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武俠小說中教育

武俠小說中教育

發布時間: 2023-07-29 11:02:53

❶ 關於辯題「武俠小說是否應該進課本」

好的文章成千上萬,但是中學課本的容量畢竟有限。金庸的武俠小說情節動人,作為消遣讀物休閑時刻讀一讀倒也無妨,但其思想性尚未優秀到可以擔當「課本讀物」的重任:因果報應、以牙還牙思想的宣揚,也與現代法治格格不入。因此不應該進入中學課本。

A組初賽第3場: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

A組的最後一場初賽,今天在澳門大學和東吳大學之間展開。

本場比賽的辨題是:金庸小說應不應該進中學課本。賽前,即有評論指出,辯題中「中學課本」的定義范疇有待討論——畢竟華語組的6支隊伍分別來自不同地區,所用的中學課本也不盡相同。若不明確對象,則難於構築起辯論的交鋒陣地。

比賽的過程基本演繹了這種預測,雙方在此問題上避實就虛,從概念而非現實的層面展開探討。相較之下,澳門大學更受到大眾評判團青睞,以9:6獲得支持,可謂險勝。而4位評委彷彿也頗感為難,兩隊票數以2:2平分秋色。

因此,大眾評判團的「關鍵一票」首次發揮威力,可謂險勝!本回合也是總決賽開賽以來比分最接近的一場。

盡管東吳大學唯一的一位女辯手王櫻儒吸引了不少場下觀眾的眼球,但三辯「型男」劉立超最終贏得了評委的首肯,拿下本場最佳辯手。

賽後通過15位大眾評判團成員表決,新加坡國立大學辯論會盡管在初賽中敗北,但憑其優秀的表現,高票贏取最後一張進軍A組半決賽的入場券。

各領風騷,同是辯壇霸主

在華語組初賽最後一場相遇的,是來自中國澳門的澳門大學和代表中國台灣參賽的東吳大學。海峽兩岸,都有辯論傳統,卻有不同路數。

澳門大學辯論隊的歷史可追溯到80年代,當時的澳門大學辯論隊獲邀參加首屆亞洲大專辯論會。1988年後,澳門大學辯論隊因故暫別了華語辯壇。現在的澳門大學辯論隊正式成立於2001年,在2003年和2005年的國際大專辯論會都擠入了八強。

而來自中國台灣的東吳大學代表隊,則是今年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的冠軍。在比賽中他們先後戰勝了南京大學代表隊、復旦大學代表隊和電子科技大學代表隊,實力不容小覷。

澳門大學和東吳大學面對的,是「金庸小說應不應該進入中學課本」這樣一個話題。金庸小說從評委到觀眾,肯定都不陌生。而中學課本雖然只是薄薄一本,但卻直接關繫到下一代的知識體系構建,乃至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金庸開辟了武俠小說的嶄新境界,但其作品是否能夠作為課文進入中學課本,尚有爭議,這也正是賽前最令人期待的論辯焦點。

風格迥異,一樣賞心悅目

比賽開鑼,雙方剛剛自報家門,已是殺機隱現。正方澳門大學在一辯陳詞中緊扣中學課本的「內容」必須精挑細選,注重「文化性」、「思想性」。

東吳大學也不甘示弱,直擊「不能僅以文章內容的好壞來評判是否得以進入教材」。因為教育的本質乃是「讓學生對原本不那麼感興趣的作品產生興趣」,猶如良葯苦口。而課本,則意義重大,「是知識的媒人」。

自由辯論階段,雙方繼續圍繞課本的本質屬性、選取文章應當遵循的標准等問題展開。對於金庸作品的涉及,彷彿被泛化和弱化了,停留在就事論事的層面。而雙方也都不曾深入地分析金庸小說的文本,這不得不說是辯論場上的一點遺憾,也為後面的評委點評埋下伏筆,留好「口實」。

一方面,正方力主金庸小說應該進入中學課本,強調興趣是學習的良師。針鋒相對的是反方觀點,強調中學課本篇幅有限,傳統文化例如古文亟待保護,在「薄薄一冊」的現實情況下,應該保住陣地。辯論戰場從而由「內容」轉向「篇幅」等「技術層面」。正方就此展開攻勢,號召兼容並包地選用,不論古文還是金庸,都大可以節選之以達最優化的配置。

經歷了「放」的你來我往,雙方「收」得也算是自如乾脆。總結陳詞階段,澳門大學和東吳大學不約而同回歸對教育的討論,也把論辯推向了更高思想性的層面。

澳門大學作為「挺金派」,認可教育和課本的多元化,好比「淋上了巧克力汁的花椰菜」——既補充了營養,也讓小童易於接受。東吳大學三辯則巧用生活作比喻,直陳沒有哪個母親會如此養育,「你喜歡吃的在外面總不會少食,回到家裡,媽媽當然還是要給你補身子」。

教頭出招,評委施展絕技

這是一場特殊的辯論賽,說起特殊,不僅因為辯題的生動趣味,也不只言其高潮迭起的場上局面和戲劇化的娛樂性辯論效果。這一番交手,不僅是澳門大學對東吳大學,場上選手對場上選手的比拼,也把教練和評委拉了進來。難怪賽後有評論說:「評委點評比辯論精彩,教練出招較辯手好看」。

在評委提問環節,面對已經問過正方的問題,東吳大學一辯王櫻儒在回答對金庸小說的了解程度時,引發全場爆笑。「男看金庸女看瓊瑤,不男不女看三毛」,這個形容自己「個頭小小志氣高,機智爽朗愛俏皮」的政治學專業五年級女生,一指自己隊中二、三辯兩位男生,「他倆不男不女……所以評委老師,我們對金大俠恐怕都不大熟悉」。

真正的技驚四座,還在評委印象點評環節。

評委老梁不僅張口便是金庸小說人物,更連背兩段原文,彷彿信手拈來,可見功夫之深已入無人之境。而最後的「教頭對決」,更是把辯論與武俠之妙融會貫通。正反雙方帶隊教練走上台,模擬一對一陳述、對攻,在年輕辯手基礎之上再深入剖析。不論教育、讀書還是立人層面,終於道出了金庸作品之最核心,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這八個字,或許也是辯論所執著追求的理想。

❷ 中國武俠的精髓究竟是什麼

1、中國武俠的思想精髓是什麼?
武俠的精髓就是「以武行俠」,他主要成於戰國時期,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就有記載,他的方式是記載的個人傳記;較早的小說有三俠五義,之後一直流傳到今天。
2、中國武俠為什麼西方人接受的程度比較低?
西方的游俠來自於騎士精神,他和中國的個體式的游俠不同,騎士最尊貴的是榮譽,體現在個人則是人性的尊嚴,而武俠講求的是個人的精神追求,具有濃重的個人色彩。
3、中國武俠的情感、武器、招數一般如何表達?
早期的武俠類似於紀實,從三俠五義開始,成為了小說的一種模式,成為了對當時種種對政局或經濟狀況不滿的宣洩,在個人英雄的情懷下解決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和聊齋志異類似。近代的武俠從金庸開始開創了武俠文學的新紀元,將歷史的背景和個人追求融為一體,融國家、民族大義於一身,有了重大的突破,而且《鹿鼎記》這部不像武俠的「武俠」已經脫離了「武」的方式,而追求一種草根在大時代的參與和對歷史的影響。
武器因為受文學影響,必須要有一種兵器體現武俠的精神,因此將古代主要作裝飾用的劍作為了重要的兵器,但是不同的作者顯然在武器上追求差異化,如古龍寫了七種武器,頂級的武器是拳頭。但是古龍的作品中主要的人物是用刀。
招式在傳統的武俠中佔有重要的比例,主要是中國武術流派源遠流長,門類眾多,隨便一本拳譜都可能變成一本武俠小說。在金庸的小說中,招式重要的,而且經常失傳,這樣造成一代不如一代,因此上古的拳法成為了爭奪的核心。武功的等級經常象徵著權力,而得到權力之後追求的就是利益,是金庸的特色。古龍因為不擅長招式,而將速度作為了重點,還有另外的流派是講求精神的修煉,氣勢則是競爭的重點;現在黃易的小說採取了這種方式。
玄幻將兵器和招式進行了拓展,以想像力替代了現實的東西,只是斗爭的方式變化了,其斗爭的本源-權、利、人的尊嚴、自由、情感等核心的東西沒有變。

❸ 孩子讀小學迷戀武打小說,我該如何去教育他呢

不拘一格、相信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相信做最好的自己一定吸引來最好的別人。身邊人的言傳身教,還有一個就是來自於看過的書。所以小時看什麼樣的書還是很重要的。也下了幾年苦功。但是為了工作,生活,只好停下來了。那時,想要靠武術養家是困難的。怎麼都不理解近視眼和老花眼:怎麼會看不清楚呢?對於因為近視而得到額外關照坐到前排的同學也會心生羨慕。

在這個過程中,唯一的收獲就是寫作水平有了提升,也許,看小說也是有一定作用的。瓊瑤、芩凱倫這幾位作家的小說真的是看的愛不釋手,吃飯、睡覺甚至上廁所都是書不離手啊卻原來行俠仗義不是口頭禪,一句話的事,行俠仗義,你必得先有背景,你才有保護自已的資本。

❹ 金庸武俠小說與中國傳統文化探究 研究性課題

金庸的出現,無疑對中國主流文學界構成了嚴峻挑戰.然而,無論是接納還是拒絕金庸,研究者們都很難跳出雅與俗、精英與大眾等二元對立思維模式,即使是接納金庸的學者也是把收編金庸作為自己的使命.以二元對立思維模式來衡定金庸雅俗兼具、模糊二值判斷的武俠小說無疑是削足適履的.金庸小說事實上已對20世紀建立起來的中國文學理論和文學史觀念體系提出了挑戰,那麼,如何跳出這種二元思維設定的框架與模式,調諧接收金庸作品的文學研究頻道?本文試圖依託布爾迪厄的文化資本、經濟資本及社會資本聯動的文化研究理論,探尋金庸武俠小說的文化創意經營.
一、文化資本:在當代思想給養中運作中國傳統文化
布爾迪厄認為,資本可以表現為三種基本的形態: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經濟資本可以直接轉換成金錢,它是以財產權的形式被制度化的;文化資本在某些條件下能轉換成經濟資本,它是以教育的形式被制度化的;社會資本是以社會義務(聯系)組成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換成經濟資本,它是以某種高貴頭銜的形式被制度化的.文化資本通常以三種狀態存在:具體的狀態、客觀的狀態和體制的狀態.文化資本的積累集中體現在我們所稱的文化、教育、修養之中,文化資本的經營是對累積的文化資本的現實運用與轉化,這一過程表現為投資者的辛苦勞作,顯現為經營者各個時期勞動力的變化,這種文化資本的自覺經營,為「文化資本」整合其他資本,轉化為經濟資本,獲取高額回報提供基礎核心,並且在社會結構的再生產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金庸成長過程和小說顯現的人的教養、德行、人性,經由創辦報紙、撰寫時評與創造小說,表現為一種努力擺脫功利主義、物質主義對個體精神羈絆的努力,尤其是撰寫時評體現得淋漓盡致,作為一個政治學出身的文化經營者那份「超目的的合目的性」追求,為他贏得了更多的經濟資本與社會資本的經營空間.在小說創作中則體現為他自覺地以更多的時間投入以剖析人性與體悟生命.
金庸自身的文化修養和對待創作的認真態度,是他的文化資本的重要構成部分.金庸以嚴肅認真的藝術態度對待武俠小說創作,精心建構武俠小說獨特的藝術魅力,高度自覺地承傳中華文化的價值,是金庸自覺經營文化資本並以此為核心整合經濟資本與社會資本的起點.
讓傳統文化運行於當代思想提供的給養中,這是對傳統文化的最好保存.沉澱於歷史長河中的傳統文化的思想結晶,被從歷史深處打撈起來,集聚在與當代文化共同運行的思考之中,這種深入到歷史深處的思考,不是要復活傳統文化曾有的樣子,而是要使曾經鮮活的傳統文化精神氣韻在當代文化土壤滋養下,依然保持它曾經存有的鮮活.
金庸成功地融會了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文化精神,將武俠小說提升到新的境界,其創作一方面從傳統文化資源中汲取大量的營養,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智慧、靈感、想像和才情綜合運用傳統文化資源,從而構成他小說的獨特的文化資本.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或許是良莠兼具,但在社會的特定發展時期,金庸小說文化資本運營,為社會開辟了一個廣泛的市場,為不同的讀者群提供了各取所需的文化資源.中華文化精神也在文化資源的現實轉化中,著陸生根於我們日常的生活.
對金庸如何在小說中充分激活中國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元素有效地轉化為小說的文學性資源,許多研究者都有精彩而充分的展開,不再作添足之論.本文重點旨在論述金庸的文化資本經營在當下語境中的功能與意義.
從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著眼,形式上藉助武俠小說這種傳統文化體裁,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適合最廣大華夏子孫的再創造.金庸利用的是傳統的武俠小說形式,在承載傳統文化的同時,又賦予小說以現代的思想,即以當代的文化滋養中華的傳統文化,讓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一道運思,創造出有別於傳統的新武俠小說.
中華傳統文化資源極其豐富,但由於缺乏好的創意和再造能力,致使傳統文化資源不是閑置浪費,就是大量流失,或為外國文化所利用.眾所周知,《花木蘭》和《寶蓮燈》這兩個在我國流傳甚廣的民間故事,美國好萊塢把它們拿去加以文化與技術的改造,拍成動畫片,通過全球的銷售網路廣泛傳播,從而創造了驚人的票房和影響,這就是好萊塢對傳統中華文化的改造,我們除了焦慮卻無所作為.在全球化背景下,僅僅倡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口號,對民族文化的國際化推進並沒有什麼切實的作用與意義.我們可以蔑視好萊塢對中國文化的關注將目光僅僅投放在最沒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中國功夫」上,也盡可以蔑視好萊塢的中國面孔拼貼的僅僅是中國文化的邊角余料.但是,如何遏止好萊塢的文化影響和意識滲透在中國的進一步擴大,這才是中國人自己的使命,如果忽略這一點,那才是最可悲的了.

❺ 金庸小說的文學價值如何

武俠小說的價值

----以金庸武俠小說為例

武俠小說是從我國頌揚狹義精神為主的各種形式的小說發展而來。武俠小說作為中國小說類型中極為重要的一大類別,長期以來受到了諸多的非議。特別是現代武俠小說,是在極其復雜的社會背景中成長起來的,它曾在文壇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熱潮,這可以說明武俠小說有其自身的價值和魅力。本文以金庸小說為例,分析武俠小說的「文化價值」、「認識價值」、「審美價值」。

一, 文化價值

金庸,無疑是現代武俠小說的泰斗。從五六十年代至今,金庸這個名字更是家喻戶曉。他的小說一直以來都深受讀者的喜愛,以他的小說改編的影視劇更是數之不盡。從金庸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武俠小說的文化價值。「俠」文化的精神被武俠小說繼承了下來,在金庸小說中,比如郭靖、喬峰等人身上就有著「狹」的品質。金庸把儒家的進取精神,道家的自在曠達和佛家的修身自律引入武俠世界中,處處滲透著我國的傳統文化。比如《天龍八部》滲透著佛的精神,《神鵰俠侶》體現道家的沖虛淡泊和直面生死。小說中滲透著大量的「出世、入世、無為」的思想,這體現著中國的哲學思想。金庸武俠交織著對歷史的反思。如《碧血劍》以明末農民戰爭作為背景,深刻揭示出中國歷史的一些特點:「鳥盡弓藏」;「今日的一縷英魂,昨日的萬里長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從金庸的小說中,我們讀到了歷史、哲學、古人的文化價值觀。

二, 認識價值

武俠小說雖是雅俗共賞的大眾文化,可它的認識價值卻不減。我們能夠從武俠小說中學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從另一個角度認識人生、認識社會。在《書劍恩仇錄》中,阿凡提借驢子諷刺那些帶官帽的人,其實也告訴世人,為官之人不要總想著騎到人民的頭上,否則遲早會被人民拉下來的。《鹿鼎記》又是對中國官場斗爭的險惡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不遺餘力的揭露,至今仍有現實意義。再看《倚天屠龍記》中的周芷若,她為得到張無忌的愛情而不折手段地迫害別人,註定她的愛情是不長久的;這也告誡人們,與人為善,真心實意的愛,才會有回報。

三, 審美價值

武俠小說獨特的審美價值在於它在一定程度上較好地進行了雅俗融合。武俠作者廣泛汲取了戲曲、電影、文學等多方面的特點,呈現出獨具一格的審美特徵。從敘事技巧來看,金庸跳出情節模板的約束,成功地運用現實主義辨證地處理人物與情節關系的經驗,以性格發展變化作為情節發展的內在動力,其結構宏大嚴謹,一氣呵成。如《神鵰俠侶》,以宋朝為大背景,以楊過的成長為線索,表現楊過性格、價值觀的變化,推動情節發展,環環相扣,構成宏偉的社會畫卷。從小說語言來看,金庸小說用詞凝練、典雅、清新,融入了大量的古典詩詞。此外,愛情在武俠小說中站了很大比重。金庸小說也以愛情作為主旋律貫穿始終《書劍恩仇錄》中陳家洛與喀絲麗的愛情,《神鵰俠侶》中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讀來讓人盪氣回腸。作者推崇的這種性靈之愛,拋棄世俗之利,以情義為尊的思想帶給人們美的感受。

武俠小說的魅力是不可低估的,武俠小說深受各種人的喜愛。在這個商業化的時代,很多武俠小說以影視的形式出現,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徵,在武俠小說發展的過程中,但願它不失去自身的精神才好。

❻ 金庸的武俠小說可以和四大名著相提並論嗎

我認為金庸的小說是可以跟四大名著相提並論的。金庸的小說基本上都發表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金庸小說的風靡也大概從那個時代開始,最先開始是風靡於台灣,香港,後來是東南亞,改革開放之後,金庸的小說傳入大陸,也深受大陸的年輕人的喜愛,後來金庸的小說也不斷地改編成各種版本的電視劇電影,得益於當時香港繁華的電影產業。使金庸的小說進一步的走入了人們的視線。隨著時間的推移金庸的小說,也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經典。

從以上3點得出結論,金庸的小說是可以跟四大名著相提並論的。金庸曾經為他筆下的人物寫過一句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可以看出金庸小說的教育內涵,也完美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教育內涵,所以我認為金庸的小說從這一點出發,也可以跟四大名著相提並論。

❼ 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俠」之文學、思想價值是什麼

文學的目標, 是用文字創造一些從物、故事或情感來表達某些美的、善的、純真的感情或價值。這些感情或價值, 在人生中本來就有的。文學不是不表達思想, 「詩言志」一直就是中國文學的傳統, 關鍵是看怎樣表達才能讓讀者心悅誠服, 不是在文章中講道理, 或通過故事中人物之口來講道理, 而是通過感人的故事或戲劇場面或激動人心的詩句, 使得讀者或觀眾接受作者的感情, 而且是熱血沸騰、熱淚縱橫地接受。那麼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俠」之文學、思想價值是什麼?

熱點內容
高中生校園後宮小說 發布:2024-11-26 01:51:42 瀏覽:371
女主重生到香港的娛樂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11-26 01:11:28 瀏覽:161
科幻小說太空修道院 發布:2024-11-25 23:46:08 瀏覽:133
感情描寫細膩網路小說 發布:2024-11-25 23:19:38 瀏覽:330
主角的名字叫黑蛋的小說 發布:2024-11-25 22:53:24 瀏覽:623
霸道總裁網路小說東南亞 發布:2024-11-25 22:32:19 瀏覽:17
求推薦好看的後宮玄幻小說 發布:2024-11-25 22:17:32 瀏覽:892
中醫好看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11-25 21:30:17 瀏覽:317
現代小說小七義 發布:2024-11-25 20:01:13 瀏覽:763
古龍現代小說名 發布:2024-11-25 20:00:11 瀏覽: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