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腐劇話本小說
㈠ 中國古代白話小說有哪些
中國古代白話小說主要有:
明代四大奇書:《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長篇章回體演義小說》《金瓶梅》;明代的擬話本小說「三言」「兩拍」;「三言」即馮夢龍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二拍」即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清代「雙峰」:《儒林外史》《紅樓夢》等。而《紅樓夢》更成為中國古代現實主義小說輝煌的頂點。
白話小說,發源於唐代的一種文學形式。中國白話小說的前身是民間故事和所謂的「街談巷語」,在古代中國文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小說經歷了不斷的豐富和拓展,到宋代的話本階段基本成熟定型,直到明代才迎來了真正的繁榮,成為與抒情文學分庭抗禮的一大文學體系。
白話小說發展源流
1、發祥期:唐代
當時,市人小說、寺院俗講成為白話小說的兩個發展源頭。
2、黃金期:宋、元時期,開封、杭州等瓦舍勾欄處,「說話」藝術盛行,由此產生「話本小說」。這也是最早的白話小說形式,這種小說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短篇白話故事,篇幅較短,基本用口語敘述,有虛構性。
3、宋末及元代,在白話小說基礎上出現了文人模仿此形式創作的擬話本小說。
4、全盛期:明、清
㈡ 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典範之作有哪些
宋元小說話本憑借其通俗流暢的特點,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話本小說的影響由此更為擴大。進入明朝,明代的一些文人對流行於民間的宋元話本進行搜集、整理、加工出版,刊行於世。
此外,還有不少文人模擬話本的形式進行創作,創造出許多新的話本小說,時稱「擬話本」。各類「擬話本」的不斷涌現,使白話短篇小說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繁榮時期。
在眾多的明代白話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當屬馮夢龍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特別是「三言」的藝術成績最
高,達到了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峰。
「三言」是短篇小說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的總稱,每集收錄短篇小說40篇,共120篇。其中多數是經過作者潤色的宋元明話本和明代文人的擬話本,而作者自己創作的作品較少。
「二拍」指《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初刻拍案驚奇》共40卷40個短篇小說。《二刻拍案驚奇》也是40卷。與「三言」不同的是,「二拍」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作者自己創作的。
「三言」的作者馮夢龍,字猶龍,江蘇省蘇州人,出身士大夫家庭。他的哥哥夢桂擅長畫畫。他的弟弟夢熊,太學生,擅長寫詩,兄弟三人並稱「吳下三馮」。
「二拍」的作者凌濛初與馮夢龍生活在同一時代,凌濛初,字玄房,號初成,浙江吳興人。18歲補廩膳生,後科場一直不如意。55歲時,以優貢授上海縣丞。凌濛初一生著述甚多,而以「二拍」最有名。
「三言」題材眾多,內容廣泛,其內容主題有反映愛情婚姻的,有痛斥腐敗官吏的,還有譴責忘恩負義、以怨報德的,還有描寫市井百姓和商人生活的,總之,形形色色,包羅萬象。
「三言」中的一些愛情小說,敢於大膽沖破封建禮教的樊籬,表現出新的觀點。它不僅反對封建婚姻制度和婚姻觀念,更提倡愛情專一,一夫一妻,極度痛斥那些喜新厭舊、嫌貧愛富的人。
「二拍」是「三言」之後最有代表性的白話短篇小說,主要是根據「古今雜碎事」加工創作而成,故事大都有來源,但在原書中僅是舊聞片斷,凌濛初則對這些素材進行生發改造,寫成了富有時代氣息的生動的故事。
「二拍」裡面也有眾多反映愛情婚姻主題的內容,也提出了和「三言」類似的新的愛情觀念,如對封建婚姻中男女關系的不平等提出異議,要求男女平等,另外,還高度贊揚了為爭取人格的尊嚴而進行的不屈不撓的斗爭。
「三言」、「二拍」對土豪劣紳仗勢欺人、橫行霸道的行為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小說的結尾往往是罪惡之人得到了懲處,善良得到了彰
顯,這表明了人們懲惡揚善的美好願望。
「三言」、「二拍」是由宋元小說話本直接發展而來,因此在藝術上保留了不少小說話本的特色,如敘述方式、結構體制、語言的運用和提煉等,都繼承了小說話本的優良傳統。
「三言」、「二拍」在藝術上又有很多新的發展,如在人物性格、形象塑造方面取得了新的進步。在突顯人物性格時,善於在典型環境中塑造典型人物,按照人物的性格安排設計故事沖突。
同時,在細節描寫上,一針一線、一絲一毫都不鬆懈,可謂細致入微,使人物形象變得立體豐滿,有血有肉。「三言」和「二拍」比起話本,篇幅大大加長了,主題思想更為集中鮮明,作品結構更為嚴謹,故事情節更為曲折動人,引人入勝。在語言方面,「三言」和「二拍」的語言更加通俗流暢,含蓄生>動。「二拍」中的作品,多是由凌濛初加工、潤色、改變、擴大,由數十字而變成了數千字的結構完整的小說的,所以「二拍」的語言獨創色彩較濃厚。
「三言」和「二拍」還善於通過心理描寫,細致入微地刻畫出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
宋元白話小說也有著較為到位的心理描寫,但動態有餘而靜態不足,「三言」和「二拍」則彌補了這個不足,人物形象更富有立體的質感。
除了「三言」和「二拍」之外,明代還有許多白話短篇小說,它們也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突破,對明代白話短篇小說的全面繁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書寫出白話短篇小說的輝煌篇章。
㈢ 以肉為主的古文推薦
古文推薦如下:
1、第一本:《相府嫡妃》,作者:落桐。
2、第二本:《雲照清秋》,作者:諾塵0001。
3、第三本:《重生之侯府嫡女》, 作者:蔓妙游蘺。
4、第四本:《慕嫡嬌 》,作者:咩咩桑。
5、第五本:《太子家有朵霸王花》,作者:槿年陌雪。
6、第六本:《攝政王的小閑妻》,作者:妖殊。
小說的特點:
1、價值性。
小說的價值本質是以時間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幾個人物為主線的,非常詳細地、全面地反映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價值關系(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和文化關系)的產生、發展與消亡過程。非常細致地、綜合地展示各種價值關系的相互作用。
2、容量性。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說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致地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可以表現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優勢是可以提供整體的、廣闊的社會生活。
3、情節性。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實例更加集中,更加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環境性。
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景物以及場景等等,用來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
5、發展性。
小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魏晉南北朝,文人的筆記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的雛形;唐代傳奇的出現,標志著古典小說的正式形成;宋元兩代,出現了話本小說,為小說的成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明清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高峰,四大名著皆發於此。
6、純粹性。
純文學中的小說體裁講究純粹性。也就是說,小說在構思及寫作的過程中能去盡政治謊言、道德謊言、商業謊言、維護階級權貴謊言、愚民謊言等謊言,使呈現出來的小說成品具備純粹的藝術性。小說的純粹性是閱讀者最重要的審美期待之一。
㈣ 中國古代長篇白話小說發展的過程
1.發祥期:唐代
當時,市人小說、寺院俗講成為白話小說的兩個發展源頭。
2.黃金期:宋、元時期,開封、杭州等瓦舍勾欄處,「說話」藝術盛行,由此產生「話本小說」。這也是最早的白話小說形式,這種小說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短篇白話故事,篇幅較短,基本用口語敘述,有虛構性。
3.宋末及元代,在白話小說基礎上出現了文人模仿此形式創作的擬話本小說。
3.全盛期:明、清
這一時期,產生了演義小說、長篇章回體小說等。如明代四大奇書:《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長篇章回體演義小說》《金瓶梅》;明代的擬話本小說「三言」「兩拍」;「三言」即馮夢龍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二拍」即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清代「雙峰」:《儒林外史》《紅樓夢》。而《紅樓夢》更成為中國古代現實主義小說輝煌的頂點。
「小說」一詞最早出現於《莊子外物篇》:「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這里認為小說是一種不登大雅之堂、不為學士大夫所重視的東西。鄭振鐸在《中國俗文學史》中說:「凡是不登大雅之堂、凡為士大夫所鄙夷、所不屑注意的文體都是『俗文學』」,小說正是這樣一種俗文學。班固也認為「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他認為小說是末技,是小道小智所為。但小說的生命力極為旺盛,雖然飽經磨難和拒斥,卻仍然有強烈的發展勢頭。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到唐宋之交,漢族市民階層興起,尤其是宋代,生產力發展迅速,市民階層日益壯大,他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休閑娛樂的呼喚也日益強烈,城市文化越來越盛行,中國的長篇白話小說以此為契機,迅速的發展起來。
唐代傳奇相對白話小說是雅,但拿傳統的雅俗觀來衡量它,卻又可以說它為俗。雅俗問題與上述娛樂和教化、虛構和實錄的問題有著內在的聯系。教化的內容是禮義,實錄叫做雅馴,可見傳統的雅俗觀是貶低和排斥娛樂和虛構的。 儒家道統文統的繼承和發揚,阻塞了傳奇小說的發展。傳奇小說,一般的說是士人寫給士人讀的文學,它本來就產生和活躍在雅文化圈內。當它蒙上不雅的俗名,士人便疏遠它,它便從雅文化圈走出來,逐漸向俗文化靠攏。宋代傳奇小說作者的文化層次下移,同時創作傾向卻向雅的方向攀附。「論次多實」、「采艷殊乏」,都是棄俗而就雅的表現。
降至元明,傳奇小說俗化趨勢愈益明顯,從明代中後期流行的各種通俗類書如《國色天香》、《萬錦情林》、《綉谷春容》、《燕居筆記》等競相轉載來看,它們在士人中還是頗有讀者的。人們總愛附庸風雅,標榜不俗,而實際卻有難以脫俗的一面。
這類半文半白的、篇幅已拉得很長的傳奇小說繼續走著俗化的路,到明末清初,它們乾脆放棄文言,使用白話,並且採取章回的形式,便成為了才子佳人小說,完全與通俗小說合流。
如果說傳奇小說是從雅到俗,那麼白話小說的運動方向恰好相反,是從俗到雅。白話小說無論短篇還是長篇,都源於民間「說話」,它們的體制和敘事方式都保留著「說話」的胎記,與源於史傳的傳奇小說迥然有別。白話小說長時期在民間傳播,其故事是生鮮的、同時又是稚拙的,版刻也很粗率。直到明代嘉靖前後,情況才發生重大變化。文人突然看好這種俗而又俗的文學樣式,他們不只是評論,而且參與其間,進行搜集、整理、加工、編輯、出版。接著還有模擬這種樣式的文人創作,如馮夢龍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和陸人龍的《型世言》,等等。
這種情況的發生,與王陽明「心學」的崛起有著直接的關系。王陽明是主張人皆可以成為聖賢的,有利用俗的形式才能達到化俗的效果。他對俗的重視,在當時卻有振聾發聵效果。嘉靖萬曆時代推崇通俗文學的文學家所依據的就是王陽明的這種思想。
白話小說的作者由不見經傳的無名氏,漸次上升為大文人。他們的文化修養和社會地位都是早期白話小說作者所不能相比的。
白話小說的內容和風格也隨著作者成份的改變而漸次由俗變雅。按創作方式,白話小說的演進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是「說話」的書面化;中期是作家根據現成故事進行創作;後期是作家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獨立創作。文人獨創的小說,不僅題材情節出自個人機杼,而且藝術風格也有鮮明的個性。白話小說發展到後期已有雅俗的分別。不過,白話小說的主流趨向於雅,卻是不爭的事實。
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它們的源頭分別為雅和俗,它們的走向卻相反,文言小說向俗靠攏,白話小說向雅接近。雅俗在小說范疇內達成了妥協。「雅」接納了白話,承認了「虛構」;「俗」則承擔起「教化」的使命。換言之,「雅」放棄了「雅言」和「實錄」的原則,「俗」則放棄了娛樂惟一的宗旨。小說中雅俗共存是小說藝術成熟的重要際志。
中國小說的源頭就存在著雅俗的分歧,雅的是文言小說,它從史傳蛻化而來;俗的是白話小說,它從民間伎藝「說話」轉變而成。在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的發展途程中,雅和俗構成兩極,文言小說受到俗的引力作用,不斷吸收俗的成分,顯示出漸次俗化的傾向;而白話小說則受到雅的引力作用,不斷吸收雅的成分,表現為漸次雅化的傾向。雅俗結合是小說成就的重要標志之一。
明萬曆以後,不僅長篇小說的創作達到了空前的繁榮,而且短篇白話小說的創作也呈現出繁榮景象。
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作品衰微,這種文學樣式在當時已不適應社會的要求,相反,白話短篇小說作品的創作卻是一派生機盎然。這里的原因是比較多的。首先,明中葉以後,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城市不斷擴大,市民階層的力量壯大,在社會上是一股極為活躍的、強大的階層,他們要求在文學上能有反映他們的生活和思想的文學樣式和文學作品。
其次,宋元話本小說在明代得以繼續發展,它是勞動群眾小說創作自身發展的結果,顯示出比文言小說更強的生命力。參予白話小說創作的作家大多是中下層知識分子,他們善於吸收群眾藝術創作的結果,語言通俗易懂,作品更多地反映了現實社會的內容,有一定的社會批判精神,因而有著更強的人民性,為廣大群眾所觀賞喜愛。
明代印刷術發達,書壇眾多,迎合人們的口味與喜好,書商也大量地刊行話本小說,因此話本小說慢慢地演變為供案頭閱讀之作的擬話本。
擬話本的體裁與話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詞,中間以詩詞為點綴,故事性強,情節生動完整,描寫人物的心理細致入微,個性突出,比較注意細節的刻畫等。但它又與話本不同。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認為擬話本是「近講史而非口談,似小說而無捏合」,「故形式僅存,而精采遂遜。」在口語運用和生活氣息上,擬話本明顯地遜於話本小說。
現在認為最早的話本集《清平山堂話本》,是嘉靖年間洪楩輯印的,分《雨窗》、《長燈》等6集,每卷1篇,共收話本60篇,故全書總名為《六十家小說》,今存15種。萬曆年間熊龍峰刊印的話本今存4種。這兩種話本集都包括宋元話本和明代擬話本在內。天啟年間馮夢龍編輯的《喻世明言》(初題《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短篇小說集,簡稱「三言」,每集收話本40篇,包括宋元話本、明代擬話本兩部分。「三言」對後世影響較大,此後擬話本的專集大量出現。明末凌濛初在「三言」的影響下,創作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兩個擬話本集,簡稱「二拍」。「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擬話本的成就,是由話本向後代文人小說過渡的形態,對中國古典白話小說創作在明末以後繼續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明代白話短篇小說反映了廣泛的社會生活內容。愛情婚姻的題材是明代擬話本的一個重要內容。《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樂小舍拚生覓偶》、《玉堂春落難逢夫》等真實地描寫了被糟踐的婦女的悲慘地位以及她們對愛情婚姻的自主要求,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與嚮往,貫穿了對封建禮教及門第觀念的批判,尤其是《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無論在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都可稱為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在《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賣油郎獨占花魁》等篇中,反映了市民階層的愛情婚姻觀念。《俞伯牙摔琴哭知音》、《施潤澤灘闕遇友》等篇描寫了在冷酷的等級社會中真誠的友誼。《沈小霞相會出師表》、《盧太學詩酒傲王侯》、《灌園叟晚逢仙女》等篇暴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猙獰面目和無恥罪惡。《轉運漢巧遇洞庭紅,波斯胡指破鼉龍殼》、《疊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顯靈》等篇反映了明代社會商人的心理。
總之,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和政治的黑暗,描寫手工業者和小商人的生活與思想,歌頌市民階級的勤勞誠實及對發財致富的追求,要求愛情與婚姻生活的自由,抨擊科舉制度的不合理和司法制度弊病等主題,共同組織成明中葉以後短篇白話小說的重要內容,顯示了明擬話本新的思想特色。但「三言」、「二拍」中也包含著明顯的落後和庸俗的因素,比如美化統治階級、宣揚封建禮教、迷信鬼神等佔了相當的數量,尤其又以「二拍」更為嚴重,這也是明代後期話本小說的通病。明末短篇白話小說集還有十多種,比較有影響的是《西湖二集》、《石點頭》、《鼓掌絕生》、《醉醒石》等,成就都不高,但其中有一些篇章,文筆生動,形象鮮明,對封建社會的種種弊病有所揭露。
明清時代是一個充滿進步與守舊、啟蒙與頑愚、思想解放與鉗制的時代。一方面,個性覺醒,人本意識抬頭,不少進步人士張揚個性,追求自由,肯定物慾財利,這反映在小說里就是小說中人性涌動,追求物慾,情愛描寫細膩等。另一方面,封建統治者強化統治,中央集權突出,進一步加強思想控制,由此也出現了一些理學觀念濃厚、倫理說教明顯的小說作品。此外,還有兩種思想皆有,禁慾主義和享樂之風並行。明清小說內容豐富,類別繁多。
㈤ 話本小說詳細資料大全
話本小說是古代中國小說體裁名。屬於中國古典小說的一種,流行於宋元時期,又稱宋元話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話本小說
- 外文名 :story-teller's script
- 體裁 :古代中國小說
- 屬於 :中國古典小說
- 文學形式 :說話」技藝
- 產生背景 :大眾娛樂場所「瓦肆」中,
產生背景
話本,意思是說話的底本,又叫說話、詞話,自宋代開始流行說書的娛樂形式,其內容為說書人講唱各種題材類型的故事,其講唱內容的底本,即稱為「話本」。話本也可以閱讀,相當於現在的小說。 在宋代城市的大眾娛樂場所「瓦肆」中,有一種以講故事、說笑話為主的活動,即「說話」。「說話」分為四家,即小說、講史、說經、合生。四家中,小說、講史最為重要,影響也最大。我們今天所說的小說實際上就包括了宋代的小說與講史這兩種。 當時,隨著商品經濟的繁榮,城市人口的劇增,通俗的民間文學在宋代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話本小說是宋代民間文學的代表,此小說話本是宋元間「說話」藝人的底本,是隨著民間「說話」技藝發展起來的一種文學形式。話本分類
話本,就是說話人說話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講史和小說兩大類。前者是用淺近的文言講述歷史上的帝王將相的故事;後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話來講述平凡人的故事。宋代的講史話本有《五代史平話》、《大宋宣和遺事》、《全相平話五種》等。這些話本以正史為主要依據,但也采入一些傳說、異聞等,同時也不免虛構,以增強吸引力。它們的情節往往較曲折,篇幅較長。元明清的歷史小說正是由此演變而成的。藝術成就
宋代小說話本主要保存在《京本通俗小說》和《清平山堂話本》及「三言」中。一般為短篇故事,多表現現實生活,其中愛情和公案題材比較多。作品人物形象鮮明,頗具個性色彩,善於通過行動、對話表現人物性格和心理。女性形象塑造尤為成功,如《快嘴李翠蓮》中的李翠蓮、《碾玉觀音》中的璩秀秀等。情節安排曲折生動,脈絡清晰,引人入勝。基本運用白話,通俗簡明,生動活潑,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代表作有《錯斬崔寧》、《碾玉觀音》、《志誠張主管》、《愛的日記》、《鬧樊樓多情周勝仙》等。《碾玉觀音》通過出身貧寒被賣到郡王府的女奴璩秀秀為春譽鍵爭得自由,尋求美好生活所進行的一系列斗爭的描寫,表現了處於被壓迫地位的女性對愛情的追求以及同封建統治者頑強斗爭的意志,歌頌了他們純潔、善良的心靈和反抗精神。揭露了封建統治者對下層人民的殘酷壓迫。作品情節曲折離奇,波瀾起伏。故事以鬼魂復仇結尾,深化了主題,既表現了秀秀寧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又寄託了人們惡有惡報的願望。小說中秀秀的聰明美麗、心靈手巧、直率潑辣、頑強機敏,崔寧的憨厚朴實、而又怯懦,咸安郡王的驕橫殘忍,郭排軍的狡猾奸詐,都表現得性扒巧格鮮明,栩栩如生。例如寫秀秀、崔寧在咸安郡王府大火逃出後相見的情形:秀秀道:「你記得也不記得?」崔寧叉著手,只應得喏。秀秀道:「當日眾人都替你喝彩『好對夫妻!'你怎地到(倒)忘了?」崔寧又則應得喏。秀秀道:「比似只管等待,何不今夜我和你先做夫妻?不知你意下如何?」崔寧道:「豈敢!」秀秀道:「你知道不敢,我叫將起來,教壞了你,你卻如何將我到家中,我明日府里去說。」崔寧道:「告小娘子:要和崔寧做夫妻不妨,只一件,這里住不得了。」 從這段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到,秀秀咄咄逼人,大膽主動,相反,崔寧作為男性,卻始終處於守勢虛昌,憨態可掬。 魯迅先生曾經指出,宋元話本的出現「實在是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中國小說史的歷史變遷》)。確實,宋代話本小說與長期以文言文為語言的中國古代文學傳統完全不同,它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次將白話作為小說的語言進行創作,這是一個突出的進步。在人物塑造上,宋代話本小說以平凡人物為主,不再將非凡人物作為主要的塑造對象,這是中國小說進一步走向平民化的標志。另外,宋代話本小說採取的是在「說話」這樣的場景里展開故事的敘述方式,這樣的敘述模式後來成了白話小說的經典敘述方式。以上幾個方面對於明清小說、白話小說的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