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代小說的論文有什麼新論點
① 有關古代文學畢業論文選題
古代文學不僅成就了一代代文人雅士,也締造了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史;不僅有著極高的文學欣賞價值,歷代政治家、文學家、哲學家乃至普通人還源源不斷地從中吸取營養,提高社會文明的步伐,提高個人的修養。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有關古代文學畢業論文選題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有關古代文學畢業論文選題(一)
1. 淺論《史記》的游俠精神
2. 論烏江流域民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價值
3. 論烏江流域竹枝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價值
4. 論烏江流域古代貶謫文人的詩歌創作
5. 論烏江流域民間故事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價值
6. 烏江流域歷代碑刻文學藝術價值略論
7. 論王維山水詩田園的詩情與畫意的交融
8. 論李白詩歌與道家精神的關系
9. 杜甫夔州行跡及詩歌創作考論
10. 負重生活下的自我尋求——從杜甫詩歌看其性格
11. 杜甫成都詩與夔州詩的差異比較
12. 試論李清照的詞學觀及其創作
13. 淺談蘇辛詞風之異同
14. 論蘇軾的出世和入世
15. 論高適詩歌深沉悲涼的風格特色及其成因
16. 試論杜詩中的“哭”字詩
17. 試探陸游的“梅”情結
有關古代文學畢業論文選題(二)
1. 論李商隱愛情詩中的缺失性體驗
2. 杜牧、李商隱詠史詩比較
3. 論李商隱詩歌創作中的內轉傾向
4. 論宋元時期的李商隱研究
5. 論李賀詩歌的神秘美及其成因
6. 論禪修隊蘇軾詞境的影響
7. 論宋元明清時期黃庭堅詩歌的傳播
8. 蘇軾、黃庭堅詩歌藝術特徵比較
9. 論黃庭堅詩歌對杜甫詩歌的繼承與創新
10. 論通俗小說的歷史發展軌跡
11. 論《金瓶梅》中的民俗描寫
12. 論李贄對明後期文學創作的影響
13. 元代少數民族作家研究
有關古代文學畢業論文選題(三)
1. 從烏台詩案探蘇軾政治悲劇的根源
2. 論李商隱愛情詩中的朦朧意境
3. 李白、王昌齡七言絕句比較
4. 論李白詩歌中的英雄主義精神
5. 李白、李賀浪漫主義詩歌比較研究
6. 論李白詩歌的現實主義因素
7. 論李白的詠俠詩
8. 李白、蘇軾的人生態度和詩風比較
9. 李白和杜甫對詩歌創作的貢獻與影響比較研究
10. 李白詩歌中的自我形象及其演變
11. 李白浪漫主義詩風探源
12. 論尚俠思想對李白詩歌的影響
13. 杜甫夔州時期的詩歌創作及其審美觀照
14. 論杜甫詠懷詠史詩的超前意識和批判精神
15. 論杜甫人文精神的構成要素
16. 論杜甫的律師成就
17. 論白居易的閑適精神及其思想根源
18. 論李商隱詠史詩對杜甫詠史詩的突破創新
猜你喜歡:
1. 古代文學論文題目
2. 古代文學論文選題方向
3. 古代文學畢業論文
4. 淺談古代文學論文
5. 古代文學畢業論文範文
② 要有論點並且論證中國古典小說與中國近現代小說的差異
我以為金庸與古龍的小說,有六個大不同。
首先,小說的背景不同。金庸的小說既有歷史的影子,又有新的藝術創造,他的《書劍恩仇錄》寫到乾隆與陳閣老,在《鹿鼎記》中寫到康熙與鰲拜,在《倚天屠龍記》中寫到朱元璋與徐達,都是有史可查的名人,他用了三分歷史七分小說的藝術手法,半真半假,假中有真。而古龍寫小說,則撇開歷史不談,他設置的小說環境幾乎沒有明確的時代背景。既馳騁想像,又合情合理。
第二,對社會環境與風俗人情的描寫不同。金庸在作景物描寫時,大抵有明確的地理位置,寫江南、寫塞北、寫少林、寫武當,都有詳盡具體的描繪,給人以歷史知識的熏陶。而古龍寫小鎮、寫山莊、寫山巒、寫流水,都是信手拈來,無中生有,盡情發揮。一個靠寫實而兼以藝術加工,一個靠激情來構思理想中的社會;在金庸的小說中能領略社會風情,而古龍的小說則是人情世界的坦露。
第三,兩人小說的結構不同。金庸既擺脫了舊武俠小說陳舊的寫法,又繼承了傳統文學的嚴謹結構,因為他寫過電影劇本,又不時運用西方心理描寫手段,來充實結構的多層次與多視角,他的小說,放得開,收得攏,前後呼應,一氣呵成。寫歷史又不呆板、拘泥。《笑傲江湖》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金庸有些小說,長達五卷,有一百多萬字,可自始至終主題鮮明,構思嚴密。可見其扎實的藝術功力。相比之下,古龍則不太講究結構,他有意識地引入西歐文學的表現方法,一路寫來,奇峰突起,設置懸念,撲朔迷離,但由於一味追求情節的離奇,難免有顧首不顧尾的毛病。幸虧古龍才氣橫溢,盡管結構上時有破綻,但由於寫法新穎,想像奇特,兼有如珠妙語,也令讀者大開眼界,愛不釋手,自成一種武俠小說的新文體。
第四,在故事銜接上,也各有各的高明手法。金庸依靠環環相扣的情節來組織故事;而古龍則以製造懸念來吸引讀者,前者叫人越讀越感受到作者的想像奇突,後者則令讀者進入一個撲朔迷離的藝術天地。
第五,在人物典型塑造上,也各有自己對藝術典型的偏愛。金庸筆下,芸芸眾生,除韋小寶外,他最擅長塑造朴實無華的英雄人物,如郭靖、喬峰,都顯得厚道、忠誠、大度,甚至有點魯鈍而謙恭;古龍則不同,他更善於描摹英雄人物的機智、瀟灑、豪放和不拘小節,如陸小鳳、楚留香、李尋歡、江小魚。相比之下,金庸寫機智的人物,未免遜色;古龍筆下的鐵中棠、沈浪,也不如陸小風、楚留香寫得精彩而感人。
第六,金庸與古龍最大的差別,還是在兩人的語言表達上。金庸的文體,在梁羽生新派武俠小說的基礎上,為之一變,他的語言老練沉著,博大精深,既成功地繼承中國古典小說的傳統語言,又融入新文藝的筆觸,由於兩者結合得天衣無縫,使老讀者不致生厭,新讀者又擊掌叫好。古龍則追求武俠小說的語言歐化,他擅長寫短句與分行式,對話中多警句,交代事情來龍去脈,多段落、多層次,他力求把句子寫得很美,很可玩味,很有哲理,給人一種面目一新的格局。古龍在語言上的創新,當然不是說絕對成功,他的某些小說,如《天涯·明月·刀》就有過分追求散文詩的傾向,讀來太雅,令讀者困惑。但古龍的新文體畢竟突破了武俠小說的原有文體,並形成了一種自己的新的語言藝術風格。
③ 關於古代小說論文的參考題目
關於三國的人物形象分析,的確研究的已經比較普遍,但可以從比較的角度來寫,比如,三國的人物形象和史記中的人物形象在寫法上的比較。關於這一點,金聖嘆已經說過,是因文運事和以文生事的區別,可以以這個為切入點詳加論證。應該是個比較好的題目。下面我就為大家說推薦一些關於古代小說 論文 的參考題目,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徐渭《四聲猿》的悲劇色彩
2.由三言二拍看明代的重商思想
3.由張岱小品文看晚明文人的心態
4.《聊齋志異》反映的女性意識
5.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的婚戀模式
6.試論魏晉志怪小說的結構特點
7.《任氏傳》中任氏形象的創造性
8.比較霍小玉與李娃形象
9. 璩 秀秀形象試析
10.試談杜十娘形象(可與其他妓=形象做比較研究)
11.試談《二拍》小說《青樓市探人蹤》的情節藝術
12.《蔣興哥重會珍珠衫》的思想價值
13.《三言》中具有反抗性的婦女群像
14.比較類似於《薛仁貴》和《琵琶記》這樣的創作
15.《牡丹亭》的創新出奇之處
16.由《十二樓》看李漁短篇小說的敘事藝術
17.劉基與柳宗元寓言之比較
18.談史傳文學與小說的關系
19.李漁小說的藝術特點
20.比較魏晉志怪與《聊齋》中的狐仙形象
21.李翠蓮形象分析
22.尤三姐形象與李瓶兒形象的比較
23.近二十年研究綜述
24.《清波雜志》的文學思想
25.《鶴林玉露》的文學思想
26.某代唐詩選集研究
27.鴻門宴場面描寫的深刻涵義
28.李廣形象塑造過程中的缺陷描寫
29.李斯的歷史功過及人品優劣
30.《史記》個性化語言舉例
31.《史記》敘事中的史筆和文筆
32.薄命司的象徵意義
33.試論李紈性格二重性的意義
34.談夢游太虛幻境的夢幻描寫
35.海棠詩社與桃花詩社的不同
36.《紅樓夢》個性化語言舉例
37.王熙鳳形象與潘金蓮形象的比較
38.《水滸傳》小人物分析
39.《史記》創作上的科學性
40.陶淵明的生命與酒
41.王維山水詩的情感模式
42.謝靈運思想構成的復雜性
43.宋代文學對道統觀的背離
44.清代女詩人創作面面觀
45.唐代五言六句古體詩研究
46.晚唐五代詩人研究
④ 以「試析中國古典小說的創作風格」為題寫論文5000字
1
(
1
重視寫人,尤其重視寫人的思想性格,這是中國古典小說的藝術傳統。
(
2
)受古典散文的影響,精於藝術構思。
(
3
)講究語言精練,追求簡約美。
(
4
)受民間傳說和「說話「藝術的影響,形成了講故事的傳統。
(
5
)受史傳文學的影響,形成紀傳體的傳統和現實主義的藝術傳統。
(
6
)受古典詩詞的影響,多在敘事中穿插詩詞韻語。
(
7
)受古典繪畫的影響,講究傳神寫意,在人物塑造中追求神似。
2
、我國古代小說有如下特點:
⑴注意人物行動、語言和細節的描寫,在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⑵
情節曲折,故事完整,這是我國古代小說獨特的藝術傳統。
⑶
語言准確簡練,生動流暢,富於個性化。這是古代小說吸收民間口語、繼承古代散文的傳統而形成的又
一重要特點。
⑷
敘述方式明顯帶有說書人的印記。敘述是表述小說生活內容的一種方式。
3
、簡述明代白話短篇小說反映了哪些時代特徵
?
⑴反映了明代社會生活的新特點,主要是市民(特別是商人)的生活的思想感情。如《施潤澤灘闕遇友》
中小手工業者依靠勞動發家致富的故事,生動地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區絲織業的繁榮情況,以及小手工業者
如何依靠自己的勞動發家致富的具體情景。
⑵愛情婚姻小說中表現出的新思想、新觀念。這主要有兩類。一類從正面表現市民階層在愛情婚姻問題上
的新觀念、新追求,如《賣油郎獨占花魁》。另一類是描寫情與禮的矛盾,或以悲劇結局來揭露和控訴封
建禮教對婦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或以喜劇結局來否定禮而肯定情,如《宿香亭張浩遇鶯
鶯》。
⑶揭露社會的黑暗和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這也可分為兩類。一類直接描寫惡霸壓迫人民,如《灌園叟晚
逢仙女》,另一類通過統治階級的內部斗爭揭露其兇殘陰險的本性,如《沈小霞相會出師表》。
4
、在確立中國古代文言小說的范圍時,應該考慮的三個小說文體的基本要素是:
⑴必須是寫人的,以人為中心,比較著意於刻畫人物形象;
⑵必須有故事,有情節,反映社會生活中一定的矛盾沖突
⑶必須有非紀實性的特徵,作品在反映生活時有選擇、有提煉、有虛構,在藝術上概括和集中。
5
、古代的史傳文學和寓言故事對古代小說的發展產生過很大的影響,但它們都不是小說本身,它們和小
說文體的異同主要是:
⑴寓言故事和小說都重視故事,但是寓言的目的在於說理,而小說則要通過形象的塑造來反映生活、表現
作者的思想傾向。
⑵史傳文學和小說都重視敘事和人物描寫,但史傳文學要符合史實,不容誇飾、虛構,而小說則離不開誇
飾和虛構。
6
、為什麼說唐傳奇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真正走向成熟?
(1)
傳奇的作者有了自覺的小說創作意識和山此而決定的小說新的市美特徵,
這是古代小說走向成熟的最重
要標志。
(2)
在內容上,由志怪走向現實,題材擴大,反映了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
⑶在形式和藝術表現手法上也有很大提高。這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發展的一種質的新變。
7
、宋元時期的話本小說的基本特點:
⑴創作目的與唐傳奇有很大的不同,是為了滿足聽眾的文化娛樂需要。
⑵題材內容上幾乎都是反映現實生活(尤其是作為聽眾的市民階層的生活)的。
⑶表達根據是在口語基礎上加工提煉而成的白話,通俗性是其最鮮明的特色。
⑷故事性很強,有頭有尾,線索清楚,生動曲折,關於布置懸念,非常引人入勝。
⑸注意寫人物,特別注意展示人物的命運。在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點時,多從人物自身的語言和
行動來刻畫,而且多在故事的流動發展過程中完成,很少靜止的剖析性的心理描寫。
⑹在結構形式和表現手法上,開頭常有「入話」,中間或結尾常穿插或引入詩詞韻語。
8
、明清小說繁榮的三個標志是:
⑴中國古典小說的各種形式體制都已經完備成熟,出現了全面繁榮的局面。
⑵作家輩出,名作如林。
⑶現實主義藝術,在創作方法和具體表現手法上,都已經成熟。總的特色是豐富、細膩、深刻。
9
、
在明清長篇小說名著中有四部代表作,它們分別屬於什麼小說類型?如下:
⑴歷史演義小說,如《三國演義》。
⑵英雄傳奇小說,如《水滸傳》。
⑶神魔小說,如《西遊記》;⑷人情小說,如《金瓶梅》、《紅樓夢》。
⑸諷刺小說,如《儒林外史》;⑹公案俠義小說,如《三俠五義》。
10
、簡要談談中國古典小說的思想傳統;
⑴由於中國古典小說最初的源頭來自民間,在後來的發展中又始終同民間文學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它總是
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和願望要求。
⑵有訓誡的傳統,同時又強調小說要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要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
⑶中國古典小說作家有「發憤著書」的傳統。
⑤ 具體論點論證中國古典小說和中國近現代小說的差異性
古今小說有許多相通之處,但古代小說也有其自身特點。因而欣賞時,應根據古代小說自身的特點來加以欣賞,具體可以從了解古代小說的特點、欣賞古代小說的人物形象、鑒賞古代小說的語言三個角度入手。
古代小說來自民間,是人民群眾思想、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古代小說有現實主義的傳統,立足現實,反映現實,表達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古代小說重情節,通過情節表現人物,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現人物心理;古代小說繼承了史傳文學的傳統,描寫人物,一方面有善惡、是非之分,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點,壞人身上也有長處;古代小說由「話本」發展為章回小說,結構上形成一種模式,回目往往是一副對子;古代小說的語言有文言白話之分,就是古代白話,與現當代小說語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現代小說只是沖破傳統「現實主義」的規范,使人物形象除簡單的社會學意義上的「典型化」人物外,又有「原生態」典型形象、心理型「內向化」典型形象與抽象化「象徵性」典型形象等。因此,無論是池莉的《煩惱人生》,王安憶的《小鮑庄》,方方的《風景》等,抑或是王蒙的《海的夢》《雜色》,徐星的《無主題變奏》,殘雪的《阿梅在一個太陽天里的愁思》等,或者是宗璞的《泥沼中的頭顱》,王鳳麟的《野狼出沒的山谷》,周立武的《巨獸》等都絕不能因沒有傳統的「典型人物」而否認其中各具風格的人物形象的存在。在情節安排上,許多現代小說也與傳統故事型小說不同:或淡化情節,如鐵凝的《哦,香雪》,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劉震雲的《塔鋪》,以及殘雪、阿城、汪曾棋的一些作品;或追求情節的詩化,以意境取勝,如何立偉的《白色鳥》,何士黨的《喜悅》,彭見明的《那人那山那狗》等;或使情節抽象化,如張承志的《大坂》,黃燦的《孤島》,韓少功的《飛過藍天》等,所有這些小說,雖沒有了傳統小說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動人心弦的沖突、懸念,但以此證明小說可以不要情節,無疑是淺薄無知的。這里有一個對故事、情節的理性認識問題。英國小說家伊麗莎白·鮑溫論述這個問題時說:「凡是小說就一定包含有故事。但是這些故事可能是在一個你所不熟的或是沒有料到的平面上:它們寫的可能是心理的,情緒的或內在的事物。……而我們應該知道,故事的檢驗標准,正在於它是否是向前發展的。」如果我們擺脫傳統觀念對情節與故事的束縛,而承認只要是動態過程就含情節與故事這一新理解,就自然會對現代小說的情節要素的體現有正確的把握與認識了。
同時,對現代小說中環境背景的抽象化、虛化或怪誕化;對現代小說主題改變過去內涵的單一性(即只將主題理解為思想觀念)而呈多樣品格(即信息、情感、意境、思想觀念等均可成為主題);一反過去圖解說教式、單向指定式,而呈模糊性、多義性與含蓄性體現,也應有科學理解。不能以此為據,認為小說可以不要背景環境,可以不要主題意旨。
簡言之,小說是以人物、情節、環境這三要素有機融合的生動、具體。逼真、自然的藝術畫圖來反映社會人生的散文體敘述文學樣式。
⑥ 紅樓夢有哪些論點可以寫,要寫一篇3000字論文
論《紅樓夢》的思想性
這里要談的,是曹雪芹《紅樓夢》的思想性;也就是要排除開現在存世流傳的通行本後四十回所寫結局,只論前八十回的「曹雪芹原本」,以及脂硯齋批語透漏的、前八十回中「草蛇灰線」提了開頭、而現在已經「迷失」的後幾十回所寫結局。本文只談其思想性,是由於:曹雪芹《紅樓夢》這部偉大著作,它總體的藝術性構成,前無古人,後難有來者;俞平伯、周汝昌、蔡義江、梁歸智等專家、學者已經撰文剖析評論,鞭辟入裡,我佩服得很,不敢,也「毋庸置喙」。而對於曹雪芹《紅樓夢》的思想性,一些學者的評價,我卻認為過於拔高;「知人論世」,我有些話,忍不住一定要說。
曹雪芹《紅樓夢》的哲學指導思想,我認為仍然屬於儒家,是儒家王守仁「心學」傳人李贄一派,但還沒有李贄那麼激進。《紅樓夢》主角賈寶玉,「毀僧謗道」,卻仍然推崇「孔子是亘古第一人」;賈寶玉推崇儒家經典《四書》中《大學》「明明德」,燒掉其它書而保留了《四書》,顯然是認為值得繼續學習;女主角林黛玉,其父親為她延師教讀,讀的也是《四書》。如果認為儒家王守仁和李贄學派仍然屬於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思想分支,那麼,似乎不應該把曹雪芹抬到「封建叛逆」的高度?
曹雪芹《紅樓夢》「大旨談情」,我認為其哲學根源也來自王守仁和李贄:王守仁說「喜怒哀懼愛惡欲,謂之七情……七情順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不可分別善惡,但不可有所著。」(《傳習錄》);李贄《童心說》,推崇「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林黛玉「情情」,賈寶玉「情不情」,在曹雪芹心目中,應該都是自然流行的「良知」,都是沒有受到現世污染的「童心」。
當然,曹雪芹「大旨談情」,也受到了湯顯祖、馮夢龍、金聖嘆等文學家的巨大影響。湯顯祖創作《牡丹亭》,塑造了杜麗娘這個大膽追求愛情的「有情人」,並在《牡丹亭記題詞》中推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馮夢龍編纂出版《情史》,匯聚古今男女情感、情慾事跡,在序言中說自己「余少負情痴」,揚言「我欲立情教,教誨諸眾生」。金聖嘆批點小說《水滸傳》、戲曲《西廂記》,提升它們的地位和《莊子》、《史記》並列,推崇表現男女愛情的《西廂記》是「天地妙文」。
談情,鍾情,往更遠追溯,有儒家說《詩經》的「發乎情,止乎禮義」,有陸機《文賦》的「詩緣情而綺靡」;對曹雪芹更重要的,我以為是魏晉時期阮籍、王戎等人的作為。張宜泉詩序記曹雪芹「字夢阮」,敦誠贈詩說曹雪芹「步兵白眼向人斜」,把他比作阮籍;這些,我在《愛紅臆談》的相關文章中已經引述。《世說新語·傷逝》記載:王戎喪兒萬子,山簡往省之,王悲不自勝;簡曰:「孩抱中物,何至於此?」王曰:「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簡服其言,更為之慟。曹雪芹對這個典故應該很熟悉。他後來四十多歲就英年早逝,我認為是兩個主要原因促成:一是他創作的《紅樓夢》要「進呈御覽」,被強迫修改,他悲憤莫名卻又無可奈何;第二就是他唯一的「幼子」因病殤逝,他「悲不自勝」!
沒有寶黛式愛情作基礎,縱使結合為家庭,在曹雪芹筆下,也多變成「怨偶」;如賈璉和王熙鳳、迎春和孫紹祖、薛蟠和夏金桂,等等。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略,在婚姻家庭方面,曹雪芹仍然是秉承的中國封建傳統觀念,即男子可以一妻數妾。寶玉的父親賈政、黛玉的父親林如海,在曹雪芹的心目中,我以為,都還屬於「正面人物」;而他們全都有妻還有妾。寶玉心中除了要娶黛玉為妻外,已經當面委婉應許襲人、紫鵑做小老婆;即使不說麝月吧,晴雯若不早逝,想要做寶玉妾侍的願望,在曹雪芹筆下,寶玉應該也是願意滿足她的。
周汝昌先生提出:賈寶玉的愛情對象,其實是史湘雲。這個問題牽扯麵廣,要另作別論,這里不談。
曹雪芹《紅樓夢》的政治觀點,我以為,仍然停留在中國式封建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民主」這樣的西方傳統,還才由盧梭重新闡發,傳播到北美殖民地;這種現代玩意兒,那時還沒有傳來中國,曹雪芹做夢也想不到這個呢。他貶斥「國賊祿鬼」,只是反對那些專為自己謀私利的官吏;和王守仁、李贄一樣,他並不反對皇帝。他讓主人公賈寶玉歌頌「那朝廷是受命於天」,還說要「作踐」匈奴「犬戎」,發揚武勇,「為君父生色」。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人已經著文立論,反對封建專制;對比起來,曹雪芹《紅樓夢》在這個方面不能說是先進的。
曹雪芹《紅樓夢》,是揭露了中國式封建社會的種種腐朽沒落,把後代歷史學家都稱贊的「康、雍、乾盛世」貶為「末世」;但是,當時已經具有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應該有其思想政治要求,曹雪芹卻沒有表現它們,沒有為封建「末世」指示任何出路。
當然,我們不能以今天的立場,苛求於古人。曹雪芹雖然「無材可去補蒼天」,甚至到後來他還很可能脫離了「包衣旗籍」;但是,在思想文化、意識形態等諸方面,他和清朝滿族統治者,仍然有著割不斷的、千絲萬縷的聯系。認識曹雪芹《紅樓夢》的思想性,決不能忽視這一點,而把他看得、評價得好像一個「革命者」。
曹雪芹在他的巨著中,形象地描述,多方面探討了,當時的統治階級、和統治階級有聯系的知識分子,各種各樣的努力,想要生活得更好;然而,「無可奈何花落去」,最後「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這樣深刻地揭示出:封建社會,腐朽衰敗,必然滅亡。曹雪芹《紅樓夢》如此思想性,已經夠了不起了。
根據張愛玲先生《紅樓夢魘》的研究,曹雪芹《紅樓夢》的早期稿本,所寫的賈寶玉,是一個「性格的悲劇」。賈寶玉富於同情心與想像力,思慕太多,以致人我不分,念念不忘;沒有能夠專心讀書,科舉出仕,家庭敗落以後就只能成為無業遊民。「性格決定命運」,賈寶玉的悲劇性格,導致他必然只有悲劇命運。
而現在存世的脂評本《紅樓夢》,主要是曹雪芹後期修改創作的稿本;這其中的悲劇,已經是社會性悲劇,「歷史必然性的悲劇」。
賈寶玉林黛玉,徒有美好的人生理想,不見容於當時那腐朽社會。賈寶玉的愛情理想超前高級,然而,在那個家庭那個社會卻不能實現。
賈寶玉即使按他封建家長所願,與薛寶釵成婚,努力讀書應試、步入仕宦,又能如何?書中就寫有賈政,出外做官,方正清廉,卻被機巧者看作迂腐,終於被蒙騙,不能當好官。
反面,賈雨村奸巧狠惡,巴結權貴往上爬,為賈赦奪人古扇,竟生生地製造出冤獄。但是,按照脂批提示,最後結局,不也「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沒有好下場嗎!
也就是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封建社會、封建家族,「鮮花著錦,烈火烹油」,鼎盛過後,就必然衰敗,任你怎麼「補天」補地,也改變不了悲劇的命運。
《紅樓夢》第一回,曹雪芹就讓跛足道人唱「好了歌」,說「好便是了,了便是好」;預示全部結局。辯證地看,「了」也就是完結;舊的因緣完結了,可以開始新的因緣,這也就「好」。「好」也就是完滿;既完滿,就必須完結,否則,「樂極悲生」,仍歸完結,但卻是別樣的完結,你本心所不願意有的完結。因此,社會人生,確如曹雪芹讓跛足道人所唱所說,「好」就是「了」,也必須「了」。外國智者同樣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看歌德《浮士德》,和魔鬼訂了協議的浮士德,剛一感嘆「真美啊」,那靡非斯特就來收取他的魂靈了。
因此,論述曹雪芹《紅樓夢》的思想性,就要注意到:他表現出一個巨大的社會性悲劇,探索人類社會發展的兩難處境,窺見了宇宙演化的秘奧。
在這個社會性悲劇中,人世間美好的東西都被撕碎了。但是,青春、親情人情、純潔的愛情,仍然如此美好,令人不能忘懷!怎樣才能保全永遠?「天盡頭,何處有香丘」?讀《紅樓夢》,促使你不斷思考、反復辯難。
不只藝術魅力,《紅樓夢》的思想性,也魅力永在!
⑦ 中國古代文學論文的選題方向有哪些
作家思想,藝術成就分析,作品思想,藝術成就,人物形象分析。月亮,雲,樹之類的意象分析。可選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