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武俠小說全集
❶ 金庸的14部武俠小說分別是哪些
是《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越女劍》。
1、《雪山飛狐》(1959年)金庸著
該劇講述了明末李闖王兵敗後,留下了一批價值連城的巨額寶藏,而開啟寶藏的秘密被闖王手下胡苗范田四大貼身護衛分別掌握。 為揭開寶藏的秘密,或為利己野心,或為賑濟天下災民,江湖中以及朝廷中的各方善惡勢力展開了連番爭斗。
❷ 金庸武俠小說有哪些
金庸武俠小說有:《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鴛鴦刀》。
金庸在行文時常會引用一些古典詩詞,並運用的極富韻味,但其語言的主要魅力不在於此。
金庸的語言通俗,淺顯,流暢,靈活生動,沒有難認的字,難懂的詞和艱澀的句子,語言的動作性強,極善構築戲劇性場面,具有一種令讀者忘記或忽略文字的速度感。讀金庸小說時,迎面而來的是古樸、蒼勁的感覺,初看似乎語不驚人,但愈展開愈魅力無窮。
金庸小說的語言,之所以看起來沒有什麼突出的特殊,那是因為作者並不追求風格的單一性,而是進行不同方式的敘述探索,不斷改進和創造自己的敘述方式及語言風格,同時不斷地拓展語言的疆域,豐富小說的形式美感。
❸ 金庸的代表作有哪些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中國近現代最著名的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之一、武俠小說泰斗。於2018年10月30日下午因病於養和醫院逝世,亨年94歲。
金庸的代表作主要指他創作的武俠小說,主要有十五部,完成於1955年至1972年之間。
具體是:《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越女劍》。
❹ 金庸的經典作品有哪些
有《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雪山飛狐》、《鹿鼎記》、《笑傲江湖》等。
1、《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從1963年開始創作,歷時4年完成。前後共有三版,並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
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
其故事之離奇曲折、涉及人物之眾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武俠戰役之龐大、想像力之豐富當屬「金書」之最。
2、《倚天屠龍記》
《倚天屠龍記》是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連載於1961—1962年的香港《明報》,是「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三部。
《倚天屠龍記》以安徽農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天下為背景,以張無忌的成長為線索,敘寫江湖上的各幫各派、各種人物的恩怨情仇。
它把中國歷史上元朝的興衰和江湖道義、恩仇平行交叉起來。該書表達了作者既反對異族侵略,也反對本民族暴政的思想。
3、《雪山飛狐》
《雪山飛狐》是當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該作品共十回,小說以苗人鳳和胡一刀夫婦為主角,通過寶樹、苗人鳳之女苗若蘭、平阿四及陶百歲之口講述了數年前與此相關的武林風波。
用倒敘的手法講述了江湖恩怨、藏寶尋寶、美女愛英雄的故事。這部小說有兩個重大的線索,屬雙線結構,真正的人物也在前台表演甚少。
4、《鹿鼎記》
《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創作於1969年-1972年間,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
講的是一個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
塑造了一個與傳統的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並借這個形象諷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和迂腐頑固的思想,表現了民族統一的思想。
5、《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於1967年開始創作並連載於《明報》,1969年完成。
小說以通過敘述華山派大弟子令狐沖的經歷,反映了武林各派爭霸奪權的歷程。小說沒有設置時代背景,「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其所折射中國人獨特的政治斗爭。
同時也表露對斗爭的哀嘆,具有一定的政治寓意。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波譎雲詭,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生動可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庸
❺ 金庸的武俠小說有哪些
1、《射鵰英雄傳》
這是一部大氣磅礴的武俠小說,無論是格局,還是故事情節,那都是非常的飽滿,讀來更是令人贊嘆不已,在這部小說中,很多的人物,那都是描寫的極為生動,寫得也很順暢,讀起來有一種行雲流水的感覺,盡管這部小說的時間跨度也就20年的樣子,從郭靖出生,到整個結束,差不多就這么20年的時間,可是金庸寫得很有氣勢。
2、《天龍八部》
人世間的歡喜和悲苦,在佛教中通通認為一切皆苦,所有人無不痴迷爭斗,但總是失意無奈,痛苦相伴,最終還是要在這苦難中尋求解脫。
3、《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不僅寫出了愛恨情仇、武俠爭斗,更深刻地揭露了社會現實、人生哲理,是金庸武俠小說的顛峰之作。
4、《鹿鼎記》
關於這本書的爭議很多,韋小寶根本不是俠,也不會武(只會那套逃命步法,還要鐵甲護身),他機靈百變,油嘴滑舌,識得察顏觀色,溜須拍馬,簡直是壞了武林的規矩,卻讓許多人喜歡。韋小寶確實已經寫活了。
5、《神鵰俠侶》
《神鵰》主要講楊過和小龍女天地為之動容的愛情故事,另一方面也寫出了人類理性的矛盾,不過這點也導致了很多人不喜歡楊過,倔強、叛逆、偏激、報復心重、有時狂得不分是非對錯。
6、《倚天屠龍記》
全書以四句倚天屠龍歌謠貫穿始終,引申出俞岱岩的悲劇,又有張無忌幼年受傷疑問,海島迎謝遜的小船迷團,緊接王盤山屠龍刀大會,張無忌出生冰火島,光明頂明教惡斗六大門派,靈蛇島苦戰波斯三使,少林屠獅大會,這些懸念一環扣一環,讓人讀不釋手。武打情節更是精彩紛呈,氣勢驚險。
❻ 金庸小說有哪些
1,《射鵰英雄傳》,又名《大漠英雄傳》,是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最初連載於1957~1959年的《香港商報》,後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 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的第一部。
《射鵰英雄傳》也是金庸擁有讀者最多的作品,它的發表確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這部小說歷史背景突出,場景紛繁,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英雄史詩」風格。
在人物創造與情節安排上,它打破了傳統武俠小說一味傳奇,將人物作為情節附庸的模式,堅持以創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為中心,堅持人物統帥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發展需要及其內在可能性、必然性來設置情節,從而使這部說達到了事雖奇人卻真的妙境。
2,《神鵰俠侶》,1959—1961年連載於香港《明報》,共四十回,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神鵰俠侶》的重心在於「兒女」亦即「性」或者「情」。
金庸的作品大多是通過對感情的處理與描寫,並通過這一范疇來賦予其筆下人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大多都是「性情中人」。而情之為物,掩映多姿,復雜萬狀,就增加了作者寫作及讀者閱讀的巨大的熱情與興趣。
如許不同的性情,不同的人物,構成了金庸作品的跌宕風流的世界,從而激起了讀者的無窮的回盪與思悟。《神鵰俠侶》可以說是金庸的「性情世界」的一部代表之作。是金庸先生在武俠小說創作上的一個里程碑。
3,《倚天屠龍記》,連載於1961—1962年的香港《明報》,是「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三部。故事發生在距《神鵰俠侶》百年之後,以元末群雄紛起、江湖動盪為廣闊背景,劇情圍繞兩樣兵器屠龍刀和倚天劍展開。
主要敘述武當張翠山之子張無忌的江湖生涯,主要是明教和中原武林之爭及起義軍和朝廷的對抗,少年張無忌因緣際會練就一身蓋世武功,以天下人嘆服的武力和無可替代的人格力量,統領群雄,故事同時展現武林眾豪傑的質朴豪情和形態各異的精神風貌,展現其不可替代的人格力量。
4,《笑傲江湖》,於1967年開始創作並連載於《明報》,1969年完成。小說以通過敘述華山派大弟子令狐沖的經歷,反映了武林各派爭霸奪權的歷程。
小說沒有設置時代背景,「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其所折射中國人獨特的政治斗爭,同時也表露對斗爭的哀嘆,具有一定的政治寓意。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波譎雲詭,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生動可感。
5,《鹿鼎記》,創作於1969年-1972年間,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講的是一個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
這部小說塑造了一個與傳統的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並借這個形象諷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和迂腐頑固的思想,表現了民族統一的思想。
(6)金庸的武俠小說全集擴展閱讀
金庸,原名查良鏞,生於1924年3月10日,浙江海寧人,華人最知名的武俠小說作家、及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勛章」 獲得者、華人作家首富。英國劍橋大學歷史博士。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其作品有很多,主要小說作品有《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神鵰俠侶》,《飛狐外傳》,《白馬嘯西風》,《倚天屠龍記》,《鴛鴦刀》,《連城訣》,《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越女劍》。
其他的作品還有《袁崇煥評傳》,《三十三劍客圖》,《成吉思汗家族》,《關於「全真教」》《易經·陰陽與術數》,《陳世驤先生書函》,《康熙朝的機密奏摺》等。
❼ 金庸一生一共寫了哪些小說
金庸一生一共寫了15部小說集。
金庸自1955年《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鹿鼎記》封筆,共創作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下表括弧內列出各書開始創作的時間:
1、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2、碧血劍(1956年)
3、射鵰英雄傳(1957年)——成名作;「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
4、神鵰俠侶(1959年)——「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讀者稱為「情的贊美」
5、雪山飛狐(1959年)
6、飛狐外傳(1960年)
7、倚天屠龍記(1961年)——「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
8、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9、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10、天龍八部(1963年)
11、連城訣(1963年)
12、俠客行(1965年)
13、笑傲江湖(1967年)
14、鹿鼎記(1969年)(封筆之作)
15、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卅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小說版本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連載於報刊。其後由偉青書店作單行本出版,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
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名《金庸作品集》,由明河社出版,大部分人接觸及大部分影視作品都是改編自這個版本。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金庸作品
❽ 金庸的15部小說
金庸的15部小說
金庸的15部小說,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鏞)於2018年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4歲。金庸一生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金庸的15部小說。
金庸的15部小說1
《書劍恩仇錄》 1955年
《碧血劍》 1956年
《射鵰英雄傳》 1957年—1959年
《雪山飛狐》 1959年
《神鵰俠游橘侶》 1959年—1961年
《飛狐外傳》 1960年—1961年
《白馬嘯西風》 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倚天屠龍記》 1961年
《鴛鴦刀》 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連城訣》 1963年,又名《素心劍》
《天龍八部》 1963年—1966年
《俠客行》 1965年
《笑傲江湖》 1967年
《鹿鼎記》 1969年—1972年
《越女劍》 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凡有華人處,皆能讀金庸」,如此描述並不誇張。「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將金庸代表作的名字概括的這句話,也早就膾炙人口,被人銘記。在今天,能有如此高知名度和榮譽的文化人物,已經非常罕見。金庸先生的成就並不只在文學上,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這些稱號都證明了他在當代崇高的文化地位。
金庸小說的讀者群體之廣、對現實生活影響之大,恐怕很難再被後人超越。因為,金庸的一生,也是中國現代文化史上波瀾壯闊的一個世紀,他的離去,會讓人產生「大師遠去,再無大師」的感慨,也會讓人對過去中國武俠小說以及通俗文學的發展,有一個蓋棺論定式的評價。
金庸先生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他連接了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的不同時期,他的作品超越了時代,已經成為華人圈內外的`文學經典。在外國並不了解中國現代文化狀況的時候,金庸的作品是一張很好的名片,直至今日,金庸的作品在海外仍有很大的影響力。能超越國家、民族的界限,恰恰說明金庸的獨到之處,也是其作品的永恆與經典之處。
陳平原先生在研究武俠小說的專著《千古文人俠客夢》中提到,金庸的武俠小說是超越雅俗的。而且,武俠的精髓在於「俠是靈魂,武是軀殼」,金庸的作品之所以打動人心,產生持久的精神震撼,正在於他通過武俠書寫人性、展現歷史,這和那些人類歷史上的文學經典一樣,守護著那些恆久不變的價值觀,這也是其成為經典的精神所系。
金庸先生去世,對武俠小說和通俗文學界而言,是一個時代結束的標志。但是,對更多關注中國文學、文化的民眾而言,金庸先生的作品會成為永恆的經典,其價值和影響力在未來會得到更大的彰顯。
金庸的15部小說2
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鏞)於2018年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4歲。金庸筆下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包括《射鵰英雄傳》、《射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
金庸一生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歷年來其筆下的著作屢次改編為電視劇、電影等,對華人影視文化可謂貢獻重大,也奠定其成為華人知名作家的基礎,素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的稱贊。
查良鏞以金庸為筆名的作品以小說為主,兼有政論、散文等。自1955年的《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共創作了十五部。
最早期金庸熱是從港澳開始,接著延燒到台灣,其後是在中國大陸造成影響,可說金庸熱潮燃燒至整個華語圈。近年來金庸作品也被翻譯成日文等其他文字。
金庸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後來又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金庸也是已故知名詩人徐志摩之表弟。
除了文學界,金庸也涉足傳媒界多年,1947年大學畢業後先受聘於上海《大公報》,任國際新聞編輯。1948年《大公報》香港版復刊,急需翻譯人員,查良鏞被報館調派來港,其後調任指改《新晚報》副刊編輯。金庸1959年創辦《明報》,直至1993年退出報業管理層。他也多年為明報撰寫社評,「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為美談。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中能夠體現其歌頌反侵略的正義戰爭,側面批判非正義性的神逗團戰爭,痛斥以強欺弱的民族霸 權主義,昭示民族平等的重要性。如果你讀過金庸先生的作品,一定能夠了解到他對少數民族的英雄極為偏愛,塑造的各種人物形象體現博大的胸襟,展現其肝膽之俠義風范,而跌宕起伏的劇情又能夠凸顯出金庸先生關於民族平等的思想。
在作品中,金庸先生從外在裝飾與內在滲透,將我國的傳統文化完善的表現出來。他不僅寫傳統武林世界,還寫俠士之義氣,這些屬於民族傳統特質,字里行間流露出傳統文化色彩。他描寫英雄除暴安良,出於公義之心;描寫有所不為,出於羞惡之心;描寫挺身赴難,出於是非之心,濃厚的傳統道德觀體現得淋漓盡致。
另外,金庸的作品中體現著濃厚的現代精神,他將俠義精神從單純的哥們義氣提升到「為國民俠之大」的高度,突破舊武俠小說觀念和局限性。今天是金庸先生三周年忌辰,從他十部作品中精挑細選出10句格言,體會文字背後濃重的祖國文化之精髓。
❾ 金庸寫了哪些小說
《金庸作品集》收錄了金庸的全部武俠小說,共15部。分別是: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又名《素心劍》)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其他作品
《袁崇煥評傳》(附於《碧血劍》之後)
《三十三劍客圖》(附於《俠客行》之後)
《成吉思汗家族》(附於《射鵰英雄傳》之後)
金庸作品集
《關於「全真教」》(附於《射鵰英雄傳》之後)
《易經·陰陽與術數》(附於《神鵰俠侶》之後,新修版收)
另附有:
《陳世驤先生書函》(附於《天龍八部》之後)
《康熙朝的機密奏摺》(附於《鹿鼎記》之後)
除《金庸作品集》外,金庸散文另集為《金庸散文集》,金庸社論在大陸未結集出版。
❿ 金庸一共寫了多少部武俠小說
金庸小說共計,十五部,順序如下:
一、《飛狐外傳》(1960年)
二、《雪山飛狐》(1959年)
三、《連城訣》(1963年)
四、《天龍八部》(1963年)
五、《射鵰英雄傳》(1957年)
六、《白馬嘯西風》(1961年)
七、《鹿鼎記》(1969年)
八、《笑傲江湖》(1967年)
九、《書劍恩仇錄》(1955年)
十、《神鵰俠侶》(1959年)
十一、《俠客行》(1965年)
十二、《倚天屠龍記》(1961年)
十三、《碧血劍》(1956年)
十四、《鴛鴦刀》(1961年)
十五、《越女劍》(1970年)
(10)金庸的武俠小說全集擴展閱讀:
金庸先生的小說,經歷了兩度修訂,總共有三個版本。
自一九五五年於香港《新晚報》連載《書劍恩仇錄》開始,至一九七二年於《明報》刊載完《鹿鼎記》為止,不論是報上的連載,或是結集成冊的初版本金庸小說,在讀者群中統稱為「舊版」,這才是最原始的版本。
其後,金庸以十年的時間,細細修訂舊版小說,後來在遠景與遠流出版公司的版本,都是修訂後的「新版」(即包括金庸讀者口中的「遠景白皮版」、「遠流黃皮版」、「遠流花皮版」),有些讀者在提到金庸舊版小說時,都以為是遠景的版本,事實上,遠景的版本與遠流的版本是同一版,只是封面及裝幀有所不同而已。