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網路小說符號化

網路小說符號化

發布時間: 2023-09-05 11:36:26

㈠ 小說的結構布局

短篇小說的特點是緊湊、短小精悍,它往往只寫了一個或很少幾個人物,描寫了生活的一個片斷或插曲。短篇小說所反映的生活雖不及長篇、中篇廣闊,但也同樣是完整的,有些還具有深刻、豐富的社會意義。 一篇典型的短篇小說能做到:簡潔、凝煉、形象、引人。

對短篇小說結構體的設計與展現,必須體現六個字:簡潔,形象,興味。而這六字,則主要落實在場面(或稱描述單元)與情節(或稱事情轉折點)的設置、把握上。只有將兩者適當地結合起來,才能成為好的小說結構體。
對短篇小說來說,一般由一兩個描述單元(很少超過三個)為重心,加以必要、合理的情節轉換來組成。如何士光《鄉場上》,全篇只有一個場面:鄉場上糾紛;魯迅的《葯》,只有兩個主要場面:買葯與祭子。
描述單元猶如情節線的橫切面。而在短篇小說總篇幅為定量的前提下,則這切面與切點的關系自然成反比。即是:切點多,則切面小:切點少,則切面大。
因此,在設計結構體時,橫向的切面展開與縱向的情節進展要有精心設計。切面展開形成場面(描述單元),有助於細致形象地表現生活與塑造性格;情節進展則有助於引人讀興,搖曳生姿。
除場面與情節的設計外,短篇小說尤重開頭的技術。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對短篇小說來說,尤其如此。短篇小說的開頭,一般向讀者展示一個特殊的有興味的形象小場面。然後,用簡潔筆墨介紹背景或問題,下面緊接著進入"主體",即主要的場面中人事矛盾沖突的展現。因此,盡量用一個精彩的小場面作為開頭,是短篇小說至關重要的一環(因為短篇小說開頭部分很自然地和不可避免地要向讀者交代背景、介紹人物,極容易由"說明性材料"構成。所以,形象化的描述在消除枯燥乏味方面,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這樣,才能以形象吸引讀者,並以形象的矛盾沖突或問題引起讀者懸念。
由於結構體是生活場面與故事情節的有機組合,因此,除上述介紹的結構體自身的技術性處理外,結構體的設計、把握還包括結構布局與生活的內在聯系問題,即結構體反映生活的角度問題。


短篇小說的結構角度常有以下幾種:
方面--正面;側面;反面。
視野--以小現大;全景式素描。
焦點--外在世界為主;內在世界為主。
以下,分而述之:
正面表現:一般而言,若有可能,並有特色,採用正面表現可直截了當、清晰自然地將要體現的事物及意旨呈於讀者面前。如柯雲路的《三千萬》,契訶夫的《變色龍》,莫泊桑的《米隆老爹》等。
側面表現:這種角度選擇,可使小說新穎獨特、精巧含蓄。如莫泊桑的《在一個春天的晚上》契訶夫的《苦惱》,劉心武的《白牙》,張抗抗的《流行病》等。
反面表現:要反映正義的強盛,偏從邪惡方面的驚惶寫起;歌頌光明之可愛,卻極寫黑暗可憎。如契訶夫的《一個小官吏之死》,從反面揭露沙俄統治的殘酷與等級的森嚴;如莫泊桑的《一個兒子》,用道貌岸然的主人公對過去骯臟行徑大言不慚的炫耀來揭露他的丑惡靈魂;如何立偉的《白色鳥》以恬靜自然的場景來突出"文革"時畸型、狂亂的罪惡事情等。
以小現大:以小場景、小故事、小沖突,表現大內涵。如古華的《爬滿青藤的木屋》,歐·亨利的《警察與贊美詩》等。可以說,短篇小說從廣義上說,都是以小現大的篇章,不過上述作品場景與寓意之比,更為懸殊而已。
全景素描:指"生活流"式作品。似無剪裁地、全面鋪開式表現日常生活的場景、過程,給人一種真實朴質、無絲毫文人刀斧痕的感覺。如池莉的《煩惱人生》,方方的《風景》,劉震雲的《單位》等。外在世界為主:即以描述事物、人物的外部形態、動作、過程為主,以形象來再現生活。我國傳統現實主義小說多如是。
內在世界為主:將描述的重心放在人物的思緒、情感、意念的演進、飄動上,可以深入、直接地表現人物心態。如"意識流"小說。
對任何小說來說,結構布局的本質均是對人物、情節、環境這三要素的有機藝術組合。但在這基質上,不同小說的結構又有各自特點及要求:
1、情節小說。
它主要通過曲折跌宕、引人入勝的戲劇性情節轉換來實現其藝術價值。一般而言,在開頭必須用精彩引人的場面展示出矛盾沖突,給讀者提出一個閱讀問題,迫使他們急切地要了解下面發生了什麼?如何發生?然後,要想盡方法保持住讀者的懸念,使他們隨著作者的誘引,沉溺於一個又一個變化起伏、難以預料的情境之中。直到最後,才使懸念釋放,讓讀者明曉最終答案。
2、性格小說。
它以塑造鮮明的人物性格為中心。好的性格小說往往比情節小說具有更大、更長久的藝術魅力:因為它不是提供聽一遍即可的故事,而是展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一般小說作者都重視人物形象的塑造,極力將筆下人物寫得個性突出、不同凡響。於是,在肖像描寫、行動描畫、語言描述、心理描摹上大下功夫,果然也就有了聲色俱備的某種獨特人物形體出來。有的作者更進一步,通過逼真的細節--比如嚴監生臨死不能閉眼,只為多點一根蠟燭之類,將人物神態活畫了出來。應該承認,他們的努力不無效果。但若說因此已塑造出了人物性格,則未免淺顯了些。因為,在塑造人物性格時不能為性格而性格,而應寫出性格的內在依據,讓人物在矛盾沖突的碰撞中表現出鮮明的性格來。
這些矛盾沖突是:
第一,性格與環境的沖突,通過外在環境與人物性格的特定沖撞,表現出鮮明確切的性格。例如《內當家》中農婦李秋蘭面對改革開放後以前殘酷欺壓過自己的地主以愛國華僑身份重新回來的局面;面對縣委要員以強迫命令方式要求她奴顏卑膝、裝假奉迎的場面,大義凜然、不卑不亢又自然實在地體現出新時期農民的情懷。這性格便扎實、深厚,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性格與性格的沖突。通過彼此對立或不同層次的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以對比方式或襯托方式表現人物性格。例如梅里美的《瑪特渥·法爾高納》中,父親正直、仗義、嫉惡如仇的性格與兒子貪圖錢物、出賣他人而背叛諾言的性格的沖突;例如《祝福》中祥林嫂性格與魯四老爺、柳媽及其他人的性格的沖突;《月牙兒》中女兒與母親微妙復雜的性格沖突等。
第三,性格自身內部的沖突。通過人物性格中兩種品質或兩種思想情感的自相矛盾及矛盾的定向解決,來表現人物性格的主導方面。比如魯迅《肥皂》中四銘老爺一方面懷流氓淫邪心理調戲女乞丐,一方面又正襟危坐,以道學家口吻訓拆兒女;比如張潔《愛,是不能忘記的》男女主人公彼此真摯、深沉地相愛又受社會輿論、文化習俗束縛而自我剋制、痛苦煎熬的內心沖突等。
性格小說在結構設計上,情節的轉折、變化不宜過多。若轉折點過多,勢必造成切點多、切面小的局面,這樣,人物性格就缺乏必要的橫向展示,而被淹沒在情節過程之中,性格小說便蛻化為情節小說了。
3、氛圍小說。
氛圍小說重在用氣氛、意趣感染讀者,因此,如何用生動傳神的氛圍、境界描述來吸引讀者,便是重心所在。
氛圍小說引人入勝的方式大體有兩類:其一,逼真具體的形象描述;其二,細膩傳神的意趣傳達。
前者又可細分:
第一,利用同感。直接表現讀者及熟悉的場景、人事。使讀者倍覺親切,進而獲得感染。比如魯迅的《社戲》:小兒女純情爛漫,鄉間生活質朴真淳,讀罷令人陶醉。
第二,利用陌生感。展現一般讀者所不熟悉的生活畫面,使人讀罷產生因新鮮感所派生出來的欣悅或激動之情。例如鄭萬隆《異鄉異聞》中的一些篇章,即以特定的奇異場景來喚起讀者的感動,喬良的《靈旗》,似乎寫了不少人物、事件,以求再現一段歷史,但就其總體藝術魅力來講,還是由於它創造出了一種現代讀者所陌生的沉重、悲涼、苦澀的藝術氛圍。
第三,利用距離感。將人們熟悉的生活場景、人生畫面推到遠處以鳥瞰,或擺到"別處"以重視,利用拉開距離、換變角度的方式,吸引讀者情感。比如賈平凹的《夏屋婆悼文》,使讀者如置身冥冥高天之上,用俯視螻蟻般的超脫宏闊眼光掃描一個中國勞動婦女的一生,於是,自然有種幽遠情思與透徹的悟性潛生出來。
後者的意趣傳達也常見兩種情況:
第一,通過心理情緒的藝術傳達,與讀者發生心理交流。比如王蒙的《春之聲》,將岳之峰的心理流動直接向讀者展示出來,引起共鳴。
第二,通過提出新的哲理觀念,引起讀者驚動,陷入新的思考,從而產生藝術效果。這是一種特殊的"理性氛圍"。比如魯迅的《狂人日記》,通過狂人的眼、口與心,向讀者傳達出一種社會氛圍,進而提出新的大膽直截的指控:數千年的封建社會歷史上,只寫著兩個字:"吃人"!
4、抽象小說。
抽象小說具有將藝術形象符號化的特點。但盡管如此,它也不能沒有人物、情節、環境的有機組合與配置。因此,抽象小說的結構體設計也應遵循上述三類小說所要求的規則。
而抽象小說還要多一項要求:必須將抽象的哲理與具象的呈示結合起來。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㈡ 舉例說明小說的藝術特徵

1、比如說,《水滸傳》
(1) 深刻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

(2) 善於描寫人物

(3) 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結合

(4) 情節引人入勝

(5) 人物性格的對比/ 多用對比手法

(6) 語言明快洗練/ 生動准確

(7) 語言個性化

(8) 串珠式的結構

(9) 粗線條的筆法

2、先鋒小說的特點
1、在文化上表現為對舊有意義模式的反叛和消解,作家的創作已不再具有明確的主題指向和社會責任感。如馬原的小說《疊紙鶴的三種方法》,涉及到了一樁刑事案件,但作者並沒有譴責什麼,也沒有發人深省的議論。
2、在文學觀念上顛覆了舊有的真實觀,一方面放棄對歷史真實和歷史本質的追尋,另一方面放棄對現實的真實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如馬原的小說《虛構》,記敘其進入瑪曲村的時間是5月3日,過了七天,離開的時間竟是5月4日。先鋒小說拆除了真實與虛構的界線。
3、文本特徵上體現為敘述游戲,更加平面化,結構上更為散亂、破碎,文本意義的消解也導致了文本深度模式的消失,人物趨於符號化,性格沒有深度,放棄象徵等意義模式,通常使用戲擬、反、諷等寫作策略。如馬原的《岡底斯的誘、惑》,敘述了幾個互不關聯的「西藏故事」,故事既不完整,也無明確的線索,在敘述結構上顯得莫名其妙。

望採納~

㈢ 中國小說人物往往具有扁平化,符號化特點,這種特點是怎樣行成的,舉例說明

扁平化是一種特色手法,就像是水墨畫一樣,形成的過程要怎麼說呢,自然而然吧,中國從古至今就比較寫實,而且自帶簡約,重過程,而輕思想的描寫,這裡面輕思想不是沒思想,而是你要通過人物做的事,去體會他的思想,而少高談闊論。
四大名著就是非常典型的,孫悟空、關羽、李逵等,扁平化有其好處,也有不好之處,只在於作者創作的風格,和作品本身對人物的需求。
扁平化人物:往往一種固定的性格和行事准則貫穿始終

㈣ 網路文學語言特色分析

 摘要:研究將網路文學語言特色進行多方面的分析。首先做的是將網路文學的范圍確定。再結合當今的網路文學對網路文學的語言特色進行分析。大致將網路文學語言的特點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口語化,娛樂化,簡潔化和符號化。網路的廣泛使用使得對網路文學的研究越來越必要,只有正確認識網路文學語言的特點,我們才能進一步將其規范化。我們也才能更好的使用網路進行創作和閱讀。這對我們日常的生活也具有可參考的價值。所以這次,我們將網路文學的語言特色做具體分析。

關鍵詞:網路文學語言特色  口語化   簡潔化   娛樂化  符號化

此次我們要做的是網路語言的特色分析。首先我們要了解網路文學究竟為何物,這樣就能為研究網路文學的語言特色的分析打好基礎。計算機網路20世紀60年代起源於美國,我國國民在25年前甚至都很少有人接觸過網路,但時至今日,網路的應用已經變得極其普遍化和日常化。而網路文學也在近二十年來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網路文學在字面意義上來說,就是以網路為傳播媒介的文學。而以此為界定的范圍著實廣泛,並沒有明確的界限。以平常化定義而言,人們所說的網路文學多是指在網上「發表」的文學作品,包括那些經過編輯、登載在各類網路藝術刊物(電子報刊)的作品,電子公告欄(BBS)上不經編輯、個人隨意發表的文學作品,以及一些電子郵件(E-mail)中的文學作品。

 因網路的飛速發展,人與人已經能輕松達到最大程度跨越時空的界限,因此網路文學也具有明顯的即時互動性。網路文學語言因網路文學的即時互動性而具有明顯的口語化特徵。究其根本而言,網路文學涵蓋廣泛,水平也參差不齊。其中大部分的網路文學作者因為網路文學的創作門檻低成本低並不具有很高的文化素養,互聯網的廣泛使用也使得當代閱讀受眾群體得以擴大,因此讀者更難寫出門檻更高需要一定文學素養才能讀懂的作品,讀者也更加難以接受這樣的作品。這樣也就不難解釋為何如今的網路文學口語化特徵愈發明顯。加上現代人們碎片式的閱讀習慣,一旦語言過於書面化,人們所花在沉浸在內容里的時間就要長許多,這顯然與碎片式閱讀的習慣是背道而馳的。因此,過度專業化和書面化的網路文學在當今的網路環境已經逐漸失去其生存之地。網路文學中出現的大量人物對白雖然使得讀者更容易讀懂故事情節,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中國文學素來"曲徑通幽"表達婉轉感情的特點。

閱讀時間的碎片化使得網路文學也越來越傾向於簡潔化發展。快節奏的生活使得人們越來越沒有閑心和耐心讀完晦澀難懂的長篇大論。即使有長篇小說,也是即時更新,讓大家幾個章節幾個章節的追。人們很少會再因為文學而廢寢忘食。一方面,是快節奏帶來的生活壓力;而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則是網路文學的載體:手機和電腦,並不適合長時間的閱讀。長時間使用手機不僅會造成眼睛的不適,嚴重的甚至還會出現頭暈,想要嘔吐等症狀。在這樣的環境下,簡潔化的短文章就獲得了大多數人的青睞。這類文章不僅本身篇幅短小,並且其中語句也短小精悍。加上本身口語化的特點,整體呈現易讀和易懂的狀態。也許只有降低閱讀的難度,才會讓更多的人在繁多的選擇有更大概率的選擇閱讀,這可能也是如今網路文學創作者有意無意正在努力的方向。

 網路文學語言除了口語化特徵明顯外,娛樂化特徵也顯而易見。在生活中我們很容易拿起手機點開綜藝點開游戲點開淘寶但是卻很難再翻開一本書。即使是偶爾打開一本書,吸引力也可能很快被別的事物抓走。今天的世界,誘惑太多。而要在快時代的夾縫中抓住機會生存,必定就要對准大多數人的胃口。現如今因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多數時間人們的神經處於極度緊綳狀態,所以當處在碎片時間之中時,人們大多想要舒緩放鬆。因此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網路文學想要在大多數游戲和社交軟體中有一席之地,勢必會迎合讀者需求,增加其娛樂性。如今的網路文學,即使是科普類文章,也會帶有很多今時代特有的娛樂化"金句",而娛樂性質較強的短文在各大社交軟體是更是俯拾皆是。這樣做的目的無疑是能讓更多的人更快的接受,間接使得網路文學創作者從中受益。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像從前埋頭苦寫幾十載只為一本著作。更多的"作者"更傾向於眼前的利益。其實娛樂化程度的大幅度加大也讓人們隱隱擔心:是否在這個年代,還會有多少人會專心潛學?

 如今的網路文學特別是二次元文化,都非常樂於將文字元號化。從":)"到各種各樣的顏文字,用類似圖片的形態表達各種各樣的心情,也可以說是惟妙惟肖了。比如"⁽⁽ଘ( ˊᵕˋ )ଓ⁾⁾"表示開心,"∑(゚д゚*)"表示收到驚嚇,"(╥╯﹏╰╥)ง"表示難過,"(งᵒ̌皿ᵒ̌)ง⁼³₌₃"表示生氣等等...由此可見,網路文學的符號化變化得巧之又巧,令人忍俊不禁,同時又不得不驚嘆它如此獨特的語言魅力。這些符號彌補了傳統文字語言的不足之處,增強了網路文學的表現力。

 網路文學的語言特色其實最終反映的是人們的閱讀需求。不管是口語化,簡潔化,娛樂化,符號化都是為了增強網路文學在網路諸多誘惑中的競爭力,也讓網路文學迸發出更強的生命力。網路文學日新月異的發展,其語言特色一定不止於此,但也是因為這樣飛速的發展,它也是不那麼規范的。比如像網路文學具體的定義范圍等,還有待更多專業人員的研究。

總體而言,我們這次對網路文學語言的特色分析的研究結果為:口語化,簡潔化,娛樂化與符號化。在網路文學發展迅速的未來,這個命題仍然等待著更多的人研究和發現。

㈤ 請教校園小說的寫作手法

青春校園小說寫作技巧指導一、要善於以人物為本位,精心組織故事情節

任何小說,情節都是不可缺少的。

為什麼說情節不可缺少呢?情節在小說中,至少起了以下四個方面的重要作用:

①小說的各種材料,往往要通過情節發展的線索來組織,「合適的

情節能把那些雜亂無章的一大堆想法,觀察到的東西以及獲得的知識都編織來。」

②人物的性格,要通過情節來表現。只有隨著

情節的發展,人物的性格才能獲得體現和發展。

③小說的情節,往往負載著一定社會歷史的內容,小說的主題常常

要通過情節來表現。

④小說情節能引起讀者共鳴性情感和評價性情感,增強小說的近現

代小說,較多地摒棄了由敘述人完整描述故事的單一方法,往往打破故事情節的順序

結構。但各種技巧的運用,使作品依然保持了時序的連貫性和情節的完整性。即算是

表現「意識流」為主的心理小說,表面上時空顛倒,過去、現在、未來交雜無序,時

代氛圍、人物場所、具體環境穿插疊映。但根據小說人物的意識流向和事件的因果關

系,情節在變化中依然是完整一體的。

作家們寫小說,情節設置上一般呈兩種傾向:「強化」或「淡化」。

情節「強化」的小說,作者常常利用尖銳的、驚險離奇的情節來表現人物性格,作者

往往將人物放在尖銳、嚴酷的矛盾斗爭中加以磨煉和考驗,造成緊張、激烈、大起大

落的氣氛和戲劇性的高潮。這類小說,其好處是吸引人,扣人心弦。缺點是過分強調

巧合,多少喪失了一些真實感,讓人一看就是「戲」,太戲劇性了,往往喪失了生活

的開闊感和高瞻遠矚的距離感。有時候,過分強調情節,也會使人物在情節的安排下

無所作為,使人物性格難以表現。情節"淡化"的小說,不寫那麼多的巧合、偶然、生

死矛盾、巨大的懸念,而是力求寫生活本身的豐富多彩、平凡朴實,寫平凡中的意

義。

情節「淡化」的小說,其好處是保持了生活的自然本色,但處理不好,極容易寫得松

散乏味。嚴格說來,所謂「強化」、「淡化」,只是作者不同的美學追求,並不決定

作品本身的質量。好的情節,無論「淡化」或「強化」,都應作到真實、生動、寫出

人物性格,展示出一定的社會生活內容。

虛假的、老掉牙的故事,是誰也不願意看到的。膚淺的,脫離人物實際、不能反映社

會生活內容的情節,也是誰也不願意看的。


寫作小說,一般情況下,往往是從特定的生活感受出發的。作者在現實生活中,被某

些事件、某些人物打動了,覺得這些感觸,能夠寫成一篇小說,於是在此基礎上,提

煉出比較完整的情節。

寫作中,常見的提煉情節的方法有:

(一)依據主幹、充實血肉

作者在生活中發現某一事件,這事件比較完整,又有一定意義。作者對這樣的事件往往不作大的改動,而是充分調動自己的積累,來充實、豐富這一事件。

(二)改頭換面、更置關鍵

作者在生活中見到或聽到某個故事,覺得這故事很有意思,但某個具體環節還不夠理想,於是把這個故事稍加改動。

(三)移花接木、揉和綜合

作者將聽到或見到的許多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人物、事件,通過加工、改造,將它們綜合成一個有機整體。

(四)依據情感,連綴片斷

作者在生活,積累了許多生動的細節,片斷;但這些細節、片斷之間沒有直接的因果聯系。這時,作者往往通過自己思想、感情的線索,將它聯綴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五)依據因果,環環推導

作者在生活中,獲得某個片斷、某個場面、某個細節,覺得很有意思,又覺得缺乏相對的獨立性,還不夠豐滿。於是,依據這個片斷本身提供的可能性、暗示性,規定性,回溯、鋪墊它發展至今的過程,猜測它發展的結果。

(六)依據性格,推導揣測

作者心中有比較成熟的人物形象,構思中將這個人物放在特定的人際關系和環境中,依據人物本身的性格,去推測猜想人物會怎麼做、做什麼,從而構思出作品的情節。一般說來,依據人物性格推導,與依據因果推導是有區別的。我們平時說的因果推導,指的是由原因到結果或由結果到原因的比較明顯、直接的因果鏈條,它往往是單純的、單線的,由一定原因,往往能推導出明確的結果,這裡面並不包含著很多復雜的原因與變化。而人的性格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綜合體,始終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斗爭,往往因時而異,因人而異,瞬息萬變,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與程序,比起單純的因果邏輯更具有人物的豐富性與復雜性。

無論用何種方法提煉、編織情節,都應該處理好人物與情節的關系。通常的教科書,把情節定義為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其實又對又不對。倘若"事緣人起","事以顯人",情節自然也就成了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倘若編置情節時,見事不見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事件的趣味性、傳奇性上,也就陷入了"為情節而情節"的惡障,很難成為"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很難登大雅之堂給人以深刻的美感。因此,好的情節,應該是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

二、要善於安排短篇小說的結構

長篇小說是一種以小見大,以局部反映整體的語言藝術,它選材要嚴,開掘要深,雖然不一定要重大的社會題材,但必須反映重大的社會意義。同時,它在結構安排上,也應見出匠心,一絲不苟。

小說常見的結構形態有下面幾種:

(一)情節結構

情節結構以事件的發生發展為結構線,小說的展開完全依據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事件的發生往往表現為一系列的因果鏈,承上起下,環環相扣,關系緊密。巧妙的作者,往往將情節搓擰、顛倒,使讀者產生陌生感、驚奇感,但小說仍建築在一個相當完整的故事結構上。情節結構的展開一般有開頭、發展、高潮與結尾,有的還有序幕和尾聲。依據情節展開的線索,又可分為單線結構、雙線結構、三線結構。單線結構往往是一人一事一線貫穿到底,情節單純,其間間或有轉折、曲折、升降等,但無論怎樣地變化、反復,情節線索總是單一的。雙線結構的特點是情節交叉或平行,一般說來,三條情節線索以上的結構,初學者不易把握。

情節結構是短篇小說最基本的一種結構方式,它的優點是行動、吸引人,符合一般人的審美習慣,但又有它的局限性:

①以事件為結構中心,作者的注意力停留在故事情節本身的生動有趣上,處理不好,容易削弱人物的刻畫。

②人物性格的展開或作者感情的抒發,需要足夠的空間,但情節結構重視事件的縱向連綴,不能給人物發展在橫向展示方面以更大的地盤,更不允許脫離情節規定的具體時空規定,作者必須時時抓住情節發展的線索並把它推進,這樣就限制了作者創作的才華。

③為了保持故事的完整性,作者往往不得不將許多代情節的過場戲塞進作品,這樣的過場戲往往失去精彩,不利於人物的塑造。

④情節結構將萬花筒一般十分豐富的生活提煉為一個首尾完整的生活過程,讓小說的一切因素都服從情節發展的因果鏈條,不能有絲毫的游離,這樣做,很容易損失生活的真實性、豐富性,給人以編造、失真的感覺。以上這些局限,是安排情節結構特別要注意的地方。

(二)散文結構

有人覺得情節小說太顯編造失真了,極力迴避那種奇妙的、戲劇性情節,努力按生活的自然形態來描寫生活,於是產生了一種散文似的小說。散文式的結構摒棄了那種由發端、發展而推向高潮,然後下降到解決的情節模式,它沒有常見的緊張集中的情節,也不講懸念、扣人心弦的戲劇效果,看來只是一些看似零碎的片斷,彷彿與日常生活差不多,並不明顯地表現"起"、"承"、"轉"、"合"。它像一棵樹,枝枝椏椏向各個方向自然伸展,各有各的空間,時空關系的設置很散。但仔細體會,舒展自如中又有一種內在的聯系,很有點像散文的"形散神不散"。



散文結構往往給人自然本色之美。但由於它有意放棄了戲劇性的情節,有意淡化了事件與事件之間直接的、明顯的因果關系,寫作的難度也就大一些。它放棄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更需要寫得深、寫得美、寫得可信,寫得入情入理、津津有味,娓娓動聽。它雖然寫得開放、隨意,但不能失之混亂、鬆散,要有一種整體的有機性。

(三)心理結構

心理結構又稱"意識流結構"、"情緒結構"、"心態結構"、"心理分析結構",是現代小說一種新興的結構方法。它不按事物的因果律和時空關系來安排結構。而是按照人物心理活動的流程來組織材料,通過人物的回憶、聯想、閃念、內心獨白、幻覺、夢境等內心活動連綴生活片斷。在這種結構里,傳統意義上的故事情節看不到了,內心秩序取代了事件秩序,心理時空代替了物理時空,生活場景、片斷、細節將主要地通過人物心靈屏幕展現。而這種展現,有回漩、有倒流、有明暗、有跳躍,有時間的顛倒與空間的重疊,有時空的分解與重新組合。心理結構是心理小說所採用的主要結構方式,但又不同於心理小說。心理小說以人物心理為主要表現對象,而心理結構,有的側重於人物心理表現,有的側重於現實生活的反映。

中國當代作家所採用的"心理結構",與西方現代派"意識流"作家所採用的"心理結構"技巧,也是有區別的。

從整體看,他們都以人物意識流動為小說的結構框架;現實場景的描寫只是作為人物意識流動的支撐點;時序的顛倒與溶合、自由聯想情節的跳躍式穿插、心理分析形式的意識獨白等也是他們常用的手法。但現代派作家強調人物意識流動是非邏輯的、非理性的、瞬息萬變的,因此,他們筆下的意識流動是閃念性的,雜亂無章,互不關聯,像散布的彩點隱隱約約地閃爍,畫面感不強,讀來晦澀難解。中國作家描寫的意識流動,常常是回憶性的,情理性的,畫面相對完整,無數心理片斷的連綴往往構成完整的情節,反映出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

心理結構的優點是:

①以心理流程來結構作品,讓作品的一切從主人公的心靈屏幕上放映出來,摒棄了由敘述人敘事、評價、描寫、議論的手法,具有了傳統小說沒有的新質。

②心理結構不受客觀時空限制,可以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發生的事件同時鋪敘、交錯穿插,或放射擴展,加大了小說表現的容量。

③以意識流動為結構框架,在場面與場面之間,人物動作與動作之間,可以略去那些容易使氣氛沉悶拖泥帶水的過渡描寫,擺脫了追求故事情節表面連貫完整的某種束縛,取材靈活。有利於人物精神世界內心世界的揭示,可以相當充分地揭示人物心靈的真實。但心理結構的局限也是明顯的。

首先,依據心理流程結構作品,極易寫得拖沓、瑣屑、冗長、晦澀,往往要讀者重新梳理、索解。另一方面,這類作品,人物想什麼往往很細膩,做什麼卻不太清楚、清晰,使人物形象性格內向、模糊。採用心理結構,要特別注意克服這方面的毛病。

(四)蒙太奇結構

蒙太奇是從電影里學來的手法,它和情節結構有相似之處,往往有一定的情節線索,但表現情節的手法不同。它的情節,常常以畫面感很強的"分鏡頭"似的片斷,跳躍性的向前推進。片斷與片斷之間,干凈利索地省掉了過程性的交代。同時,它往往以時間為經、空間為緯,交錯地敘述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生活片斷,通過一組一組"鏡頭"的組接,顯示人物性格的形成、發展和情節的連貫、推進。採用這種結構可以突破時空局限,閃現主要情節,省略繁瑣的過程交代,節奏明快,視覺形象感強,穿插自然,變而不亂。但要掌握這種結構,必須熟悉電影藝術才行。

(五)板塊結構

結構由幾個相對獨立的"情節板塊"構成。採用這種結構方式,作者描寫一個人物或景物後,往往把它放置在一邊,又去描寫另一個人物或景物,各部分自成一統,有對相獨立的情節內容,形成了獨立的"情節板塊"。"板塊"之間,一般沒有直接的聯系,甚至舍棄了過渡性的語句,好像把完全不相乾的"板塊"前言不搭後語地直接組合在一起了。但讀完全篇,讀者可以由作品內在的無形的思想線索,把各個"單元"的內容聯接起來。如張石山的《互不關聯的四個故事》。這種結構也突破了由敘述人講述一個完整故事情節模式,擴大了作品的容量。但處理不好,容易把篇幅拉得很長。寫作時要特別注意"情節板塊"之間的關系,既不要有直接的關聯,又不要有內在的聯系;同時,還要處理好"情節板塊"的繁簡,不能把它寫成頭緒繁多的中篇。

長篇小說結構多姿多彩,學寫長篇小說,最好先從"橫斷式"和"縱向式"的情節結構入手。掌握了這兩種基本形式,就有了進一步提高的基礎。藝術感染力、吸引讀者。

一,小說的藝術任務

(一)小說的根本任務是人的建構和表現

1.性格與心理作為人的建構

性格和心理都是很寬泛的概念,固然有屬於自己的本質規定,但是仍然可以作寬松理

解,性格與心理作為人的建構的兩個重要關切方面,就成為小說的根本創造目標.

2.人物性格的解構

新時期小說的探索取得了重大進展,在吸收外國文藝理論,尤其是西方現代文藝思潮的

過程中,小說的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如果作一個高度的,藝術形式角度的簡約,那麼這

種變化根本地說來只有一點:那就是人物性格的解構.當代小說不論是新寫實主義的原生

態的自然展露,還是先鋒派的向壁虛構,抑或是性向小說的慾望展播,無不體現為一種趣

向,那就是人類心理的無限延展和深度開掘.這里的哲學理路在於:人,正在由建構向解構

頹墮.當然這種頹墮不僅是從道德旨趣上實行的,但道德解構是一個重要任務;更重要的

人性目標則是重新建構人的存在.換言之,小說所承擔的不再是社會生活情景的現實主義

表現,而是在此基礎上的人性價值建構.衛慧和棉棉的小說至少把人的都市慾望和墮落體

驗呈現為一種屬人的價值——即使那真是一種人的墮落,但它終究是人的一種存在方式,

一種灰色調的,色情迷亂的,甚至是醜陋的存在狀態.從藝術形式的角度看,小說從情節和

性格的虛構向著人的心理及其價值的真實邁進.先鋒派以來小說逐漸從性格和心理移開,

在走向更寬泛自然的人性議題上呈現了這樣的旨趣:由虛構走向象徵.

3.人及其存在的歷史關懷和現實批判

新時期小說發展的歷史證明,無論從哪個方面取消經典小說理論都是有困難的,或者說

是不可能的.以魯迅先生的創作為代表的中國現代小說是植根於中國文化傳統,又充分吸

收西方文藝思想和文學理論的精華而創造出來的自己的小說,根本理念正是人及其存在

的歷史關懷和現實批判,正是人物性格和心理的人道主義詮釋,本質上是一種存在的描述

和建構.所以它是富有生命力的.我們的小說理論不可能脫離這一傳統而別求他途,尤其

是作為小說寫作的學習範式,我們必須有著基本的理論可行性和實踐可塑性.與之相應,

我們要對性格和心理這一小說的根本話題進行探討,對人類意識心理及意識流小說作一

點考究,這都是為學習作參究之用,重要的是讀寫過程中的自我摸索和研究,此不贅言.

(二)傳統小說的"三要素":情節,人物,環境

如前所說,小說是以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為目的的敘述藝術.要達到這一目的,有

兩個途徑:一是通過情節敘述,一是通過心理描寫.大多傳統小說都是走前一條路;而新時

期以來的小說探索多有出此窠臼者,或者使小說心理化,走意識流的路子——這已經出離

傳統,走向現代.然而即使是象徵式小說,也還保留著其象徵體系內的現實情節的血肉部

分,在敘述時還沒有出離情節小說的某些規定,因此還不能說是完全脫離了傳統小說理

論.我們這里正是依據這樣的認識把傳統小說分為三個類型:故事式,意識流和象徵式.

1.故事式

故事式小說是典型的傳統小說,它的根本規定是有一個能夠展示人物心理,反映人物性

格成長歷程的故事情節.什麼是情節呢? 情節的本質是矛盾.這種矛盾可以從兩個角度

來把握:一是人與外部世界的異己勢力以及抽象力量之間的矛盾,謂之命運矛盾;一是人

與自己的情感,慾望以及常常將自我異化為非我的觀念體系之間的矛盾,謂之性格矛盾.

而這兩種矛盾常常是互相轉化的.

故事式小說的情節和人物都用講故事的形式表述出來.敘述者即是作者本人或者相當於

此種角度的局外人.一般地講,這種模式注重情節的曲折波瀾,注重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變

化,注重環境與人物之間的互動關系和制約作用,立體全方位地,超越時空地把握人物和

故事,一般稱為"三要素".其敘述模式是非常典型的傳統故事模式。

有的小說為了突現人物而淡化了情節,或者將矛盾弱化,乃至僅僅留下一堆細節.

2.場景式

場景式也可稱為片斷式,亦即不把情節處理成故事而處理成一個一個的場景,一個一個

的片斷.轉言之,就是把故事式中全知全能的敘述角度改變為單一的,局內人的視角;情節

和人物也不是由敘述者敘述,而是自己現身說法地表現出來;而且不是故事式中一脈相

承,波瀾起伏的故事,而是延展著某種內部邏輯關系——常常是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發展過

程——的作為場景的片斷.這里有兩個要點:一是說書人角色為演員所替代;二是情節和

人物均由線性結構形態轉化為片斷式結構形態,隨之結構方式也由編織轉化為剪輯.

場景式小說最重要的是選擇場景,形成富有表現力的片斷式表現語匯,尤其注意場景和斷

之間的內部聯系,那就是情節矛盾的發展,人物性格的變化和環境及場景的轉換——這一

切雖然都處理在了顯隱之間,但肯定是不能忽略的.在這一點上,場景式小說具有戲劇化

的傾向.

3.意識流

(1)意識流小說的藝術任務

意識流小說在表現人物這一原始命題上走得更遠一些:那就是從塑造人物性格深入到人

的內心世界;不是這樣,它是以人物復雜疏放的心理現實和獨默茫遠的現代情懷為表現對

象,使之外化為整個生命的恣肆汪洋,外化為現代人與整個工業文明對峙的,某種不堪而

又無奈的生存處境和心理狀態.意識流不是一種純粹的技術,一種純然的創作方法,而是

一個現代哲學文化思潮和文學創作流派,雖然它沒有一定的組織綱領和行動原則.它是西

方世界進入工業文明以後,靈魂無處安頓,生命深刻異化時節的一種內心獨白.但是,它與

傳統小說的血肉聯系在於:它依然保持人物內心情感和心理狀態的真實和自然,它折射著

人物所處環境的全部關系和現實需求,映現著人物的生命自然本能以及世界人生感受,其

本質是矛盾性和處境性的.捕捉矛盾,還原情節,把握人物心理及性格,關懷人的存在狀態,

關切存在的歷史社會現實,尤其是將意識本身流程化,形式化,從而達到對於整體人生世

界的體悟,依舊是意識流小說的藝術任務.所以,意識流小說的發生實際上反映了人類對

自己處境和狀態的認識更加清醒,也更加無可奈何.

這種對於意識流小說的文化背景和藝術本質的確認,並不意味著它不可以作為一種技巧

或模式為我們所借鑒;相反,我們完全可以也已經有人在嘗試著運用並取得某種成果。

(2)意識流的特點

意識流就是意識之流,就是一個一個的意念組成自然流程.它有三個特點:一,它超越現

實時空,以意識的自然活動為線索形成心理時空;從這個意義講,意識流屬於心理范疇,當

然要遵循心理規律,呈現心理的自然狀況和復雜情形.二,人物的心理作為載體,它仍舊可

以表現或反映一定的客觀內容;而且由於它充分地遵循意識流動的心理法則,因而毋寧說

它更真實,更充分地反映了人物的心靈世界;這里,主體與客體,主觀與客觀,內容與形式是

同一於意識本身的.三,意識流中,不存在意識主體之外的第二個敘述主體,敘述和描寫,抒

情乃至議論同一為意識心理的自然呈現,因而作者和讀者都必須在意識這一點上形成交

流和溝通,互相進入.唯其如此,讀者才能介入創造,讀懂其間的意蘊.

(3)作為敘述模式的意識流

作為一種敘述模式,意識流超越情節,人物,環境等題材范疇的分別,使之同一為心理;整

個文本的建構正是意識流動的過程.第一,它有一個心理的過程,大致可以看出意識流動

的走向和趨勢;第二,它有主要的內容,但它遠不像心理描寫那樣單一清晰,一般是多層次

多角度的自然蕪雜狀態;第三,它充分遵循心理法則,並以流動不居的心理形式將客觀事

物同一,形成一種新的形式.

(三)西方現代小說的根本特徵:象徵和心理

現代小說更是一個寬泛得無法界定的概念.任何哲學文化思潮意義上的,涉及人類社會

歷史和文化演變的界定,在這里都沒有意義.我們只是探討一種形式,探討一種藝術體裁

其內部機制和外部特徵,其藝術構成意義上的構成形態和思維方式.我們抓住兩個東西:

一是象徵;一是心理.這是現代小說的兩個根本要素.

1.象徵和心理

同樣,一般意義上的象徵的概念與現代小說中的象徵關聯不大.就現代小說言,象徵是

指一種結構著,完成著小說體裁的形式構件.即整個情節和人物,內在於情節和人物的矛

盾及其發展變化,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都作為一個充分象徵化的完整結構實現著小說話

語的陳述.簡單地講,現代小說是一個象徵體,一個寓言,在抽象理式的意義上與現實主義

小說所執持的現實生活題材根本脫節.它根本地形式化了.

心理也是這樣.現代小說基本是一種心理表述,一種心理對於現實社會歷史形態的超越,

一種對於人的存在狀態和生存方式的抽象概括,一種個我終極絕對意義上的價值解讀和

人性解讀.這種解讀是扭曲變態的,是荒誕離奇的,是魔幻驚懼的.換言之,現代小說本身就

是現代社會下人性扭曲變態,存在荒幻離奇,心理恐怖莫明的展布.這與現實主義意義上

基於更高意義的批判性表現是毫無關系的.

2.符號化及模具化

就形式建構言,現代小說是一種抽象,其表現就是寓言化,符號化,模具化;就其思維方式

言它又是一種意象,其表現就是夢幻化,荒誕化,醜陋化.傳統審美體系對於現代小說的概

括已經蒼白無力.有一個基本的事實是,現實主義(包括浪漫主義以及古典主義之前的神

話,史詩等)關切的社會歷史內容其作為題材,已經失去小說藝術主體的地位;它們只是作

為象徵或心理的素材,作為一種邊角邊料在聽命於象徵體式或心理構式的需要,成為形式

和符號的物質材料,其自身的客觀性和現實性已經死亡.

但是,作為人類藝術的現代形態之一,在人及其存在這個"靈魂"上並未走遠;它只是為此

換了一副病體,一副倒錯的肢體而已.這種靈魂——對於人及其存在的關切——的依舊執

持,使得現代小說在其藝術建構的形式因素中不免殘留某些斷筋朽骨,殘留一點余溫剩

熱,那具已經死亡的傳統軀體在寓言或象徵的意義上鬼氣游屍.

我們無法將現代小說的理念講得通俗易懂.我們只能在具體例證的描述中作一點淺

近的分析.而且只能推出兩個初步體式稍示印證:這就是象徵式小說和心理化小說.

3.象徵式

象徵式小說已經完全與現實情景的邏輯規定脫離,變成某種理式或意義的形式抽象.它

是要概括某種現實或某種意義,但本質地講它又只是一個形式,一種建構:情節本身是喻

體,人物只是整個象徵體系中的一個象徵符號.當然,人物及其關系也就可以超越現實時

空,在象徵或影射的意義上重新結構,成為一種象徵性的意義結構.

4.心理式

心理小說亦復如此.要而言之,心理小說不是人物心理的現實性描述,而是作者心理和

夢幻的符號性表述.情節也好人物也罷,包括環境,都充分心理化和夢幻化了.顯然,這里的

心理化不是生物意義的心理科學分析,而是寓意和感覺的符號系譜.變形,意象,圖式,幻覺,

夢囈成為常用的符號,整體看來又是一個心理實體,是意象和圖式的體系化和系譜化.大

致的情節或隱約的人物,或者逼真的故事和環境,都是這一系譜的構件和譜文.

熱點內容
王爺不可以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1-11 07:44:05 瀏覽:15
都市極樂後宮小說續寫 發布:2025-01-11 07:39:09 瀏覽:452
下載米讀小說免費版蘋果版 發布:2025-01-11 07:39:02 瀏覽:304
校園謝文東小說全集 發布:2025-01-11 07:37:35 瀏覽:803
中美太空爭霸科幻小說 發布:2025-01-11 07:30:54 瀏覽:992
完本現代都市異能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1-11 07:15:18 瀏覽:218
修煉肉體的科幻小說 發布:2025-01-11 07:08:13 瀏覽:581
女主叫葉的小說名字 發布:2025-01-11 06:58:21 瀏覽:846
變成名偵探柯南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1-11 06:03:21 瀏覽:17
科國內科幻小說學生 發布:2025-01-11 05:52:41 瀏覽: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