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什麼

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6-12 03:05:43

⑴ 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哪一部

1955年,在《大公報》與梁羽生、陳凡(百劍堂主)開設《三劍樓隨筆》,成為專欄作家。並在同年首次以「金庸」為筆名擬寫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創作的首部長篇武俠小說,1955年連載於香港《新晚報》,1980年出版單行本。

該小說以清乾隆年間漢人反滿斗爭為背景,圍繞乾隆皇帝與陳家洛二人間奇特的矛盾糾葛而展開,他倆既是有手足之情的兄弟,又是不共戴天的仇敵,一個是滿族皇帝,一個是反清組織紅花會的總會主。

該小說將歷史與傳奇融為一體、虛實相間,史筆與詩情相結合,繪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作品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寫出了許多栩栩如生、神態各異的人物,雖然比金庸後期的作品尚有不足,但與以前的武俠小說比,已不可同日而語。在語言風格及武功藝術的描寫上也都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為作者後期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作品出處

  • 《金庸小說集》

  • 文學體裁

  • 長篇小說

  • 字數

  • 629000

  • 出場人物

  • 129人

  • 主要人物

  • 陳家洛、霍青桐、余魚同、李沅芷等

⑵ 金庸第一部武俠小說是什麼

金庸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為《鹿鼎記》。
1972年:《鹿鼎記》創作完畢,金庸掛印封筆。
金庸總共創作了15部武俠小說,其中14部中長篇,1部短篇。14部長篇被大家成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全部作品名錄如下;
《書劍恩仇錄》(1955年)
《碧血劍》(1956年)、《射鵰英雄傳》(1957年—1959年)、《雪山飛狐》(1959年)、《神鵰俠侶》(1959年—1961年)
、《飛狐外傳》(1960年—1961年)、《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倚天屠龍記》(1961年)、《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連城訣》(
1963年,又名《素心劍》)、《天龍八部》(1963年—1966年)、《俠客行》(1965年)、《笑傲江湖》(1967年)
、《鹿鼎記》(
1969年—1972年)、《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至於封筆的原因,金庸先生曾提起過:「在寫就要重復了。」

⑶ 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6�1後記》和「金庸作品集序」)現在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括弧內為該書開始創作年份):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數散》(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察畢答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上,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並結集敗慧出

⑷ 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

金庸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書劍恩仇錄》,最後一部小說是1970年創作的《越女劍》。

《 書劍恩仇錄》寫於1955年,剛創作時連載於香港《新晚報》,該書主要圍繞乾隆皇帝與陳家洛二人之間的矛盾而展開。這個小說將歷史與傳奇融為一體,虛實結合,是非常棒的小說。

⑸ 金庸的第一部作品是什麼

1、金庸的第一部作品是《書劍恩仇錄》,1955年2月8日發表於新晚報《天方夜譚》。
2、金庸的作品有:《飛狐外傳》、《笑傲江湖》、《雪山飛狐》、《書劍恩仇錄》、《連城訣》、《神鵰俠侶》、《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俠客行》《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鴛鴦刀》、《碧血劍》,還著有一篇短篇武俠小說《越女劍》。
3、金庸(1924年3月10日—),本名查良鏞,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譽為武俠小說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絕代宗師」和「泰山北斗」,更有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1994年10月25日,金庸受聘北大名譽教授。2009年6月25日加入中國作家協會,2009年9月8日,中國作協七屆八次主席團會議上,通過了金庸當選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的決議。其作品《雪山飛狐》《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等多次翻拍成影視作品並深受喜愛。

⑹ 金庸的第一部小說是哪部,在那年出版

◎《金庸全集》: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6�1後記》和「金庸作品集序」)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上,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並結集出版。
每一次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改變,引來不少回響。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廣州的廣州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於2002年11月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台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現在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
第1-2冊:
《書劍恩仇錄》----金庸第一部武俠小說。鋒芒之作。
創作年代:1955年
歷史背景: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
公元1753年--1759年
首發連載雜志:新晚報
第3-4冊:
《碧血劍》(附錄:袁崇煥評傳)
創作年代:1956年
歷史背景:崇禎六年--崇禎十七年或順治元年
公元1633年--1644年
首發連載雜志:香港商報
第5-8冊:
《射鵰英雄傳》(附錄:成吉思汗家族、關於「全真教」)----《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並稱「射鵰三步曲」,有前後聯系但不是系列,思想各異(分別是儒俠、道俠、佛俠),是「俠之大者」的詮釋作。此為「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創作年代:1957—1959年
歷史背景: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嘉定十四年
公元1199年--1221年
首發連載雜志:香港商報
第9-12冊:
《神鵰俠侶》----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創作年代:1959—1961年
歷史背景:南宋理宗紹定五年或六年--開慶元年
公元1232年或1233年--1259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13冊:
《雪山飛狐》——《雪山飛狐》《飛狐外傳》是金庸現實主義最強的小說
創作年代:1959年
歷史背景: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
首發連載雜志:新晚報
《鴛鴦刀》----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創作年代:1961年
歷史背景:清中前期
約公元1644年--1796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白馬嘯西風》----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創作年代:1961年
歷史背景:清初順治年間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14-15冊:
《飛狐外傳》——《雪山飛狐》前傳
創作年代:1960—1961年
歷史背景: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首發連載雜志:武俠與歷史
第16-19冊:
《倚天屠龍記》----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創作年代:1961年
歷史背景:南宋末--元末明初
公元1262--1263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20冊:
《連城訣》——強烈批判社會私慾、貪婪、無情的一面,同時也從屈指可數的幾位善良人物身上表現友誼、愛情、濟人、寬容。
創作年代:1963年
歷史背景:明前中期根據當時府縣設置,還有寶藏年代推算
首發連載雜志:東南亞周刊
第21-25冊:
《天龍八部》——倪匡曾代寫其中約五萬字,後修訂了大部分。該篇是金庸哲學、內涵、人性、情節等的巔峰之作,亦是對「人」、「諧」、「俠」的統一性巨著。
創作年代:1963—1966年
歷史背景: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或紹聖元年
公元1090年--1094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26-27冊:
《俠客行》——小說主人公無明確名字,以「石破天」代稱。該篇對人生寓言性與舐犢之情描寫最甚,親情性最強。
創作年代:1965年
歷史背景:清初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越女劍》(附錄:三十三劍客圖)----《越女劍》寫於《鹿鼎記》連載中途短篇小說,因此金庸最後一部小說是《鹿鼎記》而非《越女劍》。出版時附在《俠客行》之後。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是金庸歷史感最強的小說。
創作年代:1970年
歷史背景:春秋末年吳越爭霸時期
約公元前473年--前463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28-31冊:
《笑傲江湖》——折射政治斗爭,同時也表露對斗爭的哀嘆。
創作年代:1967年
歷史背景:明朝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32-36冊:
《鹿鼎記》(附錄:康熙朝的機密奏摺)----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創立「反武俠」情節,武俠史首次以詼諧、反諷、批判觀寫作的巨著,代表了金庸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
創作年代:1969—1972年
歷史背景: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
公元1669年--1687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附:其中《白馬嘯西風》《連城訣》《俠客行》《笑傲江湖》在小說中沒有指出明確年代(表示可以發生在任何時候),這幾部小說年代是從一些細節推斷的

⑺ 金庸第一小說是什麼

分類: 人文學科 >> 外國文學
問題描述:

聽別人說《天龍八部》是公認金庸小說第二。這里問一下金庸公認第一說是什麼?

解析:

金庸於三十一歲時(一九五五年)創作出了第一部武俠小說《

書劍恩仇錄》,《越女劍》是最後一部創作於一九七○年。

1955《書劍恩仇錄》

1956《碧血劍》

1957《射鵰英雄傳》

1959《神鵰俠侶》《雪山飛狐》

1960《飛狐外傳》

1961《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

1963《連城訣》、《天龍八部》

1965《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記》

1970《越女劍》 反映了金庸想寫歷史小說的願望,這是金庸的個人進步,與武俠小說關系不大。

時間上是《書劍恩仇錄》

名氣和地位上是這樣的:

第一:天龍三兄弟

鹿鼎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鹿鼎記,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

這三部都是超凡入聖的神品,強要分出個一二三出來,就拆陸象要爭論天龍三兄弟的武功誰高誰低一樣,是可以爭個沒完沒了的(論壇里這類貼子不少,爭起來也是饒有趣味的,我當年還是學生的時候也很喜歡比較這類東東,現在已沒有這種興趣了),誰都可以排第一,誰排第一都有道理,誰排第一都當之無愧,為了公平起見,我把三部作品都分別排了個第一,一碗水端平,省得它們三兄弟爭吵,傷了和氣。

金庸寫這三部作品的時候,功力已達登峰造極的境界,文字功夫爐火純青,揮灑自如,撒豆成兵,飛花摘葉皆能傷人;塑造人物組織故事結構的能力也隨心所欲,凡人莫窺其奧妙,鬼神莫躡其蹤影,留下了這三部人間難得幾回見的文學作品。這三部作品就象天龍三兄弟的武功各有千秋一樣,也分別有自己的特色。鹿鼎記嘻戲笑罵中透悉世情百態,天龍八部波瀾壯闊如展現武林史詩的壯麗畫卷,笑傲江湖寓意深刻,結構精巧嚴密得潑攔團水不進。它們必將被供在中華文學殿堂的神位上,受到百世人們的長久瞻仰。

要說一下的是關於天龍八部的結構問題。很多人的評論中都詬病天龍八部的結構鬆散,田某卻一直大大的不以為然。它描述三兄弟的故事時說完一個然後移到另一個,最後再來個大綜述難道就是所謂的鬆散嗎?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個好漢依次出場,往往是一個人物說完就不見了蹤影,到後來再偶爾出現一下,也全無了光彩,那水滸傳的結構豈更不是鬆散到了姥姥家?在田某看來,天龍八部猶如一架波音747客機,盡管體積龐大,零件眾多卻能各居其位,各有關聯,各盡其用,毫無鬆散零亂。事實上,天龍中故事的明線伏線,主幹枝節,千頭萬緒,一一展開來又收服妥貼,人物的出場及結局收場交代得明確合理,實在是非大師莫辦,何來鬆散之說?對這種指責,用韋小寶的話說就是:「老子不服,大大的不服」

第二:光明左右使---楊逍與向問天

《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

倚天和神鵰在金庸作品中的地位就如楊逍與向問天在明教中的位置,排位僅次於教主,武功也比天下頂尖高手略遜半籌而已。(當然田某知道光明右使是范遙,但他對我沒什麼魅力吸引旅衡頃力,故一腳將他踢開,讓光芒萬丈的向問天頂上,幸虧明教拆開就是日月教(順便想起了桃谷六仙將「盟」字拆開為「明血」的典故)兩教同本同源本 是一家人,也沒什麼不妥。)

田某個人比較偏愛《倚天屠龍記》,本來覺得《倚天屠龍記》結構和語言的魅力都不在鹿,笑,天之下,想把它加入三兄弟的行列,但是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不大美麗,兄弟間的手足情刻劃略嫌不夠催人淚下,故把《倚天》列為田某最佩服三個半中的那半個(又撿任我行的牙慧,毫無創建了,罪過罪過)。事實上,《倚天》中最吸引田某的人物型象不是男女主角,而是明教中傲桀不馴的各位豪傑,謝遜,韋一笑,殷天正等,他們的外號起得恰如其分,各自的出場帶有鮮明的性格特色,行事氣派極大,令人看了豪氣干雲,只想拍案浮一大白。這三人再 加上向問天,實在是田某的心頭最愛。

《神鵰俠侶》寫楊過與小龍女浪漫 *** 的愛情故事,已成經典。書的成就是公認的,不用再說。偏激而又熱情如火的楊過頗合田某的胃口。他在斷腸崖苦侯小龍女一天一夜不至,心如寒冰,行屍走肉般的走到河邊影見自己的一夜白頭,最後震獅倒虎的激烈長嘯後一躍而下萬丈深淵,這一大段描寫看了令人心悸,行文之成功足已成為教科書,指導後人。《神鵰》還塑造了令人喜愛和虛噓不已的郭襄和程英,也令它加分不少。

第三:《射鵰英雄傳》-----裘千仞

我願意用裘千仞來比喻《射鵰英雄傳》的排名。沒錯,就是那個第一次華山論劍時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武功還沒有達到五絕的水平,因而不敢來參賽的鐵掌水上飄,當時的天下第六人。事實上,《射鵰英雄傳》的排位也是排在以上五部小說之後的第六名。

《射鵰英雄傳》是奠定金庸武俠大宗師的里程碑之作,它的象徵意義大於它的具體成就。雖然是最廣受群眾歡迎的金作之一,但從小說層面分析,無論是在結構語言人物深度等方面,它的成就都遜了上面五部一籌。金庸在後記里也說了:「《射鵰》中的人物個性單純,郭靖誠樸厚重、黃蓉機智狡獪,讀者容易印象深刻。這是中國傳統小說和戲劇的特徵,但不免缺乏人物內心世界的復雜性。大概由於人物性格單純而情節熱鬧,所以《射鵰》比較得到歡迎」

「物性格單純而情節熱鬧,缺乏人物內心世界的復雜性」正說明了《射鵰》的不足之處,論故事情節曲折離奇,引人入勝,龐礴大氣,它比不上上面五部;過於簡單的忠*分明的臉普式人物形象和缺乏人物內心世界的復雜性更削弱作品的深度和耐讀性。除了主角,它的二線人物中也沒有出現例如慕容復,阿紫,滅絕師太,謝遜,延慶太子等好壞參半,內心世界復雜,讓人又恨又愛,可嘆可憫,不能以簡單道德觀念來劃分的角色。因此,《射鵰》可稱一流,經典,但稱不上偉大。

在田某最不佩服的三部半中,它排首位,相當於左冷禪的位置,其實也不低了。(糟糕糟糕,又撿任我行的牙慧了----咦,我為什麼說又?!!!

第四:白馬嘯西風

緊張熱鬧的故事情節,神奇莫測的武功招數在這里都找不著了,也不必要了。淡淡的憂傷,揮之不去的惆悵,夜半天鈴鳥美妙的歌聲,漫天的黃沙,騎在白馬上滿懷心事的美麗 *** 姑娘,讓我們久久嘆息。

這是一首武俠散文詩,象情人的一顆淚珠,晶瑩剔透,滴在舌尖,嘗到了淡淡的鹹味和哀傷。

在短篇武俠中白馬獨樹一幟,理應得到較高的位置。

第五:大珠小珠落玉盤

《飛狐外傳》《連城決》《俠客行》

《碧血劍》《雪山飛狐》《鴛鴦刀》《越女劍》

太多了,要一一寫來非把老子累死不可。又沒有稿費,田某就學一下胡一刀夫人「偷一下懶,不挨這十八年的苦了」當然不會學她抹脖子的----------有心情再說吧

免費送些形容詞給它們了事:

情節緊張,環環相扣,懸念迭出,攝人心魄,風情萬般,滿紙蘭香。

第六:黑虎掏心的市井武師

《書劍恩仇錄》

平庸的書名----《恩仇錄》,感覺就象民國時期舊派的武俠小說的味道,不喜歡。

平庸的男女主人公形象和故事情節---------落了俗套的能文能武白馬王子般的男主角陳家洛,美麗如仙女,天真狀得智力如 *** 般的香香公主,令人感覺就象看瓊瑤奶奶的愛情小說,頭皮發麻,身上起雞皮,一陣陣發冷。小說也是根據民間故事基礎上發揮的,還沒自立門戶成大家,不吸引。

平庸的武功招數----------還沒出現後來那種神乎其神,帶有傳統中國文化神韻,有電影畫面質感,令人長時間目瞪口呆的「六脈神劍」,「乾坤大挪移」,「凌波微步」等武打招數,還停留在「黑虎掏心」,「老樹盤根」等沒有新意的水準,令人呵欠連連。陳家洛的看家本領也不過叫「百花錯拳」,俗不可耐。

當然這些貶義詞不過是和金庸自己的小說相比才用的上的,和其他作家作品相比,仍是好作品。

這本小說十多年前讀完後,再沒興趣讀第二遍,最多也是跳讀了一些精彩篇章,隨即打入冷宮,已有十多年沒幸臨她矣

熱點內容
古代男男小說銷魂一夜 發布:2025-01-13 13:05:48 瀏覽:525
她嫁給雙目失明的他小說言情 發布:2025-01-13 12:36:10 瀏覽:133
好看的穿越都市修真小說完本 發布:2025-01-13 12:34:31 瀏覽:917
末世穿越現代一對一小說 發布:2025-01-13 12:09:41 瀏覽:839
值得看多遍的玄幻小說 發布:2025-01-13 12:08:09 瀏覽:31
較虐並接地氣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1-13 11:36:21 瀏覽:111
香港都市傳說小說 發布:2025-01-13 11:35:28 瀏覽:382
西瓜視頻推薦的小說 發布:2025-01-13 11:31:22 瀏覽:778
免費完木小說 發布:2025-01-13 11:10:41 瀏覽:286
好看的玄幻小說古風 發布:2025-01-13 11:02:33 瀏覽: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