洪七公傳授絕技「降龍十八掌」,更贏得心上人黃蓉芳心。
縱觀射鵰英雄的成長之路,郭靖與黃蓉二人的合作是力量與智慧的結合,但較之郭靖之動手,黃蓉之動腦自然更加高明。可以說是黃蓉的智慧之線串起了郭靖先天理性和後天勤勉之點,使之蜿蜒前行,逐漸漫延成一個首尾相連、因果相應的一張武林英雄成才圖譜。
作者以人道主義為文心,理想主義為筆墨,通過反男權中心的故事程式,傾向女性主義的話語權力和人道主義女性美學構想,在准歷史現實主義的畫板上,在宋金元易代、武林爭霸、英雄縱橫的宏偉敘事背景之下,刻畫了以黃蓉為中心的一組才貌雙全,文武過人,聰慧自然的性情中女性形象。
該書闡釋了俠義精神的真諦——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自幼家破人亡的郭靖,隨母流落蒙古大漠,傻頭傻腦但有情有義的郭靖倒也有福氣,他不但習得了江南六怪的絕藝、全真教馬鈺的內功、洪七公的隆龍十八掌、雙手互博之術、九陰真經等蓋世武功,還讓古靈精怪的小美女黃蓉一輩子跟定他。
郭靖已經突破了舊時代武俠小說中傳統俠客的身份,他不僅行俠仗義、嘯傲江湖,更是要為國家與民族出生入死,體現了儒家俠之大者素有風范。
《白馬嘯西風》是一部中篇武俠小說,著於1961年,作者是當代著名作家金庸,現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描寫了哈薩克人和漢人之間的情仇,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李文秀的漢族姑娘,父母因帶著高昌地圖被強盜追迫而死,單獨留下李文秀在哈薩克族中被旅居大漠的漢人計老人撫養長大,並與一個哈薩克部族青年的感情故事,字數不長的這樣一部小說,里邊記述了多組復雜的戀情。因情而活、為情而死、情之所在、孽之所在,這便是《白馬嘯西風》的成功之處。
《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的最後一部長篇武俠小說。該小說於1969年-1972年間創作,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1969年10月24日開始在《明報》連載,到1972年9月23日刊完,一共連載了2年11個月。本書收錄於《金庸作品集》中。
內容梗概
入京城,進皇宮,扮太監
揚州妓女韋春花之子韋小寶從小聽書聽戲,十分羨慕戲文中的英雄好漢,為了做英雄,他憑一時之勇搭救了一個落難的江湖好漢茅十八。茅十八感激小寶援手,更因他纏糾不休,將他帶到了都城北京。在京城韋小寶被一老一小兩個太監劫入進宮,他施展詭計將老太監海大富弄瞎,又將小太監名叫小桂子的害死,從此他便冒充小桂子在宮中做假太監。
除鰲拜,皇帝悅,誤入天地會
一日韋小寶賭博歸來遇到一個自稱小玄子的華服少年正在練武,便與他交上了手,這少年正是康熙帝玄燁。顧命大臣鰲拜武藝高強、功高震主,為少年康熙所忌,為除掉鰲拜,康熙巧設計謀,讓韋小寶率一群小太監以戲耍角力為名將鰲拜擒殺。韋小寶智殺奸相鰲拜,大清皇帝固然龍顏大悅,反清幫會組織天地會也對他青眼相加,13歲的韋小寶於一日之間竟成了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關門弟子和地位甚高的天地會青木堂香主。韋小寶奉陳近南之命回宮卧底。
五台山上遇紅顏,神龍教內任高職
一次他撞破了與邪惡幫會神龍教勾結的皇太後的隱秘,並從她口中得到了康熙之父順治在五台山出家的消息,為防皇太後對小玄子不利,他將此事連同自己是冒牌太監一事告訴康熙。康熙聞聽父親尚在人間,又驚又喜,立即派遣韋小寶到五台山尋訪。韋小寶因緣際會在莊家邂逅了生命中的紅顏知己雙兒,此後兩人一同前往五台山清涼寺尋訪到了老皇爺順治,但卻在回返途中被神龍教劫往遼東蛇島。在蛇島韋小寶乘神龍教內訌之際,施展拍馬溜須絕技騙得了教主洪安通的信任,並當上了在教中職位甚高的白龍使。
假和尚,真駙馬,攻打神龍反被擒
韋小寶返回北京,向康熙報告了順治出家一事,本望皇上重賞,誰知康熙在誇贊一番後竟命他赴少林寺出家,朝夕之間十幾歲的韋小寶竟成了與年過8旬的少林寺方丈同輩的「晦明禪師」。「高僧」在寺中窮極無聊,便要生事,他縱酒狎妓,屢犯戒律,把一個千年古剎、佛門靜地搞得烏煙瘴氣、亂七八糟。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苦心經營,勢力漸大,康熙決定武力撤藩,起兵之前,為了麻痹吳三桂,康熙決定將其妹建寧公主嫁與吳三桂之子吳應熊,正好韋小寶「出家」期滿,康熙使命他作了「賜婚使」。韋小寶率人護送建寧公主入滇,兩人本就相識,未到雲南就發生私通,賜婚使變成了駙馬爺。在昆明,正與韋小寶打得火熱的建寧公主不肯與吳應熊成婚,蠻性發作之際竟將吳應熊閹割,韋小寶見事變猝起,只得將吳應熊挾持與建寧公主繞湖廣返回京城,不久韋小寶又奉命去攻打與吳三桂和羅剎國勾結的神龍教,他率水陸大軍浩浩盪盪地殺向遼東,但未到蛇島,自己這位統兵大將就成了洪安通的俘虜。韋小寶身臨險境,不得已故伎重演,企圖一頓馬屁騙過洪安通,卻被關押起來,幸好雙兒相救,趁機逃出神龍教,洪安通發覺後當即領人對韋小寶進行了追殺。
小寶策劃政變,公主攝政女王
韋小寶和雙兒慌不擇路,一路向北來到鹿鼎山,誤入了羅剎國軍營,韋小寶害怕潛伏於營外的神龍教,便施展伶牙俐齒將正在這里巡視的羅剎國公主蘇菲亞騙倒,隨她一同去了羅剎國。蘇菲亞返回莫斯科,正趕上羅剎沙皇病死,韋小寶最善渾水摸魚,便憑著從戲文中學得的「安邦定國」計謀,幫助蘇菲亞發動了一次成功政變,蘇菲亞當上了攝政女王,韋小寶則因策劃有功被封為遠東伯爵。他心念故國,不久即借故帶著羅剎使臣回到北京,清朝與羅剎使臣簽訂了和約而消除了羅剎國這一腹背之患,韋小寶則因議和有功被康熙降旨封為一等忠勇伯。
衣錦懷鄉抱得美人歸 身份暴露忠義兩難全
吳三桂謀反在即,為了穩定天下,安撫民心,康熙命韋小寶赴揚州為史可法修建忠烈祠。韋小寶衣錦還鄉,在揚州府衙宣讀完聖旨,隨即一人悄悄溜到麗春院去探望母親,沒想到在妓院卻陷入了江湖人士的包圍,他略施小計,以迷葯將一幹人迷倒,並將六位美貌女子--洪教主夫人蘇荃、沐王府的沐劍屏、方怡、陳圓圓的女兒阿珂、王屋派的曾柔以及自己的雙兒一網打盡,收為己有。韋小寶香艷難舍之際,吳三桂已在雲南起兵反叛,小寶被迫從揚州返回京城。江湖奇人神拳無敵歸辛樹夫婦因誤殺天地會主腦吳六奇,抱憾不已,為此他們與天地會群雄商議,決定捨身入宮行刺康熙。韋小寶不忍見小玄子遇難,設計掩護。歸辛樹行刺不成,卻將天地會行址和韋小寶身份暴露,康熙以重兵將天地會首腦聚集的韋小寶爵府包圍,並命韋小寶戴罪立功,親自回府捉拿天地會群雄,韋小寶不忍加害師父陳近南和天地會兄弟,將他們盡數救出,自己則畏罪潛逃出京。
鹿鼎公定和約封妻蔭子 韋小寶棄官逃隱姓埋名
韋小寶逃到距蛇島不遠的「通吃島」,跟雙兒等七個老婆一住數年。康熙顧念與韋小寶的少年友情,不僅沒再派兵追殺,反而予以優惠照顧。羅剎國向東方的侵略滲透早已引起康熙的注意,平定西南、收復台灣的勝利使他堅定了向羅剎用兵、收復失地的決心,韋小寶去過莫斯科,粗通羅剎語言,又與羅剎攝政女王有露水姻緣,康熙便將他召回京城,冊封他為鹿鼎公,撫遠大將軍,命他率兵向羅剎人作戰。韋小寶見「小玄子」不再拿天地會一事與自己為難,欣然領命,攜雙兒前往鹿鼎山,按照康熙的既定戰略一路殺去,連連得手,最後「尿射鹿鼎山」,一舉將羅剎軍隊擊敗,迫使羅剎使臣坐在談判桌前簽定了和約。韋小寶取得了軍事和外交雙重勝利,凱旋而歸,封妻蔭子,權勢與榮華達到頂峰,但不久麻煩又起,康熙命他去剿滅反清的天地會,天地會眾弟兄要他繼承師父陳近南的遺志,擔任總舵主,繼續與滿清作對為敵,韋小寶眼見忠義難以兩全,只有棄官而逃。他打著回鄉探母名義,領著七個老婆回到揚州,與母親韋春花會合,隱姓埋名,擇地而居。康熙見韋小寶久不回京,著即派人四處查找,又親自六下江南尋訪。但終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自此世上不復有奇人韋小寶矣。
《笑傲江湖》,作家金庸1967年開始創作的一部作品,1969年完成,屬於其後期作品,最初連載於《明報》。「笑傲江湖」源自吳承恩著《西遊記》中的一句詞。該書沒有時代背景,「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笑傲江湖折射政治斗爭,同時也表露對斗爭的哀嘆,具有一定的政治寓意。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的首部長篇武俠小說,著於1955年。小說描寫清朝乾隆年間,江南武林幫會紅花會為反清復明,與清廷浴血奮戰的故事,也是這本小說把研究乾隆是否漢人一事,推到了高峰。作為金庸的開山之作,作者一出手就不同凡響,顯示出大家風度。在香港《大公報》上連載之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小說將歷史與傳奇融為一體、虛實相間,史筆與詩情相結合,繪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神鵰俠侶》是金庸所著的武俠小說,作於1959年。是「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二部,現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上承《射鵰英雄傳》,下接《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先生在武俠小說創作上的一個里程碑。
金庸的一部武俠小說《俠客行》,初次發表於1965年,據說靈感來自李白的「古風五十九首」之《俠客行》,收錄於《金庸作品集》中。主要敘述一個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經歷。
《倚天屠龍記》 是著名小說家金庸的長篇小說,1961年所著,是「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三部 。
故事時間前後跨度一百年,以元末群雄紛起、江湖動盪為廣闊背景,劇情圍繞兩樣兵器屠龍刀和倚天劍展開,講述了一場以倚天劍和屠龍刀掀起腥風血雨的江湖故事。第一卷敘述武當弟子張翠山捲入奪刀紛爭,第二卷至第四卷敘述張翠山之子張無忌的江湖生涯,主要是明教和中原武林之爭及起義軍和朝廷的對抗,少年張無忌因緣際會練就一身蓋世武功,以天下人嘆服的武功和無可替代的人格力量統領群雄,故事同時展現武林眾豪傑的質朴豪情和形態各異的精神風貌 。
《碧血劍》是當代著名作家金庸著於1956年(丙申年)的第二部武俠小說。已經過三次修訂,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本書講的是明末抗清將領袁崇煥之子袁承志及金蛇郎君夏雪宜的故事。
內容梗概
明末,社會動盪,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在東北的滿族部落卻開始崛起,舉兵南侵。薊遼督師袁崇煥屢破清兵,擊斃清太祖努爾哈赤,後被崇禎皇帝下獄,半年後以「咐托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疑則斬帥」等罪名所殺。袁崇煥之幼子袁承志為報父仇,苦練武功,拜華山「神劍仙猿」穆人清為師,在華山之巔習武十年,博採武林諸家之長,加之偶得武林怪傑「金蛇郎君」的劍學秘籍,學成身法奇詭的蛇劍之術,武藝更加精湛超群。袁承志下山之後,以一身絕藝征服了眾多武林豪傑,調解了數起武林中的恩怨糾紛,他武藝高超但心性忠厚,至誠待人,深得武林弟兄的崇敬,被擁戴為七省盟主。當時正值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聲威大振,勢如破竹,承志為報父仇殺皇帝,帶領群豪幫助闖王李自成攔劫官銀、籌集軍資,屢挫官軍,並與入侵清兵浴血奮戰。
「金蛇郎君」之女聰慧美麗的夏青青對袁承志產生了真摯的愛情,跟隨他走南闖北,患難相依,度過了多年征戰生涯。後來,袁承志協助李自成起義軍攻破北京後,闖軍軍紀敗壞,姦淫擄掠無所不為,闖王亦沉淫於美酒女色,甚至聽信讒言逼死了袁承志的摯友——忠心耿耿的李岩。清兵入關後闖王潰不成軍,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轉瞬慘敗。袁承志意興蕭索,與青青及當日一同征戰的眾豪傑飄流海外,赴異域重辟天地。
《鴛鴦刀》著於1961年,中篇武俠小說,金庸著。現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小說敘述江湖上盛傳的鴛鴦寶刀的秘密以及圍繞它發生的故事。
內容梗概
太岳四俠為給晉陽大俠蕭半和祝壽,攔劫陝西西安府威信鏢局為清廷保送的鴛鴦刀,被鏢行武師所敗;又欲搶奪林玉龍、任飛燕夫妻和書生袁冠南的行囊,誰知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被袁冠南以言語詐去僅存的數兩銀子;好不容易等來一位年輕的姑娘騎著一匹駿馬而來,卻仍然不敵,幸好此女是蕭半和的女兒蕭中慧,聽說四俠目的是給父親拜壽,摘下頭上的金釵送給他們作為禮物。蕭中慧此行也為鴛鴦寶刀,甘亭鎮汾安客店之中,她得知寶刀就在鏢行人手中,暗自留神。此時林玉龍夫妻、袁冠南、大內高手卓天雄都來到此處,尾隨鏢行。途中一場混戰卓天雄技高一籌,點中林玉龍、任飛燕、蕭中慧穴道,幸虧袁冠南用計驚走卓天雄,奪得鴛鴦刀,救出眾人,四人逃到紫竹庵中,卓天雄追來,林玉龍夫妻把他們自己用不好卻威力很大的夫妻刀法傳給袁、蕭二人,二人用未學全的十二招刀法戰勝卓天雄,保住了鴛鴦刀,而且由於並肩抗戰,彼此互生情愫。蕭半和生日這天,各路英雄豪傑都來慶賀,袁冠南獻上鴛鴦刀,蕭半和高興之餘,將女兒蕭中慧許配給袁冠南。林玉龍、任飛燕把夫妻刀法全部傳給袁、蕭二人。喜慶筵上,袁冠南與蕭半和之妻袁夫人母子相認,蕭中慧傷心跑出,被卓天雄擒住。官兵圍住蕭府。一場混戰,眾英雄大敗官兵,袁冠南救出蕭中慧,二人再次聯手,打傷卓天雄,眾人一同退至中條山。山岡之上,蕭半和說明真相:他本名蕭義,為報父仇,早年入宮為太監,企圖刺殺滿清皇帝,卻一直沒能得手。後皇帝為奪鴛鴦寶刀,殺死保護寶刀的袁、楊兩位大英雄,將他們的妻子兒女捕入牢中,蕭義乘機救出二位夫人和兒女,奔逃之時,將袁冠南失落。為瞞清廷耳目,假和袁、楊二位扮作夫妻。蕭中慧應叫楊中慧,是三湘大俠楊伯沖的女兒。正說之時,太岳四俠抬著卓天雄而來,奪回他從楊中慧手中搶去的鴛鴦刀。袁夫人把鴛鴦刀合在一起,只見上面分別刻著「仁者無敵」四個字,這就是鴛鴦刀無敵於天下的大秘密。
小說情節曲折語言詼諧,在不長的篇幅中展示了人物性格,塑造出幾個不同的江湖俠士形象,可讀性極強。雖為短篇,但仍不失為大手筆。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 ,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1996年至1997年,擔任全國人大常委香港籌委會委員。1998年,獲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 2000年,獲得大紫荊勛章。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❸ 金庸 古龍筆下的四個字名字的俠客
獨孤求敗 一燈大師 天山童姥 全真七子 江南七怪 金輪法王 東方不敗 南海神尼
古龍:西門吹雪 上官金虹 司空摘星 蕭十一郎 鷹眼老七 上官飛燕 上官金鳳 大智大通
❹ 四個字的武俠小說名字!
蕭十一郎,光聽名字就有一種俠骨柔情,好像四個字的名字都很帥。
喬峰,段譽,王語嫣,無眉老祖,老頑童,楊過,小龍女,方證大師,張召重 ,余魚同 ,駱冰 ,文泰來,陳家洛 ,徐天宏 ,周綺 ,霍青桐 ,南帝 ,李莫愁 ,金輪法王 ,郭襄 ,東邪 ,刀白鳳 ,丁春秋 ,馬夫人 ,馬五德 ,小翠 ,於光豪 ,巴天石 ,不平道人 ,鄧百川 ,風波惡 ,甘寶寶 ,公冶乾 ,木婉清 ,少林老僧 ,太皇,太後, 天狼子, 天山童姥, 蘇星河 ,蘇轍, 完顏阿古打, 耶律洪基 ,耶律莫哥 ,耶律涅魯古,, 耶律重元 吳長風 ,吳光勝 ,吳領軍 ,辛雙清 ,嚴媽媽 ,余婆婆 ,岳老三 ,張全祥, 單伯山 ,單季山 ,單叔山 ,單小山 ,單正 ,段延慶 ,段正淳 ,段正明 ,范禹 ,范百齡, 范驊, 苟讀, 和裡布, 何望海, 易大彪, 郁游標 ,卓不凡 ,宗贊王子 ,哈大霸 ,姜師叔 ,枯榮長老, 夢姑 ,姚伯當 ,神山上人, 神音 ,獅鼻子 ,室里 ,項長老, 幽草, 趙錢孫 ,趙洵, 哲羅星, 鍾靈 ,鍾萬仇 ,高升泰
季滄海
季滄浪
何瀟瀟
凌瓏
司徒博瀚
黃凰
劉雲海
無情(成崖余)林邀得 何梵 陳日月 葉告 鐵手(鐵游夏) 追命(崔略商) 冷血(冷凌棄) 方應看 諸葛正我 戚少商 顧惜朝 ···
——溫瑞安
令狐沖 陳家洛 楊過 郭靖 霍青桐 周仲英 張無忌 趙敏····
——金庸
沈浪 陸小鳳 李尋歡 楚留香 江小魚 花無缺 鐵中棠
——古龍
秦卷 宛郁約旦 玉崔嵬 李陵宴 慕容商清 秦驚鴻
❺ 「笑傲江湖」四個字出處哪裡,有什麼含義
笑傲江湖出自吳承恩著《西遊記》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拙計犯天條」中漁夫的「西江月」詞中一句「得來烹煮味偏濃,笑傲江湖打哄。」後被金庸用於其武俠小說書名《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是金庸1967年寫的一部武俠小說。《笑傲江湖》屬於金庸的後期作品,其敘事狀物,已到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笑傲江湖》所涉及的場景、人物以及各類武林人物交手搏鬥的場面不可勝數,但歷歷寫來,景隨情轉,變化無窮而皆能貼合生活。《笑傲江湖》的中心是武林爭霸奪權,為了達到目的,奪取《辟邪劍譜》和《葵花寶典》,最後兩派都敗在《辟邪劍譜》和《葵花寶典》上。《笑傲江湖》系海外新派武俠小說代表作之一,其不僅靠跌宕起伏、波譎雲詭的情節引人入勝,更能於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性格,塑造出數十個個性鮮明、生動可感的文學形象。若豁達不羈、捨生取義的令狐沖;嬌美慧頡、摯情任性的任盈盈;陰鷙狡詐,表裡不一的岳不群;桀驁不馴、老謀深算的任我行;冰清玉潔、相思痴戀的儀琳;虛懷若谷,蕭條離寄的沖虛以及逃避紛爭寄情於各自喜好的「江南四友」,打諢插科的「桃谷六仙」,皆可為武俠小說的人物畫廊增添異彩。作品所高揚俠義、仁愛、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的高尚精神對今人仍有強烈的感召力。
❻ 請盤點一下金庸、古龍、梁羽生、黃易四大小說名家所著的武俠小說中的武學!
天山折梅手
逍遙派高手天山童佬的絕學,虛竹和尚曾賴以成名天山折梅手共包括三路掌法,三路擒拿法,一共六路武功,天下任何招數武功,都能自行化在這『六路折梅手』之中 。
這「天山折梅手」雖然只有六路,但包含了逍遙派武學的精義,掌法和擒拿手之中,含蘊有劍法、刀法、鞭法、槍法、抓法、斧法等等諸般兵刃的絕招,變法繁復,「天山折梅手」是永遠學不全的,將來使用者內功越高,見識越多,天下任何招數武功,都能自行化在這六路「折梅手」之中。天山折梅手的口訣非常拗口,每一路的口訣都是七個字一句,共有十二句,八十四個字。這八十四字甚是拗口,接連七個平聲字後,跟著是七個仄聲字,音韻全然不調,倒如急口令相似。背誦之時又要在奔跑之一個,更是困難。原來這首歌訣的字句與聲韻呼吸之理全然相反,平心靜氣的念誦已是不易出口,奔跑之際,更加難以出
聲,念誦這套歌訣,其實是調勻真氣的法門
六脈神劍
右手大拇指—太陰—肺 經—少商劍。 特點:劍路雄勁,頗有石破天驚,風雨大至之勢。
右手食 指—太陽—小腸經—商陽劍。 特點:巧妙靈活,難以捉摸。
右手中 指—陽明—胃 經—中沖劍。 特點:大開大闔,氣勢雄邁。
右手無名指—少陽—三焦經—關沖劍。 特點:以拙滯古樸取勝。
右手小 指—少陰—心 經—少沖劍。 特點:輕靈迅速。
左手小 指—厥陰—心包經—少澤劍。 特點:忽來忽去,變化精微。
乾坤大挪移
龍象成就
十訣劍氣
逍遙乾坤
吸勁神魔
橫空挪移
乾坤歸一
獨孤九劍
破劍式: 用以破解普天下各門各派的劍法.破劍式雖只一式,但其中於天下各門各派劍法要義兼收並蓄,雖說「無招」,卻是以普天下劍法之招數為根基。
破刀式" 用以破解單刀、雙刀、柳葉刀、鬼頭刀、大砍刀、斬馬刀種種 刀法。這第三招『破刀式』講究以輕御重,以快制慢。
破槍式: 包括破解長槍,大戟、蛇矛、齊眉棍、狼牙棒、白蠟桿、禪杖、方便鏟種種長兵刃之法。
破鞭式:破解解鋼鞭、點穴橛、拐子、峨眉刺、匕首、斧、
鐵牌、八角槌、鐵椎等等短兵刃
破索式:破解長索、短鞭、三節棍、煉子槍、鐵鏈、漁網、飛錘流星等
等軟兵刃
破掌式:破解拳腳指掌上功夫,長拳短打、擒拿點穴、鷹爪虎爪、鐵沙
神掌諸般拳腳功夫
破箭式:破解諸般暗器,須得先學聽風辨器之術
破氣式:對付身具上乘內功的敵人而用,神而明之,存乎一心
蛤蟆功
蛤蟆功又名金雞喝水功。相傳為岳武穆觀雞喝水後創出的。
蛤蟆功又名癩團勁,俗稱舉礅子,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也。蓋練習肌肉之堅實,用以御敵之法,亦鐵布衫功之意也。津沽習此功夫者最多,惜多以練力為主。如舉六十斤、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一百四十斤,甚有一百八十斤,惜為拙力笨練,並無內壯之可言。此種功夫,須逐步練習之,不可急進。先練腕背等部,然後及於肩背胸腹,再進而達於腿股等部。此為運用功力之法,略近於軟功內壯,惟專重於力,不若分水功等之以氣為主,而輔之以力也。初步練習腕臂之力,以石墩最為相宜。蓋舉重懸身,其力固聚於腕臂之間,時常行之,力漸強而肌肉亦隨之逐漸堅實,如能舉至百斤之墩者,如宜僚弄丸,不覺費力時,用棄械赤手行之,憑空作勢,提舉亦如舉墩有如練習陰拳然者,一握放一伸縮間,力聚臂上筋肉隆起,突突成小股狀,則肌肉已堅實矣。於是再練習運力,即握拳作勢下垂,而力即運至頭腦。運氣如打鞦韆,則力聚於肩臂,挺肩向後,則力至胸背各部,肌肉之棱起如上述後,上部之功已大成。於是再練中部之胸腹,其法與鐵牛功、鐵布衫功相同,可參酌採用之。但至肌肉堅實時,相繼而練習運力之法,中部既成,則更練下部之腰腿。其法每日站 若干時(即騎馬式),力盡則起立散步,以舒其困,休息片刻,復站之,其時間之久暫,亦逐步增加,待肌肉堅實後,復直立行之,則腿股之肌肉,突突亦成小股矣。再益以運送之法,全部之力,可以任我之意而運用之,即刀槍亦不易傷矣。此即技擊家所謂「內練蛤蟆氣,外練筋骨皮」是也。蓋雖系硬功外壯,而稍兼軟功內壯也。誠卻病延年,強身御敵之良技也
❼ 金庸,古龍,梁羽生,黃易四位武俠名家的風格,以及大成之作
金庸
有一則評論這么說:如果說梁羽生是新武俠小說的開創者,那麼金庸就是新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許多武俠迷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浸淫多年後斷言,金庸之後無武俠。我當然也這么認為。無論是在文筆抑或是人物塑造方面,金庸的成就都是後來者無法望其項背的。當我看到其他小說家的作品時始證明了我的看法是正確的。現在回憶起來,當初偶爾拾得兩本粗糙不堪的《俠客行》,當時才5年級,字還認不全,就囫圇吞棗地把整部書通讀了下來。那時候小學生之間流行小台燈,由兩個五號電池供電,偷偷從家裡取了錢,買下小台燈,晚上鑽在被窩里挑燈夜讀,興之所至,不知其倦。感覺最溫馨的章節是《笑傲江湖》之《學琴》,盈盈扮作年高德劭的老婆婆教病入膏肓的令狐沖學彈《清心普善咒》,一個願教,一個願學,最絕妙的是盈盈臉薄,「偶然說了一句關切的話,立即雜以他語,顯是不想讓他知道心意」,而令狐沖則是完全不知其所以然,認定隱於竹簾後面的盈盈是個關心自己的老婆婆,對盈盈一點點透漏出來的愛意理解成為長輩對晚輩的關心愛撫,而後竟然說出了對小師妹的苦戀而不果。每每看到這一節,心中恍有所悟,離身而起,不復能言。而最童真的一段則是《倚天屠龍記》之《窮發十載泛歸航》。
——殷素素突然指著南方,叫道:「那是甚麼?」只見遠處水天相接處隱隱有兩個黑點。張翠山吃了一驚,道:「莫非是鯨魚?要是來撞木排,那可糟了。」殷素素看了一會,道:「不是鯨魚,沒見噴水啊。」三人目不轉瞬的望著那兩個黑點。直到一個多時辰之後,張翠山歡聲叫道:「是船,是船!」猛地縱起身來,翻了個筋斗。他自生了無忌之後,終日忙忙碌碌,從未有過這般孩子氣的行動。無忌哈哈大笑,學著父親,也翻了兩個筋斗。——
我初讀時,以為一個10歲的小孩如何能夠「哈哈大笑」,於金庸無意中的筆誤殊不以為然。再接著往後面讀時,卻越發覺得這四個字把一個童真有趣涉世未深的小孩子的活潑可愛寫得躍然紙上,真可謂神來之筆。通過孩子的角度,與殘酷現實世界作對比,間接得體現出了未來路途的不可預期,為張翠山夫婦的慘死、張無忌九死一生的江湖闖盪稍稍隱了一點伏筆。
古龍
金庸之後,我再讀的是古龍。因為人人都將古龍與金庸放在一起作比較,大家都覺得,有資格跟金庸一較短長的只有一個古龍。最先看的是楚留香系列。看第一眼的時候,便強烈地感覺到古龍與金庸的差別在哪裡了。從形式上看,古龍後期的作品,也可以說是代表古龍寫作水平最高的那些作品,都是由短句「拼湊」起來的。在小說情節的推進期間,常常穿插一些警世之言。這些短句,大多說寫男女間的關系,涉及到肉慾以及愛情。從男人的角度體會所謂的愛情是什麼東西,女人又是怎樣的的動物。看多了這些無聊的句子之後,便不再想看他的作品了。偶爾翻了翻他前期和中期的作品,我倒是覺得這些作品還值得一讀,於是便去看了他的《武林外史》、《圓月彎刀》之類。如果說金庸的作品是國畫,那麼古龍的作品就是漫畫了。對古龍的不喜愛全是個人的閱讀習慣使然,我沒有有一點想詆毀古龍。他比那些模仿金庸文筆以及後來那些模仿他的作家比起來,有自己獨特的高明。有人這么評價古龍:「古龍則追求武俠小說的語言歐化,他擅長寫短句與分行式,對話中多警句,交代事情來龍去脈多段落,多層次,他力求把句子寫得很美,很可玩味,很有哲理,給人一種面目一新的格局。古龍在語言上的創新,當然不能說絕對成功,但古龍的新文體畢竟突破了武俠小說的原有文體,並形成了一種自己的新的語言藝術風格。」這個評價是很中肯的。他的那些忽略招式,只講意境的武俠風格,讓我強烈地想起了日本的動作類漫畫,譬如《灌籃高手》、《浪客劍心》等。讓讀者充分地感受到格鬥所帶來的的感官刺激。楚留香、陸小風之流,基於一張好看的臉之上,瀟灑仁義,武功卓絕,朋友多多,紅顏多多。他們的內心是中國化的,武功則是日本化的,中日合璧才創造出了這些卓絕的武俠形象。我不喜歡古龍,主要原因還是他的文筆以及對人物的全方位塑造。他沒有金庸對中國文化的學習之深,沒有金庸儒雅的文風,這還是次要的;他筆下的主人公,先天的成分佔了很多,後天的努力對後來的成功好像根本體現不出來。像楚留香,根本是一個橫空出世的人物,完全沒有過去。在他的行進的路途上,寶馬、香車、美女、好酒從來都不缺,這樣子行走江湖誰不奢望,但又有誰相信這是真的。偶爾一兩次失誤也是人之常情,這樣更體現了香帥對美女的愛護。李尋歡還好點,起碼還有那麼一點過去,一點輝煌的過去,中探花,做官吏,做武者也是因為個人喜好。總之,我覺得古龍筆下的人物是舞台上的明星,無論做什麼、怎麼做,舉手投足一派珠光寶氣,渾沒有人間的氣象。古龍以及他的作品,更像是娛樂社會催生出來的產物。或許本來就是吧。
梁羽生
帶著對古龍強烈的失望,我把目光投向了梁羽生。這是個很早就聽說過的名字,只是不曾光顧過他的作品。看過他的作品簡表,才知道《七劍下天山》、《雲海玉弓緣》是他的大作——太失敬啦。據說他的文筆可以和金庸有一拼。這才是最吸引我的,於是我翻開了他的大作。跟金庸相比,梁羽生的作品簡直太多了。金庸好不容易才寫了十四五部。而梁羽生,我簡略算了一下,竟然超過了34部,比金庸的一倍還多。太多產了。我以為這可是難得的饕餮盛宴,如果每一部都和金庸的作品不相上下的話。現在想想,我能夠記起來的人物有段克邪、金世遺、江海天,其他的差不多都忘光了。記憶中,段克邪的武功永遠超不過他的師兄,雖然他是《龍鳳寶釵緣》的男主角;金世遺的武功最厲害,行為最放盪,「遺世而獨立」;江海天則吃了幾顆扣子功力大進。看過梁羽生的幾部作品,才體會到,為什麼他只是新武俠的開創者。比之於金庸,他欠缺的太多了,雖然作品比金庸寫得多。我最大的體會是,他只是在堆砌故事情節,對人物的塑造太差勁。拿段克邪來說,這是我看過梁羽生這么多作品之後感覺寫得比較好的一個角色。他是貫穿《大唐游俠傳》、《龍鳳寶釵緣》、《慧劍心魔》的一個線索人物,在第一部和第三部里是配角,只在第二部里才做了一回主角。在第一部《大唐游俠傳》開始,段克邪生於安史之亂,乃大俠之後,根骨奇佳,不幸的是剛生下來便被後來的師兄擄走,段克邪之父輾轉尋子,於是故事便因此而展開。我原本以為段克邪會因緣際會學下一身本事,在平叛安史之亂的過程中立下絕世氣功,沒想到從此這個人便沒了音訊,另一個人物適時登場,佔了主角位置,叫做鐵摩勒,是段克邪之母的侄子。故事情節忘記了,只知道到故事最後,段克邪才重又出來,期間已過去了10年。沒有人知道這10年對這個孩子發生了什麼。只知道他一出山門,便顯現出了絕世的武功,雖然書里註定永遠也不會超過他的大師兄;在萬馬軍中,斬敵殺將如若兒戲。剛剛表現了一下,第一部的故事便結束了。如果讀者不知道此書還有續集的話,我想像不到讀者該是怎樣憤慨自己買了一本不值一哂的武俠小說。無論是鐵摩勒,還是段克邪,年幼時期的學習經歷都被忽略了,最奇怪的是,鐵摩勒僅僅學了一些別人的招式,這些人的武功在武林中只是二三流,他最後卻成了天下第二高手,太不可思議。如果書里有一些離奇的情節還或可解釋,可是書中一直是平平的敘述,我們就奇怪了,這么高的功夫是怎麼練出來的?是不是唐朝的時候,武功整體上太低微了?顯然這個解釋是不通的,唯一的解釋是梁羽生的寫作手法太平淡,沒有安排合理的情節推進主人公武功級數的提升。接著看《龍鳳寶釵緣》,段克邪終於如願以償地做了第一男主角,武功卓絕,經驗豐富,雖然有點不合理的小心眼,雖然武功永遠超不過大師兄。由於在第一部里,胃口整整被吊了一本書之久,所以對這個人物的出場期望值特別大。他也對得起讀者,有驚無險地抱得玉人歸。然後是第三部。我以為段克邪還年輕,在結婚之後,應該還算有一番作為,不過這次又失望了。出乎意料的是,這次的主角特別多,在第一部、第二部里所有正義的大俠都有了後人,這些後人們集體構成了第三部書的一群男主角。都是主角,等於沒有主角。故事重新平淡地繼續下去,沒有一點波瀾,直到結束。我覺得大家都被梁羽生騙了。是不是他想憑名氣賺稿費,編了些粗糙的情節,一下子就寫了3大本書,該是上百萬字了吧,太厲害了。相比之下,我體會到了金庸品格的可貴之處。他不僅在適當的時機封筆,而且每一部書都創造了一些熠熠閃光的人物。不像梁羽生,堆砌了這么多小說,能夠讓人記住的,只是「這個人寫的小說不少」,僅此而已。我還知道了一件事,文筆好是一方面,能夠寫出緊湊奪人的故事情節更是小說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梁羽生不會寫故事,所以,即使他開創了新武俠,在武俠史上,仍然落後於金庸、古龍,甚至於後來居上的司馬翎、黃易。
溫瑞安
在談到溫瑞安的時候,武俠迷們習慣上把他和金庸提到一塊兒,我聽人說,金庸曾把他看作是知己。我不知道金庸是否曾經這么說過,在我看來,溫瑞安的確與金庸的距離太遠了。如果金庸是一座山的話,溫瑞安頂多就是一座小土包。我想他是想融合金庸與古龍二者的特色於一家。他與古龍「一樣」,喜歡用短句,一句話,幾個字就組成了一段話,也像古龍一般,時不時編排一些惑人的警句,以期收到情節突兀、摹狀深刻的寫作效果。可是畫虎不成,我強烈得不喜歡這種照抄的格式。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寫作也一樣。溫瑞安不但照搬古龍的短句格式,也像古龍一般寫「名言警句」。果然,我在網上找到了一篇題為《溫瑞安妙語》的帖子,荼毒之廣,令人心驚。可能是溫瑞安正在學習階段,所以模仿別人也可被原諒。可是他畢竟已經有了這么多作品了,甚至還可分為「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俠系列」、「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等十多個系列。我想如果是模仿,也該夠了。我看的是《神州奇俠系列》,大俠蕭秋水的故事。看了幾本,實在看不下去了。此刻,我方才想起了古龍的好處。現在重新再讀古龍的時候,看法已不再像從前那麼偏頗。呵呵,看來,讀溫瑞安也讓我懂得了看待一個作家一定要全面。在《神州奇俠系列》里,有兩個活寶喜愛鬥嘴,也能讓人笑一笑。可是,我又想起了了可愛的桃谷六仙還有少年石破天。比起這些笑話大家來,那兩個活寶便小巫見到大巫了。
如果用一個字形容金古,金庸可形容為「大」,古龍可形容為「奇」;溫瑞安兼采兩家之長,卻顯得一無「大」,二不「奇」,令人惋惜。看溫瑞安的樣子還年輕,希望他可以做出突破。
司馬翎
我讀黃易的小說在溫瑞安和司馬翎之前。黃易曾說過,「金庸對人物的描寫栩栩如生,活現紙上;司馬翎則對人性的刻畫入木三分、大膽直接、卓見哲理、俯拾即是……他們都各自創造出一個能夠自圓其說、有血有肉的武俠天地!」可見黃易對司馬翎的推崇程度。因此我下載了之前並不曾聽說過的司馬翎的作品。與古龍相類似,司馬翎的作品也可根據創作時期分為前期和後期,而後期的作品尤其體現了所謂司馬翎對人性的刻畫之「神」。這是一個我看過一篇後就不想再讀其他作品的作者。並不是我厭煩他的作品,而是太累。看他的作品,有點像以前看外國翻譯過來的書。不同的是,看國外的翻譯作品,是語法習慣上拗口;看司馬翎的作品,則是大段成篇的對人性的描摹,不曉得是太冗長還是太艱深,腦袋是在承受不了。於是,我在看他的作品的時候,學會了「一目十行」的功夫。這應該就是普通讀者與作家的關注點的不同罷。讀者關心的是故事情節如何奪人耳目;作家如黃易者關心的則是如何從中學習。如果黃易所說不差,司馬翎的刻畫功夫的確是高人一籌。我從來沒有見過有哪一位作家,無論是寫武俠的,寫正史的,還是寫其他方面的,有如此高明的描摹人性的功夫。小說里的重要人物,能夠純粹通過說話進行精神方面的較量。以至於我認為司馬翎筆下的人物肯定都是天才。寫武俠至於如此大費周章嗎?金庸古龍寫過從來沒有過如此「費腦力」的人物,但是他們的作品遠比司馬翎要受讀者歡迎。看來,司馬翎的作品或可以做作家們的心理學教材,卻成不了讀者群眾受歡迎的作品。不過這正是司馬翎獨特的高明之處。起碼沒有一個作家能夠在人性刻畫方面如此出眾,冗長也好,絕妙也罷,沒有人可以輕易地勝過司馬翎。如果有一天我要寫武俠,司馬翎一定是一個不得不選的心理學老師。突然有個疑問:溫瑞安學金庸、學古龍,怎麼沒有學司馬翎呢?我的答案是,司馬翎太難學了。我不清楚司馬翎的人生經歷,可能是他經歷了一般人沒有過的痛苦經歷,養成了小心翼翼的作人習慣,從不輕易地相信別人,久而久之,練就了一雙看透世事滄桑的火眼金睛,於是他的作品也帶入了他無奈的人生經驗;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他是心理學的大師,運用心理學來描摹人性,在他來說是駕輕就熟,於是開辟了武俠小說的新境界。司馬翎可以「大師」來稱呼。
黃易
黃易是在金庸之後第二個讓我愛不釋卷的作者。我最喜看的是他的《大唐雙龍傳》和《尋秦記》。《尋秦記》引人入勝的是他的寫作手法,以今入古,實在是太意外了,而且這意外不僅僅是一時一事,在整部書里,幾乎時時處處都體現了出來。而《大唐雙龍傳》,兩個打不死的主角,屢敗屢戰,以戰養戰,卓異的先天資質加上後天離奇的坎坷經歷以及不息的努力奮斗,終於成功。黃易能算得上是經典的也就這兩部了,其他的大多涉及科幻以及現代題材,沒什麼意思。《大唐雙龍傳》最引人注目的還是武功,最不可思議的是徐子陵的結印功夫。這部書完成於上世紀90年代末吧,那時候日本的《火影忍者》還沒有出現,所以結印功夫應該算是黃易的首創。我對佛家文化甚不了解,手印文化可能屬於佛教文化的一支吧。但不論怎麼說,能把這種手形變幻化在武功裡面運用,的確是前無古人的創舉。我覺得,如果《大唐雙龍傳》不涉及政治會更好一些。我認為,武俠小說不應該把正史上的人物隨便拉進來。小說里,李世民搖身變為武林高手,可以和神功初成的寇仲徐子陵相提並論,屬於一級高手的行列;而李元吉、李建成、李淵猶勝,乃是特級高手的級別。這無疑貶低了小說的「可信度」。雖然武俠小說是一個天馬行空的想像世界,但他畢竟有自己生存發展的原則,讀者對武俠世界的憧憬也基於這些原則之上,如果作家們隨意破壞這些原則,很容易會導致讀者對作家所營造的武俠世界的不信任。寇仲的心跳得快了一下,李世民竟然能夠聽出來,說出來誰能相信?黃易的新作《邊荒傳說》里,劉裕竟然是如此高明的武學大家,更加沒有人肯相信了,除非不知道劉裕後來是皇帝。而金庸的武俠世界裡,成吉思汗只精於騎射,朱元璋常遇春僅僅會武而已。這與正史差別不大,所以讀者都相信。因為這個緣故,對《邊荒傳說》,我始終提不起興趣看下去。《邊荒傳說》編得比《大唐雙龍傳》差遠了。《大唐雙龍傳》第二個缺點是卷帙浩繁,冗溺不堪。整部書竟然六十三卷,每卷十三章。太可怕了。有一千萬字嗎?應該有吧。真是不可想像。可能比金庸所有武俠小說的字數加起來還要長吧。黃易簡直就是個怪物。這樣的寫法,有好有壞。好處是,讀者可能盡情地徜徉在作家為讀者所創造的武俠世界裡,不必擔心這個世界很快走到盡頭,但必須以作品的質量作為前提。如果是粗製濫造的作品,有誰會願意糟蹋自己的時間呢?壞處是,作品累贅不堪,結構不緊湊。寫小說,一方面是為了塑造作家心目中理想的人物,另一方面是揭露一定社會一定製度下人類的生存狀態。作品的內容長度能夠恰如其分得表達出作者的寫作目的就足夠了,何必硬要編排無謂的故事來「哄騙」讀者呢?如果時間太多,不如創作其他類型的作品來豐富自己的寫作生涯,一棵樹葉子再多,也僅僅只是一棵樹,它終究變不成森林。看看金庸的作品以及他筆下的那些性格迥異且神態豐富的人物們,以射鵰三部曲為例:郭靖、楊過、張無忌,大仁大義有之,桀驁不馴有之,溫厚端方亦有之。反觀黃易的作品,這些能夠數得著的人物,太局限了。寇仲霸氣,徐子陵淡泊,僅僅如此;而燕飛則淪於楚留香之流,劉裕更加沒有什麼性格,乏善可陳。唯一能稱贊的僅僅是故事編得好又長,能夠吸引住觀眾的眼球。只有娛樂性,沒有深刻得可打動人心。難道黃易也想學倪匡,掙點稿費作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